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蛇龙珠’亲缘关系鉴定在营养系选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所收集的烟台及周边地区具有典型差异的‘蛇龙珠’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并将其与‘赤霞珠’、‘品丽珠’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验证,为优良酿酒葡萄营养系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利用RAPD和PCR技术,对8个蛇龙珠营养系及‘赤霞珠’、‘品丽珠’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E-03、E-04、E-06、E-07和E-08之间没有差异,E-01、E-02、E-05之间有一定差别。‘蛇龙珠’各营养系与‘品丽珠’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与‘赤霞珠’较远。对‘蛇龙株’进行营养系筛选可缩小到4个营养系进行进一步筛选。  相似文献   

2.
ITS序列在苦荞麦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精确有效地鉴定苦荞麦种质资源,根据ITS序列通用引物,以苦荞麦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出ITS(internal translation spacer)序列,在克隆测序的基础上对荞麦属5个栽培苦荞麦中进行分子鉴定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5个供试材料ITS序列的变异小,序列长度在584~590 bp之间,G+C含量高,为67.5%~68.5%。(2)通过聚类方法分析发现‘建德苦荞麦’和‘红花苦荞麦’聚为一支,‘西荞2号’和‘西荞3号’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3.
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6个澳洲坚果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持续干旱胁迫下测定其9项生理指标,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云澳7号’、‘云澳24号’、‘云澳36号’、‘云澳32号’、‘云澳17’号为高度抗旱品种,‘云澳29号’、‘云澳2号’、‘云澳19号’为抗旱性弱的品种,其余品种为中度抗旱。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对36个品种的抗旱性与9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作为36个澳洲坚果品种重要的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海拔差异对紫色甘薯品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引进的‘11-07’、‘16-08’、‘Y1’和‘SCZ’ 4个紫色甘薯品种分别在云南省玉溪市3个不同海拔的山地种植,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丰产性、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海拔2000 m以上,以‘11-07’和‘SCZ’的产量较高,在海拔1600 m~1700 m左右,以‘SCZ’的产量最高。综合4个品种的产量和品质,‘SCZ’可作为有价值的商品紫薯品种引到玉溪的山地推广种植,‘11-07’可作为替补品种,为玉溪市不同海拔山地选择种植优良紫色甘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烟台葡萄产区‘Cabernet’系列品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酿酒葡萄‘蛇龙珠’等‘Cabernet’品系之间的亲缘关系,为筛选优良酿酒葡萄品种提供依据。研究采用RAPD和SSR扩增技术,对6种‘Cabernet’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种酿酒葡萄在系统树上划分为2大类群,虽然在遗传上4个‘蛇龙珠’品系与‘品丽珠’及‘赤霞珠’都存在差异,但这4个‘蛇龙珠’品系并未形成单独的类群;从系统树中可以初步推断,蛇龙珠品系很可能是逐步从‘品丽珠’中通过性状筛选而获得的品系;相对独立的‘蛇龙珠’品种聚集的现象为优良酿酒葡萄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湖南湘西特色烟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筛选适合湘西地区种植且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品种,2011年2-11月,从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发病率、经济性状、外观质量6个方面对该地区引进的‘云烟97’、‘南江3号’等7个烟叶品种与对照品种‘K326’进行了比较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各品种生育期主要植物学性状差异不明显。(2)株高以‘中烟201’和‘HY-9-7’最高,达到115.0 cm;‘中烟201’、‘贵烟4号’的茎围和节距均大于对照。(3)各品种发病率以‘中烟201’较少,‘KRK26’和对照‘K326’发病率较高,(4)小区产量和产值均以‘贵烟4号’最高,‘中烟201’次之,津巴布韦引进品种‘KRK26’最少。综合各项研究结果,‘中烟201’与‘贵烟4号’品种表现较好,建议小规模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7.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有效利用茶树种质资源,筛选适于高效抗性育种的茶树亲本材料。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低温处理试验等方法,对105份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寒性和抗虫性鉴定,筛选出11份抗性表现较好的资源,其中抗寒性较强的资源有‘86-8-1’、‘86-9-12’、‘86-12-7’、‘86-6-9’、‘河头白尖毛茶’和‘弄岛黑茶’等6份,抗假小绿叶蝉虫性较强的资源有‘马鞍山大叶茶’、‘昌选2’和‘中叶2号’3份,抗咖啡小爪螨虫性较强的资源有‘基诺大叶茶’和‘丫口小茶’2份,抗根结线虫性较强的资源有‘84-1-1’和‘曼喷龙大叶茶’2份。