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目的]对2种不同产地菊花中的天然活性物质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为菊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2种不同产地菊花中活性物质的含量。[结果]杭菊和怀菊的绿原酸含量的绿原酸含量分别为3.44±0.17、6.74±0.20(DW)mg/g,RSD值分别为4.87%、2.97%;杭菊和怀菊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0.54±0.27、46.28±1.55(DW)mg/g,RSD值分别为0.53%、3.34%;杭菊和怀菊的总糖含量分别为195.24±1.65、161.95±2.61(DW)mg/g,RSD值分别为0.84%、1.61%。[结论]该研究比较分析了2种不同产地菊花主要功能成分的含量差异,为菊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纪书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712-1714
[目的]建立冬枣的离体快繁体系。[方法]分别以休眠期一年生冬枣枝条茎段、生长季新梢茎段及水培休眠期一年生枝条幼芽为材料筛选最佳外植体,并对其进行增殖及生根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水培休眠期一年生枝条幼芽为冬枣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继代培养30d后,MS+AC 0.3g/L+BA1.5mg/L+KT 0.5mg/L+CM 50ml/L增殖培养基中组培苗生长最快,苗高达到(4.55±0.40)cm,且组培苗生长健壮,叶色正常;1/2MS+IBA1.5mg/L培养基中组培苗产生的根系数量最多,且根最长,培养21d后根系数量达(5.90+0.73)条,培养42d后新生根长度达(4.50+0.31)cm。[结论]冬枣外植体的最佳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AC 0.3g/L+BA 1.5+KT 0.5+CM 50ml/L和0.5MS+IBA 1.5。  相似文献   

3.
余甘子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玲  郑必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45-13046
[目的]测定余甘子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AlCl3-NaNO2比色法及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5个品种的余甘子(青油甘、玻璃甘、油甘、丙甘和甜油甘)中总多酚、总黄酮及VC的含量。[结果]青油甘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1.518g/100g;玻璃甘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27.8mg/100g;甜油甘中的VC含量最高,为160.9mg/100g。[结论]余甘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申勋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88-19589,19593
[目的]研究水杨酸对冬枣内源激素含量和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浓度20、40、80和120 mg/L的水杨酸喷洒冬枣,同时以清水为对照。在10℃贮藏过程中,分别于1、5、9、13、17和21 d进行赤霉素(GA)、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及贮藏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适当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可提高冬枣GA、IAA和ZR含量,降低ABA含量,使冬枣保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和VC含量,延缓冬枣的衰老进程。所有水杨酸处理均可提高冬枣的含水量和硬度。[结论]水杨酸处理冬枣的适宜浓度为20 mg/L。  相似文献   

5.
GC-MS法鉴定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寅珊  刘光明  李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77-15278
[目的]研究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漾濞泡核桃壳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确定了其中20个组分的化学结构和相对含量。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脂肪烃类物质,占总挥发油的50.41%。其中,含量最高的棕榈酸占总挥发油的25.46%。含量较高的物质还有蒽(4.41%)、亚油酸(4.37%)、二苯并呋喃(2.50%)和二十七烷(2.27%)。[结论]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脂肪烃类。  相似文献   

6.
刘剑  刘纳纳  杨虹傑  杨敬国  满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84-19286
[目的]分析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idz.]树根和根皮中挥发性成分,以期为刺楸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刺楸根和根皮中的挥发性成分,用GC-MS分析确定各组分的名称及其相对含量。[结果]从刺楸树根和根皮中分别鉴定出81种和76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47%和96.17%,其主要成分均为γ-榄香烯、反式-β-金合欢烯、α-愈创烯和2-(1-甲基乙基)-5-甲基-苯酚等,且在2种材料中的相对含量差异不大。[结论]该试验确定了刺楸根和根皮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为开发刺楸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花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分布状况。[方法]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其组成。[结果]从花托中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其中β-榄香烯(21.07%)、石竹烯(30.78%)和大牻牛儿烯D(15.41%)为主要成分;从花瓣中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乙酸丁酯(62.56%)、乙酸乙酯(6.36%)、2,4-二异酸甲苯酯(4.67%)、2,4-二甲基-5-甲酰基-3-腈吡咯(4.04%)和2-甲基-丙酸乙酯(4.13%);从花丝中共鉴定出1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2-甲基-1-丙醇(28.43%)、乙酸丁酯(20.93%)、2,4-二异酸甲苯酯(18.58%)和2,4-二甲基-5-甲酰基-3-腈吡咯(16.29%)。[结论]云南含笑花中的药效成分主要分布在花托,赋香成分则主要分布在花瓣和花丝。  相似文献   

