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F弱毒疫苗株的细胞免疫特性,分别以活菌浓度为109(A组)、106(B组)ccu/mL的MG F株及生理盐水(C组)点眼接种SPF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免疫前后淋巴细胞亚类Th/T、Tc/T、Th/Tc及刺激指数(SI)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后A、B组的Th/T、Tc/T、SI明显升高,其中Th/T于d5、d7,Tc/T、SI于d7、d14,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免疫MG F株可较好的提高鸡的细胞免疫,且MG F株活菌浓度与接种鸡外周血Th/T、Tc/T、S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5,(4):549-552
分别以活菌浓度为109(A组)、106(B组)ccu/mL的(MG)F株及生理盐水(C组)点眼接种SPF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方法对免疫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Bu-1a+B、TCRγδ+CD3+T细胞比例及血清IgM、IgG、IgA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组Bu-1a+B/PBL于免疫后5、7d由高至低依次为A、B和C组,且各组差异显著(P0.05);A、B组TCRγδ+CD3+T/PBL于免疫后3d略有升高且比值较接近,都高于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IgM于免疫后7、14和21d差异显著(P0.05),IgG于免疫后14、21和28d差异显著(P0.05),IgA于免疫后28d差异显著(P0.05),由高至低依次为A、B、C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MG)F株可较好的提高Bu-1a+B、血清IgM、IgG、IgA介导的体液免疫作用,且(MG)F株活菌浓度与Bu-1a+B/PBL比值、血清IgM、IgG、IgA浓度呈正相关;但免疫(MG)F株不能显著提高鸡外周血TCRγδ+CD3+T/PBL比值,且(MG)F株活菌浓度与TCRγδ+CD3+T/PBL比值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旨在了解猪脾转移因子(TF)对新城疫病毒(NDV)弱毒疫苗LaSota株的免疫增强效果及机制。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剂量(10-2、10-3、10-4、10-5羽份) LaSota疫苗株单独(单独免疫组)、LaSota疫苗株与TF联合(联合免疫组)免疫SPF鸡,14 d后以NDV F48E9强毒攻毒,同时设立对照组(非免疫攻毒)和空白组(非免疫非攻毒),并采用ELISA方法与蛋白质芯片技术分别测定外周血IL-4、IFN-γ与IL-12 P40浓度。结果显示,鸡免疫10-2、10-3、10-4、10-5羽份时疫苗攻毒保护率和半数保护量(PD50)如下:单独免疫组分别为100%、55%、0%、0%和0.000 8羽份,联合免疫组分别为100%、75%、0%、0%和0.000 5羽份,对照组和空白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0%。免疫10-3羽份疫苗后,联合免疫组IL-4和IFN-γ含量均高于其他组,并于第7、14天差异极显著(P<0.01);攻毒后,联合免疫组IL-4、IFN-γ和IL-12 P40含量均高于其他组,IL-4于第1、14天,IFN-γ于第1、3天,IL-12 P40于第1天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表明,TF可增强IFN-γ、IL-12介导的细胞免疫和IL-4介导的体液免疫,提高LaSota株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率,降低疫苗PD50;在抵抗NDV F48E9强毒攻击时,联合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单独免疫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猪脾转移因子(TF)与鸡毒支原体(MG)F弱毒疫苗株联合接种对SPF鸡淋巴细胞比率的影响,以活菌数达109 ccu/mL的MG F株0.033 mL/羽与TF 0.02 mL/羽分侧点眼SPF鸡,设为A组;B组以MG F株0.033 mL/羽与生理盐水0.02 mL/羽分侧点眼;C组以生理盐水0.033 mL/羽与TF 0.02 mL/羽分侧点眼;D组以生理盐水0.033 mL/羽和0.02 mL/羽对应分侧点眼,作为对照组.点眼后第7 d采血测定淋巴细胞比率.结果显示,A组(63.9%)、B组(53.8%)和C组(54.6%)的淋巴细胞比率均值分别比D组(41.5%)提高了22.4%、12.3%和13.1%.结果表明,TF与MG F株单独使用均能提高SPF鸡的淋巴细胞比率,且TF与MG F株联合使用后淋巴细胞比率提高值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免疫猪瘟兔化弱毒(HCLV)对猪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HCLV脾淋毒单独(A组)、HCLV细胞毒与兔脾淋组织液联合(B组)、HCLV细胞毒单独(C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仔猪,应用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ELISA方法测定免疫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亚类比值、PBL非特异性(NSI)及特异性(SSI)刺激指数、IFN-γ浓度。