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棚东圣华宝番茄秋延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站从西安保冠蔬菜研究所(西安保冠种苗有限公司)引进东圣华宝番茄,经过春提前、越夏和秋延后多茬口试验表明,该品种较适宜在我地大棚进行春提前,越夏和秋延后栽培,且产品深受本地和上海等南方客商的欢迎。下面将其秋延后茬口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夏菠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菠菜是不喜强光的蔬菜,耐寒性强,气温超过,25℃即生长不良,大多在秋、冬,春季广为栽培。夏季由于雨水多、气温高,越夏菠菜的种植容易发生先期抽薹,其品质和产量不太理想,若采用耐热菠菜品种,科学栽培,利用冬暖式大棚在夏季的歇茬期进行越夏菠菜种植,在6~7月份种植,8~9份上市,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郭文侠  王振 《蔬菜》2021,(8):41-44
为了解决大荔县越夏番茄日益加重的连作障碍、果实风味逐年变差及生产效益不断下降等问题,通过引进、应用杨凌有机营养枕,在单膜钢架大棚内增设遮阳、防虫及降温设施,严格实施品种遴选、设施完善、破枕开穴、规范定植、植株调整、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在沙苑大棚中试验樱桃番茄越夏栽培,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为大荔乃至关中大棚蔬菜生产探索出了越夏栽培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棚越夏大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荣彬 《蔬菜》2012,(6):23-23
夏季大棚栽培大白菜因天气炎热,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易染病、不包心。从选用良种、遮阳避雨、整地施肥、播种保苗、合理密植、追肥浇水、病虫防治和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大棚越夏大白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1995—1997年,我们在河北省乐亭县王滩镇十家子村利用倒茬蔬菜大棚半促成栽培葡萄获得成功。700m2大棚1996年产葡萄2152kg,产值10760元,间作蔬菜(甘蓝、胡萝卜)产值1270元,总产值12030元。扣除当年生产成本2580元,纯收入...  相似文献   

6.
糯玉米早春大棚栽培,可充分利用大棚西甜瓜、蔬菜等作物已连续使用2~3年的棚架竹、薄膜等已有设施和种植田块,利用糯玉米连作障碍不明显的特点,可以大大地提早糯玉米的播种期和鲜果穗的上市期,从而提高糯玉米的种植效益。根据近几年我们的实践,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菜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蔬菜,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菜豆的栽培由露地进入了大棚中,现将大棚架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优良品种是达到增产,增收的主要前题,“吉早花架豆”早熟,花皮,荚长,肉厚无筋,无柴,品质好,抗性强,深受广大...  相似文献   

8.
百利番茄"两网一膜"越夏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立平  赵俊杰 《蔬菜》2006,(6):16-17
为了使廊坊市大棚蔬菜越夏栽培技术上有一个新的突破,2005年我们从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引进了耐热番茄品种——百利,在永清县龙虎庄乡大青垡村,采用“两网一膜”覆盖技术进行大棚番茄越夏栽培试验,试验进行得较为顺利并取得了成功。我们从2005年5月份开始进行播前准备,5月19日播种,6月16日定植,7月19日进入开花期,7月27日进入坐果期,8月18日为果实白熟期,8月23日进入始收期,拉秧期为10月31日。历经半年的试验,有以下几点收获与体会:一、采用营养块育苗是确保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采用营养块育苗是一项新技术,尤其是价格昂贵的进口种子,使用营养块…  相似文献   

9.
冬季大棚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利用大棚生产西芹和中国芹,质地细嫩,纤维少,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供应期正值元旦、春节,产值高;同时也是早春大棚定植番茄、黄瓜等蔬菜的好茬口。  相似文献   

10.
冬暖式大棚是保护地生产的主要形式之一,棚室春季种植的蔬菜,如茄果类和瓜类,大部分到6月拉秧,棚室休闲期有2-3个月,若把这段时间利用好,充分发挥大棚夏季不揭膜遮阳避雨的功能,利用大棚休养期进行越夏蔬菜栽培生产,可大大提高菜农经济效益,缓解夏季蔬菜供应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钱海明 《食用菌》2002,24(4):34-34
近年来 ,随着我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 ,蔬菜园艺设施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并逐步向利用蔬菜大棚栽培食用菌延伸。现将蔬菜大棚栽培草菇技术简述如下。1 塑料大棚的改建 栽培方法不同对大棚的改建要求也不一样 ,蔬菜大棚套小环棚栽培时大棚外先盖一层薄膜再覆一层遮阳网 ,覆盖重点应放在小环棚上。小环棚覆盖时先覆一层薄膜再盖一层 3~ 5 cm厚的草帘或草席。床架式栽培时应在大棚外先盖一层无滴膜再覆一层 5~ 8cm厚的草帘或草席 ,再覆一层薄膜 ,通过改建以求尽量缩小棚内日夜温差以利于草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在栽培时为防止气温的骤…  相似文献   

