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日照沿海池塘养殖主要以梭子蟹、中国明对虾、日本对虾为主,近年来由于病害多发,产量不稳定,养殖业户效益难以保障。笔者于2008年3~11月在日照两城引进斑节对虾,开展半滑舌鳎与斑节对虾的池塘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10亩池塘的养殖试验中共收获半滑舌鳎1221千克、斑节对虾1350千克,亩均收益9400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河北省沧州市三疣梭子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其中以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提高了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但由于池塘的老化及虾病发生,池塘单养日本对虾已不可能,将日本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放在一起混养不仅减少了梭子蟹的发病率,还增加了日本对虾的成活率,在养殖三疣梭子蟹投饵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了日本对虾的产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是莱州湾沿海海水养殖主要模式之一,由于受虾蟹残食、病害相互传染等因素影响,养殖产量和效益一直不理想。为了拓展虾蟹养殖收益空间,重点解决虾蟹残食、虾病传染梭子蟹等问题,我们在潍坊市滨海区渤海水产开发公司3.33 hm~2(50亩)池塘,开展混养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侯传宝 《齐鲁渔业》2005,22(5):13-14
为降低养虾成本和风险,现在沿海不少地区采用日本对虾与梭子蟹混养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养殖者养殖效果不理想,未达到预期目的,甚至还不如单养的效果,究其主要原因是技术措施不当。现根据本人所掌握的材料,介绍虾蟹混养的关键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胡文平  杨树娥 《河北渔业》2010,(4):18-18,20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和三疣梭子蟹(Swimming crab)的混养是我市沿海广泛采用的一种养殖模式。日本对虾和三疣梭子蟹由于具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具备耐低温和耐干性强、抗病能力强、适于鲜活销售等特点,一直为沧州市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为了合理利用养殖资源,提高养殖效益,现在把几年来在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虾蟹立体混养技术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6.
虾蟹混养的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日本对虾和三疣梭子蟹的混合养殖,提高了虾池利用率,提升了养殖效益。但随着养殖年份的增多,养殖风险日渐凸显,养殖过程中梭子蟹死亡率提高,尤其在8~9月份,梭子蟹的死亡一时难以准时地发现,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本人结合这几年养殖经验和养殖发病情况,就虾蟹混养中的疾病防治经验与做法介绍一下,和广大养殖户进行交流,以推进虾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的混养,是潍坊市莱州湾沿海的海水养殖的主要养殖模式之一,由于受虾蟹残食、病害相互传染等因素影响,养殖产量和效益一直不理想。去年,为了拓展虾蟹养殖收益空间,重点解决虾蟹残食、虾病传染梭子蟹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虾高效养殖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虾的养殖单产一直很不稳定,虾农多采取轮捕轮放,与梭子蟹、贝类等混养,产量不高,一般亩产20-30千克,达到50千克的就很少。目前制约日本对虾产量和效益的瓶颈主要是养殖技术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全新的日本对虾反季节养殖技术,可显著提高日本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了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水产科学技术推广站在本区朱家尖镇、六横镇、虾峙镇的12000余亩海水池塘里,进行了梭子蟹与日本对虾的混养,并获得成功。2005年平均亩产梭子蟹70千克,日本对虾31千克,平均亩纯利5800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梭子蟹去雄养殖与虾贝生态混养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开始,象山县就开始进行梭子蟹去雄养殖试验,经过3—4年的发展,全县梭子蟹去雄养殖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到2008年底全县推广该技术面积达到600hm^2,仅高塘岛乡养殖面积近200hm^2,同时与生态混养技术紧密结合,开创了蟹-虾-贝生态混养高效养殖模式。据统计,该养殖模式每667m^2可以出产梭子蟹60~70kg、缢蛏200kg、脊尾白虾15—20kg,  相似文献   

11.
