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了4种奇楠沉香样品(海南产白奇楠、海南产紫奇楠、海南产绿奇楠和越南产绿奇楠),4个样品的得率分别为:20.3%、27.6%、48.0%、40.2%。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测定4个样品乙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从4种奇楠沉香中共鉴定了37个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共20个,据报道有香味描述的有7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11个,在海南产白奇楠、海南产紫奇楠、海南产绿奇楠和越南产绿奇楠乙醚提取物中相对含量分别达到74.55%、95.59%、93.90%、89.57%,其中,化合物2-(2-苯乙基)色酮和化合物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在这4种奇楠中相对含量之和分别达到了66.47%、82.09%、84.71%、71.98%。结果表明,奇楠沉香乙醚提取物中含少量的多种骨架类型的芳香倍半萜,富含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特别是化合物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醚超声萃取法提取马来西亚产小果沉香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马来西亚产白木香、柯拉斯那沉香和近全缘沉香结香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沉香结香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的主要为5,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对映-4(15)-桉叶烷-11-醇-1-酮、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和(1β,4αβ,7β,8αβ)-八氢-7-[1-(羟甲基)乙烯基]-1,8α-二甲基萘-4α(2H)-醇(相对百分含量均超过10%),栽培结香样品与野生结香样品区别较大,前者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明显高于色酮类化合物,而后者则是色酮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高于倍半萜类化合物或相当,前者倍半萜和色酮种类均较多,其中倍半萜的种类也多于色酮类化合物,其相对百分含量也较高,色酮的种类较少,其相对百分含量也较低,而后者倍半萜和色酮的种类均较少,其中倍半萜的种类多于色酮类化合物,但相对百分含量较低,而色酮的种类少,但相对百分含量却较高。另外,有一种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即11,13-二羟基-9(10)-烯-8α,12-环氧艾里莫芬烷只在栽培小果沉香结香样品中检测到。此外,将小果沉香与白木香、柯拉斯那沉香、近全缘沉香结香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发现,其种类、相对百分含量与后三者均具有较大差异,所有样品中仅有2种共有成分,即5,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和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人工打洞法所结沉香中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从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3′,3′′′-dihydroxy-4′,4′′′-dimethoxyaquisinenone G (1)和aquilasinenone F (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都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化合物2的IC50 值为(64.6±1.6)mol/L,阳性对照为L(+)-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4.
奇楠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的GC-MS分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奇楠沉香样品,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测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鉴定了11个化合物。同时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该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1~6,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质谱比对,将GC-MS分析中未能鉴定的5个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鉴定为化合物2~6。样品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达到63.62%,表明奇楠沉香富含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探讨了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有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的显微结构特征,收集15份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样品,通过木材切片和显微观察的方法进行解剖学研究,对其三切面的显微结构特征进行观测、描述、统计、对比和分析,并与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样品在显微结构方面有共性特征,其树脂均主要分布于内涵韧皮部、木射线及导管中,树脂丰富且有向木纤维扩散的趋势,在千里香中表现明显,而与之相比,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样品中树脂主要集中于导管中且含量较少,二者差异较大,就树脂富集面积与含量而言,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样品明显优于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样品;此外,部分栽培奇楠所结沉香样品内涵韧皮部与髓心中可见大量草酸钙棱晶,晶体作为树木抵御外界伤害的一种方式,推测其有利于奇楠树受到创伤开始结香后结香面积的扩展与树脂含量的增加;对沉香样品部分特征的定量数据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样品间有较大差别,如金丝油的管孔密度、直径,内涵韧皮部宽度、密度,射线宽度、间距等与其他样品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金丝油与乌身圆叶较为特殊,位于分支树的根部,千里香、张勺子、透顶绿及凹身木聚为一类,其余9个样品绿油王、‘热科2号'、樱桃叶、糖结、紫棋、蓝宝石、西瓜叶、指天椒及油叶子聚为一类。本研究可为栽培奇楠的树种选育、资源利用、检测鉴定和市场规范化提供依据,尽快完善相关研究才能不断推进沉香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整树结香法诱导健康白木香树结香,并根据树体受伤后木材的颜色形态特征将木材分为腐烂层、沉香层和白木层,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三层的乙醚提取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层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上有明显差异。沉香层与腐烂层的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总相对含量都很高,腐烂层的色酮类成分相对含量(70.25%)高于沉香层(60.08%),但沉香层的色酮种类(14个)比腐烂层(10个)多;倍半萜类成分在沉香层和腐烂层中的相对含量均较低,沉香层的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5.75%)略高于腐烂层(3.75%),而腐烂层的倍半萜个数(11个)略多于沉香层(8个)。白木层则以甾体类化合物为主,没有检出色酮类和倍半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7.
