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钙在乙烯促进网纹甜瓜果实软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网纹甜瓜为试材, 通过测定果实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1-氨基环丙烷基羧酸(ACC) 含量及ACC合成酶(ACS) 和ACC氧化酶(ACO) 的活性, 研究钙在乙烯促进网纹甜瓜果实软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采用浓度为015%外源硝酸钙处理1 h和10μL·L-1外源乙烯处理24 h, 乙烯处理可提高网纹甜瓜果实中水溶性钙含量, 降低果胶酸钙的含量, 提高果实的呼吸速率, 缩短呼吸跃变高峰出现的时间, 并通过提高ACC含量以及ACS和ACO活性, 提高了乙烯释放量; 先乙烯处理后增施钙可进一步提高水溶性钙含量并降低果胶酸钙的含量和提高呼吸速率、ACC含量、ACS和ACO活性以及乙烯释放量。但单施钙可明显提高果实中果胶酸钙的含量, 推迟降低了呼吸速率, 推迟ACC含量、ACS和ACO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峰度值, 从而降低了果实的乙烯释放量; 而与单用钙处理相比, 先钙后乙烯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呼吸速率、ACO活性和乙烯释放量, 但是以上各指标仍低于对照。由此可见, 钙虽然具有延缓网纹甜瓜果实软化的作用, 但可促进乙烯诱导条件下网纹甜瓜果实的软化。  相似文献   

2.
差压预冷对哈密瓜采后乙烯释放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军  徐畅  耿新丽  廖新福 《北方园艺》2016,(21):125-127
以"西州密25号"哈密瓜为试材,采用差压预冷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预冷风速与温度对贮藏期哈密瓜果实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确定差压预冷合适的风速和温度,为哈密瓜的差压贮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0~2℃预冷温度条件下,预冷风速以2.0m·s~(-1)抑制乙烯的释放量和减少果实的呼吸速率效果较为明显。而在3.0m·s~(-1)预冷风速条件下,预冷温度以2~4、4~6℃时抑制乙烯的释放量和减少果实的呼吸速率效果较明显,故确定哈密瓜差压预冷风速和温度分别为2.0m·s~(-1)和2~6℃。  相似文献   

3.
王哲  史国安  马雪情  范丙友 《园艺学报》2014,41(11):2268-2274
以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品种‘桃花飞雪’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花枝以及花瓣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ACC含量、ACS和AC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芍药切花花瓣的乙烯释放速率有明显的跃变峰,整枝花乙烯释放表现为末期上升型。花瓣与花枝呼吸速率均有明显的跃变,花瓣的跃变峰早于整枝花。花瓣的乙烯释放速率及呼吸速率均明显高于花枝,揭示花瓣是花枝产生乙烯的主要器官,花瓣的乙烯释放决定了花枝的开放与衰老进程。花瓣ACS活性与乙烯释放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说明ACS是影响乙烯生物合成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霜疫病菌侵染对荔枝果实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荔枝果实人工接种霜疫病菌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的变化和果皮中氧化、过氧化作用以及与酚类氧化有关的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霜疫病菌的荔枝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显著增高,果皮中活性氧(O2-)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物酶(PPO)活性增高。这是霜疫病加速采收后荔枝果实衰老、褐变、腐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郑永华 《园艺学报》2005,32(5):866-868
 研究了40%、60%、80%和100% O2 及空气气流连续处理对‘Duke’蓝莓和‘Allstar’草莓果实在5℃下35 d和14 d贮藏期间呼吸作用和乙烯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60% ~100% O2 处理显著抑制蓝莓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 并且O2 浓度越高, 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越低, 而40% O2 对蓝莓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无显著影响。在贮藏前8 d, 高氧处理对草莓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无显著影响, 但在贮藏10~14 d, 80%和100% O2处理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显著低于对照和其它高氧处理。  相似文献   

6.
