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丘陵地区普遍栽培的茶树品种福云6号和龙井夏暑鲜叶为原料,按传统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分别以日光萎凋和空调间萎凋2种方式制作红茶,通过感官评审,分析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采用空调间萎凋,以福云6号夏暑鲜叶为原料制作的红茶产品总品质得分与春秋鲜叶红茶相近,且明显高于日光萎凋、以龙井夏暑鲜叶为原料制作的红茶.说明采用空调间萎凋方法及福云6号夏暑鲜叶加工红茶具有较好的适制性.  相似文献   

2.
凌云白毫茶是广西特有的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其品种特性证明了凌云白毫茶鲜叶是制作高级白茶的原料.采用室内自然萎凋加工凌云白毫白茶,只要掌握白茶在萎凋阶段的开青、拼筛、拼堆工序品质形成时的关键技术,就可以加工出外形、香味优良的白茶.  相似文献   

3.
凌云白毫茶是广西特有的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品种特征特性独特,内含物质丰富。文章根据多次试验探索结果,总结凌云白毫茶红茶加工技术,关键把握:萎凋程度宜稍偏轻,发酵程度春季宜偏轻,有利于香气的形成;夏季宜稍偏重,使多酚类物质转化充分,降低苦涩味;用提香机干燥,毛火温度110℃,有利于凌云白毫茶红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丹霞白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1号和丹霞2号白茶是从粤北白毛茶群体中系统选育出来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由于过去仅局限于加工黄茶类白毛茶,推广应用很慢.为了加快其大面积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的步伐,对以其鲜叶为原料加工丹霞白茶的萎凋和干燥技术参数以及不同萎凋、干燥处理对白茶品种风格的影响,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萎凋和干燥温度对丹霞白茶香味的形成影响极大.无论是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还是干燥温度的提高,丹霞白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量和咖啡碱含量总体上呈现出先减后增再降的趋势,在萎凋25~30 h处理区间,均达到最大值;而在60~70℃2 h的干燥处理区间,与白茶苦涩味密切相关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碱总量处于最低值,而分别对茶汤鲜爽度、浓度和甜度起重要作用的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处于最大值,而且在这一处理区间相应的白茶感官审评品质最好、总分最高.(2)综合评价研究过程中各处理白茶的感官质量及其理化成分的变化趋势,认为加工丹霞白茶最适宜的加工技术参数为:萎凋25~30 h、鲜叶失重率54.0%~54.2%、干燥60~70℃2 h,其次是萎凋20~35 h、鲜叶失重率54.0%~58.0%、干燥60~90℃ 2h.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汝城白毛茶白茶适宜加工工艺,以汝城白毛茶群体单芽为原料,试验设30、36、48、60 h共4种萎凋时间,以及萎凋后堆放0、4、8、12、24、48、72 h共7种处理。样茶感官审评与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白茶较为适合的加工工艺及参数为:鲜叶原料加温萎凋36~48 h,萎凋后堆放8~12 h且50℃初干2 h,80℃足干1 h;产品白毫满披,花香浓郁,具有鲜、爽、甜、厚、甘、醇等高档白茶特点。  相似文献   

6.
汝城白毛茶白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汝城白毛茶白茶适宜加工工艺,以汝城白毛茶群体单芽为原料,试验设30、36、48、60 h共4种萎凋时间,以及萎凋后堆放0、4、8、12、24、48、72 h共7种处理。样茶感官审评与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白茶较为适合的加工工艺及参数为:鲜叶原料加温萎凋36~48 h,萎凋后堆放8~12 h且50℃初干2 h,80℃足干1 h;产品白毫满披,花香浓郁,具有鲜、爽、甜、厚、甘、醇等高档白茶特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浙江省主栽茶品种"春雨2号"鲜叶为原料,依照传统白茶加工工艺,设计不同萎凋方式(日光萎凋、室内萎凋、萎凋槽萎凋、28℃和35℃控温萎凋)及不同干燥方式(50℃、80℃和100℃烘干)进行工艺对比试验,通过对成品白茶感官评价及滋味品质成分定量检测,探索适合浙江茶树品种"春雨2号"原料加工白茶的适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不同萎凋方式及烘干方式因环境温湿度不同导致加工时长差异;与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等萎凋方式相比,控温萎凋受环境影响较小,其产品质量较为稳定;35℃控温萎凋因高温短时而导致成茶儿茶素及氨基酸含量较低,成茶青气(味)减弱,但甘甜度提高;而高温短时的烘干方式有利于提高香气丰富度。综上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合浙江本地品种"春雨2号"原料加工白茶的2个工艺流程分别为:鲜叶→35℃控温萎凋25 h→50℃烘干2 h;鲜叶→日光萎凋40 h→100℃烘干30 min。  相似文献   

