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孔与三孔胸腔镜手术对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68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行单孔L(27例)和三孔(41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后1、3、5天和3个月疼痛评分.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孔组术后1、3、5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三孔组(P<0.01或0.05),但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围术期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67例骨盆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速康复组34例及常规护理组33例,在围术期分别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使用痛觉可视化评分(VAS)评价术后24、48、72 h患者疼痛情况,观察术后恢复情况,使用Majeed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骨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加速康复组术后24、48、72 h VA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Maje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加速康复组Majeed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骨盆骨折围术期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骨盆功能恢复及加速康复方面较常规护理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稳定期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稳定期D组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单纯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1、3、6、12个月肺功能(FEV1、FVC、FEV1%pred)、6min步行试验(6MWD)、呼吸困难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的肺功能、6MW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呼吸困难评分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中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治疗D组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改善肺功能、6MWD和呼吸困难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六字诀"呼吸训练法对老年气虚体质肺癌术后患者体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住院的60例老年气虚体质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字诀"呼吸训练法,结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观察患者体质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试验结束后,两组气虚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RTC QLQ-C30评分,入院第一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0天后,试验组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领域和总健康状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症状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六字诀"呼吸训练法可改善患者老年气虚质肺癌术后患者体质,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具体影响。方法:回顾住院治疗的8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分析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及常规护理组各45例,快速康复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后4、8、12、24、48 h疼痛情况,比较2组术后排气、排便、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结果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4、8、12、24 h VA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术后48 h 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减轻宫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疼痛,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坐式八段锦对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患者PCI术后均依据改良七步法进行心脏康复,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指导患者参照“坐式八段锦”动作要领进行康复训练。使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4周心功能,出院当日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D)评估患者活动能力,使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患者PCI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时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术后CO、LVEDV、LVEF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时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坐式八段锦可促进AMI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提高其术后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诱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3月~2006年8月期间的肺癌手术患者2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可能诱发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年龄≥60岁、术前肺功能差(FEV1/FVC〈70%)、全肺切除术、术中失血量≥400ml、术后未安装镇痛泵等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年龄≥60岁、术前肺功能FEV1/FVC〈70%、全肺切除术、术中失血量≥400ml等可能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术前改善心肺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减少出血、避免损伤自主神经,术后纠正低氧、镇痛等可能会有效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肿瘤术后患者5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及放松训练。使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及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状态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QLQ-C30量表各单项评分及总分、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QLQ-C30量表各单项评分及总分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SDS及SA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干预后综合组QLQ-C30量表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SDS及S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及放松训练,可有效纠正患者悲观、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颈椎病术后患者颈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的79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40例及常规护理组39例,均给予颈椎病治疗常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干预前后颈部疼痛情况,使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价干预前后临床症改善情况,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法(NDI)评价干预前后颈椎功能改善情况;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VAS、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及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2组患者VAS、NDI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综合护理组干预后VAS、NDI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则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综合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颈椎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电视胸腔镜(VATS)行肺癌手术患者不常规留置导尿管促进快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VATS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经术前评估,17例术中放置尿管术后麻醉清醒前拔除尿管(处置组),其余68例随机分为非留置尿管组(术中不留置尿管)及留置尿管组(术中常规留置尿管)各34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及尿潴留、尿路感染、排尿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非留置尿管组无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处置组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引起尿潴留2例,尿路感染2例,尿道或排尿不适3例。留置尿管组术后出现尿潴留6例,尿路感染8例,尿道或排尿不适4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肺癌手术不常规留置尿管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术后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等,更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简称康复组)47例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组(简称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此外,康复组实施了以早期强化康复训练为主的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每例患者在入院时和1个月后分别测试ADL能力。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入院时的ADL评分分别为(41.5±12.4)、(44.8±11.8),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的ADL评分比入院时均明显增加,差值分别为(27.1±10.8)和(19.6±9.3),以康复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缩唇呼吸对中老年轻、中度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的轻、中度中老年COPD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及缩唇呼吸,实验组在対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肺功能[主要指标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和用力肺活量(FVC)]的测定,并比较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临床疗效,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FEV1/FVC、FVC)和SGR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肺功能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3.3%,第6个月总有效率为97.8%和8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穴位敷贴治疗联合缩唇呼吸可明显改善中老年轻、中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型呼吸衰竭早期的治疗价值。方法入选病例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呼吸机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呼吸机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呼吸困难指数评分、每分钟呼吸频率(RR)变化。结果呼吸机组治疗24 h后即明显提高PaO2及降低PaCO2;第3天开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呼吸困难指数评分、R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各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且两组间病情转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对AECOPD合并型呼吸衰竭早期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治疗前病程与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哮喘患儿120例,按治疗前病程分为3组,A组40例治疗前病程1年,B组40例治疗前病程为1~3年,C组40例治疗前病程3年,分别测定3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肺功能情况。结果:3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和MEF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和MEF值与B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VC、FEV、PEF和MEF值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哮喘病程越短,治疗后肺功能恢复越好,二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能倍乐)与无创通气(NPPV)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RF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加NPPV,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能倍乐,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 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FEV1/FVC和PaO2指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aCO2则明显下降(P<0.05),且以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能倍乐联合NPPV治疗能改善COPD合并RF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30例,康复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4周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于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使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4周时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2组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电针组24例、康复组23例、电针加康复组25例。每周5次,30次后做康复评定。结果电针组与康复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3.3%、52.17%,电针加康复组疗程明显缩短,总有效率为96.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针加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及康复组。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更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运动及饮食指导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行手术治疗的PACG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指导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各45例,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运动及饮食指导。嘱患者术后1、4、12周来院复查,使用眼压计测量眼压;使用新国标视力表测量视力,将测量值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数值越小表示视力越好。使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2周时生存质量。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12周时眼压匀低于入院时(P<0.05);术后1周时2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护理组术后4、12周时眼压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入院时2组患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12周时视力匀优于入院时(P<0.05);指导护理组术后1、4、12周时视力恢复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出院时2组患者症状与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社会活动、自评得分及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国产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2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与对照组(63例).试验组予国产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治疗,对照组予进口异丙托溴铵(爱全乐)雾化吸入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肺功能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的变化,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的肺功能FEV1 FVC及PEF明显改善(P<0.05),但同一时间段两组肺功能FEV1、FVC及PEF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国产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用于COPD,与对照药物爱全乐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