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用菌富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验结果表明,平菇富钙能力较强,CaCl2是合适的钙源,0.6%,CaCl2添加量不仅可以提高菌丝体钙含量,还可刺激平菇产生大量胞外多粮使培养液粘稠,最提高生物量。  相似文献   

2.
桃果实发育中褐变因子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陈秀芳  王坤范 《园艺学报》1995,22(3):230-234
研究了大久保和绿化3号桃果实在发育中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力与褐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发现三者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在发育后期保持在最低水平;总酚含量与褐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8、0.91);PPO活力与褐变度的相关性因品种而异,大久保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绿化3号则表现为非直线相关(r=0.53)。对PPO性质的初步研究表明,两个桃品种PPO均有几个最适pH值;且PPO的热稳定性较好;PPO的最适温度,大久保为25~35℃,绿化3号为20~25℃。  相似文献   

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银杏愈伤组织黄酮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陈学森  邓秀新 《园艺学报》1997,24(4):373-377
在固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来源、培养基、抗褐变剂及培养时间等因子对银杏愈伤组织黄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黄酮含量为叶片>茎段>子叶;②光照培养的愈伤组织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暗培养愈伤组织黄酮含量;③愈伤组织培养40~45d,黄酮含量接近最大值;④White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黄酮含量显著高于MT培养基,但黄酮生物产量却相反;⑤不同激素组合中,以BA与NAA组合效果最好;⑥在PA(植酸)、PVP(聚乙烯吡咯烷酮)、PM(PVP+MES)、AC(活性炭)和维生素C等5种抗褐变剂中,以PM效果最好。黄酮生产最佳培养条件为:叶片愈伤组织在MT+BA1.0mg/L+NAA3.0mg/L+糖5%+PM(PVP2.0%+MES0.05%)培养基上光照培养40~45d。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幼果期钙处理对果实贮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以中华猕猴桃品系湘酃80-2为试材,在幼果期进行浸钙处理。结果表明:不同钙处理能不同程度地延长猕猴桃果实贮藏期,其中以0.5%Ca(NO3)2处理对果实贮藏中品质的综合效果最好;0.5%Ca(NO3)2+100mg.l^-1萘乙酸能显著提高果实硬度与贮藏性能。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变叶海棠为砧木研究了26个种类的苹果属植物对褪绿叶斑病毒(CLSV)侵染后的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受SLCV分染后,26个种类的苹果属植物嫁接成活率降低,生长量减少,胺接相对成活率的变化与植物的带毒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9r=-0.9361^**)。对砧木和接穗粗度影响不大,对株高影响明显,其变化与其植株的带毒量有显著的正相关(r=0.8048^**)。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叶录素成份a/b比值升高  相似文献   

6.
应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山楂幼树结果母枝产量、母枝粗度、母枝抽生结果新梢数,结果新梢叶片数、花序果个数、单果重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密切相关因素依次为:果个数(r=0.9672)、叶片数(r=0.8668),果枝数(r=0.8163)、母枝粗(r=0.6096);通径分析结果为:果个数对母枝产量具有决定性的正向直接作用(p=0.9785),而果枝数对产量具有决定性的负向直接…  相似文献   

7.
三种杀菌剂防治辣椒疫霉菌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培养皿滤纸抑菌圈法测定三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抑菌能力的大小。试验选用了72%克露WP,50%速克灵WP和50%利得WP,它们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克=-3.6459+2.744x(r=0.9144);y速=-3.4225+2.6722(r=0.8886);y利=-3.1838+2.5099x(r=0.8832)y与x呈正相关,其ED50分别为1415.25(10^-6)、1418.90(10  相似文献   

8.
用多胺抑制金冠、旭苹果变软供试旭和金冠苹果于鲜销成熟期采收,采后加压渗入丁二胺1,0或10毫克分子浓度(mM)、亚精胺(0.25或1.0mM)、精胺(0.25或1.0mM)、氯化钙(CaCI_23%),加压渗入4分钟。果面干后装入具孔聚乙烯袋内置0℃...  相似文献   

