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河蟹价格回落,养殖效益下降,而黄颡鱼价格较高且平稳,因此,2000~2001年我们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套养黄颡鱼,进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为河蟹养殖走出低谷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河蟹池套养黄颡鱼关键技术如下: 一、池塘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系统通畅,无传染疾病发生,面积10亩~20亩,池塘淤泥10cm。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河蟹价格回落,养殖效益下降,而黄颡鱼价格较高且平稳,因此,2000~2001年我们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套养黄颡鱼,进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为河蟹养殖走出低谷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河蟹池套养黄颡鱼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蟹养殖池塘主要套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权 《水产养殖》2009,30(9):31-31
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合理套养其他品种,不仅可以改善池塘生态条件,促进互利共生,而且可以增加池塘产出,提高养殖效益。比较科学的套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水产养殖示范户陈文全,为了探索河蟹套养新模式,在现有河蟹池塘养殖基础上大胆探索套养罗氏沼虾和部分青虾进行养殖,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2014年河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实现产值242600元,亩纯利润4161元,套养罗氏沼虾亩平均增加效益1429元。现在将其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8亩,东西向长190米、南北向宽100米,沙质土壤,池塘坡比1∶2.5,沿池埂四周向池内有4米宽环形深沟,比塘底深30厘米,夏季平均水深能达到1.2米,池塘中间浅滩面积占池塘面积  相似文献   

5.
目前河蟹养殖模式主要为单养,为了降低河蟹单一品种养殖的风险、减小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提高综合养殖效益,笔者在河蟹池塘套养红螯螯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一、前期准备 1.池塘条件 池塘为河蟹养殖池塘,要求交通便捷、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电力与进排水设施完善.池塘面积8~10亩,池塘四周设环沟,宽约6...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在巩固河蟹养殖这一主导产业的同时,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提高池塘的产出,瞄准鳜鱼的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池塘野杂鱼较为丰富的资源,摸索出了一种在成蟹养殖池塘套养鳜鱼,并且使鳜鱼当年上市的实用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实行此种套养方式,不仅控制了野杂鱼的繁殖生长,避免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饵、争氧,从而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节省了养殖生产成本,又因为有病的鱼、蟹活动缓慢而易被鳜鱼捕食,从而减少了疾病的传播,控制了疾病的蔓延。现将这种养殖方式简介如下:一、池塘条件套养鳜鱼的池塘一般面积在10亩以上,进…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兴化市是全国河蟹养殖大县(市),2021年河蟹养殖总面积84万亩.兴化市积极推广蟹池套养淡水小龙虾的"兴化模式",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稳定提升池塘养殖经济效益. 一、养殖池塘工程建设 选取提水养殖塘口,开展蟹池套养淡水小龙虾养殖.提水塘口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附近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的田块开挖,面积以20...  相似文献   

8.
河蟹养殖池套养鳜鱼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其他名贵鱼类,现已成为养殖户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常规方法。淮安市楚州区近几年主要推广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给养殖户带来了可喜的收益,但也有部分养殖户盲目实施套养,导致失败。在此笔者认为在河蟹养殖池套养鳜鱼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池塘条件  相似文献   

