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动物克隆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以克隆技术为平台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着重对供体细胞核和受体细胞质周期同步化、克隆动物早衰、发育缺陷以及供体细胞传代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各种哺乳动物克隆研究现状,同时对人们关心的动物克隆问题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6批次147枚采用去透明带-双半卵融合法(简称去透明带法)克隆的牛体细胞囊胚进行质量分级,然后除了20枚优质胚胎用来移植外,其余的127枚克隆囊胚均采用低渗分离细胞核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127枚采用去透明带法克隆的7 d囊胚细胞数平均为129.8个,其中优质大囊胚细胞数平均为218.9±45.0个(117~281),中等大小的优质囊胚细胞数为134.9±43.7个(85~233),不同体积大小的囊胚细胞数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从优质囊胚比例以及其细胞数来衡量,采用去透明带克隆方法可以获得质量较高的牛囊胚。  相似文献   

3.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组织培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改良植物品种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是植物组培在所有其它应用领域的一大难题。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包括染色体变异、转座子活化、DNA甲基化状态改变、基因突变和DNA重复序列的改变等,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不是孤立地作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起源。在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主要因素中,外植体脱分化的细胞分裂方式、培养基的生长调节物质、培养物经受氧化胁迫水平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中外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通过本综述,在减少组培过程中无性系变异方面,建议深入了解生长调节物质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遗传基础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无性系变异防控办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黄牛卵母细胞胞质为受体,牦牛耳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研究供体细胞性别、细胞周期同期化处理方式及冷冻对牦牛异种克隆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雄性供体细胞的牦牛异种克隆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雌性供体细胞(56.6% vs 39.5%,P﹤0.05),但卵裂率和囊胚细胞数差异不显著;血清饥饿和接触抑制提供的供体细胞对牦牛异种克隆胚胎发育率和胚胎质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供体细胞冷冻后解冻组的克隆胚胎卵裂率明显低于新鲜消化组(54.5% vs 78.2%,P﹤0.05),但两组之间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供体细胞的性别对牦牛异种克隆囊胚发育有影响,而同期化处理和细胞冷冻对牦牛异种克隆囊胚发育影响很少。  相似文献   

5.
5头经玻璃化冷冻保存后移植的成年体细胞克隆牛降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2003年7月19日,经过剖腹产.一头体重60kg的足月体细胞克隆牛在青岛平度降生。随后,在7月22日至10月26日之间又产下4头足月克隆牛犊。5头均为活产。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利用“去透明带双半卵融合技术”获得的成年体细胞克隆牛,也是我国首次成功获得经过玻璃化冷冻保存后的胚胎移植产下的体细胞克隆牛。这是广西大学动物繁殖研究所与加拿大国际新技术发展集团开展国际问科研与产业开发合作的结晶,也是继1995年7月广西大学(原广西农业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成功获得我国首例胚胎细胞克隆牛后,广西大学取得的又一个成果。这群成年体细胞克隆牛是采用较独特的“去透明带双半卵融合技术”克隆生产的(方法详见谭世俭等,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3,22(3):201~206)。体外成熟的牛卵母细胞经显微盲吸法去核及去除透明带(简称为半卵)。供核体细胞取自加拿大一头18月龄高产奶牛的耳皮下成纤维细胞。电融合前,将两枚半卵和一枚供体细胞用植物凝集素按细胞纵轴水平粘合在一起,经AC电场使细胞排序,再施于单次DC电脉冲诱导3细胞融合。重构胚采用微穴法体外培养。7~8d的克隆囊胚采用玻璃微管法玻璃化冷冻保存(谭世俭等,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2,21(1):1~7)。结果在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卵母细胞去核率达96.2%(301/313,N=4),电融合率为95.7%(3678/3842,N=36),卵裂率87.2%(3180/3645)、囊胚率42.2%(1540/3645),冻胚率31.4%(1145/3645)。经玻璃化冷冻保存的胚胎于2002年l0月至2003年1月间分23个批次进行移植。胚胎移植30d后用超声波仪检查,确诊48头妊娠,受胎率为28.1%(48/171)。出生的5头克隆牛犊中,除1头自然分娩(2003年10月12日生)的牛犊健康存活至今(2个半月)外,其余4头在母牛发生难产时行剖腹产术取出的克隆牛犊有3头在产后不到1h内即先后夭折;另1头存活了5d。  相似文献   

