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投入机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搞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和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必须制定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安定区公益林包括重点公益林、天保公益林和退耕还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公益林三大类型。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公益林)为例,分析补偿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公益林补偿管理办法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目前,安定区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公益林面积为59.52万亩,涉及全区的19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补偿严格按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认真贯彻“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作方针,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管护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公益林管理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公益林经营管理成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公益林区划界定,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已占到林业用地面积的38%,全国公益林面积已占到森林面积的56%.公益林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通过实施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中央财政建立了稳定增长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机制,地方财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了地方公益林补偿机制,公益林建设成效已有显现.但也存在诸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各地对公益林管理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相关法律依据缺失等问题.要根据国家财力状况逐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实施差别化的补偿政策;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公益林保护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立法,建立公益林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公益林管理政策贯彻落实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杨俊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102-104
在森林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恶化的今天,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该文介绍了太湖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国家为保护森林,充分发挥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生态效益而设立的,由中央财政下拨,地方财政配套的,用于对公益林林权权利人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公益林的一种补偿的专项资金。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机制的设立对提高资金的兑现率以及使用率,达到专款专用、预防腐败、真正发挥补偿基金的激励作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多年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工作的实际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机制,为公益林补偿基金兑付过程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现状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自2001年作为 “国家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试点省之一,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省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达到475万hm2,国家和省财政投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增加到7.13亿元。然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讲,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补偿对象、补偿责任、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还存在问题。在构建湖南省生态公益补偿体系的基础上,从前提、架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进行了设计,并从动力、投入和保障三个方面对所设计的补偿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林业分类经营中的生态公益林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林业分类经营是林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林业分类经营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依法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依法加快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措,不断提高森林生态补偿水平,加强生态公益林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8.
生态公益林是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经营目标,其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对经营者应给予相应的补偿。阐明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意义,探讨了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原则,补偿主体及方法,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公益林资金运作机制等,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一个新的课题,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解决生态建设资金的根本途径,虽然国家已经开始试点,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同时借鉴林业发展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努力促进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陈钦  刘伟平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5):386-388,392
本文简述了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化补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动态。对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化提出一些建议,例如明晰公益林生态产权、降低交易成本、提供相关信息和创新相关制度等;同时提出以虚拟的公益林生态产品,即某种“生态权利”,作为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市场交易对象。分析了意识形态及其教育在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公益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益林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2015年6月6日至11日,我院与甘肃省林业厅联合举办了甘肃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专题培训班,来自甘肃省各市(州)林业(农林、生态建设管理)局、经验交流县(区)林业局及甘肃省林业有关厅直单位主管领导、业务骨干共70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2.
广西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合理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维持公益林的经营动力,该文采用林木资产评估方法和本金折息法,并以价值损失补偿计量标准,计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额.结果表明:①如果政府一次性购买广西集体和个人经营的公益林归国家所有,对公益林经营者进行补偿所需的补偿金额为220亿元人民币;②如果公益林产权不变,仍由所有者按公益林建设规程进行经营,保证公益林正常发挥生态效益,每年对公益林经营者进行补偿所需的补偿金额为7.22亿元人民币.各树种类型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杉木236.0元/(hm2·a)、马尾松214.4元/(hm2·a)、阔叶树219.1元/(hm2·a)、桉树195.4元/(hm2·a)、竹林87.4元/(hm2·a)、灌木林39.1元/(hm2·a).公益林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性,政府必须对公益林经营者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才能维持公益林的经营动力.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人类生存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构建并优化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保护生态安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举措。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公益林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的重要保障,与林权所有者、林农等各方人员的个人权益存在密切关联。基于此,本文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又指出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实践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加强 《吉林农业》2010,(6):162-162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指出了目前浙江省在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存在的公益林区划前后不一、公益林投入不足、公益林信息化管理问题等三个重点问题,最后提出了合理区划界定公益林、逐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建立浙江省公益林信息网络系统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业生态效益的计量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科学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认定,使林业生态效益的计量纳入林业经营效益评价体系成为可能。在建设生态林业和国土绿化的社会背景下,林业生态效益的货币化计量既十分重要,又十分复杂,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技术课题。林业生态效益货币化计量的基本原则是劳动价值论,系统动态分析和社会认可。建立有效的投资机制是林业生态效益实现的当务之争,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尚待建设完善.本文从理论和实际分析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探讨建立森林补偿制度的运作办法和机制.以贵州省台江县为例,广泛调查该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存在的问题,论证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台江县通过4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情况表明,源于林业的财政收入基本没有,林业费金收入减少180~250万元,林业贷款无力偿还,林区返贫率达62%,造林积极性下降等.因此,只有尽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才能在集体林区顺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台江县森林生态效益年补偿总量为2688万元(470元·hm-2·a-1),以林权证核定经营面积由县林业局直接兑现到广大农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运作是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加强对森林监测和评估,逐步推行按森林生态质量补偿.  相似文献   

17.
公益林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公益林生态补偿对我国公益林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国家越来越重视公益林生态补偿方面的问题,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得到了不断发展与完善,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通过总结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变迁的特征并分析政府强制性变迁所产生的问题,对公益林生态补偿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8.
奉化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已初见成效,全市38316.8hm^2重点公益林已全面实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林业生态效益正在逐步显现。该文从资源管理、资金管理、管护队伍方面总结奉化市生态公益林保护的主要成效以及基本做法和经验,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建立和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大力推广生态经济栽培模式;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分类补偿是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重要研究课题,该文拟通过建立影响生态效益因子的分类标准,提出生态公益林分类补偿计算公式,并采用泉州市集体生态公益林的基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完善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2004年以来青海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情况为背景,分析了青海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青海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