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的泡桐良种选育从70年代初开始,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选育出了一批泡桐优良无性系,使我国的泡桐育种研究和泡桐生产良种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概述我国泡桐育种成就,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泡桐良种选育发展方向的意见。1 我国泡桐良种选育的成就我国泡桐良种选育研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1)选育出一批泡桐优良无性系。根据  相似文献   

2.
<正> 泡桐是我国著名的速生树种。大力发展泡桐,提高泡桐生物产量,对加速实现我国木材自给,改变生态环境,增加工农业收入、增加外汇,提高桐区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我省林业工作者从五十年代末起,对泡桐育种及栽培技术开展了研究,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泡桐生物量方面国内外至今很少研究,因而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育耐下湿盐碱地的速生丰产优质品种,解决下湿盐碱地的四旁绿化和造林对树种的需要,进行杨、柳属间远缘有性杂交育种工作。同时为了扩大泡桐的栽培范围,解决泡桐的北移,培育抗寒、耐旱的速生丰产优质树种,并探索科间远缘有性杂交育种的方法和途径,开展了杨树与泡桐的远缘杂交育种工作。关于杨柳属间远缘杂交工作,辽宁省林科所1979年以来,进行了银白杨与旱柳的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在突变育种工作中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新技术创造了不少农作物优良品种,并在诱变方法,实际成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突变育种的特点是育种时间短,可使品种的某些性状得到大幅度的改良,或者获得某些崭新的性状,它特别适用于对原有优良品种的个别性状进行改良,据此自1983年开始,我们在泡桐耐盐性育种工作中应用了γ—射线,及“EMS”化学诱变剂对种子进行了多种剂量的处理试验,初步得出了γ—射线对泡桐种子处理的适宜剂量为15—25千伦琴。“EMS”对泡桐种子前处理浸种24小时,在室温(13℃)下催芽16小时,3%浓度药液浸种10小时,以及前处理浸种24小时,35℃恒温催芽48小时,3%药液浓度浸种2小时为两种适宜处理方法,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泡桐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贵州泡桐遗传育种的策略是:定向选育纸浆用材、人造板用材、大径级装饰用材等的优良种源、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开展病虫单株选择、鉴定和遗传测定;以抗虫性研究为重点,开展泡桐的选育和改良;完善家系选择,开展群体改良,建立杂交种子园;在抗虫性较强的泡桐优良新品种选育成功前,营建泡桐林宜分散种植,不宜集中成片和大规模营建商品林。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和最佳线性预测方法预测了泡桐属植物的育种值。结果表明,根据亲缘相关距阵对育种值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结果没有显著影响:数据量较大时,可用小区平均值取代单株值,同时也可用最佳线性预测代替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预测育种值;预测育种值与真正育种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与预测育种值之间的方法或误差方差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可用前者作预测育种值的精度指标。通过比较毛泡桐种源所预测育种值之间的方差和误差方差可以得出:在对研究材料评选时,最佳线性预测比最小平方估算法具有优越性,但当重复数大于5次,每个小区内的植株多于6时,这两种预测方法的精度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7.
