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良 《淡水渔业》2003,33(4):55-56
罗氏沼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养殖 ,一般池塘放苗养殖的时间都要在 5月上中旬 ,这是因为前期水温低及易受冷空气的影响 ,在 4月初室外水温还不到 15℃ ,虾苗不能直接下池培育。利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苗种前期强化培育 ,对提高罗氏沼虾的单位产量及商品提前上市、增加经济效益起到明显的作用。1 大棚育苗利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加温暂养苗种 ,经过 2 5~ 30天的培育 ,使沼虾苗种出池时规格达到 3cm以上 ,由于苗体大 ,对低水温影响的适应能力增强 ,提高了饲养成活率。同时苗种提前 2 5天左右放入大池中养殖 ,也为二茬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1 …  相似文献   

2.
利用锅炉及塑膜大棚增温,提早放养罗氏沼虾虾苗,使成虾提早上市,已经成为提高罗氏沼虾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养殖条件的限制或是养殖户对养殖技术掌握不够,每年都有很多养殖户在大棚培育幼虾期间发生转池、浮头或严重病害等,给养殖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笔者根据自己的生产经验,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将锅炉及塑膜大棚增温培育罗氏沼虾幼虾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重视虾苗中间培育罗氏沼虾刚淡化的虾苗体长仅0.8厘米,觅食活动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如直接放入露天虾池中,往往成活率都很低;如何提高罗氏沼虾的成活率、产量,并可能提前上市,要重视虾苗的培育方法:①放苗。池水经过滤消毒后,控制水温在23~25℃,水深保持在0.8~1.0米之间,每平方米放苗1000~2000尾。②投饵。坚持少量多次,以减少饵料浪费和污染池水。每天上午、中午、下午各投喂1次,全天投喂量为虾体重的5%~10%。③设置隐蔽物。在培育池中投放水生植物或铺设网片,为幼虾栖息、蜕壳创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罗氏沼虾新虾亲在江西越冬及产前培育技术。在江西气候条件下,面积为100m^2的越冬池,亲是越冬密度为21~24尾/m^2或0.3~0.5kg/m^2,越冬时水温控制在19.0~21.0℃之间,经4个月左右时间,越冬成活率在70%以上。产前强化培育后亲虾抱卵率最高时可为31.7%~36.8%。从池塘养殖的成虾中挑选亲虾可不辨雌雄。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罗氏沼虾生命活动周期图解以及罗氏沼虾人工繁殖,幼虾培育,池塘养虾寻养殖技术要点.分析了罗氏沼虾的优良性状及养殖不利因素,提出了4条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规范规定了罗氏沼虾人工繁殖的亲虾来源、质量要求、亲虾培育、产卵与孵化、幼体培育和幼虾培育以及罗氏沼虾池塘饲养所需要的条件和技术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塑料棚控温土地内对罗氏沼虾早繁苗进行放养前中间培育及池塘成虾高产养殖的具体过程和方法,探讨了罗氏沼虾早苗中间培育和成虾养殖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董学洪 《水产养殖》2012,33(3):27-28
增温大棚培育罗氏沼虾幼虾,是罗氏沼虾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在幼虾增温培育过程中,技术环节多,操作难度较大,对技术掌握和应用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幼虾培育的成活率。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养殖体会,总结了人工增温大棚期间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虾苗供应量不足成为制约红螯螯虾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是因为红螯螯虾在出苗后个体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抵御、躲避敌害的能力均较弱,一般需要将其中间培育至一定规格后再放入外塘养殖。但是在中间培育过程中,由于小水体的限制,幼虾会因自相残杀、相互竞争而导致成活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0.
张坤  姬广闻 《河南水产》1996,(3):21-21,29
利用本所自繁自育0.7-0.8厘米罗氏沼虾淡化虾苗.按照不同放养密度.进行培育幼虾试验,经15天饲养,养成1.2—2.2厘米幼虾,平均成活率达81.5%,为养殖商品虾稳产、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温室水泥池,在充气条件下进行幼虾培育试验.在合计面积为44.8m2的7口水泥池中放养虾苗35.6万尾,经16-32天培育,共培育出体长为1.5-3cm虾苗28.9万尾,成活率平均为81.2%.文中还总结了幼虾培育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讲座第一讲幼虾培育技术幼虾培育主要有池塘培育和网箱培育两种.一、池塘培育1.池塘条件与准备幼虾培育池以室内水泥池为最好,其次是室外有塑料大棚保温的水泥池,也可用土池或拦取大池塘一角。面积不宜过大,50-200平方米均可,水深80厘米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甲鱼开始进入室外养殖阶段。室内则应选择一些投饵量少、经济价值高、易饲养的品种进行养殖,使这一阶段的温室也能充分利用,达到“一室两用”的效果。我们选择了罗氏沼虾进行甲鱼温室养殖,现将养殖体会简要介绍如下:一、合理安排养殖茬口5月下旬当鱼池水温稳定在18℃时,室内水温约为22℃,成甲鱼池的甲鱼移至室外池塘内,幼甲鱼池的甲鱼移至成甲鱼池,罗氏沼虾的虾苗放入幼甲鱼池。6月下旬,成甲鱼池的幼甲鱼移至室外养殖,幼虾放入成甲鱼池进行成虾养殖,当年孵出的稚甲鱼放入幼甲鱼池培育。10月中旬,当温室水温降至16℃时…  相似文献   

