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润芳  徐长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15-9719,9785
基于乌苏市气象站1953 ~ 2012年月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及Morlet小波变换等对乌苏市近60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了长期趋势、突变检测和周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乌苏市近60年年均气温及降水均在波动中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增暖率为0.35℃/10a,年降水量递增速率为7.65 mm/10a;年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显著性突变,降水则未发生突变.四季平均气温及降水亦呈增加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增温幅度远高于夏季,其变化速率为0.58℃/10a;秋季降水量在四季中增加显著,其变化速率为2.39mm/10a.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春、夏季降水量与春、夏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中度相关,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秋、冬季降水量与秋、冬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低度相关.年均气温变化在10、18、24年时间尺度上均存在周期振荡,其中24年为1953 ~2012年气温变化的主周期.年降水量在6~8、20年时间尺度上振荡比较明显,以6~8年为整个时间域小尺度的主要周期;20年为主要周期时,其振荡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说明20年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主要周期.由此可见,近60年乌苏市气候存在变暖变湿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法,以地处鄂西山区腹地的宣恩为例,对1959~2009年的月、季、年降水量、降雨日数和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鄂西山地近51年的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特征、降水的突变时间和周期振荡。结果表明,鄂西山区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倾向率为-27.4 mm/10a,春、秋季降雨量呈下降趋势,尤其秋季以-30.99mm/10a的减少趋势最为显著,夏、冬季呈上升趋势。强降水日数随着年代变化呈减少趋势,极端降雨事件平均每年不足4 d,以-0.033 d/10a的趋势减少。年降水在2008年发生了突变,春、夏、秋降水均有明显的突变现象,降水突变时间分别为1966、1982和1959年。多时间尺度特征主要表现为1~2 a、7~8 a的年际尺度和18 a的年代际尺度的显著变化周期,从18 a左右时间尺度上存在的周期变化看,鄂西山区的降水量会逐渐减少,预计未来可能进入一个相对少雨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昌吉市国家站1960—2021年降水量及平均温度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昌吉市近62年的气温和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市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春季气温的增温率最大;年降水量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冬、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秋、冬季及年平均气温存在6~10 a周期特征,夏季气温周期不同。年降水量具有3~5 a的主周期特征,冬季降水量有5~10 a和10~15 a的周期特征,春季降水量有3~5 a和6~10 a的周期特征,夏季降水量有1~8 a、10~15 a的周期特征,秋季降水量有2~5 a的周期特征。年及四季气温都有突变特征。冬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突变特征:春、秋季降水量虽有突变点,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及夏季降水量有突变特征,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很快又回到置信区间内。  相似文献   

4.
Morlet小波在铜陵降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近49a来的年均和月均降水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对长江中下游铜陵站降水序列进行多时间尺度研究,并用Mann-Kendall法对其做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08年铜陵地区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1.214 mm/10a。就季节而言,春、夏、秋季均呈下降趋势,只有冬季呈显著上升趋势;(2)小波分析显示年降水序列和季降水序列均存在多个主要周期的变化,小尺度范围内,年季降水突变点增多;(3)目前研究区处于降水枯水期末段,预计在2010年左右研究区将进入一个新的丰水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辽阳县国家自动站1981-2021年近41年降水、气温、风向风速、日照气象要素和13个乡镇区域自动站2017-2021进5年4月-10月降水、气温、风向风速气象数据。运用数据统计方法、线性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进行运算分析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辽阳县本站年平均气温以0.5℃/10a的趋势上升,具有明显且稳定的13-15年尺度的周期。年平均气温目前处于最近一个周期的低值区,预测在未来7年左右将呈增长趋势;山区乡镇年平均气温比平原乡镇气温低,即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气温东部低,西部高的分布;山区乡镇表现出最高气温高和最低气温低的现象;辽阳县国家自动站41年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5.7mm/a);辽阳县主汛期(6.7.8月)降水总量在总体上呈减少趋势(-15.9mm/a),贡献率较为稳定;年降水量目前处于13-15年尺度周期的高值区,27年时间尺度周期的低值区。预测辽阳县年降水量在段时间尺度上未来3年左右将呈现减少趋势,而在27年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年降水量仍然呈现增长的趋势;在空间上辽阳县呈现出很明显的东部山区降水量多,西部平原降水量少的分布;辽阳县盛行东南风和北风,年平均风速2.6米/秒。各乡镇均偏南风和偏北风为主;日照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10-9912,9927
[目的]研究近57年安阳和南阳降水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53~2009年安阳和南阳的逐年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两市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异同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7年来,安阳和南阳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安阳下降较明显;从季节变化来看,安阳春季和冬季平均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南阳呈下降趋势,而两市夏季和秋季平均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从周期变化来看,安阳降水量时间尺度为12~15年时,在1970年有一个突变点,而南阳降水量时间尺度为15年时,有两个突变点(1965和1997年),时间尺度为7~10年时,突变点有4个(1968、1978、1987和1999年)。[结论]该研究为当地气候变化的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西北四省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北四省区113个地面观测站1961~2008年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该地区48年降水空间格局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西北地区四省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其变化幅度小于年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夏、冬季的降水量逐年略有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西北四省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增加幅度明显的区域在唐古拉山地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东部山脉两侧,减少幅度明显的是在陇东和陕南、陕北地区。