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加速蚁狮发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蚁蛉属脉翅目 Neuroptera,蚁蛉科 Myrmeleonidae。其幼虫通称虫狮,多潜藏于细土或细沙内,做成一个倒圆锥形陷井,以捕捉过往而落进陷井的蚂蚁或其他节肢动物为食。在我国早已有蚁狮作药用的记载,可用以治疗小儿惊厥、癫癎、中风、疟疾、便  相似文献   

2.
用氟啶脲(chlorfluazuron)溶液处理甜菜液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不同日龄卵和不同龄期幼虫,结果发展,氟啶脲对1日龄卵有一定直接杀灭作用,对2 ̄3日龄卵直接杀伤效果低,随着龄期的增加。幼虫对氟啶脲的敏感性降低,卵盛期15 ̄25mL/667m^2(制剂用量),2 ̄3龄幼虫盛发期30 ̄60mL/667m^2(制剂用量),均可较好的控制甜菜夜蛾的危害,且持效期达15  相似文献   

3.
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生命表及飞行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ranch.田间自然种群中,幼虫期的死亡率最高,1、2、3龄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48.14%、50.86%、78.97%,幼虫期被寄生蜂寄生的概率随龄期的增大而增高,从1龄的1.44%上升到3龄的60.88%。应用微型昆虫飞行磨(Flishtmill)计算机联机装置对不同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雌虫飞行能力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强,3日龄最大连续飞行的时间为8.83分钟,距离为272.93m。雄虫以2日龄成虫飞行能力最强,最长的一次连续飞行时间可达25.00分钟,距离为882.88m。  相似文献   

4.
沙冬青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孙祥  于卓 《干旱区研究》1994,11(1):53-56
沙冬青为轴根冬植物,主根粗壮,侧根发达。根系分布与土壤基质条件密切相关,基主体部分集中在0-30cm土层内,根瘤位于侧根末端。冠幅平均为0.76m^2的沙冬青,单株平均根系干重231.6g,体积411.1cm^3、表面积13775cm^2。  相似文献   

5.
采用频次分布拟合x^2检验、Iwao的m=α+βm、Iwao的m=α+βm回归、Taylor的幂法则等8种方法,通过对7块麦田中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幼虫及其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瓢虫幼虫的单种种群还是混合种群,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主要是由其自身习性所致。抽样方式以棋盘式抽样代表性较强,其它方式较差。  相似文献   

6.
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种生命表及飞行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金英  杨石城 《植物检疫》1998,12(4):193-197
美洲斑潜蝇Lirionyza sativae Branch。田间自然种群中,幼虫期的死亡率最高,1、2、3龄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48.14%、50.86%、78.97%,幼虫期被寄生蜂寄生的概率龄期的增大而增高,从1龄的1.44%上升到3龄的60.88%。应用微型昆虫飞行2磨计算机联机装置对不同日龄成虫的飞行2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雌虫飞行能力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强,3日龄最大连续飞行的时间为8.  相似文献   

7.
印度谷螟各虫态及性别对60Co辐照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3年有^60Co-γ射线3,3.5,4,5,7,15,30和60Drad剂量辐照印度谷螟老龄幼虫,1-2日龄、3-4日龄、5-7日龄蛹,1-3龄成虫和F1代3-4日龄卵。研究表明,各虫态对^60Co辐射敏感性的顺序依次为:老龄幼虫>蛹>成虫;1-2日龄蛹3-7日龄蛹;雌虫>雄虫。用于直接防治,用7-10Krad辐照幼虫和蛹,用30Krad辐照成虫和卵就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用3-3  相似文献   

8.
辐射对亚洲玉米螟体内几种水解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不同虫成3-4龄幼虫、1-2d龄蛹,当天羽化成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P)和碱性磷酸酯酶(AlP)的活力在不同^60Coγ辐照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不同虫态的CarE活力顺序为:幼虫  相似文献   

