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鳖白斑病和白点病是稚鳖期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且常并发、多见背部白斑、腹部白点的病灶、导致大量死亡,最高死亡率达90%以上。1994年北京某鳖场因该病发生稚鳖死亡2/5.经济损失40万元;同年沙市一稚鳖温室养殖场.由于该病造成稚鳖死亡90%以上;1995年此病全国大流行,1996年流行鳃腺炎病,1997年流行白底板病。1998年白斑病和白点病又有抬头趋势。驯养开食后20~60天发病率最高,体长10cm以上的幼鳖较少因此病死亡。1白斑病1.1白斑病的病原与诊断病原为毛霉菌(Mucorsp.),属真菌…  相似文献   

2.
白斑病,又称白点病,豆霉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其特点是传染快,死亡率高,主要危害稚幼鳖。虽然一些书刊介绍该病的防治方法,但均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今年我试用了另一种治疗方法,不仅能一周内根治该病,而巨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一、流行情况白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8~9月和冬天室内加温最为严重,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对象是:1.出壳驯养喂食后两个月内的稚鳖发病率最高。2.经过长途运输或其他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稚幼鳖发病率也高。3.室内加温养殖,温度控制不好,也容易得此病。二、症状患病初期,甲鱼裙边,背…  相似文献   

3.
白点病亦称白斑病、毛霉病,其病原体是藻状菌目毛霉菌科毛霉菌属的一种霉菌。该病在稚鳖养殖阶段极易发生,并且危害严重,一旦病原感染,会造成暴发性疾病,引起稚鳖大量的死亡。现将稚鳖白点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流行情况白点病在稚鳖驯养开食后30~45d...  相似文献   

4.
孟改青  马光 《河北渔业》2011,(12):49-49
<正>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大批稚幼鳖发病,比如白斑病和鳃腺炎等,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经过我们多次诊断治疗,效果明显,总结了一些治疗方法,供同行参考。白斑病别名毛霉病、白点病、豆渣病。白霉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严重危害稚幼鳖,传染快,  相似文献   

5.
怎样提高稚幼鳖越冬成活率鳖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生长温度是20~32℃,16℃以下停止摄食,12℃以下即进入冬眠状态。养殖者可根据鳖的这一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保证稚幼鳖顺利地度过寒冬。一、越冬前加强饲养。在越冬前,水温在16℃以上多投喂一些...  相似文献   

6.
谢杭  常泰 《内陆水产》2001,26(11):26-26
1稚鳖当年孵化的稚鳖越冬,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人工强化饲养手段,使之在越冬期体重达10克以上;二是实行温室越冬,室温保持25℃左右,使稚鳖在越冬期继续摄食生长。2幼蛙当年7~10月由蝌蚪变态而成的幼蛙,气温降到10℃以下时,即开始越冬。越冬池水保持70厘米,池底要有淤泥,池上要有覆盖物,保持环境安静和水质良好,并注重防除敌害。3泥鳅泥鳅在水温降到10℃时便进入冬眠。届时将达不到上市规格的幼鳅集中越冬,选择背风向阳保水能力强的鱼池,用0.2×10-6孔雀石绿全池泼洒消毒,清理食场,水泥池池底铺…  相似文献   

7.
1995年元月18日,乌鲁木齐市红雁水产公司特种养殖场全封闭温室内养殖的稚鳖发生了严重的白斑病流行,十天内共死亡195只,死亡率达11.6%。 一、发病时的养殖情况:12月份水温在21—26℃,这一段时间,大部分稚鳖吃食很差,为此,进行了转池,至元月份水温能稳定在29—31℃。发病时,稚鳖平均体重27.7克/只,养在没有放沙的方  相似文献   

