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广东15个送检的疑似猪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猪样品,用TSA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菌的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以及用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有7株分离菌株扩增出了821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结合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了7株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多粘菌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较敏感。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自家灭活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病猪体内分离细菌,对分离菌株从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等方面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筛选敏感药物,实验室合成氢氧化铝胶佐剂,制备自家苗对其进行防制。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分离菌对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高度敏感,用自家苗防制该病安全有效。结果提示,副猪嗜血杆菌病只有通过实验室分离鉴定才可确诊,临床应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制备自家苗对预防该病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瑟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有关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甚至是流行的报道,并且发病严重,死亡率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对地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显得十分必要.本试验首先从广东地区疑似患多发浆膜关节炎猪的病料中分离到4株疑似细菌,进行了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特鉴定,证实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菌必治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从疑似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河南新乡某猪场采集病猪呼吸道分泌物和心包积液,并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鉴定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成功分离到了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高敏,对复方新诺明中敏,对青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耐药;对金银花及其组成的复方敏感,且复方作用效果优于单方。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arasuis)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从疑似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新乡某猪场采集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和心包积液,并对样本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鉴定和动物试验,结果成功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高敏,对复方新诺明中敏,而对青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耐药;对金银花及其组成的复方敏感,且复方作用效果优于单方。  相似文献   

6.
从安徽某养猪场送检的病猪中分离到2株细菌,经细菌形态、染色镜检、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经药敏试验显示,2株分离细菌对头孢拉定、先锋V、氟哌酸均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四环素、强力霉素均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金霉素呈低度敏感.本试验为该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从浙江和河南部分地区的送检的疑似患多发浆膜炎与关节炎猪的病料中分离到2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进行了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根据已报道的副猪嗜血杆菌16SrRNA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预期的822bp的基因片断,最终证实为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从山西省长治市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的一个大型规模化猪场采集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获得1株疑似分离株。通过改良的培养和保存技术、染色镜检、卫星现象及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符合副猪嗜血杆菌的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猪群中也能发现。因此,须重视对该病的诊断及防治。1病原与发病特点副猪嗜血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对于采用无特定病原或用药、早期断奶技术而没有副猪嗜血杆菌污染的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会相当严重。细菌难以分离和培养,所以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11):96-98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引起的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一种猪病。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猪的重要细菌性疾病。本文通过临床症状、大体病变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细菌分离培养,确诊了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并给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贵阳市花溪区麦坪镇某猪场仔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对送检的2头病猪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扩增及测序、药敏试验。结果:从病料样本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根据形态学和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应用细菌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从分子水平对分离细菌进行分型鉴定,运用DNAStar软件与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分离菌与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菌株16S rRNA序列同源且相似性为97.4%~100%,其中与血清5型相似性最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进化关系最近;分离菌株对利福平、头孢氨苄、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综合分离细菌传统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的实验结果,确定分离菌株属于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12.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例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仔猪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进行了细菌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等鉴定,初步怀疑为副猪嗜血杆菌,根据副猪嗜血杆菌的16 S rR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氨苄、新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信阳地区中小规模猪场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及细菌耐药性变化,采用细菌常规分离技术,对2011年河南省信阳地区送检病例进行了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部分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猪链球菌病在秋季、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春季发病率较高,保育猪的发病率较高。链球菌分离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敏感度较高,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头孢噻呋钠、左旋氧氟沙星敏感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试验对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病例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可见菌落有卫星现象,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分离菌株能发酵葡萄糖、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蔗糖、木糖、甘露醇,不产生靛基质,不分解尿素,不分解精氨酸,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证明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学和病理学诊断方法,给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防制提供依据,试验采用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对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猪进行诊断。结果表明:病猪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多发性浆膜炎病理变化,并分离到3株副猪嗜血杆菌,分别命名为Hps1、Hps2、Hps3;心脏、肺脏和脾脏等脏器含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发生化脓性纤维蛋白性浆膜炎,根据病原学和病理学诊断结果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重庆渝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耐药谱,筛选获得敏感抗菌素,对来自重庆云阳县某规模猪场3头送检病仔猪关节液从细菌显微形态特点、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进行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3头送检病仔猪关节液初步分离鉴定出一株副猪嗜血杆菌;该分离菌株对头孢类药品极度敏感;对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药品耐药,这和该地区规模猪场用药习惯、种猪的来源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20,(3)
为了解山东省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情况,采用临床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和PCR检测的方法对20家规模化猪场疑似发病猪进行检测;最终分离鉴定到7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35%。对分离的副嗜血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存在严重的耐药性。调查显示,副猪嗜血杆菌在山东省规模化猪场广泛流行,并且普遍存在与猪萎缩性鼻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情况,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流行情况,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结合PCR的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从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上海的多个猪场送检的186份疑似样品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的检测,再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从186份疑似样品中最终分离鉴定到57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30.6%。结果提示,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以血清4型和5型最为流行,其次是血清1、12、13型,且该病的发生与季节和猪的日龄有关。  相似文献   

19.
华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血清型鉴定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1~6月从华东地区养猪场送检的病猪中分离到13株细菌,经细菌形态、染色镜检、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同时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了血清型的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3株副猪嗜血杆菌分属6个血清型,其中血清1型2株,4型4株,5型2株,12型3株,10型和13型各1株。13株分离细菌对头孢类药物、沙星类药物和阿莫西林等敏感。本研究为华东地区规模化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提供了临床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0.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能够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是影响猪的最重要细菌之一,目前在所有的主要养猪国家均有存在。为了弄清河南省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情况,2012年-2015年,从河南不同地区猪场送检的疑似病料,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到5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征鉴定、生化试验、PCR检测,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分别命名为A6-fei、C3-xin、C12-xin、D2-fei和E1-fei。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5株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5株副猪嗜血杆菌的药物敏感性不尽相同,各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氟苯尼考星最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敏感性最差,其中菌株C3-xin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完全耐药。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河南省依然存在,并且不同地区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应当引起养猪场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