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运东 《中国茶叶》2006,28(6):38-39
公元6世纪,茶叶逐步被北方周边少数民族接受,并且成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饮料。东西两口是茶叶产区与承销市场的周转集散中心和茶商开展贸易活动的大本营,地位十分重要。东口指张家口,西口是归化(即今呼和浩特)及绥远城,因此也可称为归绥。这一带很早就以茶马互市著称。明代,沿长城一线战争时有发生,明政府加强了对茶马贸易的控制。但由于蒙古人饮茶成风,每年仍有大量茶叶流入蒙古,并被辗转到更远的北方和西方。  相似文献   

2.
赵宏欣 《福建茶叶》2016,(8):337-338
自唐朝之后,茶马贸易成为了王朝贵族与边界庶民进行互惠交易的一种形式,成为了连接汉族与藏族关系的一条纽带。官营茶马贸易,兴起于唐朝、兴盛于宋明、衰落于大清,历经四个朝代,成就了一段悠久的历史。本文将以明代官营茶马贸易入手,以其遗留下的若干历史问题为核心,运用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对传统历史问题进行剖析,从而对明代官营茶马贸易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09,(3)
自从北宋在宜宾设立"买马场"以来,经过"南宋""明代""清代"的"茶马交易",宜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茶马贸易之都,周边地区往返宜宾的盐、茶、马匹及日用品的运输也繁忙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围绕传统村落遗产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诉求的各种命名和项目制的推行,茶马古道资源价值逐渐由遗产廊道拓展到勾联起古道线路的众多村落本身,茶马古道民族村落进入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视野,并引发了一股多学科研究的热潮。聚焦大理典型茶马古道民族村落的研究,在回溯和梳理二十年来大理茶马古道民族村落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相关的内容与背景分析,并就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大理茶马古道民族村落研究中有待重视和拓展的问题展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品茶、饮茶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的茶文化有别于西方的茶文化,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文明的积淀。而以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为基础,形成了茶马古道,进行民间贸易。古代有许多的关于茶的书籍,如宋代赵佶的《大观茶论》,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明代张源的《茶录》;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唐代陆羽所作的《茶经》。  相似文献   

6.
明代是内地与西藏交通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明政府加大了对西南地区茶道的政策扶持,使明代汉藏间茶马贸易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明代通过对川藏茶路的开发,有利于藏汉民族间的融合;促进了汉藏两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促进了川藏沿线高原城镇化的发展;加速了茶文化的传播,又促成了少数民族贵茶习俗的形成;保证了茶马贸易的顺利进行,实现了"以茶驭番"的羁縻政策,从而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孟旭 《福建茶叶》2023,(5):182-184
中原地区与藏、羌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茶马贸易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明两朝,至清朝时期逐渐衰落。在茶马贸易最为繁荣的宋明时期,其差异也颇为明显。茶马贸易在宋朝时,其发展不断制度化,茶马贸易的管理体系更加规范,茶马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影响中原地区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重要政策。明朝时,政府对茶马贸易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并呈现出了官营化、垄断化的趋势。宋明两代在不同的时期,因为不同的历史背景,造成了政策的差异,这些政策的差异对整个茶马贸易发展进程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明 《中国茶叶》2008,30(12):54-56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由云南的学者们作为一个学术命题提出,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1990年,木霁弘教授、陈保亚教授等沿古道考察,为“茶马古道”学术考察活动的肇始。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茶马古道”研究迈上了一个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崭新时期,逐渐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的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9.
茶马互市在宋朝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保证战马的获得以及羁縻少数民族的主要措施。为了茶马贸易的良好发展,宋朝对其实施了严格的控制。这主要体现在对茶马贸易和管理上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官员的管理、价格的控制以及市场的垄断等具体的律令条规是主要内容,这对西北、西南沿边的茶马贸易提供了保障。本文从茶马互市的由来、作用、官员管理以及市场、价格及禁私诸法四方面来探究宋代茶马互市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古代茶马贸易活动是我国茶叶历史推广进程中,极具影响力的历史现象。该贸易制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价值。如何更好研究古代茶马贸易制度这一历史文化,就需要我们充分注重利用档案史料具体素材,从而实现对该制度的深层次全面理解与认知。本文拟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概况认知入手,结合档案史料的价值特点理解,从而探究基于档案史料对古代茶马贸易制度形成成熟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侯凯东 《中国茶叶》2011,(11):34-35
独轮车在老一辈人中可能见惯不怪,年轻一代对其有所了解,又知它与鄂俄茶马古道有何重大关系的恐怕不一定多。如果说云南茶马古道的代表是马帮,川藏茶马古道的代表是背佚,那么鄂俄茶马古道当是独轮车了。明清石板街上的辙痕横向串连起一条繁荣了两个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在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的陈列室中,我看到了百年前的米砖茶、青砖茶、光绪年间砖茶运输的《合帮公议》、运茶的独轮车、  相似文献   