研究一种国外野生沉香乙醚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国外野生沉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沉香,对提取物分别用 MTT 法、Ellman 法、pNPG 法和贝曼漏斗法进行细胞毒、乙酰胆碱酯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杀全齿复活线虫活性测试,利用 GC-MS 分析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 5 株人体肿瘤细胞、乙酰胆碱酯酶、α-葡萄糖苷酶和全齿复活线虫均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GC-MS 检测鉴定了其中的 26 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为 57.39%,包括 23 个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为 56.72%,1 个 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相对含量为 0.35%。本次对此种国外野生沉香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沉香乙醚提取物具有杀线虫的活性,为更好地开发沉香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种国外野生沉香乙醚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国外野生沉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提供一定的基础。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沉香,对提取物分别用 MTT 法、Ellman 法、pNPG 法和贝曼漏斗法进行细胞毒、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杀全齿复活线虫活性测试,利用 GC-MS 分析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该 提取物对 5 株人体肿瘤细胞、乙酰胆碱酯酶、α-葡萄糖苷酶和全齿复活线虫均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GC-MS 检测鉴 定了其中的 26 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为 57.39%,包括 23 个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为 56.72%,1 个 2-(2-苯乙基)色酮 类成分,相对含量为 0.35%。本次对此种国外野生沉香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沉香乙醚提取物具有杀线虫 的活性,为更好地开发沉香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遮荫度下土沉香幼苗的生理特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光强(100%、50%、25%和5%自然光)下适应生长1年后的4个土沉香种源幼苗为研究对象,对于季和雨季时幼苗叶片进行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4个土沉香种源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蔗糖(Suc)含量、叶绿素(Chl)含量、叶绿素a/b(Chla/b)、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质膜相对透性(RMP)在不同光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了雨季时4个土沉香种源的Pro下降幅度偏大外,SS、Suc、Chl和RMP在干季与雨季时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且变化幅度不大;各种源的Pro、SS和Suc均随着光强的减弱而下降,而其RMP和Chl呈升高趋势,但光强降至5%时,Chl明显降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7个与土沉香幼苗各遮荫度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即SP、SS、Suc、Pro、Chl、RMP和MDA.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干季与雨季时4个土沉香种源在不同遮荫度下测定的8个生理生化指标计算平均隶属度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云南种在全光强下(100%)生长良好,而大黄、大白和小白在中光环境(50%)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近红外分析仪(NZR)测定黄豆粕蛋白质含量。通过对不同蛋白质含量的样品进行光谱扫描,找出最佳吸收波长和校准常数值。21份豆粕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近红外法与经典的凯氏法所测结果呈密切的线性相关(R=0.91),标准偏差为0.5%,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酶处理对暑季安溪铁观音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暑季安溪铁观音的品质,对暑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了添加漆酶、α-半乳糖苷酶和复合酶的处理。对加工得到的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比较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茶叶的挥发性组分。结果表明,经过酶处理的茶样的香精油总量均大于对照样。α-半乳糖苷酶能显著增加醛类和醇类含量,漆酶能显著增加酯类含量,两种酶都能显著增加烯烃类含量。橙花叔醇、法呢烯和吲哚是铁观音中最重要的赋香成分,这3种组分在酶处理样中的含量均有所增加。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经复合酶处理后,暑茶青气消失,花香显现。感官审评和GC-MS检测均表明酶处理可以明显改善暑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探究历史名茶六安瓜片不同等级间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选用内山六安瓜片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茶叶样品,以SDE法提取香精油,使用GC-MS配合标样做定性分析,加入癸酸乙酯为内标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4个等级的茶叶香精油中共鉴定香气成分96种,包括20种醇、18种酯、17种烯烃、16种醛、12种酮、7种杂环化合物和少量酸类;主要成分为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己酸-顺-3-己烯酯、苯甲醛、棕榈酸、芳香醇氧化物Ⅰ型、β-环柠檬醛、α-紫罗酮、顺-3-己烯-1-醇、庚醛和壬醛;从特级、一级、二级至三级,香气成分个数分别为79、60、55个和47个,相对于内标的含量分别为695.94、579.90、541.69和268.50,香气成分个数和香气总含量呈梯度递减;4个等级茶叶的共有高含量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橙花叔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己酸-顺-3-己烯酯,其含量随着等级降低而减少。六安瓜片的香气化合物包含多种类型且存在一些较稳定的高含量香气化合物,显露清香高爽的香型特征,但4个茶叶等级之间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周瑢  王永华  杨博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8):1609-1621
利用气质联用对沉香燃烟粒相物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性及半定量检测,并对萃取溶剂、溶剂用量、振荡时间进行优化。最终选定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溶剂用量为30 m L,振荡时间为30 min;对人工沉香和天然沉香燃烟粒相物谱图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123种物质,主要为一些小分子挥发性物质、降解糖、单萜及含甲氧基的化合物,其中有26种物质具有各种香气特征的常用于食品香料的制备,在天然沉香燃烟中,26种具香气的物质所占鉴定物质总量的百分比高于人工沉香。  相似文献   

14.
丁书仙  程纹  王祝年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2169-2173
采用石油醚萃取橡胶紫茉莉(Cryptostegia grandiflora R.Brown)地上部分(茎秆、叶片、花瓣、果实)中的脂溶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检测出52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44种.结果显示,橡胶紫茉莉地上部分脂溶性化学...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香气成分在茶树新梢生育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进行G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鲜叶及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共可检出香气成分365种,其与癸酸乙酯峰面积比值经数据标准化预处理后,再行相似度分析(夹角余弦)、聚类分析(欧氏距离-近邻法)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金观音和黄观音茶样可按品种划分成两个类群,不同生育期芽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且能与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进行较好区分。金观音和黄观音茶样的橙花叔醇、香叶醇、法呢烯和植醇等香气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香叶醇和芳樟醇伴随茶树新梢生育呈递减趋势;橙花叔醇、吲哚和法呢烯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大幅增加。由此可见,清香型乌龙茶香型品质的形成不仅与茶树品种和芽叶嫩度有关,还受制茶工艺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