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内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冻土冻融监测,分析评估青海云杉林、灌丛、阳坡草地3种典型植被类型冻土冻融厚度和速率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冻土深度上限最大值为灌丛冻土阳坡草地冻土青海云杉林冻土;冻土深度下限最大值为灌丛冻土青海云杉林冻土阳坡草地冻土。(2)冻土冻结期,青海云杉林冻土变化速率最大,其次阳坡草地冻土变化速率,灌丛冻土变化速率最慢;冻土消融期,灌丛冻土变化速率最大,其次阳坡草地冻土变化速率,青海云杉林冻土变化速率最慢。(3)青海云杉林冻土过程最长,其次为灌丛冻土,阳坡草地冻土过程时间最短。建议培育青海云杉与灌丛增强祁连山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多世代演替共存,分布占祁连山3个垂直气候带,主要由湿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4种类型组成,6个林型即湿性灌丛林、藓类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调查研究表明,各类森林枯落物(层)的现存量,组成成分、持水率、持水量等均不相同。森林土壤矿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因森林类型而不同,并均随着土壤的深度呈某种规律性的变异。森林土壤的持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在祁连山林区,森林土壤的持水量较非林地(牧坡草地)土壤为高,在各森林类型中青海云杉林和灌丛林的持水量,较祁连圆柏林为高。  相似文献   

3.
森林土壤是水分和养分的调节器与储存库,也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小循环中林分结构与功能特征的综合体现。以祁连山高寒山区5种典型植被类型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及土壤渗透性等指标,开展林下土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值被土壤容重平均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青海云杉林<湿性灌丛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牧坡草地<无林地。非毛管孔隙度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青海云杉林>湿性灌丛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牧坡草地>无林地。青海云杉林土壤静态蓄水能力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植被类型,其次为湿性灌丛林,最差为无林地,湿性灌丛林的各项指标仅次于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林土壤表层的渗透率比其它土壤表层的渗透率大几百倍,渗流速度大1000多倍,牧坡草地土壤表层稳渗率只为青海云杉林的0.43%,底土层只有30%。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利用黑龙江嫩江源森林国家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冻土观测场2012-2013年冻土活动层与土壤热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大兴安岭南瓮河湿地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规律,以期为大兴安岭地区冻土观测研究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方法】用地温传感器(109,CSI,USA)和土壤含水量传感器(CS616,CSI,USA)分别测量不同深度(5、10、20、30、40、50、60、70、80、100、120、140、160、180 cm)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HMP45C,Vaisale,USA)测量地上150 cm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用土壤热通量(HFP01SC,Hukseflux,USA)测量5和10cm深度的土壤热通量。通过数据采集器(CR1000,Campbell,USA)采集,每10 min自动记录一次平均值。【结果】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与气温的变化规律相一致,气温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滞后时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整个年度冻融循环中,土壤各层都经历降温、开始冻结、完全冻结、升温、开始融化、完全融化的过程。不同深度开始冻结的时间相差不大,但融化时间相差较大,在冻融循环中,冻结过程耗时明显小于融化过程;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热通量与表层温度均呈现周期性变化。在表层冻结过程中,土壤热通量变化剧烈,完全冻结全变化趋于平缓。【结论】通过研究南瓮河湿地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的动态变化,对该区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过程及规律有了初步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湿地冻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土壤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动向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永  胡春元  董智  张秀卿 《林业科学》2000,36(4):126-128
土壤中除毛管水、重力水和薄膜水外,还有一种可供植物利用的水分,即上层滞水和冻结滞水。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土壤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自由水;冻结滞水是存在于季节冻土内的固态性水(那平山,1994)。两者常相伴存在于土壤中,冻结滞水的融化水滞留在土壤冻结层之上而形成季节性水资源。我国三北地区多属干旱、半干旱地带,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日照强烈,气候干燥,土壤含水率很低,所栽幼苗往往因水分亏缺而难以成活。如果我们能够设法提高冻结滞水和上层滞水的含量,准确把握土壤上层滞水含量高峰的时机,并采用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对提高春季…  相似文献   

