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亦称瓜螟,瓜野螟.主要为害冬瓜,黄瓜,甜瓜,西瓜,丝瓜,苦瓜,节瓜,番茄,茄子等蔬菜作物.为探索防治瓜绢螟高效药剂,筛选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理想药剂,在温岭市大溪镇念母洋村陈春夫种植大户,冬瓜塑料大棚反季节栽培地,进行瓜绢螟防治药剂品种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过去,瓜绢螟在本地区很少为害。但近几年来,由于周年栽种黄瓜,给瓜绢螟创造了有利的生态条件,发生量逐年增多,受害面积逐年扩大。为了控制瓜绢螟的危害,我们对本地区瓜绢螟的田间发生消长,各代各虫态历期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一、发生消长  相似文献   

3.
陈方景  陈斌 《中国瓜菜》2010,23(3):44-45
<正>瓜绢螟[Diaphan iaindica(Saunders)]又叫瓜野螟、瓜螟,属鳞翅目螟蛾科。瓜绢螟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均有分布和危害报道,是浙西南山区景宁县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该虫除了食害黄瓜、苦瓜、丝瓜、南瓜、西瓜、甜瓜等瓜类外,还危害  相似文献   

4.
瓜螟(Diaphamia indica Saunders)又名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近几年来,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西瓜、甜瓜、菜瓜、丝瓜等葫芦科作物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瓜螟已成为主要害虫。该虫的幼虫是其危害虫态,以食叶为主,大发生年  相似文献   

5.
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瓜螟,是我市黄瓜、丝瓜、苦瓜、西瓜、甜瓜等瓜类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主要危害瓜菜作物的叶、嫩茎及果实.叶片受害后,叶肉被吃光,仅留表皮呈灰白斑,嫩茎受害后,吃掉生长点,常呈无头蔓,果实受害后,瓜皮被吃掉,严重时只剩瓜瓤,不仅大大降低商品价值,而且造成大幅度减产.2002年前瓜绢螟曾是我市菜农碰到的一大难题,不仅没有好药可用,而且也不知什么时候用药最好.为此我们于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对瓜绢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获得较成功的防治技术经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瓜绢螟在上海地区曾发生过,但虫量不大,寄生率极低。近几年来,瓜绢螟发生量逐年上升。据调查,几乎每一田块都有瓜绢螟。寄生率高的可达100%,单株虫口多达几十条。且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所以,了解瓜绢螟的生活史及其消长规律,及时防治,以减少它的为害显得十分必要。一、田间调查据浙农大1989年的报道,瓜绢螟在杭州地区是迁徙性的。根据我们近几年的调查,还未发现过越冬卵、蛹、成虫,且在春栽黄瓜上也未查到过瓜绢螟幼虫。瓜绢螟幼虫在本地的始见期为7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瓜绢螟生活习性的研究,基本掌握了瓜绢螟在益阳市的发生发展规律,危害蔬菜作物种类,同时通过药剂防治试验,从中筛选出了以阿维菌素(齐墩螨素)作为首选药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龚卫良 《长江蔬菜》2004,(11):31-31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本地区农村种植瓜类作物的面积不断扩大,种类增多,栽培方式也多样化,这给瓜绢螟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寄主条件,其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本地瓜类作物上的1种主要害虫.由于其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并且高龄幼虫有缀叶为害习性,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即使连续多次用药,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提高防治效果,我们对瓜绢螟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和试验.  相似文献   

9.
刘奎 《中国蔬菜》2004,1(1):38-39
瓜绢螟(Diaphania india Saunders)又名瓜螟、瓜野螟,是黄瓜、苦瓜、丝瓜、节瓜等瓜类作物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同时也取食幼瓜。其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为害严重,幼虫大量发生时啃食叶片至仅存叶脉,严重影响作物产量,是海南瓜类蔬菜的重要害虫。由于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笔者在室内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瓜绢螟各个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2年5月,从海南省乐东县乐罗镇黄瓜地采集瓜绢螟幼虫在室温下饲养,待成虫羽化后,将盆栽黄瓜苗放入养  相似文献   

10.
瓜螟的发生与防治杨光安(东辽县植保站·136600)瓜螟[Diaphaniaindica(saunders)]又称瓜绢螟、印度瓜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葫芦科蔬菜的主要害虫。据文献记载,瓜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各省区。近年来,由于...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设施甜瓜上蓟马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但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科学用药现象增多,因此造成其耐药性增强,防治效果差,严重时引发食品和环境安全问题。为有助于设施甜瓜上蓟马防治的合理用药,通过比较6种药剂对海南设施甜瓜蓟马的室内毒力以及田间试验,筛选出对海南设施甜瓜蓟马防效较好的药剂。研究结果表明,设施甜瓜蓟马对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最敏感,24 h的LC50值为1.324 mg·L^-1,其他药剂敏感次序由高到低依次为:1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1.871 mg·L^-1),48%噻虫胺悬浮剂(2.345 mg·L^-1),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409 mg·L^-1),3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554 mg·L^-1),20%啶虫脒微乳剂(5.738 mg·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剂量下,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设施甜瓜蓟马均可表现出较强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在处理后1 d和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82%和79.18%;其次为19%溴氰虫酰胺药悬浮剂,其在处理后1 d和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46%和72.95%。综合考虑,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9%溴氰虫酰胺药悬浮剂可以作为海南设施甜瓜上防治蓟马的优先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12.
以氟酰脲悬浮剂、茚虫威乳油、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用量氟酰脲·茚虫威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8%氟酰脲·茚虫威悬浮剂38.4、48.0 g/hm2处理对甘蓝小菜蛾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防效最高,分别为82.24%和87.16%,持效期7 d左右。因此,28%氟酰脲·茚虫威悬浮剂可作为防治甘蓝小菜蛾的药剂,建议与其他农药进行合理轮用。  相似文献   

