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V曲线的制作及其在树木抗旱性研究中运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北方地区优良抗旱造林树种P-V曲线的不同测定,绘制方法及如何更好地运用P-V曲线研究植物体内部水分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证实P-V曲线所得部分水分参数与植物的抗旱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以作为鉴别植物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P-V曲线的制作及其在树木抗旱性研究中运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北方地区优良抗旱造林树种P-V曲线的不同测定、绘制方法及如何更好地运用P-V曲线研究植物体内部水分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证实P-V曲线所得部分水分参数与植物的抗旱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以作为鉴别植物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3个南方造林树种幼苗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水分胁迫的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和同一胁迫强度条件下银杏,侧柏,火炬松等树种幼苗的抗旱性,并确定了3个鉴定苗木早期抗旱性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3个树种幼苗抗旱性的顺序为:侧柏〉银杏〉火炬松。质膜相对透性,相对含水量(RWC)根系活力等指标可以作为快速,简便鉴定苗木早期抗旱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华鼢鼠为害与环境条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松种子园中华鼢鼠为害程度与不同整地方式,坡向,坡度及植物种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全垦地整地,阳坡,平坡的鼠害危害较重,对3种植物的喜好程度为油松〉沙棘〉紫穗槐。并据此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分胁迫处理方法来研究辽西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抗旱性生理特征变化。试验结果可知,油松在40%FMC还未达到干旱状态,而樟子松已经出现干旱状况。油松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脯氨酸(Pro)均大于樟子松,说明油松在辽西地区抗旱性强于樟子松。并且过氧化氢酶(CAT)和脯氨酸(Pro)均可作为油松和樟子松的抗旱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小叶杨和杂交杨一些生理生态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P4气孔计和PV曲线研究了小叶杨和杂交杨气孔导率和水分状况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干旱的5、6月份,小叶杨的气孔导率远远高于杂交杨;在湿润的7月又低于杂交场;在生长近结束的8月底二者气地度近等;(2)小叶杨和杂交杨各在干旱的5月渗透调节抗旱能力相差不多,以后各月杂交杨则高于小叶杨,6月最明显;随着植物枝条木质化程度的提高,二者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旱性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VA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的生理效应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泡囊丛枝菌根(Vesiculararbuscularmycorhiza,VA菌根)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内生菌根。VA菌根真菌能与大多数植物共生,促进植物对P、Zn、Fe、Cu、S、Ca、K等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植物抗旱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  相似文献   

8.
3种相思幼苗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乙二醇(PEG-6000)的渗透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比较了不同水分胁迫强度下3种相思幼苗的抗旱性,并确定了鉴定幼苗抗旱性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相对水分亏缺、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等指标可作为鉴定相思幼苗早期抗旱性的生理指标;3个树种的抗旱能力排序为:厚荚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对5年生油松、岷江柏、刺槐、榆树4个树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分别在旱季和雨季进行测定,分析讨论了干旱胁迫下,各树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根据4个树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的表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树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抗旱能力以刺槐的抗旱性最强,油松的抗旱性最差。其排名顺序为:榆树>刺槐>油松>岷江柏。  相似文献   

10.
以油松和樟子松2 a生苗木为材料,通过不同梯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辽西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抗旱性生理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各水分条件处理下,油松2 a生苗木MDA含量均小于樟子松,但CAT和Pro含量均高于樟子松,说明油松苗期抗旱性更强。在40%FMC处理时,油松MDA、CAT和Pro含量都小于对照,说明该水分水平未能使苗木出现干旱状态;而樟子松MDA、CAT和Pro含量都高于对照,苗木已经出现干旱状态。在30%FMC和20%FMC处理时,油松和樟子松苗木MDA、CAT和Pro含量都随水分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加。在干旱半干旱辽西地区培育油松和樟子松苗木时,土壤水分临界值应分别大于田间最大持水量40%和50%。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采用两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和Mefluidide处理植株,增强植株抗逆性的研究概况,分析了这两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生理方面和形态方面的影响,以及提高植物抗寒性、抗盐性和抗旱性的原因。认为在育苗阶段,通过应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延缓剂改善苗木的抗性是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一种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替代寄主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DpCPV感染8种鳞翅目昆虫的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最敏感,感染率达97%。DpCPV对棉铃虫的毒力LC50为7.65×104CPB/ml,浓度与感染死亡率相关性及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性。用该虫生产的Ha-DpCPV的产量平均为8.125亿CPB/条,与用原寄主马尾松毛虫生产的平均为7.94亿CPB/条基本相等。Ha-DpoPV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LC50为1.5×104CPB/ml,而DpCPV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LC50为3.86×105CPB/ml,两者相比,毒力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
DPW-CPV-Ⅱ剂型病毒,是一种新型微生物农药。与DPW-CPV普遍制剂相比,防治松毛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1992年在石屏以1010CPB/亩进行大田试验,其结果为:DPW-CPV-Ⅱ剂型的防治效果为84.3%。DPW-CPV普通制剂的防治效果为74.5%。试验证明:DPW-CPV-Ⅱ剂型的杀虫效果不但比普通制剂提高9.8%,且性能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4.
滇东南半干热地区试验材料抗旱性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主分量分析法对云南省建水县半干热地区7种造林树种的7个植物水分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恒重时间、束缚水与自然水比值、24小时保水力、水势及蒸腾强度是决定该半干热地区植物抗旱性的主导因子,其次是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对所测植物进行了抗旱性排序。  相似文献   

