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种植要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一是具备高稳产土壤肥力和基础设施健全的良田;二是具备高稳产潜力的良种;三是具备高稳产技术集成的良法,只有良田、良种、良法有机配套,才能实现水稻高产。隆阳区"九五"以来,积极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高标准和高稳产农田取得了初步成效;高产水稻良种的选育达到推广一批、示范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衔接机制;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得到重点突破,2006年以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增产显著,2013年隆阳区1.493万hm2一季中稻平均单产超10.56 t/hm2,整县制一季中稻单产水平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2.
正一、农业结构基本情况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属黄河故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区域面积1814 km2,耕地面积13万hm2,常年种植粮食作物面积18.67万hm2左右,总产近15亿kg,其中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1.87万hm2、优质玉米种植面积7.33万hm2、优质花生种植面积2.53万hm2,总产12.8万t;瓜菜复种面积4万hm2,总产230万t,是全国优势农产品(小麦)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全国高标准  相似文献   

3.
永安市粮食结构调整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永安市粮食生产结构现状 2000年,永安市粮食播种面积2.44万hm2,粮食平均单产(即每667 m2产量,下同)349 kg,总产12.73万t.其中,水稻面积2.03万hm2,平均单产381 kg,总产11.6万t,双早5251 hm2,单产391 kg,单季稻6933 hm2,单产389 kg,连晚6747 hm2,单产362 kg,旱粮播种面积4073 hm2,总产1.13万t.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结构有以下4个特点:①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减少,每年递减率1.2%左右.②水稻面积尤其是双早面积减少,旱粮面积增加,如2000年双早面积比1999年减少242 hm2,而旱粮面积比增120 hm2.③水稻品种进一步优质化:一是早稻淘汰了79106、78130等常规老品种,扩大推广佳禾早占、亚花一号、中香一号等优质稻.二是调减了米质较差的杂交组合,扩大V优016、福优77、V优89、V优82、汕优82等品种,引进试种优166、闽丰167、美国茉莉占、农香16等优质稻和特种稻.三是中晚稻减少汕优63组合,推广D297优63、特优70示范种植及D优527、冈优527、花优63、福两优2186、福两优2163等优质稻,再生稻示范推广D702优多系一号、Ⅱ优6号.水稻达国颁二级标准以上面积达82.16%,米质较优的品种种植面积达16.4%.④改变旱粮往年品种杂、特性差的局面,重点示范特种玉米、优质大豆和特种甘薯,大面积推广良种.良种覆盖率达70%,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6%.  相似文献   

4.
一、建设现状 方城县是河南省的农业大县和产量大县,全县辖15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557个行政村,106万人,耕地面积为10.93万hm2,常年粮食产量占河南省的1/100,占南阳市的1/10,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建设工程以来,方城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成立了方城县高标准粮田建设领导小组,并出台了《方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实施意见》(方政[2013]50号),把高标准粮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整合资源要素,大胆创新机制方法,全力加快“百千万”方建设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规划高标准粮田4.83万hm2,涉及13个乡镇,322个行政村.规划万亩方40个,干亩方34个,百亩方5个.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整合涉农项目建设资金55 451.51万元,县财政投入建设资金1 180万元,建成高标准粮田3.75万hm2,建设万亩方23个,建设面积占规划面积的77.76%.区内粮食单产均达到1 000 kg,表现出较好的抗灾减灾、高产稳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宜良县常年种植水稻8 733.3hm2(13.1万亩),其中有4400hm2(6.6万亩)分布于山区、半山区.由于低温和干旱缺水两大因素的严重制约,水稻产量长期低而不稳.1999年我们在地处半山区的草甸乡开发性地实施5.33hm2(80亩)水稻覆膜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6.
一、水稻生产及栽培科技的发展河南省水稻生产及栽培科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七个时期:1.水稻生产初期(1949~1957年)1949年河南省稻田面积33.5万hm2,单产1192.5kg/hm2,总产40.0万t。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生产力得到发展,特别是“一五”期间,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地方良种的选用,初级栽培技术改良,水稻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到1957年水稻播种面积达51.4万hm2,单产达2385kg/hm2,总产达123.0万t,单产提高1倍,总产增加2倍。2.生产力下降时期(1958~1961年)在大跃进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不顾客观实际,提出“大种水稻,要把河南变江南”的口号,…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浙江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有效投资决策部署,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春季攻坚行动,压茬推进新建、补建、续建项目建设,实现一季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开门红.1—3月,全省已新建(含结转)高标准农田12.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2万亩,分别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111.5%和120%;已补建高标准农田58.08万亩...  相似文献   

