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94~1995年在菜园土壤上进行的田间试验表明,菠菜的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小白菜,后者是前者的1.2~4.3倍;菠菜外围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略低于小白菜,但其他器官及整株均值都高于小白菜。菠菜累积的硝态氮主要分布于茎、叶柄和外围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布与此一致;小白菜的硝态氮主要分布于叶柄和外围叶片,而还原酶活性却集中于外围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低及分布是2种蔬菜硝态氮累积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素水平对3种叶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小白菜、菠菜、生菜在不同供氮条件下不同器官硝酸盐累积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4个氮浓度下,不同器官中的硝酸盐含量,小白菜为:叶柄(茎)>叶片>根;菠菜表现为根>叶柄>叶片;生菜为氮浓度≤15 mmol/L,叶柄>根>叶片,氮浓度≥20 mmol/L,叶柄、根>叶片.②小白菜的叶柄是硝酸盐累积的主要场所,菠菜的根部累积的硝酸盐在整个植株中最高.③在氮浓度≤5 mmol/L,小白菜叶片中NO3-含量分别是菠菜、生菜的6.7倍、4.6倍;小白菜叶柄中NO3-含量分别是菠菜、生菜的6.2倍、2.1倍.④小白菜内NO3-含量在处理第14天时达到最高.在第14~21天,菠菜的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而生菜的硝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硝态氮难以在菠菜叶柄中还原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  王朝辉  李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1):2294-2299
【目的】蔬菜硝态氮过量累积危害人类健康,叶柄是蔬菜硝态氮累积的主要器官,揭示其累积硝态氮的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以3个菠菜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氮水平进行盆栽试验,在不同生长期采样,测定叶柄硝态氮含量、内外源硝酸还原酶活性、细胞的硝态氮代谢库与贮存库大小,以及加入叶片硝酸还原酶后叶柄组织的亚硝态氮生成速率。【结果】叶柄硝态氮含量与其硝酸还原酶活性、代谢库大小无明显关系,但内外源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值高、贮存库小,加入叶片硝酸还原酶后叶柄组织的亚硝态氮生成速率高的品种,其叶柄硝态氮含量低。【结论】叶柄潜在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实际表达程度、叶柄细胞液泡的大小、硝态氮由贮存库(液泡)进入代谢库(细胞质)的难易程度是造成硝态氮难以在叶柄中还原及品种间叶柄硝态氮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讨利用手提式叶绿素计预测菠菜氮含量、硝酸盐含量的可能性。试验分尿素氮4个浓度水平,4个重复,每盆施土2kg。收获期菠菜生物量、叶片和根的干重及含氮量的分析表明,在100mg·kg-1施氮浓度时获得最大生长量和最低硝态氮含量。SPAD值与菠菜叶片的含氮量、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表明利用便携式叶绿素计测定菠菜叶片叶绿素的SPAD(Soil-PlantAnalysisDevelopment,土壤-植物分析模式)值对菠菜叶片的含氮量、菠菜硝态氮含量具有潜在的预测作用。SPAD读数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表明还可能用于有效控制菠菜的最佳收获时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钙营养对菠菜可食部位草酸及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钙浓度较高时(Ca2和Ca3)时,菠菜在N3时获得最高产量;而在相同供氮水平下,当供钙水平为Ca2时,菠菜易获得较高产量。在N2Ca2水平时,菠菜叶片草酸总量最低,难溶态草酸含量最低,可溶态草酸较低。叶柄草酸总量最低的是N3Ca2处理,而可溶态草酸含量最低的是N2Ca3。在不同氮钙处理中,以N2Ca2处理的菠菜钙含量和有效性最高。因此,在N2Ca2水平时,菠菜生物量较高,叶片草酸总量和难溶态草酸含量最低,可食部位的钙含量和有效性最高。综上所述,通过调控氮钙营养降低菠菜可食部位的草酸含量和提高钙有效性,进而提高菠菜的营养品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白菜器官对氮素形态响应的生理差异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比例对4个不结球小白菜品种单株生物量,叶片、叶柄及根系与整株的比例,叶片叶色值(SPAD值)以及不同器官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4^ -N/NO3^--N为25:75时小白菜的单株生物量最大;随着NH4^ -N/NO3^--N的变小,根重/株重及叶重/株重先减后增,而叶柄重/株重则与前两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反;叶片SPAD值与营养液中的NH4^ N/NO3^-N的相关性达0.9以上;叶片、叶柄及根的硝酸盐含量均随着营养液中硝态氮比例的增大而增加,以叶柄的硝酸盐含量最高,根中的最低。  相似文献   

