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白鲢在振动平台上的头尾定向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倾斜振动平台为研究对象,分析白鲢在倾斜振动平台上的运动规律。采用Matlab软件对白鲢鱼体在倾斜振动平台上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定向时间随激振力大小、激振力与台面夹角、台面倾角、激振力频率变化。选择质量为1kg左右的白鲢,分别以试制的振动定向设备和高速摄影仪为试验装置和监测装置,通过数值模拟其在不同输入参数条件下的定向时间和定向成功率,得到台面倾角、激振力大小、激振力与台面夹角、激振力频率等因素对白鲢定向时间和定向成功率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和定向试验均表明,采用倾斜振动平台可以实现鱼体的头尾定向,在适宜的参数范围内,定向成功率可以达到100%,且定向时间随台面倾角、激振力大小、激振力与台面夹角、激振力频率的增大而降低。数值模拟结果与定向试验结果一致,表明所建立的鱼体运动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鱼体在振动平台上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对虾在机械自动化剥壳过程中定向难的问题,作者设计了一种对虾头尾与背腹定向装置。根据对虾的体型特征,分别利用倾斜布置的V型滑槽和曲型面滑道实现对虾的头尾定向和背腹定向,并进行了原理分析。针对分级后长度为110~130mm的新鲜南美白对虾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V型槽进行对虾头尾定向的成功率达到了99.4%,利用曲型面滑道进行对虾背腹定向成功率达到了89%,定向装置原理合理,方法可行。研究结果可为对虾机械自动化剥壳加工中定向连续喂料设备的产品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设计一种用于淡水鱼体质量在线检测并按质量进行分级的系统,采用电子称质量的方式对鱼体进行质量在线检测并分级。该系统工作原理:当淡水鱼输送到称质量装置时,鱼体在称质量输送机上移动,质量传感器采集鱼体的质量信号,经调理电路处理后传送控制芯片进行储存、分析,计算鱼体的质量及等级;鱼体进入分级段鱼体输送机后,光电传感器将检测到的鱼体位置信号传送至控制芯片,控制系统根据鱼体质量等级以及鱼体位置触发分拨机构工作并执行鱼体分级操作。采用不同质量的砝码组对系统称质量装置的称量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称质量输送机的运行速度设置为0.16~0.24 m/s时,称质量系统的误差范围小于±0.73%;通过试验对系统的分级速率和分级正确率进行验证,当称质量输送机速率设定为0.20 m/s,分级装置鱼体输送机速度设定为0.20~0.25 m/s时,系统对质量范围为300~3 000 g的淡水鱼鱼体设置分为4级,平均分级速率可达到26条/min,分级正确率为98%以上。  相似文献   

4.
排序定向是对虾机械化去头和自动化剥壳的重要前续工作。为研制对虾头尾和背腹定向装置,针对分级后长度为110~130 mm南美白对虾的体型特征及摩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利用弓弦法测得对虾背部平均弯曲半径为40.4 mm,利用称质量法测得对虾的重心位于第1节与第2节交界处且靠近背部的部分,可利用对虾自然弯曲导致的重心偏移进行背腹定向。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相对于Q235钢板,对虾顺腹部节方向的摩擦角小于逆腹部节方向的摩擦角;头胸部分的摩擦角小于腹部的摩擦角;对虾尾节部分的摩擦角最大;对虾各部分的摩擦角具有差异性,但相差不大,利用体长各部分的摩擦难以进行头尾定向。对虾在带有凹槽的尼龙表面上滑动时,背部的动摩擦因数全部小于1,腹部的动摩擦因数全部大于1,且腹部的摩擦力大于侧面的摩擦力与重力之和,适于做背腹定向材料。本研究为确定定向原理和设计定向装置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机器视觉的鲢鱼头加工装置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国内淡水鱼鱼头加工装备缺乏、鱼头加工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鲢鱼头加工装置。鲢鱼头加工装置由鱼体输送装置、鱼体图像采集装置、鱼体翻转部件、立式夹持输送带、鱼头切割部件、鱼头剖切部件和装置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鱼体图像采集装置获取输送装置上的鱼体图像,计算鱼头切割路径;鲢鱼体经鱼体翻转部件进入立式夹持输送带,在立式夹持输送带作用下向前移动;当鱼体到达鱼头切割位置,立式夹持输送带调整鱼体位置后停止,鱼头切割部件按照鱼头切割路径对鱼体进行切割后复位,立式夹持输送带带动鱼头继续前进;切割后的鱼头经过鱼头剖切部件将鱼头对半剖切。