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景观生态学的“驱动因子-景观变化-生态影响”模型分析小水电开发带来的景观生态影响。在景观生态规划中,提出合理配置景观要素来优化小流域景观生态格局、结构和功能,修复受损河流生态系统。加强水电环境影响定量评价,并制定环境与生态恢复预案,预留足够的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本底,保障河道环境与生态用水,重塑河流自然水文水力状态,挖掘其自我恢复能力。同时柔化处理自然基质、重新连接断裂河流廊道、恢复重建生物生境。  相似文献   

2.
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对应措施,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改善水文条件,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三是恢复濒危或特殊物钟;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包括人工直接干预,自然恢复以及增强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生态恢复评价作为生态恢复工程的重要环节,对其研究也成为生态恢复工程的焦点,对其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的构建也是水生态恢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利用水利信息化领域中的新技术,为水生态恢复评价的开展奠定基础,且从数据和资源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使其能够在最终评价时提高有效性和准确性.目前对已确定的评价指标项已能够实时动态监测,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仍待继续摸索,进一步提高其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黑河生态输水对流域植被的影响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由于干旱气候和沙质土壤等自然原因与人类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对水资源的盲目掠夺开发等社会原因,导致黑河河道断流、尾闾干涸、地下水位下降、绿洲沙漠化、盐碱化及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环境,自2000年开始实施向下游生态输水工程。输水后下游地下水位大幅升高,植被随着生境的改变,长势出现明显好转。根据实地监测和遥感数据,分析了生态输水工程对中、下游地下水及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后对中游植被生态没有造成负面影响;在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及植被的影响十分显著,在狼心山断面地下水涨幅高达1.4m,在东河生态输水对胡杨的影响范围达到距离河道1000m。  相似文献   

5.
缺少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及其研究制约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分配纳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影响了绿洲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恢复重建;为此,首先明确界定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的流域分配内涵,然后确定了绿洲生态水权的流域分配方法和模型,计算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主要结果表明:绿洲生态水权纳入流域水权初始分配是落实三源流和干流上中下游生态水权主体权责与客体分配的重要制度保障。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主要在叶尔羌河流域与干流中下游;年内分配主要在3-5月和6-9月。而且,适宜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与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较高。这不仅是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方案确定的参考依据,也成为绿洲生态水权行政区域分配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凤冈县田坝社区为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生态美学相关概念辨析,深入分析了田坝社区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美学实践路径,总结出其重生态、重规划、重文化、重人才的经验做法;认为生态美学本身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哲学原则,其“尊重、顺应、保护”的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对立变为共生,“共生”为“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生态美学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的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它生态环境的好坏危及到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并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尝试应用集对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并与人工神经网络、投影寻踪、模糊评价比较基本一致。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研究、脆弱性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煤塌陷区部分地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壤接近饱和湿度,具有建设人工湿地的良好条件.在分析徐州市九里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特征的基础上,从水环境综合整治、粉煤灰利用、驳岸建设、植物配置等方面对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的可持续景观规划进行研究,以为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元洪 《河北农机》2023,(6):136-138
林业资源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绿色资源,它推动了有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也显示出极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意味着其有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因此,在发展林业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生态恢复与保护,建立起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对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林业资源概况进行综述,对我国目前的林业生态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开展林业生态修复的有效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水库生态调度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河流生态恢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针对余姚市双溪口水库实际情况,明确了水库生态调度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对水库生态调度中的水库生态调度模型选择、水库生态调度参数的定量确定、河道生态需水量的计算以及生态调水价值定量评价方法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双溪口水库实施生态调度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恢复研究中,环境条件对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态恢复的实质是土壤——植物系统的协同演化过程,小秦岭保护区矿区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各项指标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文章具体分析了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后,生态恢复区域植物群落的规律。希望对其他矿区生态恢复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机修梯田既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又能起到保护生态、恢复生态、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态河道整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河流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只有保持了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并具有抵抗和恢复能力,才能长期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保证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河道治理的发展历程,提出生态河道治理的设计要点以及在当前治理过程中所应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并指出国内河道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我国生态河道治理与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文明的观点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对灌区进行了剖析。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述灌区是农业文明创造的伟大成果;分析了灌区对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灌区开发应正确认识国情,树立水土自然资源有限观;正确认识旱情,尊重自然规律;正确认识生态优先的原则,发展生产力;正确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树立生态平衡观等。最后,提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灌区的任务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生态堤防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态堤防设计理念、建设必要性、建设效益、和建设原则进行了系统探导,最后给出了生物岛生态堤防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6.
浅析新农村河道生态护岸型式及选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村生态河道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河道护岸的治理是生态河道建设的关键。生态护岸的类型繁多,其中包括:自然草木类、砌石类、生态混凝土类等。其各自的水利特性、工程特点、经济造价和适用条件亦不相同。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河道建设中,应根据农村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型式。文章通过国内外生态河道治理思路的发展历程,对生态河道的护岸类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详细介绍,并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提出了新农村河道护岸选型的自然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的治理原则,以及建设生态自然、人水和谐的新农村生态河道目标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贾芳 《农业工程》2014,4(6):87-88
在黄土丘陵地区,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是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是生态修复解决的最佳方案。从黄土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成因和水土保持特点、意义等方面分析了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建设模式在黄土丘陵地区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简述生态护坡的内涵、特征及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护坡对自然及人类生活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从稳定性、生态性、技术性和护坡栽种植物选择等方面,探讨设计生态护坡的原则和要点,展望此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可以消除矿山开采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环境。对治理区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经过室内综合分析、整理与研究,依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制定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技术方案并实施,以全面恢复治理区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生态护坡在城市河道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生态护坡的内涵、特征及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护坡对自然及人类生活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从稳定性、生态性、技术性和护坡栽种植物选择等方面,探讨设计生态护坡的原则和要点,展望此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