7.
菠菜硝态氮累积和还原与植株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以两个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的菠菜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不同生长时期,测定了叶柄、叶片干重、水分含量、硝态氮含量及叶片内源和外源硝酸还原酶活性,研究菠菜硝态氮累积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植株生长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生长期后移,叶柄、叶片及地上部干重和水分含量先增加而后降低,硝态氮含量则持续降低,低硝态氮累积品种S9的下降更为明显,出苗后52d和62d地上部分别降低了100%和89.7%;叶片内源和外源酶活性则随植株生长量增加而增加,高硝态氮累积品种S4增加(379%和199%)更明显,之后该品种酶活性随植株生长量降低而显著下降,品种S9却显著增加,分别为121%和288%.生长前期,品种S4硝态氮含量、干重增长速率及内源、外源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品种S9,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却明显低于后者;生长后期,除外源酶活性和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外,品种间差异均不明显.因此,生长前期高累积品种硝态氮含量降低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其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70.7%)较低,生长后期该品种的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98.2%)显著增加后,硝态氮含量迅速下降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推测.综合上述结果可知,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更能揭示植株生长变化引起的品种间硝态氮含量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菠菜硝态氮硝态氮累积与氮、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菠菜各器官的生物量增加,但分配到根中的比例逐渐降低,而茎叶比例逐渐增加。菠菜各器官的硝态氮累积量随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茎叶的硝态氮累积量大于根。随供氮水平的提高菠菜茎叶中全N累积量显著提高,而在N2、N3、N4处理下根的全氮累积量无显著变化。菠菜茎叶全钾累积量在增加,根中全钾累积量降低。随氮水平的提高硝态氮与全氮、全钾比值均在增加,而硝态氮与全氮呈正相关,与全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有机肥对烤烟叶片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施用不同的有机肥 ,对降低烤烟中部叶片硝态氮含量有一定作用 ,但上部叶的硝态氮含量有所提高。比较而言 ,以施用腐熟草粪的处理烟叶硝态氮含量最低 ,其次是施用桐油枯 ,烟叶硝态氮含量最高的处理是施用鸡粪 +桐油枯。  相似文献   