8.
以体长(5.56±0.31)cm、体质量(2.67±0.40)g的麦瑞加拉鲮鱼幼鱼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28.1±0.6℃条件下,开展了氟虫腈、乐果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氟虫腈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20mg/L(95%置信限[0.009,0.066])、0.017mg/L(95%置信限[0.007,0.064])、0.010mg/L(95%置信限[0.004,0.041])、0.004mg/L(95%置信限[0.002,0.017]);乐果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5.500mg/L(95%置信限[150.453,372.135])、142.233mg/L(95%置信限[64.565,190.985])、62.517mg/L(95%置信限[25.136,102.825])、28.708mg/L(95%置信限[12.759,46.174])。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氟虫腈、乐果的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04mg/L、2.8708mg/L,2种农药的毒性大小为氟虫腈、乐果。最后,还就氟虫腈、乐果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氟虫腈、乐果的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铁皮石斛专用叶面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白美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500-2500
[目的]为铁皮石斛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铁皮石斛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移栽后15 d开始对其喷施专用叶面肥(N∶P2O5∶K2O=25∶13∶13,N、P、K总含量51%,B、Fe、Zn、Cu、Mn、Mo总含量1%),每隔7 d喷施1次,共喷5次,以喷清水为对照,研究叶面肥对铁皮石斛单株鲜重、茎多糖含量、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喷施叶面肥可促进铁皮石斛茎叶伸长生长,茎节、直径加长加粗,平均单株鲜重(6.6 g)明显高于对照(4.45 g),但多糖含量(167.45 mg/g)较对照(172.4 mg/g)略低;喷施叶面肥后,铁皮石斛平均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35 cm^2和1.25 mg/g。[结论]长期喷施专用叶面肥可促进铁皮石斛茎叶伸长生长、提高其茎叶比和产量、增加叶面积。  相似文献   

10.
赵文生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00-12102
[目的]对铺地柏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铺地柏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铺地柏挥发油提取率为0.68%,共鉴定出88种化合物,占分离物质的85.74%。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17.06%)、(-)-4-萜品醇(2.96%)、β-香茅醇(2.34%)、2-十一烷酮(8.35%)、3,7-二甲基-6-辛烯酸甲酯(5.87%)和α-杜松醇(4.07%)。[结论]该研究通过对铺地柏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铺地柏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促进沙棘资源的深度加工利用。[方法]采用国标分析方法对内蒙沙棘果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结果表明,沙棘果汁中含总糖3.90%、总酸1.80%、粗纤维0.05%、蛋白质0.60%、灰分0.30%、脂肪0.30%、Vc 358 mg/100 ml和游离氨基酸116.0 mg/100 ml,其中检测到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特殊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为13.4 mg/100 ml,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11.6%。[结论]沙棘果汁中营养成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求适合乌桕生长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以提高乌桕组培苗的成活率。[方法]以中国原产乌桕试管苗为材料,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IAAI、BA、NAA、6-BA、KT),组配成11种不同组分的培养基,比较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对乌桕植株生长与生根的影响。[结果]在11种培养基中,以附加10 g/L蔗糖8、g/L琼脂、Vc 5 mg/LI、AA 0.3 mg/LI、BA 0.5 mg/L、NAA 0.2 mg/L组分的培养基效果最佳,其组培苗的成活率为95.00%,生根率55.36%,株高(13.17±1.52)cm,根数目(14.01±0.52)根,侧根数目(13.01±0.51)根,主根长度(5.83±0.19)cm,是本研究中乌桕组培苗植株健壮生长与根生长最快的培养基。[结论]附加0.2%活性炭不利于乌桕的组培苗植株生长和根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华鳈饲料开发及其鱼肉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标规定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30尾华鳈的可食部分含量与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华鳈可食部分含有率为61.38%±2.42%;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7.26%±0.39%、18.47%±0.65%、2.96%±0.32%和1.14%±0.29%。肌肉鲜样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18.06%,肌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7.03,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13,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含量为7.21%;肌肉中主要含有14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为21.14%,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含量为5.63%,DHA与花生四烯酸(ARA)的比值为1.00。肌肉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结论]华鳈肌肉具有较佳的食用口感、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任秀娟  李苹苹  季慧  刘树忠  赵强  熊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00-13101,13104
[目的]明确黄渤海水域栉孔扇贝加工废弃液中的营养及功能成分。[方法]取山东烟台的栉孔扇贝废弃液为材料,采用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分光光度法分析栉孔扇贝废弃液的浓缩液中的有关营养功能成分。[结果]山东烟台栉孔扇贝加工废弃液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牛磺酸含量为1.97%,蛋白质和总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82%和12.68%。[结论]扇贝煮汤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且含有大量的鲜味物质,是加工调味品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木瓜叶芽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木瓜叶芽与木瓜果的主要营养物质组成和含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木瓜叶芽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是木瓜果的31倍,并且具有较高含量的甲硫氨酸。木瓜叶芽中检测出7种有机酸,有机酸含量是木瓜果的1.2倍,其中苹果酸的含量最高,为18.19 g/kg。木瓜叶芽中的无机矿物质含量是木瓜果的5倍,且检测出硒。木瓜叶芽VE含量是木瓜果的31倍,而Vc含量低于木瓜果。[结论]木瓜叶芽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木瓜果,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2种主要食用姜的化学成分,比较2种姜品质的差异。[方法]采用GC/MS的方法对云南农贸市场上的2种食用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一种是市场上的普通白姜,简称"姜",一种是罗平的小黄姜,简称"罗平姜"。[结果]姜挥发油中检测出56个成分,鉴定了50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β-水芹烯(14.800%)、2-十一烷酮(12.648%)、莰烯(12.349%)、香叶醛(8.361%)、龙脑(6.985%)、柠檬烯(6.342%)、香茅醇(2.895%)、β-红没药烯(2.842%)、α-蒎烯(2.824%)、6-甲基-5-庚烯-2-酮(2.598%)等。罗平姜挥发油中检测出67个成分,鉴定了60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β-水芹烯(10.832%)、莰烯(8.317%)、香叶醛(8.301%)、桂酸乙酯(6.799%)、1,8-桉叶素(5.795%)、龙脑(5.357%)、柠檬烯(4.643%)、香叶醇(3.650%)、别芳萜烯(2.940%)、乙酸香茅酯(2.675%)、芳香姜黄烯(2.318%)等。[结论]对2种姜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发现,两者主要香气特征成分大致相同,罗平姜的香气层次更丰富、更柔和。  相似文献   