结果显示免疫后各组CD3+/PBL与CD3+CD8+/PBL差异不显著;CD3+CD4+/PBL于第7 d时A、B和对照组显著高于C组(p0.05);CD3+CD4+/CD3+CD8+于第7 d、14 d时A、B和对照组显著高于C组(p0.05),并且C组CD3+CD4+/CD3+CD8+显著降低(p0.05);NSI于第3 d、7 d时A与B组显著高于C组(p0.05),而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SI于第3 d、7 d时A组显著高于B与C组(p0.05),而B与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FN-γ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A、B、C和对照组,并且于第3 d、7 d时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HCLV细胞毒引起机体CD3+CD8+相对更快速增殖,而HCLV脾淋毒引起机体CD3+CD4+相对更快速增殖及NSI、SSI、IFN-γ浓度更高,脾淋毒与细胞毒可能侧重不同的免疫分子途径发挥免疫保护效力;兔脾淋组织液对NSI和IFN-γ浓度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重组BPI蛋白(rBPI)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的盘羊杂交羊的免疫应答分析。将6只巴什拜羊作为A组,将12只盘羊杂交羊随机分为B、C组,全部人工感染MO,感染第4天开始,C组每天分别注射rBPI,A和B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试验羊不同时间血清中IL-8、IL-10、IFN-γ及TNF-α的含量。在试验结束后宰杀各组6只羊,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在感染初期,3个组IL-8、TNF-α及IFN-γ含量都升高,而IL-10有降低趋势。在感染后第7天,C组IL-8浓度显著低于A组(P0.05);在第14—21天,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在第5天,C组IL-10显著高于A组(P0.05),极显著低于B组(P0.01);在第14天,C组极显著低于A组(P0.01),显著高于B组(P0.05);在第21天,C组显著低于A组(P0.05),极显著高于B组(P0.01)。在第14天,C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在第21天,C组显著低于B组(P0.05),但极显著高于A组(P0.01)。在感染第14天,C组TNF-α显著低于B组(P0.05),显著高于A组(P0.05);在第21天,C组的TNF-α显著低于B组(P0.05),但极显著高于A组(P0.01)。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A组平均分为9.4,B组平均分19.9,C组平均分为12.8,B组评分显著高于A、C组(P0.05、P0.05)。rBPI对MO感染的杂交羊有治疗作用,对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猪IFN-γ和IL-4重组质粒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猪IFN-γ和IL-4对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用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的重组质粒与口蹄疫双价疫苗配伍免疫小鼠,检测小鼠抗口蹄疫抗体水平和CD4+/CD8+T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观察其免疫佐剂效应。结果表明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重组质粒都能显著提高小鼠抗口蹄疫抗体水平(P〈0.01),其中pcDNA3.1/IFN-γ提高亚洲Ⅰ型FMD抗体水平的佐剂效应较pcDNA3.1/IL-4的显著(P〈0.01),而pcDNA3.1/IL-4提高O型FMD抗体水平的佐剂效应显著高于pcDNA3.1/IFN-γ(P〈0.01),pcDNA3.1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佐剂效应;免疫后不同时间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组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且第21天与第7、45天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采用竞争定量RTPCR技术(qcRT—PCR)对PCV2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2、IL-4、IL-10、IL-12p40、IFN-γ和TNF-α mRNA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4和21 DPI(Dayspost inoculation)感染组Th1类细胞因子IL-2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5.1(P〈0.01)和24.0(P〈0.01)倍;IL-12p40 mRNA转录水平在14和21 DPI分别为对照组的1.7(P〈0.05)和1.2(P〈0.05)倍;感染组IFN-γ mRNA转录水平除在7 DPI低于对照组外(P〈0.05),在28和42 DP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38.2(P〈0.01)和4.0(P〈0.05)倍。Th2类细胞因子波动较为明显,28 DPI IL-4 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IL-10 mRNA在7(P〈0.01)和14 DPI(P〈0.05)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35 D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TNF—α mRNA转录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上述6种细胞因子mRNA变化结果显示,PCV2感染猪Th1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升高,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在28 DPI前后出现明显波动,尤其是在35 DPI IL-10 mRNA显著下降(P〈0.05),提示PCV2感染可造成猪体内Th1/Th2免疫应答的失衡,导致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增强而体液免疫应答下降。  相似文献   

9.