9.
用多种数学统计方法对影响苹果活跃根生长发育的土镶理化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水量、土壤质地是影响根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有机质最为重要;同时,Cu、B和Fe3种微量元素也对根系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在土壤物理因子中,当物理性粘粒含量为29.5%、石砾度为29.3%时,最适合根系的生长发育;当土壤孔隙度为39.9%、容重为1.44g·cm-3时,最不适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土壤孔隙度(r=0.5445*),其次为土壤石砾度(r=0.4264)和水解N(r=0.4154)(均为10%显著水平),与土壤全N、含水量、有效Ca、Cu、Mg含量和pH值也有一定的正相关;与活跃根量呈负相关的因子有容量、物理性粘粒(即土壤质地)、有效B和Fe,但均未达到10%以上显著水平;其它因子与活跃根的相关性甚小。2.2土壤理化因子对活跃根量影响的通径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的直接作用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1.8833,表明其含量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就可以便根量增加1.8833个标准单位。在所有因子中,对根系影响最大的因子为有机质、含水量、Cu和物理性粘粒(土壤质地),其系数(绝对值)均在1.0以上,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番茄褐变型筋腐果与正常果实做对比分析测定,探讨褐变型筋腐果发生的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与正常果实相比,褐变型筋腐果果肉乙烯的释放量明显减少,葡萄糖与果糖的含量都有所降低;发病较轻的1级病果果肉全碳、全氮含量降低,碳氮比下降,而在维管束中,未褐变维管束中全碳、全氮含量与碳氮比升高,褐变维管束中全碳含量升高,全氮含量与正常果相差不多,碳氮比明显升高;在发病较重的3级病果中,占果实少部分的红果肉及未褐变维管束中全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都较高,褐变组织中全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都最低;病果褐变组织氨基酸总量降低,而酚类物质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1.
梨果实中不同形态钙的含量及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龚云池  徐季娥 《园艺学报》1992,19(2):129-134
  相似文献   

12.
套袋黄冠梨黑点病与钙素营养和果实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探明套袋黄冠梨果实黑点病发病原因,从采后生理、矿质营养水平、酚类物质酶促褐变和果实衰老等方面对套袋黄冠梨果实黑点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袋果呼吸强度显著高于不套袋果;套袋果Ca含量仅为不套袋果的49%-63%,果皮钙素含量未套袋果>套袋健康果>套袋病果,套袋病果与不套袋果果皮N/Ca比值分别为9.8和6.1,K/Ca比值分别为17.6和8.8;果皮和果心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呈套袋病果>套袋健康果>未套袋果的趋势;套袋病果果皮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显著高于未套袋果;果皮钙素含量与其PPO活性、多酚及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呈高度负相关。初步分析黄冠梨果实黑点病病因为缺钙性生理衰老。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浓度钙处理对丰水梨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蒸馏水浸泡梨果实15 min为对照,分别探讨了用1%、3%、5%的3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钙(CaCl2)溶液浸泡丰水梨果实15 min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和3%的钙处理组均可降低梨果实贮藏期间呼吸强度,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果实烂果率,其中3%的钙处理组保鲜效果优于1%的钙处理组。而5%的钙处理组在贮藏的前21 d保鲜效果良好,随后果实硬度迅速下降,烂果率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14.
 以‘黄冠’梨为材料,研究了采后热处理(38 ℃热空气24 h),钙处理(6% CaCl2浸果15 min)及热加钙处理(6% CaCl2 + 38 ℃)对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钙形态及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以清水浸果为对照。结果表明:果胶钙为果实中主要的钙形态,其含量占全钙的49.7% ~ 55.8%,钙处理、热加钙处理果实的总钙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2.95和31.58 µg · g-1;钙处理、热加钙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纤维素、原果胶、水溶性钙及果胶钙含量的下降,促进了草酸钙含量的增加,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热处理、热加钙处理显著降低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和纤维素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硬度与纤维素、原果胶、水溶性钙和果胶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G和纤维素酶与果实硬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ME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钙处理、热加钙处理通过抑制可溶性钙向难溶性钙转化、细胞壁组成成分降解以及降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延缓果实软化,其中以6% CaCl2 + 38 ℃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钾肥对黄花梨叶片物质代谢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黄花梨产量与品质,以5 a生黄花梨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水平对黄花梨叶片物质代谢、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株施K2SO40.27~0.81 kg能显著提高黄花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不同程度提高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降低丙二醛含量;黄花梨产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和总酸含量分别提高10.57%~9.09%、4.0%~16.2%、6.9%~11.3%、1.8%~11.4%和5.0%~15.5%,硝酸盐含量降低0.4%~3.6%.以中钾处理(株施K2SO40.54kg)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黄花梨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果实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量,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和果实硝酸盐含量.适宜的钾能促进黄花梨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梨果实若干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梨12 个杂交组合和138 个栽培品种为试材, 研究几个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 结果如下: 栽培品种果实含糖量集中在6 %~9 % , 平均为7. 39 %; 果实含糖量表现为数量性状, 呈正态分布, 杂种后代果实含糖量主要分布在6 %~10 % , 平均为7. 8 % , 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0. 8 %。栽培品种含酸量介于0. 08 %~0. 74 % , 平均为0. 238 %; 杂种后代果实含酸量为数量性状, 组合遗传传递力平均为69. 2 %。梨果实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出5 种酯类、8 种醇类和乙烯、乙醛、丙酮类共16 种化合物。杂种后代果实中发现了其亲本果实中所没有的戊醇成分。果实肉质性状表现为质量性状, 脆肉对软肉为显性。杂种后代表现为果点变大、密, 果柄变长, 果汁变少, 果皮厚度相当于亲中值。  相似文献   