17.
红枣干制过程中Vc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杰  秦明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16-6516
[目的]测定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红枣的Vc含量。[方法]分别采用自然晒干、微波干燥、电热恒温干燥的方法处理样品,用草酸提取各样品中Vc,37℃时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用分光光度方法于波长49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鲜枣中含Vc 324.64 mg/100 g,随着自然日晒天数的增多Vc含量迅速减少;电热恒温干燥的样品Vc含量21.63 mg/100 g;微波干燥样品Vc含量93.25 mg/100 g。微波干燥处理的红枣Vc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晒制20 d和电热恒温干燥的样品。自然干燥过程中前7 d果实Vc含量下降幅度较小,8 d后果实Vc含量显著下降,约2周后果实Vc的含量变化不大。[结论]3种红枣干制方法中,以微波干燥处理的红枣Vc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苹果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豫西地区22个苹果园红富士苹果叶片N、P、K含量和果实硬度、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进行了分析。[结果]叶片N、P、K含量分别为(21.52±3.30)(、2.37±0.41)(、9.72±1.68)g/kg,Fe、Mn、Cu、Zn含量分别为(99.06±17.32)(、32.22±6.53)(、3.38±0.53)(、26.51±5.58)mg/kg;果实硬度、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分别为(11.13±0.98)kg/cm2(、113.7±8.2)g/kg(、2.35±0.20)g/kg(、48.81±4.98)。叶片养分含量与果实品质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K含量分别与硬度、总糖含量和糖/酸呈显著正相关,Fe含量与硬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果实硬度和糖/酸影响最大的是叶片K和Fe的含量,其他元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营养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以6个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枣》(NY/T2326-2013)中的方法测定果实外观品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NaOH中和滴定法测定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糖组分和有机酸成分。【结果】6个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形指数差异明显。红螺脆枣的果个最大,果实纵径45.15mm,横径29.55mm,单果重最高,单果重18.94g。总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差异明显,蜂蜜罐枣的含糖量最高,总糖含量37.15%,糖酸比最高,糖酸比值464.38。鸡心脆枣和郎家园枣每100g果肉中Vc含量分别为618.43mg和604.36mg。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且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有机酸组分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不同品种枣果中熊果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利军  王静  刘孟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66-17567,17595
[目的]了解枣果中的熊果酸含量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超声波法提取了53个枣品种果实中的熊果酸,采用HPLC法对枣中熊果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熊果酸在不同枣品种的果实中广泛分布,含量范围变化较大(7.75~420.10 μg/g),平均含量为164.79 μg/g;筛选出熊果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榆次团枣,含量达420.10 μg/g;熊果酸含量大部分集中在100~200 μg/g;平均含量最高的是鲜食品种,为109.61 μg/g。[结论]该方法为枣果的功能性产品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