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豫芝8号芝麻     
豫芝8号是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采用宜阳白×光化一条鞭培育的芝麻新品种,1999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单秆型,株高160~170厘米,叶片对生,叶腋三花,蒴果四棱,蒴长中等,始蒴部位20~30厘米,籽粒纯白,含油量55.5%。全生育期90天左右,高抗基点枯病,中抗枯萎病。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2.
“赣芝10号”属单秆型品种,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的沙质壤土田块种植,外观商品性好,适用于芝麻出口与加工,于2013年1月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赣芝10号”茎秆直立粗壮,成熟后期植株、叶片、蒴果均为绿黄色.花朵为白色,单株蒴果80.7个,每蒴67.4粒,蒴果为不裂蒴.种皮纯白色,千粒重2.58克.平均生育期为83.8天,正常年份,江西赣中地区作夏芝麻种植生育期为87~90天,作早秋芝麻种植生育期为82~85天.  相似文献   

3.
<正> 豫芝七号是驻马店地区农科所1980年以中芝7号为母本,宜阳白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混合选择和株行选择方法育成的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属单秆类型,三花、四棱、白花、白粒。植株高大、健壮,株高一般160cm左右,高者可达200cm以上。始蒴高50cm上下,蒴果大小中等,结蒴较密,株蒴数可达80—100个,高产条件下达140个以上。蒴内籽粒排列紧密,蒴粒数70—80粒,千粒重2.8g。夏播生育期90天左右,成熟时茎秆呈黄绿色,落黄好,裂蒴轻。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芝麻新品种"中芝18",前不久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属单秆型,三花,四棱。植株较高,生长势较强,茎秆、叶柄、蒴果茸毛量中等。茎绿色,成熟时呈青黄色。种皮白色、光滑,籽粒较大。始蒴部位59.5厘米,主茎  相似文献   

5.
1选育经过该品种由河南省上蔡县东洪乡农技站1995年用抗性强但蒴果小的豫芝2号作母本,与长势强的大蒴型品种77-N和节短蒴密的XL14作父本有性杂交育成。1999年进入品系鉴定,2000~2003年进入芝麻新品种展示试验,2002年进行大面积示范,2003年12月经驻马店市种子管理站登记,2003年  相似文献   

6.
“漯芝16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2006年6月通过国家审定。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单秆型,植株生长发育快,健壮、紧凑,结蒴性好,蒴果较肥大,籽粒灌浆快,饱满度好,三要素协调。  相似文献   

7.
15个芝麻品种(品系)红壤连作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芝麻耐连作种质资源,以赣芝5号、赣芝9号、万荣黑芝麻、青麻、金黄麻、武宁黑芝麻、东乡黑芝麻、冀9014、玉山黑芝麻,豫芝11号、陕西旬阳、中芝13号、P13–2、WS46、樟树褐芝麻为供试材料,于2014—2015年对芝麻进行连作耐性筛选。结果表明:连作导致芝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空梢尖长、始蒴部位和瘪子率显著升高;对千粒质量无显著影响。结合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认为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连作系数可作为芝麻萌发期连作耐性筛选指标;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蒴果数和单株产量的连作系数隶属函数值组成的指标池,可作为基于产量的芝麻田间连作耐性筛选标准。通过芝麻萌发期和田间耐性筛选,得到耐连作能力较为稳定的金黄麻(C5)和武宁黑芝麻(C6);中等耐连作能力较为稳定的玉山黑芝麻(C9)和豫芝11号(C10)以及不耐连作的赣芝5号(C1)、赣芝9号(C2)和P13–2(C13);其他品种(品系)对连作耐受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正> 豫芝三号系周口地区农科所经系统选育,培育成的芝麻新品种。该品种白花,白粒,蒴果四棱,叶片肥厚深绿呈柳叶形,植株光滑无茸毛,主茎和分枝结蒴大小相近,整个生育期长势稳健,农艺性状良好。经国家、省、地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平均亩产67.98公斤,比中芝7号等对照种增产17%以上。含油率55.07%。还具有早熟、耐涝、抗旱、抗病等优点,适宜在黄淮平原和长江流域种植。1988年河南省  相似文献   

9.
郑芝14号芝麻是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选育的高产、优质、高抗芝麻新品种,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该品种为单秆型,叶色浓绿,叶片对生,茎秆粗壮、韧性较好。株型紧凑,株高140~180厘米,高产条件下株高可达到19厘米以上。果轴长,节间短,单株蒴数80个。花冠白色,叶腋三花蒴果四棱、中长蒴,蒴粒数62粒  相似文献   

10.
<正>"驻芝15号"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该品种粒色洁白,口味纯正,适合外贸出口。早熟品种;苗期生长健壮,株型紧凑,成熟期株高1.6~"驻芝15号"属单秆型品种,生育期85~90天,属中1.7米,高产条件下可达2米以上;茎秆粗壮,植株下部叶片较大;主茎结蒴部位距离地表50厘米左右,蒴果密集,每蒴着粒75~80粒,千粒重2.7~3.4克,籽粒纯白,  相似文献   