8.
罗发馨 《畜禽业》1999,(5):68-69
<正> 鳖病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二种类型,鳖病种类较多,经过本所养殖场的实践探索,最常见的有白斑病、白板病、红脖子病、出血病、疖疮病、红底板病、水霉病等,其它非生物性的鳖病不多见。 1 白斑病 1.1 病因 白斑病又称白点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稚幼鳖。 1.2 症状表现 患病初期,甲鱼裙边、背部、腹部有零星小白点,以后从一点增加到多个白点,甚至扩散到四肢,  相似文献   

9.
宾强 《水产养殖》2012,33(2):40-41
黄沙鳖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的西江流域地区,在广西贵港地区黄沙鳖的养殖已经成规模,是农民发展创收的养殖品种。由于鳖有冬眠的习惯,当水温降至15℃以下时开始冬眠,直到翌年水温恢复到15℃以上时才开始苏醒。因此抓好黄沙鳖的越冬管理尤为重要。特别是稚、幼鳖和亲鳖,如果管理  相似文献   

10.
薛志成 《内陆水产》2002,27(10):21-22
1稚鳖当年孵化的稚鳖,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人工诱导手段,使亲鳖提早产卵孵化,增加稚鳖的养殖时间,使其在越冬前体重达到10克以上,二是实行温室越冬,室温保持在25℃左右,使稚鳖在越冬期间继续摄食生长。2幼牛蛙霜降以后,当气温和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牛蛙便开始冬眠。不足10克的幼牛蛙由于营养积累少,生命力较弱,如果越冬方法不当,易造成大批死亡。现介绍两种简便易行的安全越冬法:一是室内越冬法。(1)选几只大塑料盆或木盆,放在室内安静处。盆内铺放5厘米厚的泥土,再加入净水,使水面高出泥土面2厘米。…  相似文献   

11.
白点病是温室稚鳖培育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其命名是根据外部病症而定。该病发病时间早、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本文就该病的流行情况、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1.流行情况:在恒温封闭或半封闭温室内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在7-10月份,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适宜水温29-30℃。感染对象多数是50克以下的稚鳖。感染前首先表现的症状是摄食量下降,食台上开始出现糊状剩料。疾病潜伏期一般3-ed天,严重时食台上出现病鳖,并开始出现死亡。随着病势的加重,病鳖数量逐渐增多,夜晚观察食台上病鳖有堆叠现象。死亡严重时,单地日死…  相似文献   

12.
鳖白斑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白斑病及其防治谭北平杨小林(湖北农学院,荆沙434100)温室养鳖由于放养密度大,换水周期长。致使水质较差,很容易暴发疾病。白斑病(又称白点病、毛霉病、白霉病等)是稚鳖养殖过程中一种较常见的疾病。若防治不当,便会导致大量稚鳖死亡。本文结合两个实例,介绍该...  相似文献   

13.
稚幼鳖温室越冬四要素稚鳖个体一般只有3~5克,体质娇弱,较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九月份以后孵出的稚鳖,因外界环境变化大,水温又低,摄食时间短,体内营养积蓄少,稚鳖一般难以安全越冬,自然越冬成活率只有10~20%。温室加温,人为创造一个适合稚鳖生...  相似文献   

14.
顾正兰 《齐鲁渔业》2002,19(11):26-26
一、鳖(1)稚鳖。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是越冬前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含量高、易消化的饵料。二是利用室内培育池采用深水或浅水越冬。深水越冬,要先将池水排干,加入30~40cm厚的泥沙,加水5~10cm深,然后按每平方米放稚鳖150~200只。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稚鳖便开始钻入泥沙中冬眠。若水温太低,可逐渐加温水增强小鳖活力,让其钻入深水层泥沙中,然后将池水放满。为使室温控制在0~8℃,可在池顶上放竹帘,帘上再铺20cm厚的稻草保暖。浅水(池水深 2~3cm)越冬,除了要在池底铺泥沙外,还需要铺30~40cm厚稻草,在池上加盖竹帘,让稚鳖钻入越冬。到第2年4月水温上升到18℃时,深水池将池水放出(留 5~10 cm深),浅水池将稻草取出后注入新水 5~10 cm深,等稚鳖出土。(2)幼鳖和成鳖。首先要按规格大小进行分池  相似文献   

