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对1960—2005年酒泉市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酒泉市的日照时数总体上表现出了减少的特征,其气候倾向率为11.48 h/10年。日照时数也表现出季节差异性,四季的日照时数变化不尽相同,春季的日照时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他3季的日照时数则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其中秋季日照时数的减少幅度最为显著,其次是夏季和冬季。酒泉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是在20世纪60—80年代的这段时间内的减少趋势较为显著,到了90年代之后日照时数则表现出了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临汾市近40a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1970—2009年近40 a临汾市日照时数资料统计,分析了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趋势,以及日照时数变化对临汾市主要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临汾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减少趋势,2009年比1970年减少344 h,倾向率为-9.675 1 h/a;全年总日照时数平均每10 a减少934 h,各季节之间差别较大,春季变化最小,冬季变化最大,1月减少最多。临汾市日照时数的减少对小麦、玉米、棉花的生长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肃北国家一般气象站1973-2010年日照观测资料,通过Excell、Spss对肃北县城区的年代、年际、季节以及月变化特征进行统计,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小波分析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利用Mann-Kendall法对日照时数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日照时数逐年变化波动性较大,其中1996-2004年日照时数偏多,气候趋势率为41.2h/10a,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年日照时数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上升的趋势;四季当中夏季日照时数占全年的比例最多,达到了28.1%,其次是春季、秋季,分别为26.7%、24.9%,最少的是冬季,为20.3%;春季和冬季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9.5h/10a、14.2h/10a,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四季中只有春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增加幅度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近55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黄冈市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原因,利用1961—2015年黄冈市所属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日照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参数检验、5年滑动平均趋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冈市日照时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黄冈市年日照时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1.576 h/10年,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显著,且对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作用最大;黄冈市月日照时数在8月最高,在2月最低,日照时数最高月份是最低月份的2.2倍。8月日照时数减少量最为显著,其次是6月和7月;黄冈市年日照时数在1972年发生显著突变。近55年黄冈市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主要受3个周期控制;在影响因子方面,降水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是影响日照时数下降的原因之一;总云量和低云量虽对日照时数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导致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山东省博兴县1961 ~2010年的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近50年博兴县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季节、月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博兴县年日照时数、各季日照时数总体上均呈减少趋势,年变化倾向率为-6.944 h/a;在各季节的变化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多,冬季减少最缓;各月中仅有4月日照时数变化不是呈减少趋势,除此之外均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急剧减少出现在2006年以后.  相似文献   

6.
利用石河子市站的日照观测资料,分析了石河子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7年石河子市年日照时数呈略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2.9/10年,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主要是进入21世纪冬季日照时数显著减少造成的;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幅度较大,20世纪80年代年均日照时数最小,21世纪初期最大,差值164.7 h;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他季节均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春季13.8 h/10年,夏季16.5 h/10年,秋季1.1 h/10年,冬季-44.3 h/10年。  相似文献   

7.
利用连山县1966—2015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50年连山县日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连山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5.05 h/a,减少趋势非常显著;春、夏、秋、冬各季日照时数变化总体都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4、-2.20、-1.44、-0.59 h/a。连山县年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准16年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为主周期,25~28年尺度为第2周期。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具体是从1990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近59年邯郸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邯郸市气象观测站1955~2013年逐年、逐月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邯郸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并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9年邯郸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103.68 h/10a;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5年与谷值点1996年相差可达1 096.6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变化趋势最明显,其次是冬季、秋季,而春季变化趋势不显著;近59年来5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12月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是7月,3、4月变化不显著;年日照时数在1982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为少日照时段,秋季突变时间点与年突变相同。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70 a东北地区199个气象观测站日照时数的数据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探究了1953—2022年东北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及四季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32.16 h,春季最多,夏季次之,冬季最少;其中5月最多,12月最少。平均日照时数在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经向分布特征;日照时数的时间变化总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夏季减少幅度最大,秋季减少幅度最小。全年和春夏秋冬四季的日照时数分别在1989、1976、1990、1986和1970年发生了年代际突变;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的空间变化呈减少趋势,辽宁东部、黑龙江北部和东部以及吉林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21世纪初期之后,春季和冬季的日照时数明显存在2~5 a的年际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0.
近60年大连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02-6604
利用大连市基准站1951~2009年日照时数统计资料,对近60年大连日照时数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大连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率为-3.31 h/a,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78年)与谷点(2003年)相差681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气候变化率分别为-1.18、-1.15、-0.91、-0.62 h/a;除3月份外,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10月的减少趋势较为显著,而3月份略有上升;日照百分率与总云量、相对湿度和大雾日数呈反相关;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附近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