6.
选择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按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等设置青海云杉林固定样地共10块,开展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乔木层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6.19t hm~(-2),平均净生产力为1.36t hm~(-2)a~(-1)。海拔2 800m段是青海云杉林生长的最佳地段,生物量和年净生产力均为最大;从海拔2 800m开始,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呈降低趋势;海拔3 300m林线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达到最低。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及净生产力与林分树高和林龄显著相关(P0.05),与胸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中段典型植被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的分布规律,为祁连山区土壤碳库的科学管理及精确估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分布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青海云杉林、灌木林、草地等3种典型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定分析,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3种植被类型0~60 cm土层平均有机碳含量为31.74~65.19 g·kg~(-1),青海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灌木林和草地(P 0.05),但灌木林与草地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0~60 cm土层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2.61~18.65 kg·m~(-2),青海云杉林与灌木林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但与草地差异显著(P 0.05);灌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变异程度较为剧烈。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青海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1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层,而其它土层含量较为接近;灌木林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减小趋势,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青海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也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10~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土层,表层有机碳密度明显低于其它土层;灌木林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呈减小趋势。0~4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剖面的66.99%~77.56%,40 cm以下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小。【结论】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储存和积累,3种植被类型大部分土壤有机碳存储在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00m×100m青海云杉林样地为试验地,采用野外测定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土壤温湿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试验地青海云杉林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含水量逐渐减小,0~30cm土层属于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0~60cm土层属于土壤水分活跃层。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其温度亦逐渐减小,土壤变异系数在不同深度土层呈现出先高(0~10cm)后低(10~30cm)而后又高(30~60cm)的变化特点。土壤温湿度两者之间拟合公式为y=0.083 1 x-5.259 8(R2=0.489 2,P0.01)。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海拔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特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不同海拔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含水量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呈波动性降低趋势,而土壤容重呈波动性增加趋势;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林各层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增加呈波动性增加趋势,而土壤容重随海拔增加呈波动性降低趋势。研究结论可为探索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00m×100m青海云杉林样地为试验地,采用野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法测定和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地土壤代换性钾、钙、镁含量及其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青海云杉林土层(0~10cm)代换性钾、钙、镁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0.6、166.9和55.8mg·kg~(-1);土壤代换性钾和钙在土壤剖面中具有向土壤表层富集的趋势,而土壤代换性镁在土壤剖面中具有向土壤下层移动富集的趋势;土壤代换性钾、钙与土壤有机质相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代换性镁与土壤有机质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在严寒地区预防和减轻基础冻害的方法及措施,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路基冻胀破坏预防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森林工程》2004,20(2):56-57
通过对冻胀破坏处路基土的取样分析和其他几种土质的冻融实验比较 ,发现了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城市道路路基冻胀破坏的原因 ,根据实验确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寒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冻土的研究也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冻土力学特性,并简要介绍了冻土勘察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永冻层深度对地上植被的影响程度,提出充分利用永冻型土地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黎平县东风林场的22种木兰科树种的冻害观测,有12种基本无冻害,占54.5%,有4种为轻度冻害,占18.2%,有4种为中度冻害,占18.2%,有2种为重度冻害,占9.1%。  相似文献   

16.
王倜  于群 《森林工程》1997,13(2):45-47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融沉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采用塑编袋装填粘土的保温阻水防渗技术。通过生产性试验,并经五年长期监测,证实路基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库拉索芦荟凝胶活性冻干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芦荟凝胶中含有多种酶,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但是酶具有极强的敏热性,在芦荟凝胶加工浓缩过程中,遇热会使大量的活性酶遭到破坏,本项研究工艺全部采用低温加工技术,即超声波灭菌,真空薄膜浓缩配全冻干干燥工艺,制得的200:1芦荟凝胶活性冻干粉纯度高,活性强,经测定其酶的活性与芦荟凝胶原汁基本相似,保留了芦荟凝胶中的全部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冷冻食品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展河北省的冷冻食品产业,促进河北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冷冻食品产业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河北省冷冻食品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促进冷冻食品发展要素的分析,提出了未来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展望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工冻土融沉特性及融土微观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贯荣  杨平  张婷  庄惠敏 《森林工程》2014,30(5):118-121
人工冻结法在地铁建设中的大量应用,使得施工后融沉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论述人工冻土融沉特性、融土特性、常温土微观结构和冻融土微观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有关融土微观结构与融沉关系的研究尚属空白,并提出,融土微观结构与融沉关系的研究和以微观结构特征来表征宏观融沉特性是未来冻融土微观结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冻土地区公路翻浆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