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有些基层畜牧站指导、管理不到位,导致该区域母猪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基础数据掌握不清,游医乱骟现象盛行,仔猪骟割双免和母猪补免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提高仔猪骟割和免疫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母猪小挑花手术又称阉割术、骟割术,是我国古代兽医的一项重要发明,时至今日,这项技术仍被广泛应用于生猪养殖业,对提高生猪养殖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猪养殖中,散户和中小规模养殖还占相当比例,大都没有专职兽医技术人员,疫病防控难度较大.特别是种母猪,新生断奶仔猪.错过春秋普防时机,免疫空档时有发生.实施骟猪打针带标,能有效提高免疫密度、免疫质量,降低疫病风险. 1 骟猪打针时机选择 1.1骟猪打针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0~50d,体重约5~10kg时,此时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低,是进行骟割并注射猪瘟和口蹄疫的较好时机. 1.2仔猪断奶后,实施骟割,种母猪正处在发情、配种期,可注射相关疫苗,提高母猪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相似文献   

4.
连阴雨天,仔猪不宜阉割阴雨天猪圈泥泞,易造成闭割后的术部感染、化脓。正在发病的仔猪不宜阉割此时阉割增加应激,加重病情的发展.重则引起死亡。刚喂饱后的仔猪不宜阎割猪胃肠内充满食物,腹压增大影响手术操作,特别是小桃花去势法。正在发情的猪不宜阉割有些地方品种猪性成熟早或阔割过晚的仔猪,外阴红肿、子宫充血,此时阉割易造成出血而引起死亡。断奶、分田、免疫期的仔猪不宜阉割因断奶、分圈、免疫对仔猪是一种应激,此时阔割可增加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易诱发仔猪断奶后因应激反应引发的仔猪水肿病等。阉割仔猪五不宜@李光金$…  相似文献   

5.
我县从1979年开始采取仔猪60日龄断奶同时实行骟割和猪瘟疫苗接种的免疫程序。通过8年观察证实,这一免疫程序是符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且行之有效的,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免疫程序要点 1.仔猪60日龄断奶同时进行骟割及接  相似文献   

6.
所谓骟猪打针挂耳标的防疫制度,就是由基层兽医站的防疫人员在仔猪骟割时对仔猪进行猪瘟和猪五号病免疫接种,佩带免疫标志,收取防疫费的防疫制度;随着农村税费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防疫费由政府或税务部门统一收取后转付兽医防疫站的统筹统防办法,改成了兽医自己打针收费的动物防疫务服性收费。由此很多地方都实行了骟猪打两针、挂耳标、收取防疫费的防疫制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简要概述。1存在的问题1.1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认识不到位根据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国家在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  相似文献   

7.
家畜阉割术在我国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历代兽医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创造了很多安全可靠的阉割方法。如割骟、水骟、火骟、扎骟、夹骟法,以及近几年发明并越来越广泛应用的MC-1药骟法等等。但上述阉割方法都需要较为复杂的特定的器械和药品,这对于边远农村则有困难。为寻求用最简单的药、械,简易的方法,实现更安全可靠的阉割目的,笔者从1986~1989年用无血去势法去势牛、马、骡、驴、羊679例,成功676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9.6%。这种无血去势法简便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基层畜牧站指导、管理不到位,导致该区域母猪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基础数据掌握不清,游医乱骟现象盛行,仔猪骟割双免和母猪补免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给动物基础防疫工作带来较大的隐患.毛浴乡畜牧站自2012年以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狠抓管理,仔猪联窝骟割双免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习惯上仔猪在断乳前后,不分公母全部进行割骟后再育肥。但割骟给仔猪造成刺激,尤以仔母猪为重,导致采食减少,不安定,影响增重。也有因伤口病变,致仔猪死亡。为此,我们于1994年在本县新社子粮站猪场进行了长本杂交母猪直接育肥与割骟育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 试验材料与方法 选择瘦肉型长白种公猪与本地黑母猪杂交  相似文献   

10.
王国鉴 《兽医导刊》2022,(3):224-225
仔猪养殖中,阉割及免疫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适时适龄进行阉割、免疫,有助于加快增重,提高肉质,降低患病率,保障仔猪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因此农户要高度重视仔猪阉割及免疫接种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仔猪阉割注意事项;其次探讨了仔猪免疫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正>遵化市某猪场共饲养母猪16头,其中产的2窝仔猪已达割骟日龄。12月中旬,对两窝共27头仔猪进行割骟,割骟后当日仔猪出现精神沉郁、不食、走路摇晃、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当日死亡4头,第2天连续出现同样症状的病猪,死亡3头。  相似文献   