11.
晋芝1号是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选育的芝麻新品种.1994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1998年获山西省科委认定成果. 一、主要特征特性单秆方茎,长势强,叶色浓绿,株高170厘米,一叶三蒴,始蒴位低,蒴果密集,每蒴80粒,千粒重3.1克,种皮洁白,品质优良,含油率56.2%,符合出口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芝麻主要农艺性状对其单株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河南地区种植的优质芝麻品种,本试验以20个不同来源的芝麻品种为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单株产量与株高、始蒴高度、空梢长度、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并对供试品种进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个芝麻品种的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每蒴粒数、果轴长、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依次是单株蒴果数果轴长千粒重每蒴粒数株高始蒴高度空梢长度。20个品种中,皖芝5号、郑杂芝3号、漯芝16号和项芝秸叶黄综合评价较好,其等权关联系数和加权关联系数排序均居前4名,更适宜河南地区大规模种植。单株蒴果数、果轴长、千粒重和每蒴粒数对芝麻产量的影响较大,实际育种中应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 豫芝五号(原名郑27)芝麻,是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针对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问题,选育成的高产型新品种。1990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豫芝五号经6年70余点次试验,产量表现较为突出,平均比对照豫芝一号(下同)增产15%左右。目前,全省已示范推广近40万亩,出现了不少高产典型。1990年平舆县种植豫芝五号9.1万亩,平均亩产71.5公斤,比其它品种增产33.65%;南阳县谢庄乡连片种植135亩,平均亩产110公斤,比驻芝二号增产69.20%;郸城县汲水乡押岑村,连片种  相似文献   

14.
<正> 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经10年选育出耐渍、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较广的杂交种——38CA006,1993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芝9号,该品种将成为第一个用于大田生产的芝麻杂交种。同时还研制出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技术。该杂交种母本为雄性不育系ms86—1,父本为韩国丹巴格。1989—1991年全国芝麻杂交种区域试验,3年24点次,平均亩产74.77kg,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9.52%。1991年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7.32kg,比对照增产22.23%,高产试验亩产达229.6kg。1992年全国芝麻杂交种生产示范,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芝麻三系杂交新品种皖芝12号的株型特征,对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的株型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在株型上有明显差异,皖芝12号具有较高的株高、主茎直径、叶基角、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在盛花期较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分别高31.42%和20.19%,并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0.239);皖芝12号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表现优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皖芝12号产量为1 570 kg/hm~2,显著高于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体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芝22、中芝23、中芝30等一批芝麻新品种与当地品种豫芝12号作对照,进行品比试验,拟筛选出适宜丹江口市种植的芝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一、播前准备及播种技术(一)正确选择优良品种:春播栽培条件下,应选择丰产潜力大的晚熟品种,如豫芝5号、杂交种豫芝9号;麦套芝麻种植方式下,应选择中晚熟品种,如豫芝8号;夏播栽培条件下,应选用早熟品种,如豫芝4号、豫芝11号。  相似文献   

18.
一、品种来源豫芝三号系周口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由熊芝1号系统选育而成。原代号为“周80—01”,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命名为豫芝三号。二、产量表现1984—1986年参加省区试,三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8.25、66.53和67.67公斤,分别比对照豫芝一号增产16.3%、9.1%和18.00%,其中1984、1986两年与对照豫芝一号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据1986、1987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江淮片试验,两年12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58.2和59.2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芝7号增产18.1%和14.86%。居所有参试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稻茬秋芝麻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筛选适合早稻茬秋季种植的优良品种,为秋芝麻育种中农艺性状的判定与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7个秋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早稻收获后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各品种的株高、始蒴高度、空稍长度、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单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并对供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7个秋芝麻品种的空稍长度、单株产量和单株蒴果数等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明显,每蒴粒数、千粒重和株高等性状的品种间差异较小.单株产量与单株蒴果数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蒴果数>空稍长度>株高>千粒重>每蒴粒数>始蒴高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赣芝Z15、赣芝14号和赣芝1505在等权关联系数和加权关联系数的结果排序中均居前3位.[结论]单株蒴果数和株高对早稻茬秋芝麻的产量形成影响最大,在品种选育时应重点关注单株蒴果数及株高等与生物量积累有关的性状.赣芝Z15、赣芝14号和赣芝1505综合表现优良,是适宜早稻茬秋芝麻生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我国芝麻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芝麻生产及市场现状1、生产现状芝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种植,其中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国种植面积的77%,占总产的80%以上。并且芝麻总产稳步上升,从1996年的57.53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105万吨。近年来育成且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有:中芝9号、中芝10号、鄂芝1号、豫芝8号、豫芝10号、冀9014等,正常年份产量可达80公斤/亩以上,2003年审定的中芝11、中芝12品种,单产达90公斤/亩左右。我国芝麻常年种植面积为80万公顷(1公顷=15亩)左右,总产60~80万吨,是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芝麻生产国。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