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南市近年酸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2012年济南市酸雨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大气监测资料,分析了济南市酸雨的年、季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酸性降水与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的关系。统计资料证明:近5年济南市的酸雨无论从频率还是从强度上都呈现减弱趋势。降水pH值秋季最低,夏季最高;酸雨频率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分析得出,影响济南市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PM10和SO2;在偏东风影响下,酸雨污染严重;酸雨的发生也会受逆温影响,降水前1 d及当天均出现逆温时,酸雨出现频率最高;随着降水量的增加,pH值逐渐降低,中雨时酸雨频率最高;另外,雾和轻雾也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7~2013年前郭县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07~2013年前郭县降水PH值年变化、季节变化和酸雨频率等,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值年平均值范围为5.40~6.20,呈波状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呈波状下降趋势;前郭县酸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H值以冬季最低,夏季最高,酸雨频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3.
临沂市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临沂市气象观测站2003-2013年11年间617次酸雨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临沂降水pH值、酸雨频率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了酸雨与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临沂市11年间酸雨平均pH值为4.84,酸雨频率为47.0豫,2003-2013年间酸雨频率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季和冬季酸雨频率较大,春季和夏季酸雨频率较小,表明秋、冬季两季的酸雨污染比春、夏两季严重。当风速≤3.0 m/s时,酸雨发生频率达67.6豫,随着风速的增大,酸雨发生频率越来越小。当风向为偏东北风和偏东南风时,酸雨发生的机会偏大。  相似文献   

4.
大连地区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连酸雨观测站2006~2009年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大连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酸雨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是我国北方酸雨影响较强地区之一,发生频率达66%,降水pH值最低达3.49。秋季降水酸性最强,春季最弱;酸雨频率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冬季最低。大连酸雨出现频率与风速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呈反比关系;雾天由于稳定层结和充沛的水汽有利于酸雨出现;连续性降水并不意味着空气中酸性物质的减少,在连续性降水的所有个例中,第2天酸性增加的占42%。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9,(11):90-91
为泰安市酸雨的防控提供参考,选取泰安国家气象观测站2012~2018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年、月、季和不同降水量级下平均降水的酸碱度(pH)值、电导率(K)及酸雨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2012~2018年期间共出现酸雨16次,均为较弱酸雨,2013~2017年酸雨频率逐年下降,2018年又上升到5.7%;年平均降水电导率在50微西门子/厘米以上。8月平均降水pH最低,为5.82;1月酸雨频率最高,为18.2%。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平均降水的pH分别为6.25、6.05、6.44、6.46;平均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为130.6微西门子/厘米以上。暴雨量级平均降水pH最小、为5.84,大雨量级最大、为6.32;降水量级越高降水电导率越小;暴雨量级出现酸雨频率最高、为15.4%,大雨量级未出现酸雨。  相似文献   

6.
根据北海市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对2006—2010年北海市降水pH值的年、月、季变化以及与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北海市酸雨现象逐年减少,春、冬季的酸雨频率远大于夏、秋季节,pH值的大小与降水量的大小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蔡哲  贺志明  唐春燕  吴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92-11294,11312
利用南昌市降水监测资料与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了南昌市酸雨污染的现状,揭示了南昌市酸雨的形成因素。研究表明,南昌市酸雨酸度大,频率高,且近年来降水pH值有下降趋势,主要是硫酸型污染,南昌市酸雨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在秋、冬季。降雨pH值随着降雨等级的提高而增大,雨量的增大对降雨酸性有稀释作用。高空气象条件对酸雨有明显的影响,高空风风速小于7m/s时,酸雨频率较高,pH值也低,酸雨污染严重,反映了高空风对污染物水平输送同样具有稀释和冲淡的作用。逆温强度较强时,酸雨出现率增大。周边的工业区对南昌市酸雨的产生有明显作用。不稳定气象条件有利于大气低层污染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扩散,可降低致酸污染物对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爱慧 《农学学报》2020,10(1):56-59
为了找出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农业种植区的酸雨时空变化与分布特征,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酸雨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农业种植区2006—2015年446个降水样本的pH值、电导率、酸雨频率等,运用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年降水平均pH值呈波动递减趋势,平均电导率呈下降趋势,酸雨频率为1.9%~3.6%,酸雨级别为较弱酸雨并属酸雨偶发区。按降水量级划分,暴雨pH值最小,小雨pH值最大;小雨电导率最大,暴雨电导率最小。按四季划分,夏季pH值最小,春季pH值最大;夏季电导率最小,春季电导率最大。按风向划分,ESE风向的pH值最小,SSE风向的pH值最大;E风向电导率最大,SW风向电导率最小。