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 L.)和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两种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对不同磷水平的响应以及其影响磷利用的情况。结果表明:在低磷(3.1 mg/L)和高磷(77.5 mg/L)两个水平下,宽叶香蒲根表铁膜量与Fe2+浓度的关系能很好地拟合成对数方程,而黄菖蒲则拟合成抛物线方程。在低磷和高磷两个水平下,宽叶香蒲根表铁膜对磷的吸附量与根表铁膜量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6*和0.861*;而黄菖蒲根表吸附磷与根表铁膜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和0.655,其相关性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宽叶香蒲根表铁膜量较低的处理(10、20 mg/kg)的地上部磷含量高于对照,而铁膜量较多(大于30 g/kg)的处理的地上部磷含量反而低于对照(除200 mg/kg外),说明铁膜量较少时促进了植株对磷的利用,超出一定值反而对磷的利用起抑制作用。而根表铁膜的形成对黄菖蒲地上部磷含量的影响表现出抑制作用。因此,根表铁膜影响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不仅与铁膜量有关,同时还与植物种类及其对铁的忍耐性和外界磷的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泰兴香荷芋为材料,于10叶期叶面分别喷施0.25 mol/L(T_1)、0.5 mol/L(T_2)、0.75 mol/L(T_3)和0 mol/L(对照T_4)的FeSO_4,研究FeSO_4处理前后芋头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等性状及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对铁肥的响应。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铁肥对株高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施铁肥后12叶期叶片和叶柄铁含量明显增加。其中,T_1~T_3各处理叶片含铁量分别为483.57、1 340.90、1 402.38 mg/kg,T_2、T_3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各处理理论母芋、子孙芋产量变幅分别为4 455.45 kg/hm~2(T_2)~5 218.50 kg/hm~2(T_4)、10 517.55 kg/hm~2(T_2)~11 966.55 kg/hm~2(T_3),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在T_3处理下,子芋铁、钙、钾、镁含量均显著高于T_4处理;在T_1、T_2处理下,子芋的铁、钙、钾、镁含量对叶面铁肥的反应因元素种类和铁肥浓度而异。相关分析表明,子芋Fe含量与Ca、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85。  相似文献   

3.
不同铁源对母猪乳铁含量和仔猪血液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头胎次为第2胎的纯种杜洛克母猪,按3种铁源(赖氨酸铁、甘氨酸铁和硫酸亚铁)和一个水平(按铁计,母猪饲料中添加量120mg/kg;仔猪饲料中添加量150mg/kg),随机分为3个处理,以硫酸亚铁为对照,测定母猪产后不同阶段的母乳铁含量,在乳猪不注射铁补针的条件下,测定不同日龄的乳猪血红蛋白、血清铁和血清总铁结合力等指标,研究了不同铁源对母猪乳铁含量和仔猪血液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赖氨酸铁显著影响母乳铁含量(P<0.05);2种氨基酸螯合铁组都在不同程度促进仔猪血红蛋白的提高,赖氨酸铁显著提高血红蛋白水平(P<0.05),赖氨酸铁显著降低14-35日龄仔猪血清总铁结合力(P<0.05)。  相似文献   

4.
采用镉污染土壤-河砂-营养液联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施铁对水稻根表铁胶膜中铁、镉含量的影响。选择水稻的分蘖、拔节、孕穗和灌浆4个时期,进行分期和各生育时期都施加铁的处理,在每个处理时期,设4个亚铁(Fe2 )水平分别为0、30、50和70mg·L-1,研究根表施铁浓度与水稻根表铁胶膜数量和吸附镉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过程中取样测定的水稻根表铁胶膜铁含量,除个别处理外,都表现为施加铁的根表铁胶膜铁含量高于未施加铁的根表铁胶膜铁含量,尤其是孕穗期,随着施铁量的增加根表铁胶膜铁含量增加。成熟时测定,灌浆期处理的水稻根表铁胶膜铁的含量变化比较大,分蘖期和拔节期变化比较小。各生育时期都处理的根表铁胶膜铁含量以施加Fe2 50mg·L-1最高。水稻根系的含镉量,生长期间测定的结果是前期处理高于后期处理,而收获时测定的结果是前期和后期处理的根系含镉量趋于一致。各生育期都处理的根系含镉量以施加Fe2 50mg·L-1最高,与根表铁胶膜中含铁量相符。  相似文献   

