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丙酸钙、山梨酸、富马酸及富马酸二甲酯四种防霉剂以0.2%,0.5%的剂量分别处理水分为16%的酵母饲料,置于27~30℃的恒温箱中,在模拟高温季节流通过程的条件下,进行防霉保鲜试验。试验期对样品的感观、粗脂肪、粗蛋白、带茵量等指标定期检测的结果表明,浓度为0.5%的山梨酸防霉效果最好,无霉变期达11天;0.5%的丙酸钙防霉效果次之,无霉变期为9天,富马酸及富马酸二甲酯的防霉效果欠佳。饲料成分中以粗脂肪含量在试验期间减少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正丁醇作为防霉剂,将0.085%(W/W)0.13%、0.2%剂量喷酒到东北产生分为24.5~25.4%的黄玉米中,每处理3万斤做席囤,进行密闭储藏。以粮温开始异常上升作为实验终止的依据,0.085%剂量正丁醇处理的玉米比未处理的对照延长储存5天,0.13%剂量延长储存7天,0.2%剂量至少延长储存10天。在储藏期间玉米的脂肪酸值、还原粮值、霉菌菌相等变化都不大,霉菌的带菌量只是个别部位有所增加。实验结果表明正丁醇作为高水分玉米应急储藏的防霉剂可以延长安全储藏时间,以达防霉保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臭氧杀虫除霉实仓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浓度为100~120ppm的O3在房式仓中对储藏的稻谷进行墙角局部(约2m^2)杀虫和防霉试验,3天后玉米象全部被杀死,6天后谷蠹全部被杀死,10天后赤拟谷盗全部被杀死,同时粮食的上、中、下层的平均水分由处理前的14.6%降至11.5%。经过1天处理后。粮堆原有轻微霉味的部位气味明显消除;经对样品的带菌量、菌相检测,处理5天后的粮食霉菌带菌量由处理前的3000个/g下降为45个/g,储藏性霉菌也由多种典型真菌减少到只有2种,而且检出率明显下降:黄曲霉由6%降为2%,灰绿曲霉由10%降为4%,白曲霉、黑曲霉和青霉均下降为零。经对处理前、处理结束时、处理后15天样品的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脂肪酸值、粘度、裂纹率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没有发现明显加速劣变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型粮食防霉剂“谷保”进行了高水分油菜籽保管试验,试验期间对菜籽温度、霉菌、水分、含油率、酸价、色泽气味及发芽率几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拌有谷保并简易密闭保管的菜籽,12%~15%水分时,能安全保管40d~50d.除酸度增加,发芽率降低外,含油率等主要指标没有显著变化,菜籽水分为24.6%时,也能安全保管20d.谷保防霉剂的防霉攻果因菜籽水分及防霉剂用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导.  相似文献   

5.
双乙酸钠用于饲料防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昕  陈宪明 《粮食储藏》1991,20(4):46-49
配合饲料中添加双乙酸钠,用量为0.2%、0.4%、0.6%,在饲料厂中进行为期2个月的储藏试验,测定饲料水分、温度、霉菌数量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双乙酸钠均能推迟饲料发热1~2周,并有明显控制饲料中霉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双乙酸钠用量在0.6%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美国农业部原子能利用研究所采用一种氨化辐照防霉技术处理饲料粮食,不仅可防霉,而且可提高饲料粮食的品质。其具体方法是:在储存的饲料粮食中加入1.2%(重量比)的氨水(或2%的丙酸钙,或2%的甲酸)进行氨化处理,并在不搅拌的情况下用强度为120kJ/m2的紫外线进行照射。结果,长期存放也不会发霉,同时使每公斤饲料粮食中维生素D的含量增加了180mg以上,大大提高了饲料品质。氨化辐照防霉可提高饲料品质@张译  相似文献   

7.
汪志铮 《科学种养》2014,(11):46-47
<正>1.龙胆紫防霉,每千克饲料混合0.5克。2.丙酸钠防霉,每千克饲料添加1克。3.苯甲酸钠防霉,每千克饲料添加1克。4.克霉净防霉,每千克饲料加0.5克。5.安息香酸钠(白色颗粒或结晶粉末)按0.1%~0.2%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能抑制霉菌生长。6.丁羟基茴香醚(白色或微黄色蜡样结晶性粉末)按0.1~0.2克/千克的量添加到饲料,能很好抑制黄曲霉、黑曲霉孢子的生长,还有较强的杀菌力。使用时,先将丁羟基茴香醚配成乳化母液,与油脂含量较高的饲  相似文献   

