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三峡库区兴山县开发无公害马铃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峡库区、鄂西南山区开发无公害马铃薯的有利条件及优势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开发无公害马铃薯的一些主要技术措施和设想,对开发三峡库区绿色食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马铃薯的品牌打造是农业发展关注的重点。分析了马铃薯生产的常见问题,包括科研和推广力量不足、优良种薯缺乏、政府不够重视等,并从问题的成因着手,探究无公害马铃薯的品牌打造策略,包括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建设马铃薯市场体系、建立农业风险避险机制、提升栽培质量、加强马铃薯产业科技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宁夏固原市马铃薯主产区西吉县、原州区、泾源县、隆德县及彭阳县等5处20地(6镇、9乡、5村)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全面评价,为无公害马铃薯产地认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评价区灌溉水、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适宜发展无公害马铃薯生产。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亦名土豆、山药蛋、地蛋、洋芋、荷兰薯、爪哇薯等,在食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高产的粮食作物和优质的蔬菜作物。中国加入WTO以后,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无公害食品已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生产基地无公害马铃薯要选择在生态条件好、远离污染源、地势高燥、土松地肥、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质土壤。土壤微酸性、以pH5.5~6.0为最适宜。前作以小麦、亚麻、玉米、谷子等为好,不易与茄科作物轮作。基地环境质量(空气、灌溉水、土壤)指标符合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的要求。2整地与施肥无公害马铃薯是块茎作物,为使植…  相似文献   

5.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古浪县良种场马铃薯生产基地土壤的铅(Pb)、铬(Cr)、汞(Hg)、砷(As)和镉(Cd)含量,并参照国家颁布的土壤质量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NY/T391—2000和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5010—2002)对其重金属污染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良种场马铃薯生产基地土壤均在2级以上,适宜发展无公害马铃薯生产;但在此地上发展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则必须采取汞污染治理措施,降低土壤的汞含量,待达标后方可。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措施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措施及前景进行了探讨,并从农业技术措施,环境保护措施、检测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产地符合一定条件、生产符合一定规范、产品符合一定标准、认证符合一定程序,取得合法环境及品质优良特征标志的农产品叫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既要有优质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又要有健康安全的环境品质,这种特殊性也就是无公害农产品的商品特殊性。果蔗口味清甜甘美,其蔗汁具清热、解毒、醒酒、提神、利尿等诸多功效,不仅含有人体需要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20多种氨基酸及大量的酶、矿物质等营养,为此极受人们喜爱。但果蔗生产的无公害化落后于其它果品,这大大限制了果蔗生产的发展。要稳定和扩大果蔗消费市场,必须保证商品果蔗既营养又安全,有了市场,才能提高蔗农的植蔗积极性,有效地扩大面积,使农民增收,最终实现果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无毒无公害种植新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铃薯在生产开发新技术的需求上,结合国内外对马铃薯的生产技术进行分析。马铃薯无公害的种植技术需要不断地创新,就马铃薯的产业技术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新技术进行研究,为马铃薯日后培育和筛选的技术工作给予建议和示范。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海南省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法,制订标准,加速无公害瓜果菜生产技术推广,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1生产技术1.1基地环境优化选择技术(1)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要避开农田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工业和城市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以及与土壤、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2)选择周边10km范围内无污染源,农田大气、土壤和灌溉水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标准;(3)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井灌河灌双配套,灌排条件较好,具有一定规模而且是集中连片的地区(基地面积必须连片33.3hm2以上)。1.2良种选育和无公害化栽培技术基地应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重视优质抗病良种的引进,实行统一供种,提高了无公害蔬菜瓜果良种覆…  相似文献   

11.
防止无公害蔬菜施肥污染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肥对蔬菜的污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肥料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毒气等直接污染蔬菜或土壤;二是通过施用大量氮肥造成蔬菜体内硝酸盐过量积累。因此,要提高无公害蔬菜品质与产量,保护耕地与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避免施肥不当对无公害蔬菜的污染,必须进行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等技术,促进无公害蔬菜健康生产。  相似文献   

12.
黔江地区是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的地区,且黔江马铃薯的销量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黔江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这对于提高黔江地区农业发展的能力,促进黔江地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前将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同时,结合黔江马铃薯种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黔江地区马铃薯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3月19—22日,我院水稻所副所长李经勇研究员、特作所副所长张晓春副研究员在市农业局和当地农业局相关人员带领下,实地考察了垫江县千亩、梁平县仁贤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以及云阳县上坝乡部级春马铃薯万亩高产示范片现场。通过实地考察,我院专家对水稻机插秧(含全程机械化)、旱育秧、测土配方方案、栽培管理技术、规模大户培植,马铃薯高产示范片推广脱毒种薯、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配套技术及万亩片高产创建的政策措施等提出了建议,并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测土配方分类方案、套作净作关键技术、产后促销、无公害品牌创建等与当地农技人员进行了探讨,受到当地领导、农技干部和种植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14.
无公害产品开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明了提高全民族的无公害意识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前提条件,基地管理是保证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的核心,并指出市场建设和培育是无公害农产品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更青睐于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在我国普通大米市场饱和,无公害大米短缺的情况下,提高稻农的无公害水稻生产意识,宣传和推广无纺布旱育苗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让农民掌握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大力开发生产无公害大米,从而提高种稻经济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1选择基地(1)无公害水稻生产区域内,没有污染型企业和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堆放物等可能造成环境与农产品污染的污染物。(2)生产基地上风向、农用水源上游没有对无公害水稻生产环境和水源构成威胁的污染源。(3…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荞麦、玉米、马铃薯淀粉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淀粉乳浓度的增加,荞麦、玉米、马铃薯的凝胶强度、弹性模量和凝胶弹性呈线性增加,但凝胶弹性变化较小;同一淀粉乳浓度下凝胶强度由高到低顺序为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荞麦淀粉,弹性模量为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荞麦淀粉,凝胶弹性为荞麦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在淀粉乳浓度为20%时,随着NaCl浓度增加,3种淀粉的凝胶强度均有一定程度增强。在同一NaCl浓度下,其凝胶强度为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荞麦淀粉,弹性模量为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荞麦淀粉,对凝胶弹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张家口市是北方马铃薯的主要产区,近年来,张家口市马铃薯产业凭借其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丰富农业资源成为张家口市四大农牧经济产业之一。目前,张家口市已拥有一定规模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和繁育基地,探索出完整的马铃薯科研育种和种薯繁育体系,有较高水平的马铃薯科研能力,建立起马铃薯商会等行业组织。但张家口市马铃薯产业仍存在着机械化水平低和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马铃薯产业建设,提高马铃薯科技化水平等建议,旨在推动张家口市马铃薯产业的科学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主要农产品污染的现状及成因。介绍了国内外无公害农业发展概况、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方向、无公害农产品安全优质生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山丹县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马铃薯制种大县,在河西走廊乃至甘肃省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推动甘肃省河西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河西走廊“薯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分析了山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质量监管体系、繁育体系、新品种开发应用、营销体系建设等视角提出了发展对策: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提升种薯质量;加大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持续巩固产业基础;推进新优品种研发,增强产业优势;逐步完善贮藏体系,稳步提升种薯贮藏能力;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提升种薯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水稻覆膜旱管是指选用耐旱水稻品种,采用肥床旱育秧,大田移栽地膜覆盖保湿,整个生育期不建立水层保持土壤湿润的一种水稻栽培技术。其生产基地要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有一定水浇条件的地块。基地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质量要符合《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NY5116-2002)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