西北地区四省的东、西部区域降水呈反位相变化的特点,东部地区的降水呈减少趋势,而西部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呈增多趋势;全区、东区、西区的降水波动普遍存在3~5年的短周期,且为主要周期;一些区域也存在8年周期和15年左右的中周期;不同时间尺度上,干、湿交替和突变点有所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西北地区14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7年逐月降水量数据和逐月平均气温数据,通过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逐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西北地区的不同季节、年际以及年代际下的干旱时空分布,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以及样条函数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西北地区57a的干旱时空变化特点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从年际变化来看,西北地区整体SPEI呈下降趋势,表明该地区干旱情况逐渐加重。从季节变化来看,西北地区四季极度干旱和重度干旱频率均随时间尺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中度干旱频率除秋季干旱频率一直增加外,春、夏、冬3季干旱频率均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由小波分析可知,西北地区在年际上存在着3~8a的周期的小尺度信号,在年代际上存在着12~15a和28~30a的大尺度信号,而7a和14a这2个周期在西北地区过去57a的干旱变化中起了主要作用。由Mann-Kendall检验法可知,西北地区SPEI值在1995年发生突然减小的变异点,说明西北地区在1995年后由湿润转变为干旱,西北地区SPEI值下降趋势在2000年附近达到0.05显著水平,表明西北地区在2000年后干旱化加重趋势明显。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SPEI干旱指数在表征西北地区干旱状况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近55a四川省156个气象台站的的汛期(月)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F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5a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特征、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5a四川省汛期降水总量、强降水量、降水百分率、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在绝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川中部地区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及1日最大降水量在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2)在年代际变化率上,汛期强降水、降水强度、降水百分率、1日最大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对汛期总降水量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降水总量、强降水及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数均存在准8a以及3~4a的短周期;降水百分率以及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为6~8a和3~4a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皖北平原5个气象站1957-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距平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法对该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进行年际和年代际分析,揭示该区降水量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分析其降水序列的周期变化和突变点。结果表明:(1)皖北平原降水趋势总体呈增长趋势,降水倾向率为8.51mm/10a,其中距平33年为负,23年为正。1960年代、1990年代和2000年代为丰水期。除夏季外,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显著,降水倾向率分别为-3.59mm/10a、-2.50mm/10a和2.13mm/10a,夏季降水增长趋势明显,降水倾向率为12.93mm/10a。(2)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区域降水量存在不同尺度的周期变化,普遍存在10~15年的震荡周期,5~10年的次周期和3~5年小周期。(3)皖北平原年降水量经滑动t检验,在1994年发生突变,但变化不明显,夏季突变与年降水量一致,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时间上没有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06年镇远县气象观测站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运用多年趋势线、5a滑动趋势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镇远县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突变特点和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6a来,镇远县年平均气温呈微弱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均有明显的突变,前者突变年份在1980年,后者突变年份较多。以1989年最显著。Morlet小波及其功率谱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周期具有多尺度、多层次和多分辨的特性结构。其中,年平均气温存在21a和7.14a(P≤0.16)的优势周期,年降水量存在21a,10.87a,9.09a和6.41a(P≤0.1)的显著周期,且中长期优势周期一致,中短周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为提高沧州市农业生产的气候应对能力。利用1973-2022年沧州市14站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趋势和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Hurst指数方法,对沧州市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和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沧州市平均气温全区呈显著增温趋势,日照时数全区呈减少趋势,降水量中西部县市呈减少趋势,其他县市呈增多趋势。在空间上,平均气温差异不大,日照时数呈中部多周边少,降水量明显呈东多西少特征;前两者气候倾向率空间特征不明显,降水量呈由西向东增大的特征。沧州市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中西部县市外的其他县市降水量分别在1997年、1988年和2010年代发生了变暖、变少、增多的突变现象。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分别在14,27和23 a时间尺度上明显存在一个9 a、16~17 a、15~16 a的第一主周期。推测未来沧州市平均气温将会在大幅波动中持续增暖,日照时数将会在大幅波动中持续减少,降水量中西部县市将会在大幅波动中持续减少,其他县市将会在大幅波动中持续增多。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5年早稻生长季内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等资料,采用M-K非参数检验、R/S方法及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长沙地区早稻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长沙地区,1961~2015年期间,热量资源上升趋势显著,在2001年发生突变,稳定通过10℃初日明显提前,突变年份出现在2005年;降水量的波动变化存在28和5 a时间尺度的主周期,目前处于雨水偏多期,未来9 a内呈逐渐转少趋势;日照时数存在15、22 a时间尺度的周期波动变化。