14.
1罗氏沼虾是近几年养殖较多的淡水名特优品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病害少等优点,特别是成虾个体大、味道鲜美,而受消费者的欢迎。但罗氏沼虾为热带虾类,放苗水温要稳定在20℃以上;同时成虾的最低临界水温为14℃,故常规养殖必须在寒潮来临前干池起捕,造成了上市时间相对集中,价格较低,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罗氏沼虾均衡上市问题,我们于近两年通过搭建大棚,利用电厂余热水资源,与常温池塘配套,每年4月上旬用大棚育苗,然后放入露天池中养成,提早40天左右供应市场;从10月份开始利用育苗大棚暂养成虾,推迟成虾上…  相似文献   

15.
增温大棚培育罗氏沼虾幼虾,是罗氏沼虾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在幼虾增温培育过程中,技术环节多,操作难度较大,由于是高密度的培育,病害防治难度较大,所以对技术掌握和应用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幼虾培育的成活率。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养殖体会,总结了人工增温大棚期间罗氏沼虾病害综合预防技术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择向阳面的6个水泥池,利用茶树枝、稻草、枯树叶、棕榈皮、泥巴为遮蔽物,从池塘捕捉克氏原螯虾抱卵亲虾,在不同的遮蔽物下孵化以及苗种培育,研究不同遮蔽物对克氏原螯虾幼虾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遮蔽物条件下,幼虾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以茶树枝和棕榈皮为遮蔽物的幼虾成活率极显著高于以稻草、枯树叶、泥巴为遮蔽物的幼虾成活率。其中不设遮蔽物的水泥池中,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存活率最低。在所收获的幼虾个体中,以棕榈皮为遮蔽物的幼虾平均个体重量显著高于以茶树枝、泥巴为遮蔽物的幼虾。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幼虾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进行培育,即克氏原螯虾从破膜再经3次蜕皮体长到0.9~1.0cm后(即仔虾离开母体后)进行培育,经22d培育试验,幼虾体长平均从1.0 cm增长到3.0 cm,体重平均从0.012 g增重到1.64g.采取两种培育方式(即繁殖池原池培育和幼虾池培育),其成活率平均分别为75.6%和71.2%.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介绍了罗氏沼虾养殖高产技术的要点。出池后虾苗经过幼虾培育后再养成,可以提高养成成活率。目前南方正在发展一年养殖两茬技术,可提早进行幼虾培育,充分利用养成池,延长养成时间。养成要达到高产,选好场地,注意放养密度,合理混养,做好水质培育与投饵等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不同遮蔽物对克氏原鳌虾幼虾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向阳面的6个水泥池,利用茶树枝、稻草、枯树叶、棕榈皮、泥巴为遮蔽物,从池塘捕捉克氏原螯虾抱卵亲虾。在不同的遮蔽物下孵化以及苗种培育,研究不同遮蔽物对克氏原螯虾幼虾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遮蔽物条件下,幼虾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以茶树枝和棕榈皮为遮蔽物的幼虾成活率极显著高于以稻草、枯树叶、泥巴为遮蔽物的幼虾成活率。其中不设遮蔽物的水泥池中,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存活率最低。在所收获的幼虾个体中,以棕榈皮为遮蔽物的幼虾平均个体重量显著高于以茶树枝、泥巴为遮蔽物的幼虾。  相似文献   

20.
罗氏沼虾是一种热带虾类,不耐寒冷,本地区露天室外养殖时间从5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生产周期155~160天。在生产实践中,使用塑料薄膜大棚培育池暂养早期苗,培育大规格幼虾于5月中旬出池放养,再将塑料薄膜掀去,将培育池重新清整、消毒后,于6月上旬培育后茬幼虾,8月上旬待前茬虾捕捞基本结束,再放养后茬幼虾进行饲养,形成罗氏沼虾两次放养多次捕捞的养殖模式。用这种方法,使有效养殖期延长了60天以上,缓解了商品虾集中上市的矛盾,大大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1 池塘条件1.1 幼虾培育池 选择水源清新、供电方便、阳光充足、保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