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紫苏醇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紫苏(Salvia Sclare L.)又名南欧单参、莲座鼠尾草,是鼠尾草属唇形科香料植物。原产于欧洲,现在主要产于法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我国从二十世纪70年代初引入该植物。香紫苏醇又名硬尾醇,它是一种半日花烷(labdane)类二萜二叔醇,广泛分布于自然界,1928年Volmar首次从香紫苏  相似文献   

2.
香紫苏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杀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紫苏醇为原料合成了7个香紫苏醇衍生物,采用波谱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香紫苏醇衍生物对供试病原菌的菌丝中长及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活性比香紫苏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香紫苏即南欧丹参,又名莲座鼠尾草,属唇形科2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香紫苏经济价值表现突出,近年来开始引种新疆,其鲜草可初加工提炼精油,残渣深加工后可提取浸膏、醇、内酯等。由于香紫苏引种地区的气候、地力条件与原产地不同,需采取叶龄管理模式。结合近年来香紫苏实际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香紫苏是新疆昭苏地区近几年主要种植的香料作物,昭苏地区开始引进种植香紫苏,由于一直无法解决其草害问题,香紫苏产量一直徘徊在每亩1200公斤左右。2012年,该地区采用膜上点播香紫苏,单产较露地播种提高了15%~30%。截至2015年,昭苏地区推  相似文献   

5.
香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香料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引入国内后主要在陕西渭北到延安以南的部分县区栽培.香紫苏花萼中含有香紫苏醇、鲜花序中含有香紫苏油,二者都是珍贵的琥珀--龙涎形香料,经济价值极高.近年,在产区出现了一种严重危害香紫苏生长的新病害--菌核病.随着栽培面积扩大和重茬面积的增加,病害逐年加重,已成为严重影响香紫苏种植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由于病因不明,农户面对病害束手无策或盲目投药.菌核病主要危害油菜、大豆、向日葵、茄子等作物[3].为有效防治该病.从1998年起笔者对该病进行了调查试验和综合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6.
香紫苏残渣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紫苏(Salvia Sclarea L.)又名南欧丹参,唇形科鼠尾草属.原产地中海沿岸,现主要产于中欧诸国及美国.其茎叶和花序含有精油,为琥珀-龙涎香型.龙涎醚原本是一种珍贵的动物香料,它产自抹香鲸.由于人类过度捕杀以及生存环境的恶化,抹香鲸已频临灭绝,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从70年代起美国首先制定法律禁止龙涎香及鲸制品进入美国.为了满足香料工业对龙涎香的需求,人们在开发和研制天然龙涎香替代品的过程中发现,香紫苏除萜精油以及从香紫苏残渣中分离出的香紫苏醇,是合成龙涎香型香料的最佳原料.香紫苏因此身价倍增,香紫苏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紫苏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尧  庄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75-18776
[目的]测定紫苏(Apocynum venetum L.)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方法]选取紫苏果实、花、根、茎和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紫苏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有很大的差异,其含量大小为:叶〉根〉果实〉花〉茎。[结论]该研究可为有效开发利用紫苏提供参考价值;紫苏根中总黄酮含量比花、果实中高是一大发现,可为紫苏根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紫苏又名香苏、桂佳、白苏等,其学名为PerillafrutlSCCll.L,为唇形科紫苏属中以嫩叶供食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虽然原产于中国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东南部一带,但是自从传入日本后才被栽培利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有野生或栽培。日本、韩国栽培也较为普遍。其茎叶有特殊的香味,是重要的香辛类蔬菜,用途广泛。烟台市历经10年的试验研究与开发,建成了我国最大的青叶紫苏订单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9.
紫苏又名香苏、桂佳、白苏等,其学名为PerillafrutlSCCll.L,为唇形科紫苏属中以嫩叶供食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虽然原产于中国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东南部一带,但是自从传入日本后才被栽培利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有野生或栽培。日本、韩国栽培也较为普遍。其茎叶有特殊的香味,是重要的香辛类蔬菜,用途广泛。烟台市历经10年的试验研究与开发,建成了我国最大的青叶紫苏订单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0.
药食兼用的紫苏沈晓夫·商品知识·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赤苏或桂荏。其叶正反两面皆紫色,亦有面青背紫者,芳香异常,故有香苏之别称,主要产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及河南等省,紫苏既可栽种,亦可宿子自生,常自生于园圃或田头地边。春生幼苗,夏季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香紫苏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在5、10、15、20、25、30℃不同温带处理下对香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温度变化对香紫苏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影响,在5℃时种子未萌发;在15℃时,香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最好;在15、20、25℃时,香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温度低于10℃或高于25℃时各项指标均较低。[结论]香紫苏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时,适应的温度范围是15~25℃。  相似文献   

12.
香紫苏是新疆昭苏地区近几年主要种植的香料作物,该文结合当地试验和实践经验对香紫苏膜上点播高产栽培各环节和生产全过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总结了播种质量、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面积膜上点播香紫苏高产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紫苏,又名白苏、赤苏、香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和泰国,具有特异芳香气味和杀菌防腐作用。紫苏籽可以榨油和作香料,紫苏叶可生食和腌渍,其根、茎、  相似文献   

14.
紫苏(Perillafrutescens L.)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荏、赤苏、白苏、香苏、鸡冠苏、回回苏、苏叶等。其具有特异的芳香,原产中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辽东地区这几年进行紫苏的出口栽培,我们从中总结出了紫苏的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香紫苏幼叶为外植体探讨愈伤组织培养实验条件,研究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香紫苏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期选取最适的诱导浓度,为香紫苏醇高产细胞系的建立和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介绍香料植物香紫苏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总结长白山区引种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方式、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香紫苏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化妆品、香料等在消费市场上的普及,薰衣草、罗勒、香蜂花、紫苏等香型名称也渐渐为人们所熟悉。其实,这些名词不仅代表了独特的香味,它们还属于一种特殊的蔬菜品种———香蔬菜。最近,这些异香扑鼻的奇特蔬菜已在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的暖棚里扎根,它们不但口味独特,而  相似文献   

18.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紫苏花器官发生及发育的过程。结果显示:紫苏花在花轴上由下及上形成无限开花的轮伞花序;紫苏花为两性完全花,花器官的发生顺序符合大多数被子植物花器官发生的一般规律,即各花器官按照花萼原基-花冠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的顺序逐轮向内发生;每一轮花器官原基数量不一致,萼片原基5枚,花冠原基5枚,雄蕊原基4枚,雌蕊原基1枚;同一轮花器官原基发生同步,雄蕊原基发育后生长速度及长短发生分化,形成两长两短的二强雄蕊,其他花器官原基发育同步。  相似文献   

19.
<正>紫苏又名赤苏、红苏、香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全株具有特殊浓郁香味,叶、梗、子均可入药,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等功效。紫苏还可作为绿化植物地植或盆栽,用于庭院、花坛、园林、阳台的装饰和观赏。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民间常用它去腥、增鲜、提味。紫苏的汁液为紫红色,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将它作为腐乳、  相似文献   

20.
4种芳香植物精油抗焦虑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高架十字迷宫(EPM)和Vogel饮水冲突2种造模方式进行试验,比较了嗅吸薰衣草、甜橙、檀香、香紫苏4种单方精油对大鼠焦虑症状的缓解作用。通过GC-MS分析了4种单方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薰衣草精油的抗焦虑作用最好,其次为香紫苏精油,甜橙和檀香精油无明显的抗焦虑作用。薰衣草和香紫苏精油中含量最高的2种挥发性成分均为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