根据上述结果建议:早稻播种期可提前5~7 d;可将早稻早熟品种换种生育期相对较长、产量相对较高的中迟熟品种,以提高早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饶平气象站1956—2015年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饶平县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饶平县年代际降水在20世纪90年代有突变,且9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最多,近6 a来年平均降水量最少,年降水量总体维持微弱增多的趋势;四季中,春、夏、秋季的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冬季降水量则呈现减少趋势,且四季降水量变化特征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月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6月份,最少的是1月份,4—9月各月平均降水量高于年内月平均值,而1—3月和10—12月各月平均降水量则低于年内月平均值;通过对全年和季节降水量的周期分析发现,年降水量有6~8 a、10~12 a、准40 a周期,年降水量以中小尺度的年际周期为主,而四季降水量在大尺度的年代际周期上反而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山东省1963~2017年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选取9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联合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近55年来极端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突变特性、周期变化、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气象灾害效应。结果表明:(1)1963~2017年山东省极端降水指数存在变化,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只有持续湿期呈显著下降趋势。(2)持续湿期和年降水量在1975年发生突变,强降水量在2002年发生突变,大雨日数在1975年、2002年发生突变,极端强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在1993年发生突变,持续干期、日最大降水量、5 d最大降水量突变年份不明显。(3)各极端降水指数存在2~5 a、6~9 a、15~18 a的周期变化。(4)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除持续干期和持续湿期外,其余7个极端降水指数呈下降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鲁东南地区及胶东半岛南部,呈增加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鲁中及鲁西北的部分地区。(5)旱涝灾害变化空间分布与相关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西北部和胶东半岛持续干期明显增加,旱灾也呈增加趋势;西北部及中部山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洪涝灾害也在加剧。极端降水导致该区干热风灾害总体减少,但是该区部分地区未来发生干热风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山东省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山东省1963~2017年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选取9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联合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近55年来极端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突变特性、周期变化、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气象灾害效应。结果表明:(1)1963~2017年山东省极端降水指数存在变化,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只有持续湿期呈显著下降趋势。(2)持续湿期和年降水量在1975年发生突变,强降水量在2002年发生突变,大雨日数在1975年、2002年发生突变,极端强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在1993年发生突变,持续干期、日最大降水量、5 d最大降水量突变年份不明显。(3)各极端降水指数存在2~5 a、6~9 a、15~18 a的周期变化。(4)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除持续干期和持续湿期外,其余7个极端降水指数呈下降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鲁东南地区及胶东半岛南部,呈增加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鲁中及鲁西北的部分地区。(5)旱涝灾害变化空间分布与相关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西北部和胶东半岛持续干期明显增加,旱灾也呈增加趋势;西北部及中部山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洪涝灾害也在加剧。极端降水导致该区干热风灾害总体减少,但是该区部分地区未来发生干热风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山东省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7.
基于辽宁省抚顺市1960~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变换、累积距平分析、M-K等方法,分析了抚顺市近50年降水的趋势、多时间尺度变化和降水强度特征。结果表明,抚顺市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冬季呈增加趋势;多时间尺度特征表现为18年左右和28~30年的年代际尺度以及2~3年、5年左右和10年左右周期的年际尺度;小量级降水日数趋势不显著,大量级降水日数上升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其它数理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降雨量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发现关中地区在近50 a内降水序列是呈现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是-11.51 mm·10 a-1:在1968~1988年间降水量变化不稳定,降水量趋势出现10个突变点;降水量呈丰枯交替出现;关中地区年降水量主要存在两个是尺度的变化周期18 a和8 a,其中18 a尺度存在近50年内,8 a的尺度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时间上18 a尺度上经历了5个枯丰交替变化;8 a的经历了12个枯丰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甘肃省临夏地区1968-2010年的逐月平均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及小波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近43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及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地区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35.4h/10年,突变出现在2010年.四季日照时数均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冬季减少最明显,春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不明显,局地有增加趋势.日照时数时间序列变化周期的小波及小波方差分析表明:临夏地区年日照时数、季节日照时数存在大致2个时间尺度特征,大尺度的周期变化嵌套着小尺度的周期变化.总体上表现为由小尺度的振荡剧烈贯穿始终,到大尺度出现明显规律后继续增强或先升后降.秋、冬季大尺度周期不明显,大尺度周期除了春季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其余季节近年来均表现为负的周期区域,未来均将呈现出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连山县1966—2015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50年连山县日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连山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5.05 h/a,减少趋势非常显著;春、夏、秋、冬各季日照时数变化总体都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4、-2.20、-1.44、-0.59 h/a。连山县年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准16年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为主周期,25~28年尺度为第2周期。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具体是从1990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