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7):193-195
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城镇化的速度大大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但是,多数农民进城的同时,也给城市的住房供给造成较大压力。能否让进城农民顺利定居城市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家庭生活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妥善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才能使农民真正融入城市,以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城镇化。通过一系列调查与研究,深入了解我国进城农民的现有居住方式,总结现有居住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忠 《甘肃农业》2006,(6):10-11
全面免征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实”政策,使农民受益匪浅。但这一政治上的惠农政策,如果进城农民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条件不能尽快改善,返乡务农收益可能更高,导致大量进城农民返乡,就会变成经济上的倒退政策。解决进城农民住房等问题,对促进城市和谐、促进新农村构建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前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将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各级政府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较多承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4.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精神文明的需要与输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着重探讨了“十五”期间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基本特点,他们的教育、培训与业余生活现状和问题,以及他们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提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需要精神文明也为城市输出着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南京市近郊农民的入户调查,从生存适应能力的视角考察了城市近郊农民的进城定居意愿,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进城定居意愿的生存适应能力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超过一半被调查者愿意进城定居,其中,家庭收入高、宅基地面积小的农户,城镇生存能力更强,进城定居意向更强;年轻、对相关政策了解、女性群体适应城镇生活能力较强,进城定居意愿也更加强烈;而居住地离市区的距离则与进城定居意愿呈现显著负相关。最后,为促进农民进城定居、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韦弦 《新农业》2013,(6):21
将时间回拨到整整六十年前,为了阻止农村人口因贫困流入城市,1953年4月,国务院发出了《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在此之后,各种阻止农民进城的强迫甚至强制性的政策藩篱日趋严密严厉,"盲流"也就此成为进城农民的歧视性代名词。直至四十年之后的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在国家最高决策层面,农民进城的大门再次缓缓开启,"盲流"的称谓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进入历史的尘封。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南京市近郊农民的入户调查,从生存适应能力的视角考察了城市近郊农民的进城定居意愿,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进城定居意愿的生存适应能力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超过一半被调查者愿意进城定居,其中,家庭收入高、宅基地面积小的农户,城镇生存能力更强,进城定居意向更强;年轻、对相关政策了解、女性群体适应城镇生活能力较强,进城定居意愿也更加强烈;而居住地离市区的距离则与进城定居意愿呈现显著负相关。最后,为促进农民进城定居、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平  赵继文 《河南农业》2004,(12):45-45
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中被雇佣的来自农村的工人。进城农民工主要是填补城市“剩余”的就业岗位。农民工进入城市,但没有融入城市,离开了农村,仍然与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进城打工不仅促进了城镇经济和社会繁荣,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重要  相似文献   

9.
选取阜阳市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为调查样本,以问卷调查、深度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通过调查进城农民的生活、工作状况以及诉求,根据进城务工农民目前生活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分析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城市融入障碍,提出对策建议,从增强融入意识、提升融入能力、增加融入保障、促进心理融入等4个方面探索与阜阳市实际相配套的农民市民化城市融入机制,旨在为推进阜阳市及整个皖北地区的农民市民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城乡二元体制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多。进城农民从最初的做小工、做保姆、摆摊点开始,逐渐进入各行各业,2003年全国进城打工的农民达1.2亿人。进城务工被称为农民的“再就业”,不仅促进了城市繁荣和经济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而且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但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大都是年轻力壮的劳动力,而在家留守的则大多是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差的农民,包括体弱的老人、小孩和妇女。“留守农民”在农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伴随着大规模的农民涌入城市,农民工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笔者试图从国家相关政策变迁、现代理性意识形成、农村推力、城市拉力等四个角度,简要分析农民大规模进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农民进城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以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为例,在分析农民进城的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认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均衡教育、增强城市吸引力、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剥离依附在户口上的各种功能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游钦  胡宇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49-4450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说明只有将农民转移进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农民视为理性的经济人,分析其进城的成本与收益两个方面,来揭示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4.
如今,农民进城打工、创业甚而在城市小有成就、置房安家已不是稀奇事。城市向农民敞开了大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只要你勤劳致富,只要你敢闯敢拼,就一定会有所收获。那么,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能否实现从过去的农民支援城市到城市支援农民的历史转变呢?答案是肯定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进城,向城市移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我国农民工产生的背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农民进城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进城务工的农民是现代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农村进城的人口流动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也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问题.在城市,农村进城流动人口已成为当前犯罪主体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农村进城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和因素,提出了预防、减少农村进城流动人口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电,财政部日前对外宣布,为支持和引导各地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中央财政已于近日下拨2009年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20亿元,专项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财政部要求,各地在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时,要向接收农民工子女较多、条件薄弱的城市公办学校倾斜,并切实加强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实践证明,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鹤岗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已接近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农民进厂、进城务工,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也为二、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2010年末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农民务工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淮安市农民进城落户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农民进城落户的基本途径和必要条件,剖析了当前影响农民进城落户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发展大产业,增强城镇接纳能力,完善配套政策,解决农民进城后顾之忧,落实扶持措施,促进农民转化为市民等三方面措施,促进农民进城落户。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的城市农民和进城农民工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农民培训十分重视。以广州市为例,对不同农民群体的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群体得到的政府培训极不平衡,培训与就业脱节,农民总体上希望参加培训,对是参加什么培训却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