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对临沂兰山区养殖户45份乳样进行乳房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得到4种主要致病菌分别为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表明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首选药物为先锋V、氯霉素和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指导双城市奶牛生产,试验对双城市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一共分离出76株细菌,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是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唑林比较敏感,可以应用这些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奶牛乳房炎乳汁中的主要病原菌及其敏感性药物,试验采用规模化奶牛场16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选择了31种抗生素和11种单味中药、1个复方中药制剂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35份乳样中分离到8种细菌43个菌株。鉴定出葡萄球菌2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分离菌的46.51%;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的2.32%;大肠杆菌16株,占分离菌的37.20%;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沙门杆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的2.32%。从乳房炎乳汁中分离的几种主要致病菌对氧氟沙星、氟哌酸、头孢噻吩、先锋必、氟罗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对连翘、柴胡、红藤和皂角刺等单味药和复方中药制剂敏感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cowMastitis)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业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奶牛乳房炎一直困扰着本溪地区的奶牛业发展,成为影响地区经济效益及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甚至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本研究通过对本溪地区木兰花乳业公司、爱民奶牛场、北方牧业公司、志东奶牛小区和朝阳生态养殖场5个奶牛场的70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离出本溪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同时进行了药敏试验,为本溪地区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方案。细菌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BMT阳性乳样和临床乳房炎型乳样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6.7%和90%。70份乳样中分离出77株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棒状杆菌、其他细菌占致病菌的比例分别为44.1%、25.6%、18.3%、7.0%和5.0%,这些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普遍耐药,对庆大霉素、红霉素、氟哌酸、林可霉素、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指导双城市奶牛生产,试验对双城市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一共分离出76株细菌,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是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唑林比较敏感,可以应用这些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流行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方法 ]采集宁夏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乳样共计461份,分离培养后,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并选择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65.3%(301/461);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无乳链球菌5株、大肠杆菌10株。这些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与环丙沙星耐药。[结论 ]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较高,主要病原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7.
根据锡林浩特市某奶牛场临床型或隐性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集乳样47份、环境样品35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从乳样中共分离出13种细菌81株,从环境样中分离出主要致病菌6种34株。选择27种抗生素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乳样和环境中的致病菌都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乳样中的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环境中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G、新生霉素、氨苄西林表现出一定耐药性。对乳样和相应环境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某奶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和合理用药,该试验对乳房炎奶牛取样1 15份,开展了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场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乳房链球菌和沙门菌;主要病原菌均对头孢喹诺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监测甘肃临洮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治疗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奶牛场采集了45份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病样,进行培养分离,并采用16SrDNA对分离纯化的细菌进行鉴定;对主要病原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对乳房炎常用治疗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从45份乳房炎奶样中,共分离出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7种乳房炎致病菌。耐药性试验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无抗头孢、头孢力定、青霉素G钾、强力乳净、乳痈治、乳痈快克、炎乳康、乳肿康和硫酸庆大极其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力定、青霉素G钾、强力乳净、乳痈快克、炎乳康、乳肿康和硫酸庆大极其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强力乳康、无抗乳炎康、乳炎康、十味乳炎清、无抗乳肿消、获特键和强力宫康Ⅱ号耐药作用较强。大肠埃希菌对强力乳康、无抗乳肿消、乳房肿炎立消、获特键和强力宫康Ⅱ号耐药作用较强。研究结果为该奶牛场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流行情况调查及主要病原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临床诊断法及隐性乳房炎试剂诊断法对浦东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按乳区计算,临床乳房炎发病率为13.0%,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5.2%。细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是引起浦东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分离率为最高。耐药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β-内酰胺类药物及复方新诺明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采集南宁地区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乳样共5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确定南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针对不同的细菌,挑选出高度敏感的药物;并对南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现状进行分析,从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病原学等角度进行探讨,探求根治奶牛乳房炎的办法。同时,通过本试验,为奶牛场防治该病提供指导,为建立与奶牛养殖业发展相适应的乳房炎防制体系奠定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奶牛场生鲜乳中的相关致病菌,以江苏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为平台对江苏南通、盐城和宿迁3个地区的3家奶牛场2019年5-10月份DHI数据进行分析,将奶牛SCC作为参考预警值。依托奶牛疾病检测联合创新实验室,通过牛奶致病菌快速检测荧光定量PCR法,初步了解其中主要致病菌种,再分离、培养、鉴定奶样中主要的致病菌,结合药敏试验给出具体治疗建议。结果表明从试验奶样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黏质沙雷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乳房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通过药敏试验可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检测出的几种主要致病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具有较好抑制作用,便于牧场及时治疗患病奶牛。该结果说明体细胞数(SCC)作为DHI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奶牛乳房炎起到第一预警作用;快速检测荧光定量PCR法可快速了解生鲜乳中含有的主要致病菌,从而推测导致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便于分离、培养、鉴定主要致病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可简化测定流程、缩短时间、明确主要致病菌,可提高牧场生产效率,为牧场的生产管理提供便捷。  相似文献   

13.