10.
氮素供应水平对蔬菜硝酸盐累积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蛭石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牮氮水平对蔬菜硝酸盐累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白菜和大青菜的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日本超能菠菜和宁夏圆叶菠菜;油白菜、大青菜和宁夏圆叶菠菜体中,叶柄的硝酸盐含量最高,也是累积硝酸盐的主要分布部位,侧奶、叶片和叶柄则依次是日本超能菠菜在低、中、高氮水平下到盐含量最高和主要分布部位;随供水平提高4种蔬菜的主根、侧极、茎、叶酴 叶片的硝酸盐含量明显提高,油白菜、大青菜和宁夏回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大豆植株中Bt毒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ELISA定量测定法研究了转Bt基因大豆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器官中Bt毒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大豆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期Bt毒蛋白含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大豆顶叶中Bt毒蛋白的表达随着大豆植株的生长不断加强,苗期顶叶中Bt毒蛋白的表达比较旺盛,在分枝期略有下降,且在分枝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开花期时顶叶中的Bt毒蛋白含量又明显增加,直到成熟期;在相同生育期内,转基因大豆营养器官中Bt毒蛋白的含量高于生殖器官.根中的Bt毒蛋白含量最高,茎其次,叶中的Bt毒蛋白含量最低.花和幼荚器官中的Bt毒蛋白含量虽然相对低于其他器官中的Bt毒蛋白含量,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新生幼荚中的Bt毒蛋白含量在同时期的其它器官中含量最低,但是其Bt毒蛋白的含量在30d后开始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一年生树番茄(Cyphomandra betacea Sendt.)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光照(100%、75%、50%、25%自然光照),测定树番茄幼苗叶片性状以及C、N、P、K含量,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叶宽、叶面积、叶片含水率、比叶面积在50%自然光照下最大;全光照处理下,树番茄幼苗叶片C含量大于其他遮阳处理的;遮阳处理下,叶片N、P、K的含量大于茎、粗根和细根的;除粗根外,树番茄幼苗各器官的K含量随遮阳程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树番茄幼苗叶片的氮磷比随遮阳程度的增加不断增加;叶、细根的碳氮比和碳磷比小于茎和粗根的,而茎的氮磷比、氮钾比小于叶、粗根和细根的;遮阳处理下,树番茄生长受N、P限制,不受K限制;树番茄幼苗主要通过改变叶片的N、P含量以及茎的N含量、粗根的K含量来适应光照变化。室外栽培、林下种植以及园林应用中可选择50%遮阳环境,并适量施用N、P肥。  相似文献   

13.
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随年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中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但关于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常山县油茶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油茶叶片、枝条、主干、根系和果实中氮、磷、钾质量分数,探讨了油茶不同年龄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油茶氮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根系、果实、主干,磷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枝条、果实、根系、主干,钾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叶片、根系、枝条、主干;随年龄的增加,枝条中的氮、磷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而其他器官中氮、磷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钾质量分数先增高而后降低。油茶各器官氮磷比(N:P)为3.91~10.68,氮钾比(N:K)为0.33~1.31,钾磷比(K:P)为3.71~19.08;随年龄的增长,油茶果实N:P逐渐增高,而其他器官N:P则先增高而后降低,叶片、枝条、根系和果实的N:K逐渐增大,叶片、主干和果实K:P先升高而后下降,枝条、根系的K:P逐渐降低。油茶叶片的氮、磷平均分配比例为31.4%和28.6%,钾在根系中具有最高的分配比例,平均占比达30.5%。影响油茶生长的限制元素是氮,在生产经营程中,可适当增施氮。  相似文献   

14.
草莓体内氮磷钾分配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草莓“宝交早生”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在开花结果前期氮磷钾含量均维持较高水平,4月25日(开花期)后氮磷钾含量开始降低;植株磷含量5月13日前,维持低磷不水平,以后呈缺乏状态。氮在各器官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果实、茎和根,根和茎氮含量一直呈降低趋势,叶片和果实氮含量变化趋势相似;5月13日(结果期)后,果实中氮和降低。磷在各器官含量由高低到依次为果实、叶片、茎和根,各  相似文献   

15.
栓皮栎播种苗年生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L.)苗木培育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其当年生播种苗高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及苗体N、P、K质量分数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栓皮栎播种苗当年高径生长有2次高峰,其间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94.3%和95.6%;②8月为苗木生物量积累高峰期,该月生物量净增量(3.664 g.株-1.月-1)占全年总量的47.5%。而初期(5—7月)苗木以地上生物量积累为主(生物量占整株比例从63.7%升至70.1%),中后期(7月底后)根系生长加速(生物量占整株比例从29.9%升至59.5%);③器官N、P、K质量分数,初期(5月)较高,中期(6—9月)较低。后期(10月),根的N、P、K质量分数有所回升,茎相对稳定,叶持续下降。从1-0苗体N、P、K质量看,栓皮栎播种苗当年生长3元素积累量分别为:107、9、31 mg.株-1。  相似文献   