15.
四种沙生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固沙造林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对梭梭、花棒、乔木状沙拐枣、红皮沙拐枣的水分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分析,看出:①四种植物的日平均蒸腾速率:梭梭<乔木状沙拐枣<红皮沙拐枣<花棒。②四种植物同化枝日平均水势:梭梭<乔木状沙拐枣<红皮沙拐枣<花棒。③从四种植物抗旱性指标的分析中,反应出它们的抗旱性顺序排列为:梭梭>乔木状沙拐枣>红皮沙拐枣>花棒。  相似文献   

16.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剂型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天然饲料养虫,塑料围栏式集虫、林地集虫及林间高虫口密度接毒增殖病毒的方法,解决了病毒批量生产的基础眯适应云南大面积报应松毛虫的需要,进一步 DPWCPV剂型的研制。选用8种辅助剂进行文山松毛虫幼虫生活力试验及DPWCPV病毒毒力的影响试验。筛选出辅-1、辅-5、辅-6、辅-7等辅助剂作为DPWCPV病毒剂型研制的主要辅助原料;研制出DPWCPV-Ⅰ、DPWCPV-Ⅱ及DPWCPV-Ⅲ3种剂型  相似文献   

17.
以5种边坡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观测其形态指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含量变化,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隶属函数值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5种植物的抗旱性表现从强到弱依次为软枝黄蝉Allamanda cathartica、长隔木Hamelia patens、粉花夹竹桃Nerium oleander ‘Nanum’、地果Ficus tikoua、冬红Holmskioldia sanguinea。建议以5种植物的抗旱性、生长特性和景观价值为依据,进行边坡绿化植物配置和养护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采用天然饲料养虫,塑料围栏式集虫、林地集虫及林间高虫口密度接毒增殖病毒的方法,解决了病毒批量生产的基础上,为适应云南大面积防治松毛虫的需要,进一步开展了DPWCPV剂型的研制。选用8种辅助剂进行文山松毛虫幼虫生活力试验及DPWCPV病毒毒力的影响试验。筛选出辅—1、辅—5、辅—6、辅—7等辅助剂作为DPWCPV病毒剂型研制的主要辅助原料;研制出DPWCPV—Ⅰ、DPWCPV—Ⅱ及DPWCPV—Ⅲ3种剂型。经对文山松毛虫幼虫毒力比较试验,选择出DPWCPV—Ⅱ剂型为林间大面积应用推广剂型。经大面积防治松毛虫试验,防治效果达851%,比普通水液制剂提高98%。通过剂型产品储藏效果测定及安全性检测表明剂型产品有效保存期为1年,不含对人畜有害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及弧菌等致病菌,证明该剂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杨树菌根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树菌根真菌资源丰富,有30种外生菌根真菌和5种VA菌根真菌可与其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和VA菌根,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与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菌根可以促进杨树苗木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提高苗木的生长量,增强其抗旱性,并且可以诱导杨树体内酚类物质代谢中酶类(PO、PPO、PAL等)活性的提高,加速抗病性物质(酚类等)的合成,增强杨树抗溃疡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贮藏对针叶树苗木活力和苗木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勇 《林业科学》1995,31(5):414-420
通过对贮藏条件下苗木活力和苗木生理的研究,基本摸清了在低温贮藏条件下,油松、侧柏苗木病原菌感染情况,苗木叶绿素、碳水化合物、水势、RGP、DBB及根系外渗液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得出根系渗液电导率是评价苗木因贮藏造成根系烂而推动活力的简便有效指标。研究还发现,苗木休眠可分为生理休眠和强迫休眠,生理休苗木,在进入完全休眠后,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才能打眠,油松是生理休眠苗木,需5℃以下温度35-80天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