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木材碳封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封存可以分工业封存和生物封存, 工业封存包括地质封存、海洋封存、矿石碳化以及工业循环利用, 这些方法能快速回收CO2, 但工艺流程技术复杂, 成本较高。木材碳封存是生物碳封存的一种类型, 树木光合作用吸收的碳主要存贮在木材中。运用木材密度、微密度等检测仪器, 通过确定木材密度变化, 结合其含碳率来计量木材的碳封存过程以及封存过程中碳的分配格局, 同时研究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可以为研究森林的碳吸收动态提供便捷的方法和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成为世界木制品生产和出口贸易第1大国, 进行木制品碳足迹评价及标准体系研究对于加快我国林业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步伐, 实现我国低碳贸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国际碳足迹评价及标准体系发展现状, 总结以世界人造板工业为主的木制品碳足迹评价及标准化建设工作, 同时提出我国木制品低碳标准体系框架, 以期为我国制定木制品低碳评价方法和评级标准、建立木制品国内碳标签制度及开展低碳产品认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际木业》2013,(4):12-12
由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主办的2013中国木材与木制品商大会暨中国木材与木制品行业年会于2013年4月1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绿色采购绿色品牌、领航中国木业向国际化迈进"。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王选庆副司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高秀英副司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副书记余平,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会长、木材节约发展中心主任刘能文,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朱  相似文献   

4.
木材碳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木材碳素的储存量、木材储能、人工林木材固碳增汇与优质木材培育技术及木质产品固碳延伸等方面。文中简述了木材碳学研究中木材固碳量与含碳率、木材固碳量的影响因素、木材固碳量与木材热值的关系以及木质材料固碳量和固碳延伸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林业科学》2012,(9):131
本书主要阐述了木材碳学的生态环境学意义、木材碳储量的计量方法、木材碳储量与木材性质的潜在相关性、木材碳储能的原理及应用,并以人工林碳储量和优质木材培育技术为基础,系统解析高固碳量优质人工林木材培育技术,且从木材保护、木质复合材料、木结构建筑、木材加工等角度探讨木材固碳的延伸,旨在补充和拓展木材的生态环境学特性,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负面效应。本书可作为木材科学与技术、生物质复合材料、生物质能源、森林培育、建筑环境设计等领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亦可作为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相似文献   

6.
世界木材利用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最广泛的四大材料中,木材是唯一可再生的绿色材料和生物资源。木材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远低于钢、铝、混凝土产品,使用寿命长,并有储碳的重要作用。建设有竞争力的生态型木材工业,合理加工利用木材,替代高能耗产品和石化燃料,对发展低碳经济、增加就业、减缓全球变暖,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际木业》2016,(4):35-36
2016年4月21日,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组织起草的行业社团标准《绿色产品评价规范——人造板》审定会在山东临沂召开。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会长刘能文、木材节约发展中心副主任喻遁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刘敬疆、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佳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原副所长王正、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李继光、北京林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视角下木材工业的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木材工业的经济角色,以及木材工业在替代高碳释放材料、延长木质林产品碳储存期和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途径,提出了木材工业在纤维资源配置、建筑领域拓展和废弃木质资源碳贸易三个重点方向的经济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9.
木材碳含量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CO2浓度迅速升高引起了人们对木材碳含量变异的极大关注.尽管50%作为木材碳含量已被广泛接受,但可能产生10%的碳含量偏差.不同树种和不同部位的木材碳含量有显著的差异.木材碳含量由木质素、纤维素、抽出物等主要成分决定,挥发性成分对木材碳含量也有重要的意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木材碳含量都有间接的影响.目前,非常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李长材 《国际木业》2010,40(5):18-21
整个木材市场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由资源、流通和需求构成。资源是源头,流通是桥梁,需求是动力,需求决定了资源寻求的方向,也决定了木材流通的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木制品工业快速发展,进口木材、出口木制品,我国已成为国际木材市场产业链的加工环节。无论资源还是需求,国内和国际已形成两大市场。木材产业链是互相依存,彼此影响,共同发展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1.
核算湖北省各州市碳排放强度与森林碳汇,分析区域能源消耗与碳吸收现状,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各州市按其地区差异划分为4个类别。结果表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碳排放强度超过0.5t/万元GDP,其中黄石地区碳排放强度最高,随州地区最低;湖北省各地区森林碳汇差异较大,森林碳汇的总体分布格局为鄂西北>鄂东>鄂中;天门、仙桃、荆州、武汉、随州市属于低碳排放强度—低森林碳汇地区,潜江、荆门、鄂州市属于高碳排放强度—低森林碳汇地区,宜昌、黄石、咸宁、孝感、襄阳市和恩施州属于高碳排放强度—高森林碳汇地区,黄冈、神农架、十堰市属于低碳排放强度—高森林碳汇地区。提出加强造林与森林经营工作,加大木质产品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完善碳汇交易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化石资源紧张带来的碳纤维原料的短缺,降低碳纤维的生产成本,扩大碳纤维的应用范围,开发以再生木质资源为原料的碳纤维已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较系统地介绍木材人造丝碳纤维的种类和工艺过程,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并对今后木材人造丝碳纤维的发展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碳源排碳量估算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及其进展做了系统的阐述。在碳源的分类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碳源排碳量的测算办法、排碳量估算中的不确定性,并介绍了如何提高估算的精确性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木材苯酚液化产物制备碳纤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拓宽木材液化产物的应用领域,提高木材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木材的高效利用,在研究木材苯酚液化产物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木材苯酚液化产物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构思和工艺路线。利用木材苯酚液化产物为前驱体,通过加入反应剂如六次甲基四胺等调制纺丝液,熔融纺丝后将纤丝在甲醛和盐酸混合溶液中加热固化形成网状交联结构,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炭化制备成碳纤维,同时对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国际碳市场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国际碳市场目前已形成以项目市场为主流市场、准许市场为辅助市场的基本格局。文中首先对国际碳市场的基本结构进行了定性划分,然后着重从交易主体、交易数量、交易价格和交易类型等方面对项目市场展开了深入分析,最后对国际碳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退耕还林碳汇潜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研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建立模型,预测未来60 a 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碳汇潜力。采用经由森林清查人工林历史生长数据拟合的里查德方程(Richards equation)进行分树种生长量预测,依据文献调研所得有关参数计算相应的生物碳储量,结合碳排放、碳基线和碳泄漏的分析与估算,得出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未来60 a碳汇量。  相似文献   

17.
国内对低碳园林的研究多数还处于定性评价研究阶段,对园林碳排放量的定量分析研究还较少。文中运用生命周期法(LCA),对园林建造、使用及拆除处置等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初步的量化分析,明确低碳园林的内涵,提出了低碳园林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的框架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