热应激后猪血清中IL-2、IFN-γ及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检测热应激后猪血清中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观察其变化规律.将12头体重基本一致的3月龄中国试验用小型猪随机分成高温试验组和常温对照组两组.高温试验组在人工气候仓内饲养,模拟夏季炎热气候,气温从26~39℃24 h循环变温,39℃时维持4 h;常温对照组在22℃下饲养.试验持续10 d,在热应激的第1、3、5、7、9天,39℃高温持续期结束的时刻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各血清样品中IL-2、IFN-γ及TNF-α水平.结果显示:IL-2水平有所上升,且在热应激的第1天和第3天与常温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IFN-γ水平有所下降,且在热应激的第3天和第5天与常温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NF-α水平有所上升,但与常温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试验进行的10 d中,IL-2、IFN-γ及TNF-α水平变化有其共同特点,即随着试验的进行各细胞因子浓度都向常温对照组的正常值发展.本研究从细胞因子的角度验证了前人热应激抑制机体免疫机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将10日龄的SPF鸡和15、28日龄的商品鸡分别随机分组,同时免疫不同剂量的rFPV-HN(表达NDV HN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和表达不同细胞因子(IL-1β、IL-2、IFN-γ、MGF)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s)。在免疫后不同时间,通过检测血液中抗NDV的HN蛋白抗体、脾脏中CD4+和CD8+T细胞的变化及攻毒保护率等指标。结果表明:IL-1β或IFN-γ在免疫后期能促进抗HN间接ELISA抗体的滴度上升,而且产生抗体的整齐度好;IL-1β或IL-2可以显著增加脾脏中CD4+和CD8+T细胞含量;IL-1β、IL-2或IFN-γ同样可以提高商品鸡攻毒后的存活率。IL-2和IFN-γ在增加脾脏中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及攻毒保护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4,(6):89-91
为探讨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后绵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将18只试验羊分为A、B、C三组,A组为盘羊杂交羊,B、C组为巴什拜羊,其中A、B组气管内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2 mL/只(106CCU/mL),C组为对照,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2 mL只。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绵羊血清中IL-2、IL-4和IL-6的浓度。结果表明,IL-2的浓度在感染后第1天,A、B两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第714天,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在第14天,A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第21天,B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IL-4的浓度分别在感染后第1、7与14天,A组极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其中C组显著高于B组(P<0.05)。IL-6的浓度在感染后第1天,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感染后第7天,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其中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第1414天,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在第14天,A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第21天,B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IL-4的浓度分别在感染后第1、7与14天,A组极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其中C组显著高于B组(P<0.05)。IL-6的浓度在感染后第1天,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感染后第7天,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其中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第1421天,A组极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说明不同品种的羊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提供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与IBDMB43弱毒疫苗联合接种SPF鸡,研究重组鸡IFN-γ对IB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rFPV—IFN-γ和MB43弱毒疫苗联合免疫组(MB43+rFPV-IFN-)")及rlFN-γ和MB43弱毒疫苗联合免疫组(MB43+rIFN-γ)在免疫后第2周即可检出ELISA抗体,比MB43疫苗单独免疫组早1周。用IBDVGx株攻击后,MB43+rFPV-IFN-γ组和MB43+rIFN-γ组免疫鸡的脾只有个别淋巴细胞核浓缩、核崩解,少数滤泡萎缩变性坏死;胸腺损伤程度轻于MB43疫苗单独免疫组和非免疫对照组。免疫后1周,3个免疫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免疫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含量变化不明显;攻毒后第2周,3个疫苗免疫组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均显著升高,各组之间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无明显差异。证实,rFPV—IFN-γ和rIFN-γ可加强疫苗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硫酸化酵母葡聚糖(SCG)对鸡细胞免疫的影响,将7种浓度SCG单独或与Con A、LPS加入到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培养48 h时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将5种浓度的SCG分别与Con A加入到鸡脾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IL-2和IFN-γ的含量。