6.
花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熟花生胚轴在MS 40mg/\L2,4-D 0.5mg/L KT培养基中可直接诱导产生体细胞胚,降低2,4-D的浓度,将诱导产生的体细胞胚组织块继代2-3次可诱导产生出米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继而产生体细胞胚。花生体细胞胚直接诱导起源于表皮或近表皮的细胞,其形成经历了跟合子胚相似的过程。花生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具有细胞小、胞质浓、核大、核仁明显,排列紧密的特点。经愈伤组织形成的体细胞胚以单细胞内起源方式发生。首先由体细胞胚单个原始细胞分裂形成2-细胞原胚,2-细胞原胚继续分裂成3-细胞原胚或4-细胞原胚,3-细胞原胚或4-细胞原胚继续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进一步发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分3个实验。实验1对比了不同浓度的离子霉素对牛去透明带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效果;实验2比较了手工半卵切割法去核与显微半卵切割法去核的效果;实验3对聚乙二醇(PEG)细胞融合技术在牛手工体细胞克隆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去透明带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离子霉素浓度为2.0μmol/L组的激活效果最好,其囊胚发育率(29.4%)极显著地高于浓度为5.0μmol/L的对照组和0.5μmol/L组(囊胚率分别为8.3%和9.4%,P〈0.01);采用半卵切割法去核,手工切割的半卵存活率(85.6%)与显微操作(90.3%)差异不大,切割速率(约100枚卵/h)相仿。对双半卵与体细胞进行同步融合处理时,应用50%浓度的PEG融合率(39.3%)极显著好于45%、55%和60%的PEG(融合率分别为0%、16.2%和5.3%,P〈0.01)。  相似文献   

8.
2005年我国获得了体细胞克隆猪的成功,但是在体细胞转基因克隆猪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猪的转基因克隆在农业和医学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农业上可以提高猪肉品质和培育抗病猪种等;医学上可以为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疾病模型和新药筛选提供理想材料。体细胞核移植结合基因组修饰技术,是目前生产转基因家畜的一种有效方式。供体细胞的类型是影响转基因克隆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供体细胞的类型决定着体细胞转基因效率和重组胚的发育潜力。目前所知,较成功用于生产转基因克隆猪的供体细胞仅限于胎儿成纤维细胞,因为它易培养、增殖期限长、重构胚的发育能力高。此外骨髓间充质细胞,一种成体干细胞,作为转基因克隆猪的供体细胞有着巨大的潜力,国内外仅有个别报道。前脂肪细胞,一种易于获得的体细胞,有报道称利用成年猪前脂肪细胞为核供体构建的克隆胚发育能力和胎儿成纤维细胞相当,并且获得了克隆猪的后代。而利用猪前脂肪细胞生产转基因克隆胚胎,将为后续组织工程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本研究选择猪胎儿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和前脂肪细胞为转基因克隆的供体细胞,目的是比较不同类型转基因供体细胞对生产克隆胚胎效率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建立了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WZSP)胎儿成纤维细胞系(FF)、新生猪骨髓间充质细胞(MSCs)系和成年猪前脂肪细胞系(PreA)。采用组织块法建立胎儿(27日龄)成纤维细胞系;髓间充质细胞从新生猪后腿骨冲取骨髓,加入到Percoll分离液中离心,吸取中间界层面细胞,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原代细胞,培养基为低糖DMEM。对间充质细胞向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前脂肪细胞从猪的皮下脂肪取样,用0.1%胶原酶消化法建立前脂肪细胞原代细胞,并对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为了获得转基因细胞系,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Invitrogene)介导的方法将质粒pEGFP-N1转染了胎儿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和前脂肪细胞,经过800μg/mL G418筛选后均获得了阳性细胞株。分别以3种类型转基因和未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进行猪的体细胞核移植,比较克隆胚胎的发育能力。结果如下:(1)比较了3种类型非转基因细胞的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发现胎儿成纤维细胞(8.2%)、骨髓间充质细胞(7.1%)和前脂肪细胞(8.8%)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P>0.05);(2)比较了3种类型转基因细胞的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发现胎儿成纤维细胞(9.6%)和骨髓间充质细胞(9.9%)最高,前脂肪细胞(3.7%)最低,前两者与后者差异显著(P<0.05);(3)分别比较了每一类型供体细胞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对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的影响,转基因对胎儿成纤维细胞(9.6%vs 8.2%)和骨髓间充质细胞(9.9%vs 7.1%)的重构胚囊胚发育率影响不大(P>0.05);前脂肪细胞转基因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降低(3.7%vs 8.8%,P<0.05)。以上结果表明,某些供体细胞类型转基因与否对猪克隆胚胎的早期体外发育影响不明显,有些细胞类型转基因对克隆胚的发育能力影响较大。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和骨髓间充质细胞可以有效地生产猪转基因囊胚,但前脂肪细胞转基因克隆胚胎的囊胚发育率能否进一步提高,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9.
牛去透明带卵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本研究通过进一步完善和简化“去透明带双半卵体细胞克隆牛技术”,探讨了生产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发育的特定阶段(17~20h间)采用分期分批显微盲吸法去核,去核率可高达95%以上;(2)一次同时将2枚去核后的半卵和1枚供核体细胞粘合在一起,可大大提高电击融合效率;(3)克隆重构胚在DMAP中激活时间从4h延长至16h仍有较高的卵裂率和囊胚率;(4)利用OPS法玻璃化冷冻保存牛体细胞克隆胚胎,解冻后胚胎可用率极显著地高于常规慢速冷冻法;(5)利用改进后的体细胞核移植程序工厂化批量生产牛体细胞克隆胚胎,获得88.2%(2575/2920)卵裂率、41.6%(1215/2920)囊胚率、75.4%(916/1215)冻胚率,冷冻胚胎移植后30d妊娠率为28.1%(48/171)。结果说明,本研究的牛去透明带双半卵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已可达到克隆胚胎批量生产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