12.
骆驼自草原民族驯化以来,就被用作转场运输、骑乘等。明末清初,以晋商为代表的汉族旅蒙商,借助明末"茶马互市"和清初统一新疆的军事和贸易活动,逐渐开始从事运输丝绸和茶叶,形成集商业和运输为一体的驼运业。自雍正年间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内蒙古回族不仅有了以回族为主体的驼运队伍,尤其在清光绪和民国时期出现了两个高峰期。20世纪50-7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逐渐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的茶业牵涉到诸多内容,如:茶业政策、茶业法规、茶税征收、茶叶贸易等。在明代年间,茶法在沿袭唐宋旧制之下,还进行了更为严格而规范的管理,并拟定了相关的茶法制度,如:榷茶制度、茶马贸易制度、贡茶制度等。这些茶法政策也在较大程度上推进了茶业经济的发展,在明代制茶技术的划时代变革之下,明代的茶法制度也在变革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而有效的明代茶法体系。本文重点对明代茶法的建立、变革和监察系统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玉米当代杂种优势研究回顾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振声  张喜华 《玉米科学》2004,12(1):003-007
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玉米当代杂种优势研究的历程,总结和归纳了该研究领域的一些主要成果,并对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是创造新品种的宝贵材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树种质资源的研究系统化,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与显著进展.本文对我国茶树抗性资源筛选研究进展2000年以来茶树在抗寒、抗旱、抗病虫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茶马古道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走廊,直接推动了古代茶叶贸易发展。本文重点茶马古道云南地区的民歌音乐,以《赶马调》作品为例分析云南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与历史文化内涵,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的研究成果,并讨论了今后标记基因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贾晓雅 《福建茶叶》2016,(6):218-219
在我国,茶饮品作为人们日常的生活饮品深受大家的喜爱,但在古代,茶代表的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息息相关,每一代王朝都会围绕茶叶这一看似普通的生活因素而制定许多名目繁多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等,而且还被当作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明代时期,茶叶的制作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黑茶、乌龙茶、花茶等种类就是在明代先进制茶技术中产生的名茶。以此为背景,明代的茶叶政策也发生了飞跃性的变革,以榷茶与茶税政策、茶马贸易政策、茶法政策为代表的明代茶叶政策接踵被推出,以此来规范官方茶叶市场、打击私茶经营现象、维持与西北的茶马贸易、扩充军用马匹、通过茶税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等等。一系列的明代茶叶政策的推行,不但保证了明王朝的军事实力,又笼络了西北少数民族的人心,维护了和平与稳定,还增加了财政收入,所以,明代的茶叶政策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茶马贸易制度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在古代茶马交换已经成为我国的贸易往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也都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每一代统治者都对茶马贸易制度的完善极为重视,因为这一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当时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会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的大一统,因此我国古代茶马贸易制度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近期我国大米进口量大幅增加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米进出口情况,分析了大米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对2012年大米进口快速增加情况及其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针对近期我国大米进口快速增加的现象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