12.
西芹冬春大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芹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盐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是各地餐桌上的高档蔬菜。西芹为浅根性蔬菜,根群主要分布在10~20cm土层,横向分布30cm左右,株高60cm以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春季节只有利用大棚栽培才能生长和供应市场,现将西芹冬春大棚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农业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其中大棚蔬菜种植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是由于部分菜农对于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掌握较少,蔬菜的产量一直偏低,严重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针对大棚蔬菜种植中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分析,供广大菜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市设施蔬菜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中,一些高产示范点农户通过学习和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北京市郊区、每667 m2产量10 000 kg以上的春大棚越夏黄瓜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并在实践中多次得到证实.其中大兴区菜农朱永龙于2010年栽培的春大棚越夏黄瓜,每667 m2产量达到12 953.9 kg,产值26 123.2元.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其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措施为:选用优良品种、嫁接栽培、采用多层覆盖提早定植、调控适宜的温湿度、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市设施蔬菜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中,一些高产示范点农户通过学习和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北京市郊区、每667m2产量10000kg以上的春大棚越夏黄瓜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并在实践中多次得到证实。其中大兴区菜农朱永龙于2010年栽培的春大棚越夏黄瓜,每667m2产量达到12953.9kg,产值26123.2元。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其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措施为:选用优良品种、嫁接栽培、采用多层覆盖提早定植、调控适宜的温湿度、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6.
郭伟 《蔬菜》2012,(10):18-20
大棚加苫多茬高效栽培技术可以实现蔬菜的提早定植和秋延后收获,填补了蔬菜淡季的市场空缺,从技术方案要点、具体技术措施和配套技术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越夏及秋延番茄近几年在西安市灞桥区的日光温室、大棚中得到推广,经济效益较好,如果管理得当,每667m^2产量达8000kg,收入8000元以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吕全明  邹志华 《蔬菜》2002,(10):10-11
为提高大棚利用率,合理安排茬口,调整蔬菜品种,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的条件,增加大棚栽培的效益,可在大棚内间套种苋菜、冬瓜、白菜、大蒜进行周年栽培,一般667m2可产苋菜2500kg、冬瓜6000kg、白菜1500kg、大蒜3500kg。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茬口安排2月中下旬大棚内直播苋菜,6月中旬采收结束;4月上旬在苋菜行间套种冬瓜,6月下旬采收结束;7月上旬利用防虫网或遮阳网覆盖直播白菜,8月中下旬采收结束;8月下旬栽种大蒜,翌年2月初采收结束。二、栽培技术1.苋菜 选择适于春夏季栽培的青米苋、柳叶苋等品种。2月初扣大棚膜,…  相似文献   

19.
郭乃笑 《花卉》2019,(14):11-12
伴随着我国各方面的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推动了我国蔬菜产业的新时代的来临,现如今,大棚种植技术被广泛地应用,成为一种寻常的种植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整地、施肥的平衡,并能够使工作人员更加有效的管理作物,从而促进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都能够提高,与此同时,如果种植人员能够合理地种植大棚,还能够实现在大棚中一年种植多次不同种类的蔬菜还能通过合理安排大棚,提升大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什么是大棚以及大棚合理种植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分析了大棚蔬菜如何合理高效的种植栽培。  相似文献   

20.
唐术江 《西南园艺》2002,30(2):42-42
随着蔬菜大生产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大棚蔬菜生产急需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早春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茄子间套蕹菜,既能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丰富春淡蔬菜品种,经济效益显著,每667m2产值可达 6000元左右。现将该项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品种选择 大棚早茄子栽培应选用耐低温、弱光,抗病性好,易坐果,挂果集中的早熟品种,长沙地区一般选用湘早茄较宜;蕹菜选用泰国蕹菜或吉安大叶蕹菜。2 整地作畦,施基肥 结合耕翻晒土,施足基肥,每个标准大棚施有机肥 1500kg,复合肥 30~40kg,大棚中间作 3个宽畦,畦宽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