16.
应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构树幼苗根、茎、叶3器官中离子的相对含量,并对其组织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构树幼苗各器官中Na^+和Cl^-相对含量均高于对照,K^+、Ca^2+和Mg^2+相对含量则低于对照;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根部皮层和髓细胞中的Na^+和Cl^-相对含量增幅较高,茎中的Na^+和Cl^-主要积累于表皮细胞,皮层中分布较少,叶中Na^+和Cl^-在表皮细胞中积累较多,而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含量相对较少;在高盐胁迫下,地上部分Ca^2+含量明显高于根部;NaCl胁迫下构树幼苗不同器官K^+含量下降的幅度不同,根和茎中K^+含量均降低,而叶片中K^+含量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明显,在组织水平上,K^+在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中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盐胁迫对P^3+含量影响较小,其分布特点是主要积累于根部。  相似文献   

17.
青钱柳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海拔、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月份的青钱柳营养器官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的根和茎总黄酮含量都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升后降之势,均以海拔690 m的含量最高,分别为67.818 4 mg/g、51.254 7 mg/g,叶中总黄酮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呈锯齿形变化,以海拔915 m的含量最高,为46.930 2 mg/g,各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与海拔的相关性都不显著;不同产地青钱柳根、叶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产于靖安的含量最高,根、叶含量分别为59.816 2 mg/g、44.676 1 mg/g,产于修水的含量最低,根、叶含量分别为51.574 5 mg/g、33.721 4 mg/g,不同产地青钱柳茎中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同一植株不同月份青钱柳叶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但未发现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性,其中以7月份含量最高,达到49.347 mg/g.  相似文献   

18.
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广西南宁市8年生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人工林的N、P、K、Ca和Mg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量、分布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卷荚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2)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823.80 k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分别占64.86%、20.59%、5.20%和9.35%;(3)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151.30、84.48和66.82 kg.hm-2.年-1,年归还量占年吸收量的55.84%;(4)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循环系数为0.56,循环速率依次为Mg>Ca>N>K>P.  相似文献   

19.
以临高县滨海台地5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木麻黄林最大(46.168%),桉树林最小(39.46%)。土壤毛管孔隙度马占相思林最大(22.57%),次生林最小(18.95%)。土壤含水率木麻黄林最高,平均达到27.85%,而次生林含水率最小,平均为4.34%。土壤pH在4.81~6.59之间,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呈极强酸性(pH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呈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在0.34~28.68 g/kg之间,有机质含量的排序为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呈递减趋势。全氮含量在0.10~1.63 g/kg之间,马占相思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椰子林最小;全磷含量在0.21~1.74 g/kg之间,桉树林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在0.16~2.15 g/kg之间,马占相思林含量最高。有效磷含量在0.98~132.46 mg/kg之间,次生林有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在3.03~27.35 mg/kg之间,椰子林速效钾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在1.38~5.15 mg/kg之间,硝态氮含量0.56~3.51 mg/kg之间,其中马占相思林硝态氮(平均2.29 mg/kg)和铵态氮含量(平均3.93 mg/kg)最高。同一森林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总体也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特有植物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营养器官的游离蒽醌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夏蜡梅各营养器官均含有游离蒽醌,但叶片的含量最高,枝、茎、根等器官的含量很低,叶片的含量是其它器官的4~11倍,其它器官之间差异不显著。(2)夏蜡梅叶、茎中游离蒽醌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夏蜡梅阴、阳坡植株相应营养器官之间游离蒽醌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夏蜡梅7个样地叶片的游离蒽醌含量在0.120 4%~0.243 5%之间,平均为0.183 8%,其中临安5样地含量较高,大雷山2样地较低,差异极显著。(5)通径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对夏蜡梅叶片游离蒽醌含量起正作用,土壤氮、C/N、土壤磷起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