<正> 树木的速生优质及抗性强是林木选育的主要目的。近几年来育种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出大量的新株系,如何从这繁多的新株系中快速选育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已成为生产科研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利用幼龄树木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结合形态观察代替树木整个生活周期的筛选工作,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因而早期选育已成为当前国内外育种工作者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泡桐是我国广为栽植的优良树种,为了缩短泡桐选育周期,1983-1984年我们对与泡桐生长量和抗性有关的几项生理生化指标作了初步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泡桐遗传改良研究已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今后泡桐遗传改良,在基础研究方面应重视对泡桐属内遗传多样性和配合力的研究,建立形式多样的泡桐属种质资源保存库;在应用研究方面重点讨论了今后泡桐遗传改良目标、泡桐遗传改良程序及泡桐种源试验。此外还讨论了建立泡桐无性繁殖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泡桐是中国重要的速生树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以‘豫杂一号’泡桐为材料,IlluminaHiseq2000测序,对其全基因组序列基本结构特征、密码子偏好性和重复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豫杂一号’泡桐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全长序列为154615bp,编码114个基因,含4个rRNA,30个tRNA和8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该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的成功促进了叶绿体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为泡桐以及其他物种的遗传育种和创制种质资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泡桐速生丰产林营造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宁县于2007年始,营造了大面积的泡桐速丰林,但在选用品种、苗木以及造林方法方面缺乏科学营林技术,降低了泡桐的产量和质量.现根据我县泡桐造林生产实践和泡桐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规律,并借鉴国内泡桐研究成果,营造泡桐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抗松材线虫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松树大面积枯死威胁之后,日本在不断探索对该病的防治方法的同时,寄希望于培育抗松材线虫的松树苗木。始于1973年的抗松材线虫育种,从松树造林材料的遗传改良、国内外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抗性、抗性检测方法以及抗性育种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中从抗松材线虫育种的历史背景、抗性判定方法、树种变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方面叙述了日本抗松材线虫育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木本植物抗涝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出发,阐述了国内外木本植物抗涝性研究的进展,在涝渍条件下植物形态结构,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变化明显,光合作用、酶促防御系统、呼吸代谢等生理反应也有相应变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抗涝性评价指标以及抗涝性品种选育研究概况以及抗涝性育种的主要方法,提出了抗涝性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林木抗虫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几年,林木抗虫育种发展较快,由最初的常规育种(选择和杂交)向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作为抗虫育种关键环节的抗虫性鉴定(人工接虫技术)的研究已经开始系统而深入地开展起来,林木抗虫机制(林木防卫反应、抗虫化学物质、遗传机理等)的研究成绩显着,林木抗虫基因工程已成为抗虫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文中阐述了国内外在树木抗旱性、树木抗旱性机理、抗旱树种选育以及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同时对我国抗旱造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日本自1956年以来的林木育种事业发展概况,及其今后研究动向。对日本以林木育种场为骨干的研究体系及特点做了较系统的介绍,并着重分析和论述了日本林木育种学家们在抗气象害、抗病虫害和有关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战略思想和研究动向。最后,借鉴日本经验,对我国林木育种事业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magnitude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family × site interactions for growth and form traits considered in radiata pine (Pinus radiata D.Don) breeding were analysed by four different methods: type B genetic correlation, regression coefficient, mean rank deviation and ecovalence. The material analysed consisted in growth, form and frost resistance assessments of 58 open pollinated half-sib families at 3 to 4 years old across three sites in Galicia (NW Spain). Analysis of variance revealed that family × site interactions were quantitatively important for all traits (diameter, volume, branch angle, straightness and frost resistance). The losses in potential genetic gain for a breeding population were important for all traits under individual selection but only for diameter and frost resistance under family selection. Omission of the ten most interactive families from the analysis considerably reduced the losses for all traits, although losses in potential genetic gain remained important for frost resistance under family sele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limination of these families from breeding programmes would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selecting for stability in performance across sites for all traits except frost resistanc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selecting varieties for frost resistance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various regional contexts would be an option.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are required before making final decisions for radiata pine breeding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传统林木遗传改良的成就进行概述,分析了基因组研究的发展对传统林木遗传育种的影响,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改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林木遗传改良在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抗性等选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单一或者几个树种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成为可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从基因的水平对认识林木的遗传本质提供了信息,也丰富了传统遗传改良的方法和手段,必将加速林木遗传育种的进程;基因组学只是辅助传统林木遗传育种的工具,不可能替代传统林木遗传改良理论、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杨树抗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树对天牛的抗性可分为遗传抗性和生态抗性。文章综述了杨树抗虫性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杨树的抗虫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锦鸡儿属植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锦鸡儿属植物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基因鉴定与克隆、遗传改良与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综述文献研究。结果表明,锦鸡儿属的研究主要为柠条锦鸡儿、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等少数种;遗传多样性、基因的克隆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多,传统育种工作进展缓慢。目前主要依靠种子繁殖,无性繁殖还处于研究阶段;抗性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培育和筛选高抗逆性锦鸡儿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油脂相关基因的研究是锦鸡儿属植物生物柴油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良种选育和杂交育种将是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柽柳属植物具有抗旱、抗寒、抗盐碱、耐水湿等特性,作为干旱区、半干旱区大面积沙荒地和盐碱化土地上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灌木植物,以其独特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和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相关抗逆基因研究、育种技术以及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在柽柳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品种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柽柳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旨在为包括柽柳在内的干旱区主要植物资源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