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工程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峰  曹林奎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347-347
生态农业既代表全球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又代表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加强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开发建设,必将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的全面开发,并推动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建设可重点开发以下四大工程:农田生态建设工程、林业建设工程、绿色食品开发工程和旅游农业开发工程。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生态农业建设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生态农业建设是安徽建设生态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安徽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安徽生态农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坚持综合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以及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并探讨了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5个基本生态类型区域的生态农业建设布局与建设重点,最后提出了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即:(1)倡导生态文化,积极开展能力建设;(2)完善政策,健全法规体系;(3)广辟财源,增加资金投入;(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5)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灌区发展半旱地农业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嘉  冯浩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326-330
太行山山前平原是河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用水紧缺,主要靠超采地下水维持农业生产。如何在保持一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减少大量灌溉用水,是未来节水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山仑提出,可在黄淮海地区发展半旱地农业以减少灌溉用水,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危机。半旱地农业是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进行少量水补充灌溉的农业类型。主要由雨养、旱作和补充灌溉3方面内容构成,重点在于对降雨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旱作节水技术同灌溉节水技术的有效结合。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代表作物,从雨养、旱作及补充灌溉3方面出发,探讨了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实施半旱地农业的可行性。得出在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降水量400mm左右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充分发挥作物自身抗旱耐旱特性,通过减少无效蒸发量,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补充一定的灌水量,基本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维持正常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山前平原区实施半旱地农业,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进行少量水补充灌溉,大量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在理论和实践上应该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小小沼气池,牵动大社会。为了发展沼气建设,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特批贵州省每年投人500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10万口农村沼气池,连续实施5年。2003年国家又开始用10亿国债资金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贵州省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推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并具体实施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对保护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冬小麦氮磷钾肥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与施肥模型,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对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产量差异很大,表现为山前平原区低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滨海平原区,且各地区小麦田施肥区较不施肥区的增产量和增产率顺序均为NPK配施 NP配施 NK配施 PK配施;低平原区、山前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和滨海平原区冬小麦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0. 77,201. 18,151. 07,150 kg/hm2,最佳施磷肥量为144. 23,140. 44,98. 37,120kg/hm2,最佳施钾肥量为144. 23,140. 44,98. 37,120 kg/hm2。4个生态类型区土壤的供肥能力均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按照地区进行排序,土壤供氮肥能力依次为太行山低平原山前平原滨海平原,供磷肥能力为太行山山前平原低平原滨海平原,供钾肥能力为低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滨海平原。在不同生态类型条件下,冬小麦的氮、磷、钾肥的肥料农学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除山前平原外,其他均表现为磷肥最高,钾肥最低,氮肥居中。综合分析认为,在低平原、太行山丘陵和滨海平原区域,应重视磷肥的施用;山前平原地区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6.
苏州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苏州市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并分析了该市实施的“蒋巷模式”、“洞庭山模式”、“农林大世界模式”3种典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特点与效益。根据苏州的资源特点,在城乡结合部适宜发展农业公园;在农村适宜发展生态种养园;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区适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产品。标准化、企业化、品牌化是建设苏州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黔西北山区泰丰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黔西北山区泰丰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建设实践为基础,对观光生态农业的内涵、结构与功能进行探讨,认为观光生态农业的基本功能包括农业生产、农业传播和休闲观光3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由相互包含的若干个功能区组成.采用的技术方法应以生态农业和观赏农园为中心,以传播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品种及进行农业科普教育为出发点,并且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招揽游客提供休闲观光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文章还介绍了黔西北山区泰丰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情况,阐述其模式选择和研究结果,并对其效益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发展模式。文章在阐明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涵义基础上,指出生态农业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上的运用和体现;通过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分析,得出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客观必然性;最后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辽宁省丹东市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目的,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出路,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依靠,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农业发展概况辽宁省丹东市地域面积1.52万千米~2,自然构成"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市集体所有农用地1 833.41万亩,其中:耕地373万亩、园地48.04万亩、草地57万亩、林地1 355.37万亩。淡水水面168万亩,水  相似文献   

10.
黎明富  廖兴明 《种子科技》2000,18(5):274-275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 ,属全国全省有名的丘陵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 14 3万人 ,耕地 16万 hm2 ,丘陵面积占 94 .4 %。围绕钱增粮增奔小康目标 ,县委、县政府将种子工程作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来抓 ,制定了实施种子产业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以公司为龙头 ,以基地制种农户为基础 ,以利益为纽带 ,以质量为根本 ,以信誉为条件 ,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实施方案。通过近几年实践 ,种子产业化建设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种子公司也在相应的迅速壮大 ,实力逐步增强。全公司现有职工6 6人 ,其中高中级技术骨干 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