8.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土壤肥力现状与合理施肥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音郭楞州(以下简称巴州)位于新疆腹地,土地总面积482 664.5 km2,现有耕地12.85×104 km2 ,是新疆粮、棉重要产区之一.资源丰富,有利于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1998年粮、棉、油平均单产分别达5 790 kg/hm2、1 410 kg/hm2和1 875 kg/hm2 ,比1980年提高了4 050 kg/hm2、1 125 kg/hm2和1 425 kg/hm2. 1 农田施肥水平与肥力现状 巴州"七五”初,各种化肥用量159 kg/hm2,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表明, 耕地缺磷、少氮、钾丰实.因此,80年代初是氮肥稳增、磷肥猛增,磷的施用在生产上表现了突出的增产作用."九五”施化肥达666 kg/hm2.据近两年在轮台县、尉犁县、若羌县、焉耆县、和静县、库尔勒市部分乡(场)的土壤养分重点调查结果表明,与1982年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肥力呈现新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河池市宜州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规范,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程序要求推进,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既抓进度、更抓质量,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护航工程质量管理。2023年宜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立项8.5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田间道路222条共127.26km,新建渠道465条共197.994km,项目涉及10个乡镇、25个村(社区),预计惠及1.6万户农户共计6.2万人。截至目前,已完成24个项目区的入场开工,确保了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我县开始从德宏州农技中心引进“壮秧剂”,在河西、曩宋、芒东的早、中稻上示范推广2hm2,平均亩产546.6kg,比常规育秧亩增86.3kg,增18.7%,而亩成本仅增加2.5元。2000年,全县共推广670.7hm2,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12.5%,2001年计划推广3333.3hm2。 一、应用技术的配套措施 (一)苗床准备 1.苗床选择靠近村庄和水源,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质地良好,地下水位低的菜地或早地做苗床,也可选用排灌方便,地下水位在30~40cm之间,土壤肥沃并已经过种植旱作(如种植绿肥),实现土壤改良,使之具有旱地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的水田。 2.深耕细耙,按床宽1.4m,长随田(地)的形状确定,一般长11m,床间距0.6m左右。……  相似文献   

11.
1 水稻免耕抛秧(直播)示范推广情况和效益1.1 推广面积2004年我市水稻免耕抛秧(直播)示范推广面积达9860亩,其中早稻免耕1500亩,中稻8260亩,二晚100亩。免耕抛秧面积达3400亩,免耕直播面积5100亩,落实在高家、浯口、接渡、众埠、十里岗等12个乡镇,30个村委会。1.2 产量情况经对高家、浯口、接渡、众埠等乡镇示范点的测产验收,早稻免耕抛秧平均亩产389kg,较翻耕抛秧的368kg,亩增稻谷21kg,增长5.7%,共增稻谷3.15万kg;中稻免耕直播平均亩产525kg,较直播田的502kg亩增稻谷23kg,增长4.6%,共增稻谷18.998万kg。全年共增稻谷22.148万kg。1.3 效益分析实践证明,推广水稻免耕抛秧(直播)技术具有“四省两增“的特点。四省  相似文献   

12.
什邡市水稻集中育秧的现状及发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情况 什邡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幅员面积864km2,总人口43万,农业人口34万,耕地面积32万亩,稻田面积29万亩.水稻播种面积28.7万亩,小麦播种面积8.9万亩,油菜7.5万亩,生产粮食20.3万t. 为了推进水稻现代生产模式,从2007年开始我市加大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经过几年来的宣传推广和技术改进提高,201 1年全市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5 227亩,亩增收节支120元.主要模式有农户分散育、插秧模式,农机大户集中育、插秧模式和专业合作组织(企业)集中育、插秧模式,后两种模式占35%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为实施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粮食生产稳定,云南省今年确保完成大豆播种面积15.63万hm2(234.4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3.33万hm2(50万亩)的目标任务.省农业农村厅在大力开展大豆种植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今年全省计划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500 kg,大豆...  相似文献   