8.
在粮食,油料收获季节如遇阴雨连绵或不能及时干燥时,粮油的含水量较高,贮存时在短时间内就要发热、生芽、霉变造成损失。有的还要产生霉菌毒素,导致污染。粮油防霉的重要性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防霉的方法很多,总括起来可以分为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化学法的药剂防霉已有悠久的历史,本世纪初就有报导,以后世界各国学者相继在粮油防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涌现出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剂型的防霉剂,如 Nutri 曾试验了20种防腐药物,以1%加入含水量达40%的玉米和大麦中证明山梨酸的效果最好,焦亚硫酸钠次之。1947年  相似文献   

9.
杨纲民  郑伟 《粮食储藏》1994,23(5):22-25
试验将JR-2型臭氧离子发生器发生的臭氧充入粮堆,在严格密封的条件下对面粉进行保鲜防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臭氧保管面粉,经高温季节,面粉不发热,不结块,不发生霉变,各项品质指标均符合标准,能明显延缓面粉的陈化,确保面粉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0.
霉变米的机械加工对霉菌及其毒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霉变的危害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霉菌毒素研究的进展,近来采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对发霉粮食进行去霉去毒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本文介绍以经回机(碾轧)加工处理的一批霉变米作试验材料,并以同一样品而未经回机处理的霉变米作对照,采用了三种常用的分离粮食霉菌的培养基,同时采用了稀释法、表面消毒法及自然种植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保持和改善鲜切菠萝的贮藏品质,以‘巴厘’菠萝为试材,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照, 有机酸, 漂烫和有机酸+漂烫)对鲜切菠萝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大肠菌群发生较少且总数极低;在对霉菌的影响上,漂烫处理的抑制效果最明显,至贮藏末期,其霉菌总数仅为CK的1/10,其次是综合处理;鲜切菠萝的酵母菌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多,对照处理上升最快,其次是有机酸处理,而漂烫处理和综合处理的增加缓慢,至贮藏末期(11天),分别比对照低1.7×106 cfu/g和1.5×106 cfu/g,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鲜切菠萝的菌落总数不断增加,对照处理上升最快,其次是有机酸处理,漂烫处理的增加最慢。说明霉菌、酵母菌是鲜切菠萝的主要微生物,漂烫处理能够较显著地抑制鲜切菠萝霉菌、酵母菌和菌落总数的上升,防止果实腐烂变质,而对照和单独酸处理在鲜切菠萝品质保持方面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与颗粒饲料的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为研究剩余秸秆的能源和饲料2种转化利用途径,对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和颗粒饲料性能和用途、加工原料和工艺过程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和颗粒饲料的原料成分、工艺路线和工况均不同,对成型设备的磨损不同,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的生产工艺路线较短,工况较复杂,关键部件达不到设计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为缩短秸秆固体燃料成型机设计周期,可借鉴颗粒饲料使用的环模式成型机的成型原理进行结构和部件的优化。因此,颗粒饲料成型机不能直接生产秸秆固体成型燃料,需对关键部件加以改进,并建议秸秆分级利用以适应饲料和燃料的不同用途。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防霉剂中富马酸二甲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巴豆酸为内标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快速测定防霉剂中富马酸二甲酯含量的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以DM-FFAP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在0.25~3.0 mg/mL浓度范围内,富马酸二甲酯和巴豆酸的浓度比与峰面积比的回归方程为y=-0.0009 0.7174x,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5.0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n=6)为97.0%~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3.26%.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好,可用于测定防霉剂中的富马酸二甲酯含量.  相似文献   