15.
温室土池养鳖一般都把水温调控在28±2℃左右,因而其流行病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1996~2000年东莞市温室土池养鳖流行的病害有钟虫病、白斑病、疖疮病、腐皮病、红脖子病、红底板病、肺化脓、出血性败血症和白底板症等。由于种苗、饲料营养、水质、病害诸因素,死亡率在60%以上的养鳖场占5.8%,死亡率在25%~50%占35.5%,成活率达80%以上的不足50%。1997年以后,随着土池增、加温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市的主要病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土池温棚稚、幼鳖的饲养成活率平均达90%,高者达97…  相似文献   

16.
笔者根据近几年鳖病诊治的一些经验,将目前对养鳖业危害较严重的“白底板’偏的防治技术报告如下:一、该病的流行和病害情况鳖的“白底板”病是集约化、高密度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危害较严重的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引起。流行于春末至夏秋季节,水温26-28C时最易发生此病,6月中、下旬为发病死亡高峰期,主要危害幼、成鳖和亲鳖。据调查,本区今年几个养鳖场由该病造成的损失惨重,总计价值300余万元,尤其是由温室转出进入室外大池养殖时,发病最为严重,其死亡率一般为10-6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90%,严重地制约了养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无论是常温养鳖还是温室养鳖,批量发病甚至死亡时有发生,其中鳖的细菌性、真菌性皮肤病并发症频繁发生,且发病率较高。该病重点流行区域在长江流域,但福建省也很严重。该病对稚幼鳖、成鳖均危害很大,死亡率一般30%左右。故应无病先防,防重于治。当鳖病发生后应立即作出相应的诊断并采取解救治疗的措施,控制病情,积极治疗避免鳖病复发。观介绍几例鳖常见皮肤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供同行们参考:一、病例:(A1996年12月初,福建省某鳖场养中华鳖5万只(江西南丰县的稚鳖)规格已达5(F-if,发现有1/5池的鳖部分患有…  相似文献   

18.
在稚鳖的养殖过程中。毛霉病是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也是较特殊的一种。致病霉菌在流水池的新水中具有迅速繁殖的倾向,而在浮游植物丰盛的水体则发病率低。其它竞争性细菌的存在可抑制这种霉菌的生长。使用抗菌素药物反而促进此病恶化.我县水产良种场养殖的稚鳖今年1月份出现此病,病情迅速恶化,并出现死亡。笔者现将此病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病因: 该病主要是毛霉菌寄生于稚鳖体表引起。 (二)流行情况: 此病常年发生,5-8月最流行,主要危害稚鳖,3月龄的稚鳖染上此病死亡率高达80%,患病稚鳖是因身体衰弱而死。 (…  相似文献   

19.
<正> 1 稚鳖 当年孵化的稚鳖,在越冬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人工诱导手段,使亲鳖提早产卵孵化,增加稚鳖的养殖时间,使其在越冬前体重达到10g以上;二是实行温室越冬,室温保持在25℃左右,使稚鳖在越冬期间继续摄食生长。  相似文献   

20.
提高稚幼鳖的越冬成活率,保证来年的苗种供应,是广大养殖者普遍关心的事,现介绍有关知识,供参考。 鳖属变温性动物,对环境湿度的变化比较敏感,适宜生长温度是20—32℃,15℃以下停止摄食,12—10℃进入冬眠。可根据它的这些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1.在越冬前,水温15—20℃,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内脏、鱼、虾及螺贝肉等,以使鳖长的肥壮,体内积累贮存一定的能量而顺利越冬。 2.稚鳖。指当年孵化的小鳖,其个体小,适应性差,不耐寒冷,最好能移入室内或搭设简易保温棚越冬。越冬期间要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