14.
永胜县金官、梁官坝子是永胜县的水稻主产区,历年来,水稻螟虫发生严重,发生级数都在4级以上,每年使水稻产量损失率都在10%以上,水稻螟虫是永胜县重点防治对象,2005年引进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5%阿维菌素·毒死蜱防治该虫,当年示范推广就达到230件,防治面积达1 840 hm2。受到广大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稻麦两熟农田稻季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规律,为评估该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依据,在江苏省苏州市稻麦两熟农田进行了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监测试验,研究设计了稻麦季秸秆均不还田(CK)、麦季稻秸还田(R)、稻季麦秸还田(W)和稻麦季秸秆均还田(RW)4种秸秆还田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稻季CH4和N2O排放、总增温潜势(GWP)及单位产量的GWP有极显著影响,CH4稻季总排放量表现为RW(233.04 kg/hm2)W(197.99 kg/hm2)R(122.14 kg/hm2)CK(97.07 kg/hm2),N2O稻季总排放量的顺序是RWRWCK,依次为4.74 kg/hm2、2.66 kg/hm2、2.14 kg/hm2和1.07 kg/hm2。RW处理水稻产量(10.54 t/hm2)和R处理(10.36 t/hm2)较秸秆不还田对照显著增产,而秸秆还田处理(R、W和RW)的GWP以及单位产量的GWP均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对照。说明,秸秆还田增加了稻季CH4和N2O排放,小麦秸秆还田是增加稻季CH4排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精神,大力开展绿色农田建设示范,着力打造一批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高标准农田样板区,全力推进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2年以来,建设绿色农田面积12.6万亩,总投资8.6亿元。  相似文献   

17.
开封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建管并举,创新机制,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2019年完成建设任务1.2万hm2, 2020年完成建设任务2.07万hm2,2021年完成建设任务2.73万hm2.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建成千亩方21个,万亩方1...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涪陵区从2004年引进该项技术,全区共试验示范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榨菜———水稻”模式260亩(1亩=1/15公顷,下同)。涪陵区农业局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田间测产:水稻平均亩产531.0公斤,比旱育秧(亩产518.6公斤)增产12.4公斤/亩,每亩可减少投入45元以上。2005年小春季推广榨菜少免耕技术8.05万亩,平均亩产鲜菜头2458公斤,免耕栽培与常规翻挖栽培产量相当,但免耕比翻挖减少投入40元/亩以上。大春季全区推广少免耕种植水稻2万亩,两项合计为农民节支增收412万元。一、榨菜———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为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种粮收入,积极推广再生稻生产技术,目前,年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000hm2左右.由于受地理和气候影响,全县有冷浸田、烂泥田2000hm2以上,这类田再生稻单产比其他稻田低20~30%.对此,我们借鉴安徽等省水稻地膜栽培技术经验,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大田覆膜湿润栽培试验、示范,取得良好增产效果.据试验、生产调查: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两季增产13.7~21.2%.该项技术推广,使全县再生稻平均单产840.0kg/亩,示范方平均单产908.0kg/亩.  相似文献   

20.
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鑫  刘勤  张刚 《江苏农业学报》2021,37(4):874-883
为研究太湖流域长期不同轮作方式和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肥力指标、水稻产量的影响,设置了轮作方式(休闲-水稻、小麦-水稻、紫云英-水稻、蚕豆-水稻)和施氮水平(0 kg/hm2、12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2因素.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模式相比,绿肥作物轮作模式稳定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同时,施肥水平影响了土壤肥力水平,与绿肥作物轮作不施氮相比,适量施氮(120~240 kg/hm2)优化了土壤物理结构,促使养分含量提升,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进行周年绿肥作物轮作后水稻产量获得一定提升,且在施氮量为120~180 kg/hm2时水稻产量较高.综上所述,绿肥作物轮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最佳施氮量,并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为兼顾养分利用水平、土壤肥力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推荐将绿肥作物-水稻轮作模式下稻季施氮量降低至12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