17.
钙素营养与套袋苹果苦痘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苹果套袋后苦痘病加重的原因,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对果实发育过程中钙、氮含量的变化规律,果实幼果期和成熟期钙总量,套袋后果实微环境湿度变化及不同有机质果园苦痘病发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套袋苹果果实在幼果期吸收钙量占成熟果实总钙量30%左右,后期占70%左右,套袋影响了果实对钙的吸收;套袋使袋内湿度增加,果实表面蒸腾作用降低,使果实对钙的吸收受到影响;同时套袋果氮含量一直高于未套袋果,N/Ca增大,促成了苦痘病的发生。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根际钙离子供应,降低苦痘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不同温度和CO_2体积分数对丰水梨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丰水梨采后适宜的贮藏温度和CO2体积分数,从果实硬度、膜透性、乙醇质量分数、总酚质量分数、PG活性、PPO活性及果心褐变等方面研究了不同温度和CO2体积分数对丰水梨果实的防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5℃明显降低果实腐烂率,维持较高的果实硬度,但果实发生不同程度冷害;5℃适合短期贮藏(<60d)。与CK相比,3%O2+1%CO2可较好保持果实硬度和风味,明显抑制PPO活性、乙醇产生和果心褐变,延缓酚类物质降解,较好保持细胞膜完整性;2%CO2防褐保鲜效果次之;3%~5%CO2防褐保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
梨果实发育中果肉及种子钙和果胶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果实耐贮性和质地有明显差异的‘黄花’和‘湘南’梨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与种子中Ca2 、总钙含量和果肉果胶含量的动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两品种果肉细胞中总钙和Ca2 含量在幼果发育前期较高,以后呈下降趋势,采收时黄花梨果肉中的总钙含量明显高于湘南梨;2)种子中总钙含量远高于果肉,随果实发育而逐渐上升,且黄花梨在7月中旬果实膨大期后上升加快直至采收,而湘南梨则在7月中旬后停止上升;种子中的Ca2 含量在后期均有一个迅速上升峰;3)原果胶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上升,中后期下降,后期黄花梨远低于湘南梨;而水溶性果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两品种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华香酥’是以‘沙01’与‘南果梨’杂交育成的三倍体梨新品种。树势强,树姿开张。平均单果质量180 g,果实倒卵形,果皮底色黄绿,阳面着淡红色;果肉乳白色,肉质松脆,较细,汁液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4%,可滴定酸含量0.13%,风味甜,微香,品质上等,耐贮性较强。在辽宁省兴城市9月中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40 d。盛果期产量39 000 kg ? hm-2。抗寒性较强,抗梨黑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