对呼和浩特市周边患有奶牛乳房炎的5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初步探讨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比较蒙药与抗生素的抗菌差异。试验结果显示:患有奶牛乳房炎的奶样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分离菌的37%;链球菌13株,占分离菌的27%;大肠杆菌17株,占分离菌的3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头孢噻吩、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药物不敏感,耐药率达到88%以上;而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克林霉素、链霉素不敏感,耐药率达到84.6%以上,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等中度敏感或不敏感。2种蒙药复方对奶牛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56 mm。在奶牛乳房炎常见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林可酰胺类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的情况下,2种蒙药复方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无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病因复杂,难以防制,给奶牛饲养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通过对某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05份样品中共分离出76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无乳链球菌58株,占分离菌的76.32%;大肠杆菌18株,占分离菌的23.68%。本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是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杆菌。这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旨在调查引起内蒙古通辽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优势病原菌。采用常规方法对采集自该地区某奶牛场的3份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进行优势致病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评价分离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3份乳样中共分离到14株菌,经生化试验鉴定为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链霉素及磺胺嘧啶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而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麦迪霉素对分离菌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有效防治和合理用药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兰州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试剂(ILMT)方法对神木县某奶牛场51头奶牛20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选取强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经革兰染色,生化试验鉴定,对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31.37%(16/51),乳区阳性率为17.5%(35/200);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3大类,且有两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其中耶尔森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对3大类病原菌都敏感的抗生素药物有环丙沙星、四环素、头孢哌酮、庆大霉素、万古霉素5种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可选用此类药物治疗奶牛的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特性,为奶牛乳房炎治疗选用敏感性药物提供依据。采集该地区奶牛场71份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1份奶样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分离率最高,为16.9%,大肠杆菌11株,占15.5%,克雷伯氏菌8株,占11.3%,粪肠球菌5株,占7.0%。药敏试验显示,4种主要病原菌主要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磺胺异唑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在75.0%~100.0%,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较敏感,敏感率在60.0%~100.0%;多重耐药菌株共16株,占22.5%,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存在同时对9种和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多重耐药较严重。说明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关键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克雷伯氏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异唑、庆大霉素具有较强耐药性;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敏感,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548-1552
为了获得辽宁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系统资料,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试验从辽宁地区的奶牛场采集临床型乳样100份,然后对乳样进行微生物常规分离、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型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定仪进行检测,分离到24种细菌共227个菌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占29.07%;大肠杆菌46株,占20.26%。可见引起辽宁省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而且以混合感染较为严重。药敏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唑啉和庆大霉素对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很好,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产生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病原菌做药敏试验,对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这些细菌对环丙沙星、氟哌酸和氟嗪酸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吉林省各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以便于科学合理防治该病,对长春市、吉林市、白城市以及延吉等多个大型奶牛场200份乳样进行了细菌分离与鉴定,并对其主要致病菌进行敏感药物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导致吉林省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以及停乳链球菌等,在检出的267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8株,占36.70%;无乳链球菌65株,占24.34%;停乳链球菌57株,占21.35%;大肠埃希菌43株,占16.10%;其他菌4株,占1.5%。4种病原茵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噻肟以及万古霉素均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噻肟以及万古霉素可以作为吉林省奶牛乳房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