由于pH值呈波动递减趋势,建议相关部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工业生产排放的气体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在城市周边地区种植对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云杉、侧柏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滨州市2006~2009年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滨州市酸雨的季节分布特性及在不同降水天气形态下酸雨pH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滨州市酸雨频率不高且出现时酸度较弱,酸雨频率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降水酸度春季普遍低于其他三季;酸雨pH值总体趋势为随降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呈"小雨偏碱性,大雨偏酸性"的特征。滨州市酸雨强度的变化主要受污染物排放量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1~2011年酸雨和气象观测资料,对银川市的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银川市酸雨出现频率为2.21%,降水pH值年平均值为6.36;2008~2011年年降水pH值呈减小的趋势;酸雨只出现在夏、秋两季,其中11月酸雨出现频率最高;当风速较小、降水量中等时,出现酸雨的概率较大,并且沙尘天气会减少酸雨的出现次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宜昌市1994年1月至2007年2月的酸雨观测月数据文件,分析了酸雨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宜昌市夏季酸雨污染最轻,冬季、春季酸雨污染最重;1998—2006年降水的酸性减弱趋稳;2000—2006年,中雨、大雨、暴雨的洁净程度越来越差;2001年以前,降水pH值和K值各季节之间的变化和各季节的年际变化明显,有明显的变化周期;2001年以后,降水pH值和K值各季节之间的变化和各季节的年际变化差异均减小,没有明显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年酸雨监测数据 ,分析了金华市酸雨污染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 ,金华市酸雨污染严重 ,酸雨中SO42-/NO3-比值逐渐下降 ;1年中春、冬季酸雨频率高 ,pH值较低 ;燃煤、大气环流转换、悬浮物、降雨特征对酸雨率及降水pH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辽宁省85个降水监测点位的监测资料,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2013年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为酸雨污染治理和预防预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3年辽宁省降水pH均值为4.65~7.72,酸雨频率最高为86.4%;夏季污染最轻,冬季较重,春秋季节持平。空间上酸雨污染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区域的丹东和大连。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07-2014年许昌国家基本气象站降水样品pH和K值,结合降水期间风和伴见的天气现象,对许昌市的酸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许昌市为中度酸雨区.许昌市四季均出现酸雨以冬季最强,与冬季采用煤电取暖成正相关.K值与pH值的变化呈抛物线,以pH值5.60为最小.酸雨的形成与雾霾还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滨州市酸雨观测数据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世芹  刘昭武  董平  孙亚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93-2193,2196
滨州市气象局2006~2008年共收集酸雨观测样本142个,利用该资料对滨州市及城郊酸雨状况、污染物时空分布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年酸雨发生频率在4%~6%,基本上属于非酸雨区;pH值的大小受酸性污染物浓度、风力大小和主导风向影响较大;电导率的大小与大气降水所含杂质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依据1985~1994年大气降水监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鼓楼区1985~1994年大气降水污染的状况,发现该区酸雨污染频率高的季节在每年的春季和冬季;降水pH值4.42~7.88,因季节不同的变化不明显;1985~1988年,酸雨污染较轻;1988~1994年,酸雨污染呈逐渐加重趋势。探讨了酸雨危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焦作市2008—2017年酸雨观测站的相关数据观测资料,着重针对近10a来该地区酸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物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年平均p H值为4. 74~6. 75。2008—2011年降水平均p H值均小于5. 6,2012—2017年降水平均p H值均大于5. 6。且近10a来,降水p H值呈波动上升的趋势。采集大于10mm以上的降水,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月降水电导率K值的大小与月总降水次数呈反相关;降水电导率K值总的季分布趋势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 10a来年平均降水电导率K值在50~100之间波动,整体有波动下降的趋势。酸雨污染的减轻显示了大气污染防治对空气环境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根据银川国家基准气候站2001-2007年对大气降水酸雨观测资料和<酸雨观测站环境报告书>,采用降水量加权法计算并分析银川市降水pH值的变化趋势、季节分布特征及降水pH值减小的原因.2001-2007年,银川市降水pH值变化范围为5.79~8.33,各季的降水pH值均偏碱性,平均降水pH值春季的碱性最强,冬季次之,秋季最弱.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2018年1月~2020年5月金州国家气象站的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金州站的酸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金州站降水pH值分布范围为3.99~7.68。金州站出现酸雨事件(pH<5.6)的总降水日数比例为17.0%。降水电导率分布范围为9.6~274.7μS·cm-1,主要集中分布在10.0~130.0μS·cm-1,整体电导率K值不高。降水量较大时,K值偏小,高电导率降水多发生于降水量较小的情况。金州站降水pH值的季节起伏变化并不规则,变化幅度不大。K值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冬季次之,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利用1995?2015年石家庄酸雨监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资料,用统计办法将pH值及电导率数据进行数字化整理,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风向风速、降水、气温、湿度等)pH值及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对石家庄市区酸雨的状况和与气象要素对酸雨的影响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雨量越大,降水的酸性会越强,K值会越小。酸雨频率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呈递减的趋势;随着气温上升,酸雨频率明显降低;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月平均降水pH值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