结果显示,SCG浓度在在250~2 000μg/m L时,SCG+Con A、SCG各剂量组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其A570值先增加后降低(P0.05);SCG+LPS各剂量组的A570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 000μg/m L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均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SCG浓度在62.25~1 000μg/m L时,多糖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中IL-2与IFN-γ浓度,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其促进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先增加后降低,具有明显量效关系;且均在250μg/m L时效果最好。结果表明,SCG在合适剂量能单独或协同Con A、LPS刺激鸡T、B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从而增强鸡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猪IL-2、IL-4和IFN-γ对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将经测定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猪重组IL-2、IL-4和IFN-γ与口蹄疫合成肽疫苗配伍免疫仔猪,检测仔猪抗口蹄疫抗体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IL-4、IL-10、IL-17和IFN-γ含量的变化,观察其免疫佐剂效应。结果表明:制备的IL-2、IL-4和IFN-γ重组蛋白质均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其中IL-2和IFN-γ重组蛋白质均能极显著提高仔猪抗口蹄疫抗体水平(P0.01),而IL-4重组蛋白质抑制口蹄疫抗体的产生(P0.01)。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发现口蹄疫疫苗+IL-4组的IL-4和IL-10含量均较空白疫苗免疫猪显著升高(P0.05),口蹄疫疫苗+IL-2组及口蹄疫疫苗+IFN-γ组的IFN-γ含量较空白疫苗免疫猪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提示,重组细胞因子IL-2和IFN-γ分别作为免疫佐剂与口蹄疫疫苗联用,能显著增强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揭示BLec1、BNK及细胞因子在B21和B19两种单倍型鸡对马立克病(MD)抗性差异中的可能机制。分别对B21和B19单倍型1日龄鸡腹腔接种马立克病毒(MDV)超强毒株,在攻毒后不同时间检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Lec1、BNK及IFN-γ、IL-4、IL-10和IL-18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在第4、7天,两种鸡BNK、BLec1和4种细胞因子水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第10天,B21单倍型鸡中BNK、BLec1、IFN-γ、IL-4和IL-18基因转录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而B19单倍型鸡中细胞因子转录水平有所下降。在第13天,B21单倍型鸡中BNK、BLec1、IL-18和IL-10基因转录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而B19单倍型鸡中则有所下降。以上结果总体表明,MD耐受型鸡在感染沉默期BNK、BLec1和细胞因子转录量高于敏感型,不同遗传基因型鸡对MD的抗性差异与耐受基因及细胞因子的转录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将30只MG阴性的20周龄的蛋种鸡随机分为4组,Ⅰ组于21和25周龄、Ⅱ组仍于25周龄时分别颈部皮下接种MG油乳剂灭活苗0.5ml/只,Ⅲ组于攻毒后1周接种1ml/只,另设一组对照,不接种疫苗。各组均在29周龄时用通过SPF鸡两次复壮的MG-BG44T株经左胸气囊和鼻腔攻毒。收集攻毒后1-7周内所产的蛋,用PCR方法检测鸡蛋卵黄膜中的MG。结果在攻毒后7周内各免疫组(Ⅰ、Ⅱ、Ⅲ)的垂直传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比对照组低26.37%、12.8%、13.64%。攻毒后各免疫组和对照组经4次采样均可从喉头拭子中分离到MG但免疫组的分离率较低。攻毒后第7周从对照组鸡的气管、肺、气囊中均可分离到MG,而试验Ⅰ组仅在气管和肺中分离到了MG。试验Ⅰ组和对照组鸡的输卵管、心、肝、脾和肾中均未分离到MG。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探索快、慢羽鸡对禽白血病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差异。试验采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SCAU-HN06株接种快羽鸡和慢羽鸡,从接种病毒后第1天开始,每隔1天采样至第15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和ELISA检测快、慢羽鸡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抗病毒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慢羽鸡较快羽鸡极显著易感ALV-J(P<0.01);接种病毒后env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快羽鸡体内上升较慢羽鸡缓慢,表达峰值较慢羽鸡小;慢羽鸡接种病毒第1天IFN-α、TNF-α和IL-12蛋白表达量高于快羽鸡,随后IFN-α、TNF-α、IL-10和IL-12的蛋白表达量呈降低趋势,第11天表达量降低不显著(P>0.05);快羽鸡在接种病毒后第1天IFN-α、TNF-α和IL-12蛋白表达量升高,第13天极显著降低(P<0.01);快羽鸡抗病毒基因OAS、PKR、MX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慢羽组且强度强(P<0.05或P<0.01)。综上所述,慢羽鸡免疫系统比快羽鸡更早被ALV-J突破,慢羽鸡抗ALV-J的天然免疫反应比快...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究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对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及肺损伤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24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6组,包括对照组(Con)、低剂量唾液乳杆菌组(L)、高剂量唾液乳杆菌组(H)、MG感染组(MG)、MG感染+低剂量唾液乳杆菌组(MG+L)和MG感染+高剂量唾液乳杆菌组(MG+H)。