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黔油29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黔杂6-18是以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比例为1:1、稳定的、性状优良的甘蓝型油菜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用系Q618AB为母本,双低优良恢复系6-18C为父本于2004年配制的杂交油菜新组合.在2006-2008年贵州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89.18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1.13%.在2008年贵州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65.7 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增产4.02%.芥酸含量0.6%,硫甙含量32.58μmol/g,含油量40.54%,种子蛋白质含量28.13%.2008年12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黔油29号.适于在贵州省及邻近相同生态区域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优质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黔黄油21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黄油21号是甘蓝型油菜黄籽不育系2225A与商含油量双低恢复系ZW3115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双低黄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在贵州省油菜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75.27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7.00%,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30.33 kg/667m2.含油量为46.28%、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2.27%、芥酸含量为0.20%、硫甙含量为22.48μmol/g·饼.干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贵州高产油菜的群体结构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贵州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和运用,对2010-2011年参加贵州省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的高产田块油菜产量及其群体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为200 kg/667m2以上油菜群体的结构特征为平均栽培密度达6 099.2株/667m2,平均角果数3.509×106个/667m2,每果粒数18.5粒,千粒重3.7g,株高191.4 cm,分枝数10.9个,主花序长72.8 cm,平均产量达216.2 kg/667m2.2)高产田块的栽培措施为9月5-10日播种,培育壮苗,10月10-20日移栽,土壤肥力中等,精细整地,测土配方施肥,及时灌排水和防治病虫草害等.  相似文献   

4.
黔油16号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双低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6号对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以及移栽密度的需求规律,建立一套比较完整,适用的数学模型,指导大田生产,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黔油16号在贵州省海拔800m左右的地区,中等肥力田块的高产栽培中,要获得200 kg/667m^2的高产,其密度在7 000~8 000株/667m^2,尿素施用量为20 kg/667m^2左右,过磷酸钙施用量为40 kg/667m^2左右,氯化钾施用量为10 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5.
油菜新品种三北98特征特性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油菜新品种三北98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9098A与自育恢复系9305R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杂黄籽双低高油分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组合,2006年由陕西三北华农种业有限公司引进参加国家区试长江中游组。其硫苷含量平均为19.26μmol/g.饼,芥酸0.60%,含油率46.25%;2a区试平均产量为175.56kg/667m2,较对照减产0.07%,区试产油量2a平均为81.26kg/667m2,较对照增产8.16%。2a参加试验20点次,18点次增产;区试表明,三北98具有生长势较强、整齐一致性好、一次有效分枝数较多、抗倒伏能力强等优点。2008年12月2日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08023。  相似文献   

6.
高油分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于2005-2007年度参加贵州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2a试验结果平均单产181.4kg/667m2,平均含油率为43.83%,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18.84μmol/g·饼。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66.27kg/667m2,居C组第1位。全生育期222.9d。2a区试和生产试验均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该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黔油早1号是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利用甘蓝型油菜早熟不育系2108A与早熟优质恢复系ZW3255杂交,鉴选出的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15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3-2015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黔油早1号平均产量162.41 kg/667m2,最高产量248.79 kg/667m2,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11.78%;含油量41.16%,芥酸含量2.7%,饼粕中硫甙含量16.42 μmol/g饼;平均全生育期190.4 d.丰产性和稳定性好,抗裂角性较好,适宜在贵州省早熟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湘油17号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以早熟品系91-1为母本、224-2为父本进行杂交,以其杂种一代为母本,双低品系7077为父本,经多代复交、选择,于1997年定型、2003年通过审定的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一般产量150 kg/667 m2左右,适于全省及相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品种,以黄籽双低不育系1357AB与双低优良恢复系89-4R为亲本配制育成杂交油菜新组合花油203.在2006-2008年四川省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63.72kg/667m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3.44%;全生育期219d,比对照(川油21)晚熟1d.在2008-2009年四川省油菜生...  相似文献   