1-甲基环丙烯和温度对桃和油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秦光2 号’油桃和‘秦王’桃为试材, 在0 ℃和5 ℃两种贮藏温度条件下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 对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 0 ℃的贮藏温度能显著降低秦光2号油桃和秦王桃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 减缓果实软化。1μL·L -1的1-MCP 处理能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 抑制果实软化, 减少果肉褐变,但对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金秋梨在室温贮藏的情况下,20d(天)开始腐烂,至30 d(天)出现第一个腐烂高峰,以后20 d(天)开始为稳定期,至70 d(天)后又出现第二个腐烂高峰.室温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呼吸速率逐步增加并在19 d(天)时达到峰值,以后开始迅速下降,然后在53 d(天)出现第二个呼吸峰.金秋梨刚采收时,乙烯释放量极低,低于检测限(10 mol/L~8 mol/L),正常采收期采摘的果实贮藏至第7 d(天)才有少量乙烯释放,释放量为11.15μL/kg·h,采后30 d(天),乙烯释放量达到212.33μL/kg·h,此时金秋梨进入完熟阶段,采后61 d(天),乙烯释放量达到最高289.84μL/kg·h,此时果实已经衰老、萎蔫、腐烂严重,丧失了贮藏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探讨叶面喷施维生素A和钙混剂对番茄果实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细胞壁水解酶(多聚半乳糖酶、果胶甲酯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2%维生素A(VA)+0.5%CaCl2和0.5%CaCl2均能有效延缓果实软化速度,推迟乙烯释放高峰出现的时间,还降低了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壁水解酶的活性。与0.5%CaCl2处理相比,2%VA+0.5%CaCl2处理更显著地降低了细胞壁水解酶的活性,从而使果实硬度下降的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9.
王景涛  李丽梅 《北方园艺》2016,(12):139-142
以"安哥诺"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常温货架期间李果实品质、呼吸速率及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MCP处理后"安哥诺"李仍能正常软化,并且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MCP处理推迟了"安哥诺"李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时间,1 500nL·L~(-1)和2 000nL·L~(-1)处理在贮藏前27d明显抑制了呼吸速率,在贮藏期的前18d显著抑制了乙烯释放速率。试验表明,1-MCP处理后常温贮藏"安哥诺"李技术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桂花开花和衰老过程中乙烯及脂质过氧化水平初探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朱诚  刘非燕 《园艺学报》1998,25(3):275-279
研究了桂花开花和衰老过程中乙烯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表明,花瓣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衰老期间下降,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跃变高峰;SOD和CAT活性在盛花期后迅速下降,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迅速上升,膜透性增加。认为乙烯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增加是桂花衰老的主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柿果实1 - 甲基环丙烯处理对成熟软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乙烯受体抑制剂1 - 甲基环丙烯(1-MCP) 处理对火柿果实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 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乙烯释放, 延缓其跃变出现时间, 推迟ACO (ACC 氧化酶) 活性峰及呼吸跃变,抑制采后初期ACO 的活性及呼吸速率的上升, 并能阻止硬度的下降, 推迟其成熟软化, 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槜李’果实为材料,分别进行外源乙烯、减压浸钙和低温贮藏处理,研究各处理条件下‘槜李’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硬度、乙烯释放量、ACS和ACO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槜李’果实软化过程中,硬度逐渐降低,乙烯释放量和ACS活性的峰值同时出现在软化后期;外源乙烯(0.5μl·L^-1)处理后,果实硬度迅速下降,乙烯跃变提前,乙烯释放量增大,ACS活性增强,促进果实迅速软化;用2%CaCl2溶液浸泡处理显著减缓果实软化,降低乙烯释放速率;低温贮藏显著抑制果实硬度下降,表明一定条件的低温贮藏对乙烯释放速率及其相关酶活的控制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常温条件下微气调袋包装对荔枝品质与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常温条件下,研究用微气调袋套袋包装赤叶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cv.Chiye)果实的保鲜效果与果实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套袋包装可使荔枝果实货架期延长3d,果实的商业品质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果皮细胞膜透性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4.
沙梨果实贮藏性能与其乙烯释放量相关。基于ACS(1-氨基环丙胺-1-羧酸合酶)基因PPACS1(A)、PPACS2(B)建立一套CAPS分子标记体系,对15个沙梨品种的ACS基因型进行鉴定,并与果实成熟后的乙烯释放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沙梨品种基于CAPS分子标记鉴定的ACS基因分型结果与其果实成熟后乙烯释放量状况吻合,AB型品种乙烯释放量最高,其次为Ab型,再次为aB型,A、B均缺乏的ab型(鄂梨2号等5个品种)乙烯释放量最低、显示为非呼吸跃变型特征。该分子标记体系可用于沙梨品种的贮藏性鉴定和耐贮藏沙梨育种中的早期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5.