这些抗性资源即可直接用于推广生产外,还可作为进一步单株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或诱变育种的原始材料,为推动茶树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麦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和发展是造成条锈病大流行及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导因素。本文通过常规监测、致病性测定、毒谱分析等方法对2004-2009年采自甘肃省不同麦区1966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系统研究,共监测到37个小种和致病类型,基本反映了这期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优势致病类群及生理小种的消长变化情况。除2005年‘条中32号’、‘条中33号’并列第一位外,出现频率为24.1%,2004、2006-2009年‘条中33号’均占居首位,出现频率分别为29.3%、26.2%、33.5%、37.6%、21.5%,‘条中32号’2004、2006-2008年为第二位,这2个小种总出现频率一直波动在37.5%~57.1%之间,第三、四位小种2004-2006年为‘水源11-4’、‘水源11-7’、‘水源11-5’及‘条中31号’,2007年为‘水源11-7’(尤Ⅱ感)、‘水源11-7’,2008年为‘条中33’(F.抗)、‘水源11-4’,出现频率在4.1%~11.6%之间。而2009年‘条中33’(F.抗)已上升为第二位,出现频率达18.9%,‘水源11-4’(F.抗)占据第四位,其它小种类型出现频率均比较低。Hybrid46致病类群和水源11致病类群出现总频率已由2004年的93.1%上升到2008年的99.4%。条锈菌已进入以‘条中33号’、‘条中32号’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阶段,‘条中32号’、‘条中33号’、VYr9、VYr3b+4b、VYrSu为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流行小种及致病基因,这将对全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组成产生重要影响,为小麦抗锈育种及锈病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遗传背景下陆地棉衣分和子指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陆地棉产量性状有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以高品质中长绒棉品种‘新陆早24号’为父本,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鲁棉研28号’和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冀棉516’为母本,构建F2和F2:3分离群体;利用7638对SSR引物对‘鲁棉研28号’和‘新陆早24号’进行多态性进行筛选,共获得225对多态性引物,对238个F2单株DNA扩增获得238个多态性标记位点,其中185个构建了包括44个连锁群,总长为1509.38 cM的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8.16 cM,覆盖棉花总基因组的33.91%。根据已有图谱的定位结果,40个连锁群与染色体建立联系。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鲁棉研28号’与‘新陆早24号’分离群体F2单株和F2:3家系的衣分和子指性状QTL,其中得到3个衣分和5个子指的QTL;根据定位结果,选择了14对SSR引物,分析‘冀棉516’与‘新陆早24号’的多态性,其中6个标记构建了两个连锁群。1个衣分和1个子指的QTL在两个群体中均检测到,这些共同QTLs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中国小麦品种资源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异,并对部分主推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能力进行评价和筛选,选用195份小麦种质资源和24份主推小麦品种,采用籽粒法测定了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供试小麦资源PPO活性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变异范围为4.95~13.99 AU/(min?g),变异系数为21.4%,表明小麦PPO活性遗传改良具有很大的潜力;我国主推小麦品种之间的PPO活性差异较大,筛选出‘中麦9’,‘京9428’,‘冀麦38’,‘陕229’,‘宁麦9’,‘川麦47’等PPO活性较低的品种,可以鉴定为抗穗发芽能力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富硒杂交水稻品种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对海南杂交晚稻品种(主栽品种和一些即将推广试种的品种共63个)和早稻品种(主栽品种共12个)进行富硒品种筛选,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不同晚稻和早稻品种的糙米、精米硒含量差异都极显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4~5倍,表明进行富硒品种筛选的必要性。以精米的硒含量达到富硒食品标准(0.1~0.3 mg/kg)作为富硒品种筛选指标,富硒晚稻品种主要有谷丰优8312、博Ⅱ优510、南丰优61208、捷丰优629、京5优182、热香1号、南丰优/6256和博Ⅱ优629;富硒早稻品种主要有红泰优996、Ⅱ优128、丛优629、Ⅱ优202和特优57353。  相似文献   

12.
牡丹江地区晒烟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加快选育适宜当地种植、株型好、优质、抗病、高产的晒烟新品种进程,2011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龙烟2号’为对照,对收集、引进的4个新品种‘星子’、‘东风1号’、‘农安窄叶’、‘农安宽叶’及选育的新品系‘牡晒9712’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牡晒9712’茎叶角度小、株型理想、抗赤星病,产量3331.40 kg/hm2,收益34113.54元/hm2,与对照‘龙烟2号’达到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星子’赤星病病情指数为1.44,抗性为高抗,产量较对照增产13.6%,收益较对照增收17.3%。因此可初步得出‘星子’、‘牡晒9712’是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系)。‘东风1号’、‘农安窄叶’高抗赤星病,可考虑作为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3.