13.
以西瓜品种8424种子和幼苗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亚低温处理(昼/夜18℃/12℃)20 d,研究外源褪黑素(MT)和Ca2+浸种处理对亚低温条件下西瓜种子萌发,西瓜幼苗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等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低温处理的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仅为46.5%和40.5%,外源100μmol·L-1褪黑素和5 mmol·L-1Ca2+复合浸种处理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62.3%和58.5%。外源褪黑素和Ca2+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促进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积累,有效缓解亚低温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褪黑素和Ca2+复合浸种西瓜幼苗在出苗第20天时植株鲜质量达到8.21 g·株-1,达到对照处理的85.5%。综上,外源褪黑素和Ca2+能通过提高西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等,缓解亚低温的不良影响,促进西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蔬菜工厂化育苗中一种新型有机矿质复合材料对小米辣(Capsicum frutescens L.)幼苗生长质量及基质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置5个不同浓度并以商品育苗基质为原料进行小米辣育苗盘育苗,测定小米辣生长相关指标和基质酶活性.结果表明,15 g·L-1和30 g·L-1处理的幼苗干质量及生长函数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GZCC0287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响应面法,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CMC-Na对六妹羊肚菌丝生物量及菌丝球浓度的影响,以期为羊肚菌液体菌种生产、栽培种、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红糖、酵母粉、KH2PO4、MgCl2·6H2O为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红糖50.49g·L-1、酵母粉10g·L-1、KH2PO41g·L-1、MgCl2·6H2O 2.37g·L-1、CMC-Na 10.11g·L-1,菌丝生物量达到(5.21±0.45)g,菌丝球浓度达到(2567±127)个·mL-1,以1000个·mL-1浓度接种栽培种,发菌快,长势好,满袋时间10~15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褪黑素处理对采后常温货架期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梨7号果实为试材,设置50、100、150、200、250μmol·L-15个褪黑素浓度梯度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了常温货架期果实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乙烯释放速率、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等指标。【结果】从处理后5、10、15和20 d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褪黑素处理减少了梨果实内水分的消耗,果实的失重率升高的幅度小,果实硬度较高,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失重率和果实硬度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褪黑素处理能够使新梨7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稳定,处理20 d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褪黑素处理新梨7号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均低于对照,以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最低,较对照减少了87.05%,差异显著;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新梨7号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褪黑素处理能调节果实香气种类和含量。【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可延缓新梨7号梨果实失水,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乙烯释放。适宜浓度褪黑素处理可调节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保证常温货架期贮藏品质,综合认为,150μmol·L-1浓度褪黑素处理能够有效延缓梨果实的衰老,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曹森  江彤  马超  江盼  雷霁卿  王瑞 《北方园艺》2021,(4):101-106
以"东红"猕猴桃为试材,通过采后用不同浓度(0、0.25、0.50、0.75μL·L-1)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进行处理后,将果实至于(20.0±0.5)℃层析冷柜中对其进行货架期贮藏,研究"东红"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变化,以期为延长猕猴桃货架期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0.75μL·L-11-MCP能够有效地抑制"东红"猕猴桃果实硬度、b*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下降;0.75μL·L-1及0.50μL·L-11-MCP均能够显著降低"东红"猕猴桃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和脂氧合酶(LOX)活性;0.25、0.50、0.75μL·L-11-MCP能够更好地推迟"东红"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而不同浓度1-MCP处理间对"东红"猕猴桃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综合比较,0.75μL·L-11-MCP能够更好地保持"东红"猕猴桃的货架期品质,其次为0.50μL·L-11-MCP。综合考虑"东红"猕猴桃货架期品质变化及成本,建议"东红"猕猴桃的1-MCP使用浓度为0.50~0.75μL·L-1。  相似文献   

18.
以光照胁迫下的菊花为试材,采用喷施外源ALA方法,研究了外源ALA对菊花光合作用和营养生长光照胁迫效应缓解作用的影响,以期探究ALA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光照胁迫导致菊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降低,植株生长明显受到抑制,ALA的喷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胁迫的影响。喷施200 mg·L-1ALA对中度T1和重度T2光照胁迫的菊花净光合速率Pn分别提升11.41%和29.09%,使光饱和点LSP分别提高7.61%和5.29%。在中度和重度光照胁迫下,外源ALA使光补偿点LCP降低。在重度光照胁迫下,喷施外源ALA 100 mg·L-1和200 mg·L-1使菊花叶片叶绿素a含量比不喷施ALA对照处理分别增加42.00%和44.00%,使茎粗分别增加20.14%和27.76%。  相似文献   

19.
以金莲花无菌种子苗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植体种类、基本培养基和外源激素等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以期建立其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金莲花无菌种子苗的子叶为最佳外植体;MS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基本培养基;附加6-BA和2,4-D的浓度分别为2.0 mg·L-1和1.0 mg·L-1时,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最大,达到72.00%,长势最好;30 g·L-1芽麦糖作为碳源优于蔗糖;培养基添加75 mg·L-1的活性炭可有效的抑制褐化现象;金莲花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附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为NAA 0.5 mg·L-1和KT 1.0 mg·L-1。  相似文献   

20.
在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液态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前体物(柠檬酸、顺丁烯二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肌醇、酪氨酸)和原位萃取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胚芽油、橄榄油),测定其对樟芝发酵产AntrodinA和Antrodin C的影响.结果 表明:无论是否添加前体物,发酵产物中均未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