核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与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核桃颗粒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和内源激素IAA(吲哚乙酸)、ABA(脱落酸)、GA3(赤霉素)、ZR(玉米素核苷)、Z(玉米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种仁中Z含量较上,青皮中其它激素水平均高于种仁。随着颗粒的成熟,IAA、GA3、Z、ZR含量及乙烯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而青皮中ABA含量则逐渐增加。果实成熟后青皮中GA3和种仁中Z含量明显增长,颗粒乙烯释放量明显增高,而采后果实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番茄果实成熟与乙烯的关系,测定了转反义NR和ACC基因突变体番茄果实不同发育期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NR2、NR17和NR18号转反义NR基因果实各期的乙烯含量变化规律与普通果实相同。(2)转反义 NR基因番茄果实与转反义ACC基因番茄果实不同,前者果实能正常成熟、但成熟延迟,后者不能正常成熟。(3)在转反义NR基因果实发育各期中,粉红期乙烯释放量最高。(4)转反义NR基因果实成熟各期乙烯的释放量均明显低于普通果实。说明乙烯受体蛋白基因——NR基因的表达在被抑制后,也反过来抑制了番茄果实乙烯的释放。(5)转反义NR基因果实在常温下贮藏,贮藏期延长了43d。  相似文献   

17.
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对'玉露香'梨采后果实品质和叶绿素保持的影响,为其采后保鲜技术的提出提供理论基础。以'玉露香'梨为试材,用1.0μL·L~(-1)1-MCP熏蒸处理12 h,置于常温(20℃)下,测定梨果实颜色、叶绿素含量等与果皮颜色等相关的生理指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以及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等,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与叶绿素降解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MCP对常温贮藏条件下'玉露香'梨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PbETR1和PbETR2的表达以及呼吸速率,推迟乙烯释放高峰出现的时间;1-MCP处理可以抑制PbCLH1的表达,推迟叶绿素分解代谢途径中的下游反应,从而延缓果皮叶绿素的降解,对'玉露香'梨果实采后品质和叶绿素具有较好的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甲基环丙烯对采后猕猴桃果实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樊秀彩  张继澍 《园艺学报》2001,28(5):399-402
 以美味猕猴桃‘秦美’果实为试材, 研究1-MCP (1-甲基环丙烯) 处理对果实乙烯释放量、硬度、维生素C 含量及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POD (过氧化物酶) 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 处理能显著降低果实乙烯释放量, 提高SOD、POD 活性, 抑制硬度下降, 推迟软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果实发育期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多次喷洒对采后厚皮甜瓜抗病性、后熟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玛瑙’厚皮甜瓜为试材,在果实幼果期(花后14 d)、膨大前期(花后21 d)、膨大后期(花后28 d)和成熟期(采前2 d)4个时期分别采用0.5 mmol·L-1SNP进行喷洒,以清水喷洒作为对照,观察处理对采后果实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发病率及病斑直径的影响,测定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分析果实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以及能荷水平的变化。【结果】SNP喷洒有效抑制了采后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贮藏6 d时,分别低于对照47.4%和37.4%。SNP处理降低了果实采收时的乙烯释放量,以及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并使果实呼吸和乙烯跃变峰的出现推迟了2 d。此外,SNP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延缓了ATP的下降速率,提高了ADP的含量,维持了果实较高的能荷水平。【结论】果实发育期SNP多次喷洒可有效提高厚皮甜瓜果实的采后抗病性,该作用与一氧化氮延缓果实后熟,增加能量供应,提高能荷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牡丹花枝不同发育时期各器官乙烯释放和ACC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品种‘胡红’为试材, 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花枝以及不同器(花瓣、雌蕊、雄蕊、花托、花萼、茎、叶柄、叶) 的乙烯释放量和ACC含量的变化。花的乙烯释放量变化类型主要取决于花瓣, 花朵衰老时花托和雄蕊是乙烯释放的主要部位。雄蕊在初开期有一明显的乙烯释放高峰。花朵开放过程中花瓣的ACC含量缓慢减少, 进入衰老期ACC含量又有快速上升的趋势; 而茎的ACC含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叶柄和叶片的ACC含量在花朵的整个开放过程中变化不大。结果提示器官之间乙烯和ACC梯度在花朵开放和衰老前后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而乙烯和ACC在花器不同部位间的运输及分配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