9.
孙德祥 《中国水产》2016,(12):90-92
正2015年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某渔业科技示范户开展河蟹套养细鳞斜颌鲴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以期找到河蟹套养细鳞斜颌鲴的最优密度,最终实现"以鱼净水,以蟹保水"目的。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原河蟹养殖计划的基础上,河蟹套养细鳞斜颌鲴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能有效改善池塘的生态环境,而且养殖户的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提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河蟹、鳜鱼混套模式的养殖规模逐年增大。宝应县西安丰镇渔业科技示范户梁永正,2017年采用河蟹和鳜鱼套养模式,利用两种生物的不同习性,实现互利共生,充分发挥养殖空间的生态效应,实现河蟹和鳜鱼亩产"双超百"(即:河蟹和鳜鱼亩产均超百斤),获得了较好效益。现将该河蟹和鳜鱼套养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条件1.1池塘面积和水源池塘面积13×667m2,地形呈东西向长方形。养殖水源充足,附近无工业废水排放,水体良好,符合《无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随之增长,河蟹价格逐步回落,单一河蟹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通过开展河蟹养殖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试验,探索蟹虾混养最佳养殖效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所谓"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即以河蟹养殖为主,科学套养青虾,实现每667 m2产河蟹100 kg、青虾50 kg,平均效益达到5 000元/667 m2的养殖模式.经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行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苏北地区淡水养殖主养品种之一是河蟹,为了提高河蟹养殖池塘利用率,增加收入,也为了提供饲料利用率,以及有效防止河蟹精养池塘前期青苔的生长,笔者对河蟹精养池套养细鳞斜颌鲴的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该地区河蟹667 m~2放养数量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仙桃市是湖北省的河蟹主产区之一,河蟹养殖面积近10万亩,养殖模式多为河蟹"3+5"养殖模式,养殖品种较为单一,大部分养殖户未进行品种套养。近几年来,由于小龙虾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连年上涨。为此,本研究于2017年在湖北省仙桃市排湖渔场雷台分场进行了小龙虾、河蟹池塘混养技术试验,通过试验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小龙虾、河蟹池塘混  相似文献   

14.
2021年在上海浦东新场镇某合作社开展河蟹套养红螯螯虾生态养殖试验,在河蟹基本放养模式基础上套养一定量的红螯螯虾能够提高饵料利用效率与单位池塘的产出,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青虾的市场价格持续稳定在高位,利用河蟹养殖池塘套养青虾,可以在不影响河蟹规格、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为此,2015年我们适时调整养殖模式,利用河蟹与虾的相同生活习性,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开展了"前期混养青虾、后期混养罗氏沼虾"与全程混养青虾的养殖模式对比,试验表明,两种模式都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利用200亩河蟹养殖塘口进行套养小龙虾试验。经过两年摸索,平均亩产蟹48千克、小龙虾70千克、鳜鱼5千克、花白鲢42千克,亩均获利2320元左右。现将河蟹、小龙虾池塘生态套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蟹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随着河蟹养殖面积和产量的增加,河蟹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经常出现价格低迷的情况,为了提高养蟹池塘的利用率,提高池塘养蟹的经济效益,迫切需要探索河蟹套养的新模式。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其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适盐范围都较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2015年笔者在江苏省宿迁市水产科技示范园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探索了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新模式,在既不影响河蟹养殖,也不需要  相似文献   

18.
夏正东 《科学养鱼》2007,(10):47-47
2006年,颜单镇楼港村渔业科技示范户薛启华在渔业技术指导员指导下,在26亩养蟹池塘中套养青虾取得了成功,现将河蟹池塘套养青虾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养殖池塘选择在水源丰富、无污染、交通方便的地方,养蟹池塘池底淤泥要少,不超过10厘米,池塘坡比1:(2~3),注水最高水位达1.5米,进排水系统完善,进排水口用聚乙烯网扎牢,防止虾蟹逃跑。  相似文献   

19.
河蟹、青虾生态养殖是安徽省芜湖市水产特色养殖主导产业,为充分挖掘养蟹池塘生产潜力,不断提升池塘生态养殖综合效益,2018年笔者在养殖基地选择了两口蟹塘套养青虾,采取"种草移螺、科学稀放、生态混养、调水防病"的虾蟹生态套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今后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态渔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在苏州大学、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在常熟市沙家浜镇进行了河蟹“六月黄”+青虾+罗氏沼虾套养,旨在通过与传统河蟹养殖进行对比试验,选择优势品种,转变养殖思路,采用科学的养殖管理方式,通过错峰上市,提高亩均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与准备试验选择在常熟市沙家浜镇芦荡村养殖示范户的标准化池塘进行,面积约40亩(共4个池塘,每个10亩),其中两个池塘按照传统“河蟹+青虾”模式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