Con组、MG组饲喂基础饲料,L组、MG+L组饲喂添加108 CFU·kg-1唾液乳杆菌的基础饲料,H组、MG+H组饲喂添加109 CFU·kg-1唾液乳杆菌的基础饲料,7日龄时给与MG组、MG+L组和MG+H组进行MG感染攻毒,饲养42 d后,通过分析各组鸡的体重、饲料转化率、肺部MG定植量、肺部病理损伤、肺部炎性损伤相关蛋白表达量及促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来评价唾液乳杆菌缓解MG感染所致肉鸡生长性能下降及肺损伤效果。结果表明,MG感染极显著降低肉鸡体重(P<0.01),并极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P<0.01),而饲料中添加低剂量唾液乳杆菌和高剂量唾液乳杆菌均能极显著缓解MG感染所致肉鸡体重降低(P<0.01),并极显著改善饲料转化率(P<0.01)。饲料中添加低剂量唾液乳杆菌和高剂量唾液乳杆菌均能极显著降低MG肺部定植量(P<0.01);明显改善MG感染所致肺部病理损伤;极显著降低MG感染所致炎性损伤相关蛋白(TLR2、HMGB1、p-p65/p65、NLRP3、Pro-Caspase-1/Caspase-1)表达(P<0.01);极显著降低MG感染所致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含量(P<0.01)。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唾液乳杆菌可以显著缓解MG感染所致肉鸡生长性能下降及肺损伤,该株唾液乳杆菌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预防肉鸡感染MG。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人参叶多糖对1~28日龄粤黄鸡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600只1日龄粤黄鸡母鸡,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A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 B组为阳性对照组,黄芪多糖添加量为0.020%; C、D、E组为人参叶多糖组,人参叶多糖添加量分别为0.005%、0.010%、0.020%,多糖均采用饮水添加饲喂。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 14日龄时,E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14日龄时,D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 28日龄时,B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14日龄时,E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28日龄时,B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2)人参叶多糖组与A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3) 21日龄时,B、C、D、E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 28日龄时,D、E组血清中IL-2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14日龄时,C、D、E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 21日龄时,A组血清中IL-12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28日龄时,E组血清中IL-12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14日龄时,C、E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 21日龄时,D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 28日龄时,B、C、D、E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14日龄时,C、D、E组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含量显著高于A、B组(P0.05); 21日龄时,C组血清中IFN-γ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 28日龄时,D、E组血清中IFN-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4日龄时,D组血清中自然杀伤(NK)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28日龄时,E组血清中NK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人参叶多糖能通过提高粤黄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中IL-2、IL-12、TNF-α、IFN-γ、NK细胞的含量来提升粤黄鸡的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20.
观察金丝桃苷对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在第1、3、5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免疫抑制组(在第1、3、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给药组(在第1、3、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第1~7天每天以150/300mg/kg金丝桃苷水溶液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在第1、3、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第1~7天每天以0.2mg/kg黄芪多糖水溶液灌胃)。用ELISA法测定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以及细胞因子IL-4、IL-6、IL-10、IFN-γ、TNF-α的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抑制组的CD_3、CD_4、CD_8水平以及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IL-4、IL-6及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予金丝桃苷后第8天,与免疫抑制组相比,CD_3、CD_4、CD_8水平以及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IL-4、IL-6、IL-10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金丝桃苷能通过提高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CD_3、CD_4、CD_8水平以及细胞因子IFN-γ及TNF-α水平,降低IL-4、IL-6、IL-10水平,来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机能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