9.
长期不同施肥对潮土中NO-3-N累积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潮土长期不同施肥一位试验中,在8个不同处理中,以0cm-20cm,20cm-40cm,40cm-60cm,60cm-80cm,80cm-100cm分五层垂直取土样,然后进行室内分析,NO^-3-N用苯二潢酸比色法测定结果。作物产量以各小区单收计产。探讨了N,P,K配施及有机肥与N,PK配合施用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剖面NO^03-N的垂直分布及0cm-100cm土体中NO^-3-N累积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陶方玲  林华锋 《昆虫天敌》1993,15(4):167-170
本文根据稻纵卷叶螟1-5龄幼虫与捕食性天敌共存时的试验时及对照处理中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数量变化,把由于天敌捕作用所导致的数量变化信息区分出来,据此讨论捕性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的选择捕食比率。得到:拟环纹狼蛛、拟水狼蛛、粽管巢蛛和食虫瘤胸蛛对稻纵卷叶螟3-5龄幼虫有较高选择比率;而青翅蚁形隐翅虫则对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有较高的选择捕食比率。  相似文献   

11.
本项工作的目的在于探求水稻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初孵幼虫在稻株上的定向特性,为鉴定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品种植株间的抗螟性能做一些基本工作。其次,以人工合成的“稻酮”进行蚁螟趋化反应试验。工作系于1961—1964年进行。所得结果初步表明:1.在稻株上的定向部位:蚁螟侵入孔距稻株基部的相对高度为,分蘖期<10厘米;圆秆期10—20厘米,孕穗期后>30厘米。在生长期相同的植株上,籼稻>粳稻。入侵途径以叶鞘侧部的脉间蛀入为主,部分咬脉而入。2.蚁螟在分蘖期至圆秆期稻株上主动选择叶鞘部位入侵,并非由“向地性”所支配。3.蚁螟对各生育期水稻叶鞘组织的趋化反应与成虫的产卵选择性相吻合,即偏选分蘖期与孕穗期的稻株(或叶鞘)。4.在稻株叶鞘及孕穗穗苞内含有诱致蚁螟的物质,而在稻叶叶片组织内可能含有拒食作用的物质。5.蚁螟着生数量,在秧苗上为,17天秧>44天秧;在分蘖与圆秆期稻株上,籼稻>梗稻。6.一定浓度的人工合成“稻酮”能明显地引起蚁螟的嗅觉反应。  相似文献   