10.
高油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适应性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01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18R为父本,成功配制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该品种在2010—2012年国家中游区域试验20个试点中18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2年平均产量162.93kg/667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00%;2年平均产油量76.43kg/667m2,比对照中油杂2号(61.36kg/667m2)增加13.09%。2年含油量平均为46.80%,芥酸含量均为0,硫甙含量平均18.51μmol/g饼。2012年12月通过国家中游区域试验并获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2004)。适宜湖北、湖南、江西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经试验表明:双低油菜"南油10号"采用育苗移栽栽培产量最高,干籽产量为158.06kg/667m2,其次为翻耕穴播栽培产量为130.38kg/667m2,最低为免耕直播栽培产量为63.00kg/667m2。育苗移栽栽培的大油菜比翻耕穴播栽培多增产27.68kg/667m2,比免耕直播栽培多增产95.06kg/667m2,三个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天峨县在双低大油菜生产上适合推广使用育苗移栽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2.
经试验表明:双低油菜"南油10号"采用育苗移栽栽培产量最高,干籽产量为158.06kg/667m2,其次为翻耕穴播栽培产量为130.38kg/667m2,最低为免耕直播栽培产量为63.00kg/667m2。育苗移栽栽培的大油菜比翻耕穴播栽培多增产27.68kg/667m2,比免耕直播栽培多增产95.06kg/667m2,三个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天峨县在双低大油菜生产上适合推广使用育苗移栽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3.
黔油早1号是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利用甘蓝型油菜早熟不育系2108A与早熟优质恢复系ZW3255杂交,鉴选出的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15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3—2015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黔油早1号平均产量162.41kg/667m2,最高产量248.79kg/667m2,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11.78%;含油量41.16%,芥酸含量2.7%,饼粕中硫甙含量16.42μmol/g饼;平均全生育期190.4d。丰产性和稳定性好,抗裂角性较好,适宜在贵州省早熟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宝油517是以高油分黄籽双低不育系1528A为母本,黄籽双低恢复系17 R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于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并获审定。在2006—2008年度的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68.51 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5.91%,比对照增产的点次占75%。在2007—2008年度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为173.0 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增产3.53%,较对照增产的点次占50%。  相似文献   

15.
1品种简介皖油17系滁州市农科所和安徽省种子总公司,采用不育系H3A与恢复系H3C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油菜新组合。1998~2000年省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80.3千克,含油量42.2%,属双低油菜。2001年9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我省油菜产区种植。2高产栽培技术2.1采用育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杂黄籽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嘉油占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8187A与双低恢复系8274R配制的双低杂交组合,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较高,中早熟,抗倒,病毒病和菌核病抗病能力与对照德油6号相当。在2009—2011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17个试点平均产量181.43kg/667m2,比对照德油6号显著增产(4.85%);在2010-2011年度6点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71kg/667m2,比对照增产3.32%;种子含油量(干基)40.75%,种子芥酸含量0.45%,硫甙含量31.62μmol/g饼。于2011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油201100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利用自育水稻恢复系黔恢5819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不育系安丰A组配,育成三系杂交中籼水稻新组合安优5819,并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13号)。该组合在2012年、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89.27kg/667m2和646.26kg/667m2,分别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8.66%和8.80%,2年累计16点次中增产15点次;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84.81kg/667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2.31%。安优5819表现高产、抗病、优质和熟期适中,适宜贵州中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宁杂15号是以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和双低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新品种.宁杂15号在2004-2005年度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07.38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11.06%,2005-2006年度省区试平均产量182.56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8.07%,增产均达到极显显著水平,省区试两年平均产油量比宁杂一号增产9.3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1.45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7.09%.宁杂15号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适中,双低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是江苏省审定的第一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本文介绍宁杂15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杂选1号是贵州省种子总站李厚英研究员用核不育两用系156A-3作母本,92-6品系作父本选配育成的优质双低甘兰型油菜新品种.1999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予推广.  相似文献   

20.
浙双三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以本院育成的高产品系76389为母本(扬20089/鲁6)F3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后经多代田间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同步定向选育而成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1年8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