8.
张育松 《农业考古》2007,(2):236-238
优良品种是以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农艺性状等特殊经济为主要指标。福建省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特别是无性系优良品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通过国家审(认)定的优良品种有15个,即: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铁观音、梅占、黄旦、毛蟹、本山、水仙、八仙茶、大叶乌龙、福云6号、福云7号、福云10号。  相似文献   

9.
茶树品种及萎凋过程中叶片APX基因表达的qPC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的方法对不同茶树品种及萎凋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茶树不同品种APX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对表达量变化范围为0.65 -5.69.6个茶树品种AP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毛蟹、福云6号、肉桂、福鼎大白茶、黄旦、铁观音;茶...  相似文献   

10.
茉莉凌云白豪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凌云白毫茶利用全国茶树良种-凌云白豪茶天然优良品质特性,根据茶叶吸香原理,在传统窨制工艺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其工艺特点是适温干燥,最大 限度地提高茉莉芳香物利率,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成品茶品质达到外形美观,内质香气浓郁,鲜灵、持久。该茶曾获1989年度农业部名优茶称号。  相似文献   

11.
张霞  夏晶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28-1529
[目的]研究固体介质对栀子花干燥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河沙和食盐2种介质对栀子花进行包埋干燥,并比较了不同蔗糖浓度浸泡花枝的效果,测定栀子花干燥后的失水率、重量变化、感观分值等指标。[结果]直接包埋处理中沙埋比盐埋效果更好;花材经蔗糖浸泡后,花形与花色得到了较好保护。[结论]得到了栀子花的最佳干燥方法:花枝在20%蔗糖溶液中浸泡6 h后,用河沙包埋,在60~70℃干燥箱中烘烤12 h。  相似文献   

12.
农志荣  黄夏  陆璐  梁雅婷  黎义凤  曾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00-10602
[目的]研究窨制工艺对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产品质量的影响,为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的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鲜的木棉花落花为原料,经75℃恒温干燥制成干花后作为茶坯,以香水月季的鲜花作为赋香花,按传统花茶的窨制工艺制作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产品。[结果]单因素试验筛选了在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窨制工艺中的适宜的香花配花量、窨制温度、窨制时间和窨花次数,正交试验得出了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的最佳窨制工艺条件为香花配花量70%,窨制温度40℃,窨制时间12 h,窨花次数为二窨一提。[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感官指标均较佳。  相似文献   