样机性能试验结果显示,鲢鱼头切割后,鱼体吻端分别至上切割点和下切割点的实际水平距离与预测水平距离的线性拟合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11和0.98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31、2.61 mm;鱼头切割路径检测时间为(0.055±0.009) s,鱼头加工时间为(13.28±0.35) s,鱼头的外观评分为0.88±0.02,满足鲢鱼头加工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摩擦特性的轮式对虾背腹定向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对虾剥壳自动化,设计了一种去头对虾背腹定向装置。以去头对虾为研究对象,根据对虾背腹摩擦特性,设计3个转向轮装置实现去头虾背腹定向,并采用质量为11.5~12g的冷冻对虾进行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均表明,该定向装置可以实现对虾背腹定向;当第2主动轮辊子外径为60mm,内径为43mm时,对虾定向稳定;第2主动轮转速要求69r/minR145r/min,可以保证加工能力不小于100kg/h。研究结果可为对虾连续化加工中定向设备的产品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直线电磁振动下玉米种子定向传输的模拟仿真试验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使用实际直线电磁振动定向装置进行优化试验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利用ADAMS建立玉米种子直线电磁振动定向装置参数化仿真模型,从传输稳定性角度确定3个影响因素(振幅A、台阶高度H和倾角J)的试验范围,以传输速度v和定向成功率ρ为指标,进行直线电磁振动下玉米种子定向传输的模拟仿真试验,得到了直线电磁振动定向装置的最佳工作条件:A=0.6mm、H=3mm、J=4°。通过实际直线电磁振动定向装置对该最佳工作条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玉米种子的平均传输速度和定向成功率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并且能够保证传输稳定性,说明该最佳工作条件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8.
万鹏  潘海兵  宗力  陈红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7):184-187
淡水鱼品种的准确识别是淡水鱼深加工的前提。以鲫鱼和鲤鱼为对象,研制了鱼体品种识别装置,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鱼体样本进行检测,获取鱼体样本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鱼体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将鱼体分为5段,计算各段的平均宽度与各段长度的比值,获取鱼体形态特征参数,再以5个形态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值,构建BP神经网络对鱼体品种进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150-500 g范围内的鲤鱼和鲫鱼识别准确率可分别达到100%和93.33%。  相似文献   

9.
[目的]水果定向理论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构造满足实际工程条件的运动稳定性方程.水果在实际输送过程中,探寻影响定向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找出较优组合以提高定向成功率.[方法]分析水果在定向装置内的运动情况,假定水果为刚体模型,建立水果力学分析模型,运用运动微分方程描述水果运动状况,利用李雅普诺夫运动稳定性判定方法进行判定分析,采用高速摄像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手法确定影响定向相关因素.[结果]水果输送系统判定结果为全局渐进稳定,影响定向的相关因素有入口通道宽度、定向带与夹持带的速度差、杏子横径尺寸.当入口通道宽度为33 mm,底部输送带与夹持带二者之间的速度差为2.18 m/s,杏子横径尺寸为34~35 mm,为最优组合,可获得较高的定向成功率.[结论]在考虑摩擦力矩的情况下,机械定向系统是全局渐进稳定.试验中发现杏子的首次定向主要集中于通道的第三区域,为后续的切分以及色选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直流电场中鲤的行为特性及体长与电刺激阈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行为学的方法测量了鲤Cyprinus carpio在直流电场中的电刺激阈值,并分析了电刺激阈值与体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鲤的感电能力与鱼体所处的位置相关,即感电反应中鲤有游向阴极的现象,头部朝向阳极是鲤趋电反应的主要特征。鲤在各反应阶段的电场强度阈值和电流密度阈值与体长相关,鱼体的状态电压与体长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