12.
山区的仔猪2个月内一般不进行猪瘟疫苗免疫,为克服0~60日龄免疫空白,我县80年代就开展仔猪阉割和猪瘟免疫同时进行试验。现报道如下。1仔猪阉割和免疫日龄仔猪50日龄阉割时同时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每头150个免疫量。这种免疫方法比较适合山区农村。过去采用一年“秋防”、“春防”一刀切的免疫办法,在猪群中难以保持较高的免疫水平,而且要动用较多的劳力和财力。现改用本法只要把住养母猪场户这个源头,就可以提高防疫密度。据统计可达到92%以上,年猪瘟发病率控制在0.2%以下。2免疫前母原抗体检测50日龄(防疫前)按规定程序对阁割…  相似文献   

13.
扎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家畜骟割术,主要用于公牛的骟割,因其效果不确实早被淘汰。近年来有人把该法改进用于骟割马属动物,其方法是用穿上尼龙线的缝合针刺入睾丸上部阴囊皮肤后,绕过精索再穿出皮肤作紧结扎,睾丸无血供应而逐步  相似文献   

14.
刘志刚  邓廷兴 《兽医导刊》2011,(Z1):191-192
仔猪阉割免疫综合技术即在仔猪阉割时,对仔猪进行猪瘟、口蹄疫、高致病猪蓝耳病等疫苗的首次与第二次加强免疫注射,搞好了仔猪阉割免疫,能增强仔猪抵御疫病风险侵袭的能力,减少仔猪的死亡,能促进仔猪的健康生长,确保养猪取得效益。笔者多年从事仔猪的阉割防疫工作,现对自己如何提高仔猪阉割免疫综合技术的实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四川省<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规定,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包括骟猪、免疫)必须取得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动物诊疗许可证》,并履行有关防疫义务。 什邡市动物防疫监督站在实施监督工作中,发现双盛白林村文显禄在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时,非法从事仔猪骟割,并使用废旧免疫标志,违反了《动物防疫法》的规定。什邡市动监站对此事件依照《动物防疫法》规定进行严格处罚。一是令当事者立即停止动物诊疗活动,二是没收未用完的废旧免疫标记、疫苗、耳号钳,三是实施了罚款。 通过此次事件,…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的生猪阉割术历史悠久,早在3 000年前的殷代便有记载,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技法之一。在生猪阉割术的临床应用中,又以仔猪阉割术最为广泛,其可使仔猪失去性机能和生殖能力,起到强化早期育肥、改善肉脂品质的效果,且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阉割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普遍认可。笔者从事基层兽医工作40余年,每年主刀仔猪阉割术近万例,现将实践经验加以整理,供同行参考。1母仔猪阉割术(小挑花)  相似文献   

17.
正北川是少数民族山区县,当地农村遍布零星的生猪散养户,一头育肥猪从出生到宰杀,一般要饲养6~10个月,而每年春、秋季集中免疫注射或仔猪骟割免疫时,猪瘟、猪口蹄疫包括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都是几针同时进行。由于疫苗过敏反应随时都会发生,导致养殖户对防疫工作不理解、不信任,给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现将遇到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小结于后供同行参考。一、过敏原因分析1.注射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间畜禽阉割术已流传二千多年,尤其是母猪阉割术在兽医外科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面就用“小挑法”对母猪阉割的一点体会简单总结。1母猪阉割法 母猪的阉割一般采用“大挑花”与“小挑花”的方法。“大挑花”用于临近发情的较大母猪的阉割,由于猪个体大,保定较困难,手术复杂,且伤口大、难愈合、易感染,阉割后对猪体伤害较大,影响猪只生长。另外,术者消耗体力也大,所以不适于进行大批量阉割。“小挑花”用于断乳前仔猪的阉割,保定简单,伤口小,愈合快(阉割后1~2天伤口完全愈合),手术时间短(1分钟左右),术后仔猪行为、吃奶、采食都不受影响,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术者阉割的数量多,适合于猪场大批量的阉割。  相似文献   

19.
山区散养生猪由于种种原因免疫效果不理想,通过改革散养猪的免疫模式与时间,可以对生猪疫病防控起到积极作用。在对猪的疫病预防中,以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为重点,对生猪的免疫可以实行仔猪骟割强化免疫制度,加以其他强制免疫手段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阉割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是育肥猪的必要环节之一,在缩短育肥周期、提高料肉比和猪肉品质上已经得到养猪行业内的公认。阉割术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技术的熟练程度,同时还取决于阉割时仔猪的日龄和发育程度,经常有因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术后护理不良等因素诱发疾病的现象。养殖场熟练掌握仔猪阉割技术、选择对的阉割时间和做好术后护理意义重大,这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