梭子蟹为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种类,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海产品,目前海捕产品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近年来,为了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我们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利用东营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实验基地的100hm2海水池塘,进行了梭子蟹与日本对虾的混养,获得成功.2005年平均单产梭子蟹600kg/hm2、日本对虾645kg/hm2,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持续提高盐田养殖效益,在唐山大清河盐场注水池连续三年进行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生态混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式三疣梭子蟹雄蟹平均产量达到637.5 kg/hm2,雌蟹平均产量达到787.5 kg/hm2,日本对虾平均产量达到236.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三疣梭子蟹俗称梭子蟹、海蟹,为我国沿海地区常见蟹类,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海产品。赣榆县海洋渔业技术指导站通过渔业科技人户工程,在赣榆县柘汪镇进行了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08年试验池塘梭子蟹平均产量150kg/667m^2,日本对虾60kg,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三疣梭子蟹与不同虾类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脊尾白虾等虾类与三疣梭子蟹进行混养。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三疣梭子蟹养殖单产最高,平均产量1678.5 kg/hm2,其次为凡纳滨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平均产量1659 kg/hm2。对虾养殖单产以凡纳滨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最高,平均产量990 kg/hm2,其次为中国明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平均产量952.5 kg/hm2。但考虑到日本囊对虾市场售价为其他混养虾类的两倍,因而日本囊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养殖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海水池塘的综合效益,2004~2005年,笔者在江苏南通盐润水产有限公司选择了13.3hm^2(200亩)池塘进行综合养殖技术试验,养殖方式为河蟹育苗-梭子蟹育苗-虾蟹鱼混养,即2月~5月中旬进行河蟹土池育苗,5月下旬~6月底进行梭子蟹育苗,7-12月份进行脊尾白虾、梭子蟹、虾虎鱼混养。通过试验比较,这种养殖方式比常规的脊尾白虾、梭子蟹混养每667m^2净增收1200元,平均每667m^2产Ⅱ期梭子蟹扣蟹45000只,河蟹大眼幼体2.5kg,梭子蟹成蟹45kg,脊尾白虾75kg,虾虎鱼15kg,每667m^2产值9500元,利润为4200元。现将试验操作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日本对虾近年来受白斑病毒病(WSSV)等危害非常严重,养殖成功率低。现国内日本对虾养殖主要与贝类、梭子蟹、鱼类等混养,大都为粗放粗养方式。为探索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舟山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院病害监测点长白养殖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连续多年获得高产的基础上,于2005年开展了日本对虾防病高产技术研究。通过改变旧有养殖模式,采取一系列综合防病措施,使日本对虾养殖平均单茬亩产达到316千克,亩产最高塘达到367千克的产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将试验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结果试验池8只,每只300米2,2005年5月30日放养虾苗,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梭子蟹土池育苗技术的广泛推广,象山县高塘岛乡133余公顷(2000余亩)海水池塘推广了梭子蟹土池原池育苗与养殖技术。由于梭子蟹苗种育于原池已经适应了池塘环境,因此原池养殖十分顺利,近3年连续获得成功,梭子蟹平均每667m^2产量达到60~75kg,再加上混养的脊尾白虾和缢蛏,产值达到8000元左右,每667m^2利润达到4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姜增华  丛宁 《内陆水产》1996,22(4):23-24
池塘虾蟹混养高产高效技术罗氏沼虾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池塘养殖一般采用单养和鱼虾混养的方式,与河蟹混养的报导甚少。1995年,我们进行了罗氏沼虾与河蟹混养的试验,获得每667m2产罗氏沼虾101kg,河蟹17.6kg的产量,每667m2纯利4514...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海水养殖池塘,利用水质调控、饵料强化、生物防控等技术,进行了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美国硬壳蛤生态混养技术试验,有效降低了病害的发生,日本对虾产量达到600 kg/hm~2,梭子蟹产量1 350 kg/hm~2,美国硬壳蛤产量3 000 kg/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倪红军 《河北渔业》2013,(11):41-42
<正>通过多年的水产养殖实践,黄骅市已形成成熟的虾、蟹混养模式,并为当地养殖百姓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混养模式中,由于前期池塘自然水温低,达不到日本对虾适宜放养温度,以至于到4月底、5月初才开始投放规格为0.81.0cm的日本对虾苗种,造成日本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