13.
月季干花制作中的防皱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不同干燥速度的颗粒干燥剂的包埋干燥处理及不同的液相替代处理,研究了鲜花干制过程中的防皱问题.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颗粒包埋干燥剂的干燥速度或选择干燥速度慢的干燥剂,能有效降低干花的皱缩程度,提高干花的综合外观品质;食用精盐是本试验条件下经济有效的颗粒干燥剂;用不易挥发的有机液剂替代花材中的水分是防止干花皱缩的理想途径,YTSL是本试验条件下最理想的水分替代的最终替代物;采用逐步替代的方法并保持替代物与被替代物的交换平衡是液相替代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干制对玫瑰花芳香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花是著名的药用、茶用材料,干制是其广泛采用的加工方式。为阐明玫瑰花朵干制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变化规律,以‘丰花’‘苦水’玫瑰为材料,采用烘箱干制不同时期的玫瑰花朵,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花朵烘干后芳香物质的含量情况。结果表明,采用50 ℃干燥条件,各品种开放花朵、花蕾分别需要烘干5.5、12 h达到质量恒定;玫瑰不同时期花朵干制后共检测出21种挥发成分,大蕾期、半开期检测到的挥发成分种类多于小蕾期与盛花期;定量分析干制后玫瑰花朵特征芳香成分,‘丰花’‘苦水’玫瑰中苯甲醇、苯乙醇、香茅醇等分别在大蕾期保存较多,盛花期保留最少。该研究的实施明确了玫瑰干制过程中芳香物质的保留规律,为进一步优化玫瑰干制技术体系,促进玫瑰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出高茶黄素含量的大叶种红碎茶。[方法]以高茶黄素大叶种茶叶品种为原料,分别考察鲜叶嫩度、萎凋时间、发酵时间对红碎茶加工品质的影响,研制出茶黄素含量在1.2%以上,品质较高的高茶黄素红碎茶。[结果]高茶黄素含量的红碎茶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较高,以一芽二叶为最好,其次为一芽三叶;萎凋时间与茶黄素的含量呈曲线对应关系,萎凋时间以5 h为宜,其次为10h,萎凋的时间过长,会出现过多的茶黄素损耗;揉切发酵的全程时间要求较短,以45 min为佳,不宜超过79 min。[结论]研究可为高茶黄素红碎茶的研制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旭  顾亚萍  钱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924-2925
[目的]填补茶饮料市场的空白。[方法]以茶树干花为原料,通过浸提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茶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和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结果]当固液比为1∶60时,茶花汁中茶多酚含量最高。低温萃取时,茶树花汁呈透明的土褐色,放冷后也不易产生冷后浑的现象,而高温萃取时茶花汁颜色较深且有沉淀产生。茶树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6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5 min,用茶花汁配制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为:浸提液20 ml+蔗糖5 g+柠檬酸0.5 ml+薄荷香精0.5 ml+适量VC。均质压力在27MPa以上时,产品在室温下长期存放基本不产生沉淀。[结论]该饮料符合质量要求,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7.
蚕豆不同部位左旋多巴(L-Dopa)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PLC法测定蚕豆不同品种的花、茎、叶片、荚壳、种皮、子叶中L-Dopa的含量和不同颜色蚕豆花L-Dopa含量,以及蚕豆花不同烘干温度对L-Dop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不同部位L-Dopa含量以花中最高,子叶中含量最低,含量高低顺序为:花>叶片>荚壳>茎>种皮>子叶;91份蚕豆品种不同花色蚕豆花L-Dopa含量高低顺序为:白花>浅紫>紫色,表现出随花色加深,L-Dopa含量下降的趋势;100℃烘干的蚕豆花L-Dopa含量仅为40℃烘干的60%,显示高温烘干L-Dopa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8.
干花作为装饰品和礼品,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但制作干花的花卉种类和干花质量,有很多问题尚待开发研究。本试验用不同的方法和药剂对多种花卉进行处理,从而找出适合不同花卉品种制作干花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木棉干燥花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市场上的干燥花品种,满足人们对干燥花的品类需求,探究木棉干燥花的制作工艺。将新鲜木棉花用无水乙醇和10%柠檬酸溶液复合保色剂进行保色预处理,用直径为0.5~1mm的硅胶粉末进行包埋,分别采用恒温箱和改装后的微波炉进行干燥花制作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保色剂与包埋剂对木棉花进行预处理,能较好地提升干燥后的外观品质;采用恒温热风方法对木棉花进行干燥,存在干燥时间长且成品花颜色不均和变黄的问题,说明木棉花不适宜用热风恒温箱进行干燥;采用微波干燥的干花整体品质较好,且干燥周期短。用800W加热5min后继续用200W加热2min,或用800W加热5min后继续用400W加热1min,这两种微波组合干燥方案是较为合适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适合于木棉花干花产品的包装方法。[方法]以聚乙烯薄膜和铝箔为材料,试验4种包装方法对木棉花干花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铝箔配合聚乙烯薄膜的包装方法,在保持产品颜色,防止褐变、吸潮和菌落总数控制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结论]铝箔配合聚乙烯薄膜的包装方法适合于木棉花干花产品包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