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北京古城2014年4月8日至7月14日连续14周污染指标PM10的监测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未来2周即2014年7月15—28日空气污染物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通过Ljung-Box Q检验以及拟合统计量R2说明ARIMA模型预测效果很好,能用来对未来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进行很好的描述,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空气质量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预测未来空气质量情况,有利于提前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和居民活动选择。以污染物因素和气象因素作为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指标,建立基于Stacking融合的预测模型,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对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情况进行了预报,并与其他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tacking融合模型在AQI数值预测方面的性能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城市气象参数与城市近地面污染物对水平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并尝试建立水平面太阳辐射与气象、城市空气污染物观测数据的回归模型.1)收集了广州市2009~2012年水平面日太阳总辐射、地面气象数据、近地面空气污染物历史记录数据;2)根据太阳辐射传输理论和前人相关研究进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3)对水平面太阳总辐射、地面气象、近地面污染物浓度的观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建立了总体样本和分区间样本下的水平面太阳总辐射与气象、空气污染物观测数据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用单一回归模型解释各种影响因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并不合理,而分区间样本下的分段回归模型反映了水平面太阳总辐射的随气象变化和颗粒物浓度变化的规律,预测结果也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5-2006年空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天气形势与新昌县城关镇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系,为合理控制空气污染物浓度,创建新型环境模范城镇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5.
净化室内空气污染物的观赏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百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65-4067
介绍了净化室内空气污染物的观赏植物的应用现状、选择标准、分类及现实环境中的应用原则。认为利用植物的生物特性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是很好的净化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污染物监测资料以及高空气象探空资料对2016年12月17—22日在辽宁省锦州市出现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资料特征、空气污染物浓度以及大气边界层稳定度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该次雾-霾过程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高空纬向型环流配合地面均压场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先决条件。相对湿度变化是雾-霾天气转化条件,当空气未达到饱和时,随着湿度增长,污染物吸湿增长,霾过程加剧;空气饱和时,污染物粒子活化形成雾滴,完成霾转化为雾的过程。近地面风速小、较强的逆温层是雾-霾天气的维持因素,混合层厚度与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混合层厚度越小,污染物浓度越高,能见度越差;能见度变化和污染物浓度变化都滞后于混合层厚度变化,并且霾发生时混合层厚度大于雾发生时混合层厚度。通过分析V-3θ图中的滚流效应可知,雾转化为霾时,逆滚流转变为顺滚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4~2005年长治市城区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的分析,给出了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从气象角度出发,应用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降水、气温、气压、风等)和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季节变化作了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影响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天气模型,提出了改善和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空气污染气象学是一门研究空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①气象因素对污染物在空气中的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影响;②空气污染引起的气象效应,即对局部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③预测和控制大气污染造成的各种危害。空气污染气象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空气中PM2.5形成方式、传播途径及模式。方法首先以蚌埠市为例,参考相关资料,使用相关性分析,分析各因素与PM2.5的相关性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相关结果,对结果进行检验,并使用SPSS得到各因素的系数,判断方程是否为线性,从而得到PM2.5的形成模型。接着通过热传导方程对高斯烟羽模型进行改进,得到空气污染物扩散模型。收集蚌埠市空气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后代入模型,利用MATLAB进行求解,得到蚌埠市PM2.5的分布情况。结果从PM2.5的形成模型结果,得到了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和一氧化碳(CO)等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形成PM2.5前的主要气态物体。推导出空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得到PM2.5的扩散方式,在通过对空气污染物扩散模型求解后,得出蚌埠市空气监测点每天空气中PM2.5的分布情况。结论空气中PM2.5由各因素综合影响形成。改进后的空气污染物扩散模型更好地模拟了PM2.5的扩散方式,得到的具体结果说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李四清  张向东 《现代农业科技》2007,(16):233-234,236
从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对气象因子与污染物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污染物浓度的预报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预报效果进行历史资料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