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咸宁地处湖北南部,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为害。近年咸宁市小麦赤霉病菌源充足,加之常年种植的小麦品种抗病性较差,赤霉病成为咸宁市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生和流行,将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2014年由于小麦生长中后期遇到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小麦赤霉病在咸宁市大流行。2014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15万hm2,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1.07万hm2,  相似文献   

2.
戊唑醇与叶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属水平抗性,受环境影响比较大,难以抵抗病菌的侵染危害。因此,防治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化学防治。我国目前防治赤霉病的药剂以多菌灵为主,已有报道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所以筛选新型的杀菌剂用于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小麦赤霉病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小麦生产安全及麦类食品质量安全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生及危害现状,解析了赤霉病频繁暴发危害的原因,综述了国内外小麦赤霉病防控研究进展。针对当前形势,提出"立足预防、分区施策、全程防控"的赤霉病防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小麦赤霉病自2003年大流行以来,2010、2012年又大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通过对该区多年气象资料和小麦赤霉病田间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小麦破口抽穗至扬花期间的温度高、空气湿度大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最关键的气候条件,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与小麦破口抽穗扬花期间20 d内的温度、空气湿度、降雨日数、日照时数有一定关系;小麦种植品种、防治时机、所用药剂品种剂量及用水量是导致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因素。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科学选准药剂、提早在小麦破口抽穗期预防。  相似文献   

5.
卢斌  杨呈芹  李祥 《植物医生》2016,(10):65-67
近几年来,小麦赤霉病受菌源、天气、品种等因素的影响,暴发频次增加,造成小麦减产。为生产上选择防治赤霉病的高效药剂,2016年用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每667 m~2用40%多·酮可湿性粉剂120 g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外,仅为55.93%,其他试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变化,2012-2018年采集江苏不同地区赤霉病病菌菌株,系统监测江苏各地小麦赤霉病病菌抗药性频率。结果表明,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频率呈上升趋势,2016年小麦赤霉病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频率最高,达44.7%,随后缓慢下降。鉴于多菌灵及其复配剂对江苏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下降的实际,建议通过优选推广种植抗(耐)品种、加强农业管理、开展赤霉病病菌抗药性监测、大力推广新型高效杀菌剂等措施,延缓多菌灵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是武汉市常发的气候型病害,其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严重影响小麦品质.本文通过对2021年武汉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重发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防控赤霉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病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小麦赤霉病不仅导致减产,而且病原菌产生毒素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危害人、畜的健康。防治小麦赤霉病主要在小麦扬花期进行化学防治,但是药剂防治使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本文综述了小麦赤霉病抗药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赤霉病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制和抗药性治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防治、减少或延缓抗药性的发生以及对抗药性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6年在大丰区进行了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不同类型复配剂可以作为防治赤霉病的药剂。2017年在药剂中加入激键助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减量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激键助剂可以在不降低赤霉病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成本。2018年对小麦赤霉病抗药性检测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已经对多菌灵产生较高抗性。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而且带赤霉病病菌的小麦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会中毒,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总结了小麦赤霉病的症状与发生规律、发病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苏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气候变暖、秸秆还田和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上升使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提高。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目前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频率已达60%以上,多菌灵的防效明显下降,低于60%。研究明确了赤霉病的防控适期和防治次数,对淮南、淮北主要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自然发病鉴定,并阐述了品种抗性和药剂防治间的互作效应。研究结果揭示,选育推广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抗性的品种是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基础,把握适期于小麦扬花期施用非多菌灵类的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等其他杀菌剂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抗性新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它不仅导致小麦严重减产,还可引起人畜中毒。因此,小麦赤霉病的研究和防治在国际上一直倍受关注[1-2]。培育并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根本途径,但由于小麦赤霉病抗源严重匮乏,加之其抗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遗传方式的复杂性,使得抗赤霉病育种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小麦赤霉病的抗性类型主要分为Ⅰ型(抗侵染型)和Ⅱ型(抗扩展型)[3]。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不同施药时期、次数以及施药间隔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于2015年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在小麦扬花初期,且用药3次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间隔期以5~7 d为宜。  相似文献   

14.
药肥混合液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是影响我市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近年,随着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种植大户大量种植感病品种,我市赤霉病和白粉病大发生频率增高,小麦赤霉病继2012年大发生后,2014年又一次大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应用喷施杀菌剂、杀虫剂和微肥混合液,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我国小麦赤霉病重发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赤霉病常发区小麦抽穗扬花期降雨偏多、品种抗病性差、田间菌源量大等因素影响, 2018年我国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及黄淮南部大部麦区偏重以上程度流行, 明显重于2017年。本文分析了2018年小麦赤霉病的重发特点及其原因, 提出了下一步小麦赤霉病监测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在发病初期连施两次药基本能控制小麦赤霉病的为害,其内吸性较好,持效期较长。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小麦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多因子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璐  高苹  吴洪颜 《植物保护》2020,46(4):105-109
根据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和灾害风险分析理论,确定小麦赤霉病综合风险评估指标。本文利用江苏省1961年-2017年67个气象站气象数据和农业统计资料,结合地理信息和土壤数据构建了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将江苏省划分为小麦赤霉病发生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结果表明: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的高风险区位于淮河以南地区,其中里下河和沿江东部赤霉病流行风险最高,需加强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18.
新奥苷肽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及增产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奥苷肽是一种新型生物杀菌剂,为验证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剂量,2013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一次施药,新奥苷肽4%水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450、600、750m L/hm23个处理防效分别为80.96%、86.53%和96.13%,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新奥苷肽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和增产效果明显,对小麦生长安全,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9.
洪海林 《植物医生》1998,11(3):31-31
湖北咸宁小麦赤霉病流行规律初探洪海林(湖北省咸宁地区植保站,437100)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赤霉病的流行,年份间危害程度轻重不一。如果在菌源普遍存在,栽培感病的品种,赤霉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关系最大。病害的流行,一般要经过始病、上升和盛发...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酸性氧化电解水(以下简称电解水)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效果,2018年在光山县开展电解水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水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60.19%;用电解水稀释2/3常规用药量20g/667m2的25%戊唑醇防效为71.05%比用清水稀释25%戊唑醇30g/667m2(全量)防效为67.60%高。方差分析,电解水与25%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电解水既可以替代化学农药也可以减量化学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