12.
瘦怒茧蜂Orgilus ischnus Marshall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初龄幼虫寄生蜂。为探究它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草地螟的控害作用,本文在23 ℃、16L:8D光周期条件下,以1龄草地螟幼虫为寄主,测定了瘦怒茧蜂的发育历期和茧重、成虫生殖行为特征、能力和寿命,研究了瘦怒茧蜂对草地螟幼虫的功能反应和寄生率,探究了寄主幼虫的取食量及虫体大小与正常幼虫的差异。结果表明,瘦怒茧蜂卵和幼虫期为12.8 d,预蛹和蛹期10.5 d,世代历期23.2 d,平均茧重为4.1 mg。成蜂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产卵寄生,属卵育型,平均交配时间为49 s,雌蜂平均产卵量为100.5粒,产卵高峰期分别为交配后第4 d和第8 d,雌、雄蜂寿命分别为11和14 d。在5~40头/瓶(650 mL)8个密度条件下,瘦怒茧蜂的寄生量随草地螟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15头/瓶时,寄生率会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寄主幼虫一生取食量为106.7 mg,仅为正常幼虫的21.3%,寄主幼虫第6和12 d的体重、大小均极显著低于正常幼虫。本文研究结果明确了瘦怒茧蜂基本的生物学特性,证明该蜂对草地螟控害作用显著,为改善、提高草地螟的可持续控制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孟氏隐唇瓢虫捕食湿地松粉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汤才  庞虹 《昆虫天敌》1995,17(1):9-12
本文采用生命表技术,研究孟氏隐唇瓢虫林间直接散放,取食湿地松粉蚧后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罩笼内孟氏隐唇瓢虫成虫出现20天,其种群数量增加27.2倍;在中心点散放成虫,6天后,在半径20m范围内均有幼虫发现,其最高密度为12头/梢;20天后,林间53株松树均有该瓢虫幼虫分布,其最高密度已超过100头/株。说明孟氏隐唇瓢虫取食湿地松粉蚧能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暗黑鳃金龟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是花生最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年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和少数成虫越冬。8月上旬到9月中旬,即花生幼果期到成熟收获前是三龄幼虫严重为害时期。发生区内的植被组成,产卵及孵化期内的降水和土壤水分是影响种群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动的主导因素。不同生境内的越冬幼虫无滞育特性,春季均不上移为害,直接在越冬处化蛹,因此,必须在花生生长期进行防治。成虫产卵盛期到幼虫孵化盛期,花生植株在封垄以前是生长期防治的有利时期。应用5%辛硫磷、地亚农颗粒剂,每亩5斤,或6%666毒土(1:80斤土)顺垄撒施复土,有明显的治虫增产效果,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纵向沙垅表面沙物质粒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纵向沙垅表面沙粒、丘间地沙粒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沙垅以极细沙为主,平均粒径3.06Φ,沙粒从沙垅迎风侧到背风侧逐渐变细。沙丘沙比丘间地沙分选好,沙垅背风侧比迎风侧分选好。沙粒属极负偏,偏度-0.22,丘间地沙比沙丘沙更趋向负偏。峰度1.38,属尖峰态。粒径与偏度和峰度成正相关,分选和偏度成良好负相关。沙丘沙以单峰态为主,累积频率曲线为2~3段式,丘间地以双峰态为主,累积频率曲线为3~4段。大尺度地形对沙粒段式没有影响,对各段组分含量相对大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桑皱鞘叶甲是桑树春叶期的重要害虫,在江西修水县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中等大小的幼虫在桑园土下15-60cm深处的土室内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量出土并繁殖为害,为害高峰期为4月底到6月中旬。幼虫分布范围为土下10-65cm,其中以30-50cm最多。当年孵化的幼虫至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继续取食和生长,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化蛹,9月下旬至11月底羽化并静伏于土室内过冬。在自然条件下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9-10d,幼虫期15-16个月,蛹期16-19d。成虫寿命8-9个月,其中土下蛰伏6-7个月,出土生活2-3个月。可用昆虫病原线虫压低土中幼虫密度及成虫高峰期施用杀虫剂,并辅以人工防治的方法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17.
氯胺磷树干注药防治松褐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氯胺磷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等对危害马尾松的松褐天牛进行了树干注射防治试验并与40%氧乐果乳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0%氯胺磷乳油与40%氯乐果乳油相比对松褐天牛有更好的防治效果。按马尾松树干胸径计,30%氯胺磷注乳油注药量0.7mL/cm,30d防效达95.10%。2%阿维菌素乳油防效差,30d防效仅为32.84%。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甘薯台龟甲幼虫对五爪金龙具有较强的取食力,取食力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幼虫期的取食力(y)和投放1龄幼虫密度(x)的线性关系式为y=19.32+11.36x。每个叶片投放1龄幼虫2头,8d后取食力可达100%。甘薯台龟甲成虫对五爪金龙的取食力更为显著,每叶放虫1头,6d后取食量达100%,且取食力随着虫口密度的上升而提高。放虫后6d的取食力和成虫密度的对数关系式为y=51.09+120.67logx。成虫的投放密度达到1头/叶,6d后叶片就能100%被取食。  相似文献   

19.
桃小食心虫地面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定旭 《植物保护》2002,28(3):18-20
连续 2年田间调查和观察结果表明 ,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出土期长达 70d以上,7月份出土量仍占20%以上。采用40%毒死蜱乳油300倍液于幼虫出土始盛期进行地面处理,40d后防治效果达83.3%。此法不仅防治效果好 ,而且持效期长 ,施药后50d防治效果仍有71.48% ,一次施药可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  相似文献   

20.
新疆果树多毛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毛小蠹是新疆果树重要害虫,危害杏树甚为严重。在库尔勒一年发生2~3代,主要以幼虫和少数成虫、卵在树皮内越冬,世代重叠。在自然变温下,卵历期4~11天,幼虫20~31天;蛹期6~9天;成虫10~35天。完成一世代需40~86天,主要以幼虫在寄主树表面活动。采用农业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