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颖民  杜荣斌 《海洋渔业》1984,6(3):131-133
对虾因具有食品价值高、养殖周期短、生长快、对汇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随着精养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工育苗技术的生产性突破。以及联产承包制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不断落实,在大、中型水面对虾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沿海渔民筑池引水,百亩以下小水面精养对虾。以高产夺利润、养虾致富的可喜局面。但目前由于技术问题。虾池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为此。我们谈谈小水面精养对虾的有关技术,仅供从事养虾生产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沿海人工养殖对虾热湖的不断高涨,人们的注意力已不再是“人工能不能养虾,养虾能不能赚钱”,而是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如何提高养虾成活率”“怎样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上来。滦南县自一九七九年发展养虾以来,由大面积鱼虾管养到大面积对虾粗养,不断走上了大面积精养高产的道路,一九八五年成为养虾千吨县,一  相似文献   

3.
一、改进养虾模式,采用先进养虾技术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养虾模式和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我们要一改过去粗放养殖和大水面养虾模式,因地制宜地采取封闭、半封闭小面积高密度精养、多级轮养或淡化养殖等养虾模式.采用虾苗肥水下塘、中间培育和水质调控等技术,培育天然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使虾池维持一定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数量.以补充对虾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减少配合饵料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 唐海县1993年对虾发病有以下特点:(a)发病早·来势猛,面积广,死亡率高;(b)发病不分品种,无论中国对虾,斑节对虾,还是车虾,都不同程度地染病;(c)不分养殖模式(粗养、精养、半精养),不分大地小池、新池老池,均遭受虾病侵袭;(d)病因不清。病虾表现为不摄食、空肠、空胃,体色由红到灰白,至于是病毒,病菌,还是综合感染,众说不一。尽管目前对虾死亡病因难以确定,但有以下几种现象值得重视和研究:1 种源问题 1992年由于风暴潮的突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1996,(3):21-21,25
斑节对虾是目前我省养殖对虾的主要品种。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虾病暴发,斑节对虾死亡十分严重。据调查统计,1993年深圳市辖区内精养虾池发病率达80.86%,粗养虾池发病率达60.87%,产值减少1.24亿元。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虾病,是发展斑节对虾养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如何走出养虾业的困境烟台市芝罘区第二水产养殖公司经理于昊嘉对记者说,发挥技术优势,提高养虾单产,采用配合饵新,多次捕获,多品种出口。烟台市芝罘区第二水产养殖公司是山东省著名的“千亩方对虾精养高产”技术示范典型。其“对虾集约化养殖试验”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千亩方对虾大规格高效益精养技术开发”获山东省“丰收奖”与“星火计划”科研奖。面对养虾困境,该公司领导总结科学养虾经验;广泛搜集国内外养虾最新技术情报;请  相似文献   

7.
饥饿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摄食行为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5月,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营造半精养、精养养殖模式,研究短期饥饿(0(对照组)、1、2、3、4、5、6d)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摄食行为、摄食率及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模式中仔虾的摄食行为和摄食率都随饥饿天数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半精养模式中,经饥饿再投喂后仔虾的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随饥饿天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精养模式中,胃蛋白酶活力也呈现以上趋势,但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则在饥饿初期波动,然后下降。凡纳滨对虾仔虾遭遇饥饿胁迫后,通过提高摄食强度、摄食率及消化酶的分泌量来进行能量补充。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应对饥饿胁迫的能力下降,各种消化酶活力呈降低趋势。实验表明,在半精养模式中,凡纳滨对虾对饥饿胁迫的承受能力高于精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严天鹏 《内陆水产》2005,30(12):14-15
冬季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避开了对虾集中起捕上市销售价格低迷时段.在春节前后或清明前对虾货源较少、价格较高的紧俏时期分批上市,可获取较好的养殖收益。但冬季温棚养虾,气温较低,对虾生长缓慢,养殖周期延长.技术要求较高;养殖过程稍有疏忽极易引发对虾不适应.严重时造成对虾死亡。笔者结合基层指导养殖生产的体会.就冬季温棚养虾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栏将从本期开始连载《泰国沿海对虾养殖的环境管理》一文,希望能对今年对虾养殖业有所帮助。 目前,泰国约有51%的虾场采用精养方式,21%的虾场为半精养,28%的为粗养虾池。泰国对虾养殖面积的扩大以及采用精养方式对泰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养虾的发展也对自然环境产生负效应。该研究课题主要目的是(1)了解对虾养殖现状,评价虾业对环境的影响;(2)回顾现有的有关养虾对环境影响的政策和法规;(3)建议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4)对  相似文献   

10.
泰国高产养虾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由于对虾病毒病的流行,对世界养虾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国对虾养殖业也受到严重挫折。但是,同处亚洲的泰国从1991年至1996年,其养虾产量连续6年跃居世界首位。究其原因,除泰国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外,还与泰国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对虾养殖有关。泰国养虾技术有以下特点:一、多位好地为小面积庄养他目前泰国养虾池都改成小面积精养他。单地面积都介于l~2公顷或0.l~0.2公顷。小型养虾池排水管设在地中间,他水经水车式增氧机搅动,形成涡流,排污报方便。由于虾池面积小,防病、管理、保养及捕捞都容易操作。这是泰国养虾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