14.
韩丽君  薛张逸  谢昊  顾骏飞 《作物杂志》2022,38(2):222-2126
探明干湿交替灌溉与硝化抑制剂对水稻产量以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采取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以“金香玉1号”和“扬稻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尿素(CK)、尿素+双氰胺(DCD)、尿素+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尿素+DCD+DMPP。DCD和DMPP为硝化抑制剂。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溉方式下,与CK处理相比,硝化抑制剂的添加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量,提高了穗粒数和结实率。与CK处理相比,添加DCD、DMPP以及DCD与DMPP配施,均提高了水稻生育时期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了水稻生育时期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另外,各硝化抑制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时期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了硝态氮含量,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土壤有效态氮含量。其中DMPP抑制效果优于DCD,且2种抑制剂同时配施作用效果优于其单独施用。在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硝化抑制剂处理在水稻关键生育期有利于产生较高土壤养分,能进一步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1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相比, 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1)、 光合速率(Pn)、 RuBPcase初始活性、 RuBPcase含量、 叶肉导度(gm)、 碳酸酐酶(CA)活性、 PSⅠ活性和PSⅡ活性均以NH+4+NO-3混合处理较高, NO-3处理次之, NH+4处理较低。 不同处理间的RuBPcase比活性没有明显差异。 各氮素处理的气孔导度(gs)与对照相比差异较小。 氮素营养  相似文献   

16.
对3个感病程度不同的花生品种的研究表明,接种后各品种花生植株叶片内POD活性明显提高,随着症状的出现,POD表现出显著的活性高峰,并出现了4条新的同工酶带,而原有的1条迁移率为0.38的谱带消失。接种初期,花生叶片内SOD活性有所提高,但高感品种接种8d后SOD活性低于健康对照,而耐病品种接种后12d才略低于对照。各处理之间SOD同工酶谱带数相同,发病株的迁移率为0.41的谱带较弱。  相似文献   

17.
发酵木薯渣饲料替代部分全价饲料养殖肉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证实微生物发酵木薯渣饲料替代部分全价饲料对肉鸭养殖效果的影响,为木薯渣饲料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樱桃谷鸭为试验对象,分别在育雏期和育肥期用发酵木薯渣饲料替代全价饲料进行饲养试验,通过分析肉鸭的生长性能、经济效益及生产环境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肉鸭育雏期(1~14日龄)分别按1%、3%、5%的比例用发酵木薯渣饲料替代全价饲料进行养殖,发现在饲料中添加1%发酵木薯渣饲料有利于促进雏鸭饲料转化;在育肥期(15~45日龄)以发酵木薯渣饲料替代部分全价饲料对肉鸭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其经济效益分析:发现各组盈利排序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CK)。在肉鸭养殖环境方面,发现发酵木薯渣饲料替代部分全价饲料有利于降低养殖场环境H2S、NH3浓度,且添加比例越高效果越明显。可见,微生物发酵木薯渣饲料替代全价饲料进行肉鸭养殖可以改善养殖环境、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复合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消化道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复合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消化道pH值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黄羽肉鸡16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0.0%、0.2%、0.5%、0.8% 的由乳酸、柠檬酸和富马酸组成的复合酸化剂的日粮,试验期56天。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酸化剂能降低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的pH值及料重比,提高平均日增重,添加量为0.8%时显著(P<0.05)降低42日龄十二指肠和盲肠pH值和显著(P<0.05)提高1~56 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添加量为0.5%时显著(P<0.05)降低28~42日龄料重比。说明复合酸化剂能改善黄羽肉鸡消化道pH值和生长性能,最佳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膨化混合料对泌乳后期奶牛泌乳性能、干物质采食量(DMI)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荷斯坦泌乳后期奶牛80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精料为常规饲料,试验组精料中的能量、蛋白饲料为膨化饲料。试验期56天。【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膨化混合料可显著增加泌乳牛的日产奶量(P<0.05),试验组全期产奶总量及标准乳产量分别为1117.40 kg/头和1128.30 kg/头,比对照组增加56.43 kg/头和50.29 kg/头;膨化混合料对乳脂率和固形物总产量影响显著(P<0.05),试验组产脂量、固形物产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85 kg和1.17 kg;膨化混合料可提高奶牛DMI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P<0.05),试验组DMI比对照组增加1.57kg/d,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膨化混合料可提高产奶后期奶牛DMI,对泌乳性能和营养物表观消化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