5.
高铜、高锌日粮中铜、锌、铁最适添加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 69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满足仔猪日增重最高时日粮中的添加量为铜 2 50mg/kg ,锌 (氧化锌 ) 2 613mg/kg ,铁 2 15mg/kg ;满足耗料比最低时的添加量为铜 2 50mg/kg ,锌 (氧化锌 ) 2 655mg/kg ,铁 172mg/kg ;满足腹泻率最低时的添加量为铜 2 50mg/kg ,锌 (氧化锌 ) 2 717mg/kg ,铁 153mg/kg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二氢卟吩铁(ICE6)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抗渍害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方式在孕穗期和开花期通过人工淹水处理来模拟小麦渍害过程。试验处理设置为小麦渍水前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02%ICE6:0 mg/L (CW)、100 mg/L (E1W)、200 mg/L (E2W)、300 mg/L (E3W)、400mg/L (E4W),同时增设常规种植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CW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不同质量浓度ICE6于孕穗期和开花期进行渍前喷施处理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其中孕穗期渍前ICE6喷施处理E2W~E4W效果较好,相比CW处理产量显著提高;开花期渍前ICE6喷施处理E1W~E3W效果较好,相比CW处理产量显著提高,但均未达到CK水平。外源ICE6喷施处理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提高,并且处理后7~28 d剑叶叶绿素含量大于CW处理,使植株花后地上部光合同化产物积累量以及开花期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随着植株光合生产能力提高而提高,从而使植株在成熟期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并且在成熟期植株干物质分配中,籽粒占据较高的积累量及比例,最终使小麦产量得到提高。本...  相似文献   

7.
采用玻璃珠分室培养装置,研究了植酸钠和磷酸二氢钾2种磷形态对Glomus m osseae(BEG167)、Glomus etuni-catum1(BEG168)、Glomus etunicatum2(BEG221)和Glomus intraradices(BEG141)接种效应和真菌根外菌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菌株的生物量和功能上对菌丝室磷处理的反应不一,植酸钠处理增加了菌株BEG141和BEG221的根外菌物量,BEG168和BEG167却未受影响。与磷酸二氢钾相比,植酸钠更能增加菌株根外菌物量,BEG141在植酸钠50 mg.kg-1时菌物量最高,BEG221在植酸钠100 mg.kg-1处理时菌物量最大。在有大量根外菌物量的条件下,BEG168、BEG167、BEG141和BEG221的功能受根外磷处理影响不同,BEG167的功能未受磷处理的影响,而BEG168、BEG141和BEG221因磷处理宿主吸磷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采用玻璃珠分室培养装置,研究了植酸钠和磷酸二氢钾2种磷形态对Glomus m osseae(BEG167)、Glomus etuni-catum1(BEG168)、Glomus etunicatum2(BEG221)和Glomus intraradices(BEG141)接种效应和真菌根外菌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菌株的生物量和功能上对菌丝室磷处理的反应不一,植酸钠处理增加了菌株BEG141和BEG221的根外菌物量,BEG168和BEG167却未受影响。与磷酸二氢钾相比,植酸钠更能增加菌株根外菌物量,BEG141在植酸钠50 mg.kg-1时菌物量最高,BEG221在植酸钠100 mg.kg-1处理时菌物量最大。在有大量根外菌物量的条件下,BEG168、BEG167、BEG141和BEG221的功能受根外磷处理影响不同,BEG167的功能未受磷处理的影响,而BEG168、BEG141和BEG221因磷处理宿主吸磷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在250 mg/kg日粮条件下甘氨酸铁、锌不同添加量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相近(8.73±0.06)kg的断奶仔猪96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处理1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50 mg/kg硫酸亚铁+150 mg?kg硫酸锌;试验1、2、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甘氨酸铁150、100、50 mg/kg;甘氨酸锌150、100、50 mg/kg,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组的生产性能最佳,平均日增重(ADG)提高了4.35%(P0.05),料肉比(F/G)降低了5.38%(P0.05);添加甘氨酸铁、锌能够提高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铜蓝蛋白活性;提高血清铁、锌的含量,且随螯合物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添加甘氨酸铁、锌能够降低铁、锌元素排泄量,且粪铜的含量随着甘氨酸铁、锌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断奶仔猪高铜饲粮中添加甘氨酸铁、锌能够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及血清铁、锌的含量,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减少排泄量,进而促进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西葫芦的性别表现与化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用乙烯利诱导雌花、用赤霉素和AgNO3诱导雄花以控制西葫芦花的性别表现。用不同的处理浓度:乙烯利(50/100/1000mg/L)、赤霉素(50/100mg/L )、AgNO3(200/300mg/L),不同的处理时期(子叶平展期/4叶期),对不同栽培品种进行处理,观察统计0-20节内雌花、雄花形成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佳处理水平。结果表明,利用化学物质可以控制西葫芦性别表现。乙烯利50mg/L、GA31000mg/L、AgNO3300mg/L为最佳诱导剂浓度,处理时期以子叶平展期为佳,不同处理方法性别表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栽培品种对诱导的反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