引进甘蔗新品种黑穗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从国内外引进的甘蔗新品种进行黑穗病抗性研究,旨在为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自然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台糖88/99、台糖89/1626表现为高抗(HR),赣蔗18号表现为中抗(MR),湖光1号、新台糖22号等7个品种表现为中感(MS),台糖98/0432、云蔗99/601等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S)。从抗病性及蔗茎产量综合评价,台糖88/99表现最优,可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其次为湖光1号、粤糖96/86,可以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选择适宜的环境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普通小麦品种(系)籽粒的铁含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初步调查和评价我国普通小麦品种籽粒铁蛋白含量的分布状况,从我国品种中筛选铁含量高的基因型,为下一步高铁小麦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本研究随机选取了83个不同的小麦栽培品种(系),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小麦籽粒中的铁含量。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小麦籽粒铁含量变化范围较广,从5.64mg?kg-1到59.5mg?kg-1,平均值为30.13mg?kg-1,变异系数14.56,变异幅度比较大;籽粒铁含量为10~50mg?kg-1的品种占85.55%,而籽粒铁含量高于50mg/kg的仅占10.84%,在品种间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趋势;四月糙、金裹银、灰三糙等3个农家品种的铁含量超过了50mg?kg-1,说明在农家品种中存在着高铁含量的种质资源。农大3753等四个“有色”品种铁含量在40mg?kg-1左右,属于中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番茄品种综合评价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筛选适宜南通市设施栽培的番茄品种,同时探索综合评价品种的新方法;对8个参试番茄品种的12个性状分别采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粉9号等3个品种综合性状最优,可在南通地区推广应用;采用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DTOPSIS法中Ci值的最大差异达到80.2%,灰色关联度法中加权关联系数ri的最大差异仅有11.0%;DTOPSIS法是综合评价番茄品种的新方法,且比灰色关联度法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肉质类型的桃、油桃果实为材料,对采后低温和自发气调包装等对果实硬度、失重和SSC含量等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桃、油桃采后果实硬度变化差异较大,常温下24-30和中桃2号果实硬度下降较慢,而中油桃5号、10号较快,在冷库低温条件下,24-30、中油桃5号和中油桃10号两周后硬度出现迅速下降,而曙光和中桃2号在贮藏后即迅速下降,带皮硬度与去皮硬度之间有一定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MA包装能有效地延缓采后桃、油桃果实硬度的降低,在常温及低温条件下均是如此,不同肉质类型间差异明显,曙光和中桃2号非常敏感,而中油桃10号则不太敏感,即MA包装对其果实硬度降低的延缓没有其它品种明显;(3)采后桃、油桃果实的SSC含量均有一定的降低,低温下该过程较慢,MA包装在常温下有加剧SSC下降的趋势,低温下则不明显,这可能与常温下采后立即进行MA包装不利于“田间热”及呼吸热的及时散发而加剧呼吸有关。(4)桃、油桃采后果实失重明显,低温有助于大大减缓贮藏桃、油桃的失重,常温下1天的失重相当于低温条件下1周的失重,不同类型品种表现有一定差异,常温下曙光失重较慢,而冷库低温条件下中桃2号失重要快于曙光和中油桃10号。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具有重庆山地特色的烤烟新品种,在重庆12个烟区设立试验点,以目前重庆种植面积较大的烤烟品种‘云烟87’和‘K326’为对照,对新引进的‘贵烟4号’、‘南江3号’、‘韭菜坪2号’、‘中烟103’、‘云烟202’等5个烤烟新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结果表明,‘南江3号’叶片数较多,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上中等烟率均居参试品种首位,化学品质较协调,但叶脉较粗;‘贵烟4号’的单产和产值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化学品质协调性较好。建议‘南江3号’和‘贵烟4号’作为搭配品种在重庆适度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四川省马铃薯地方品种与栽培品种间遗传关系,评价其在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价值,指导杂交亲本选配,对21份地方品种和10个栽培品种进行了RAPD分析。选取8份差异较大的材料对170条RAPD引物进行筛选,获得20条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稳定的RAPD引物。2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9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2个;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90.1%,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822;栽培品种、地方品种平均PIC分别为0.823和0.814。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表明:31份材料间平均遗传距离0.4274,变幅为0.1481~0.5852,地方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和变幅均高于栽培品种间,地方品种与栽培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496;表明地方品种中可能存在更广泛的遗传变异,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价值。大部分地方品种出乎意料与栽培品种聚在不同的类中,与供试栽培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可能具有较高的杂交组配潜力;而N5-33、N5-38和N6-22可能分别源自于大西洋、疫不加与南湖塔(或米拉),值得深入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麦—玉米周年生物节水栽培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小麦—玉米周年栽培中提高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于2008—2009年栽培季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当前胶东地区推广种植的13个小麦品种与14个玉米品种为供试作物进行小麦—玉米周年生物节水栽培品种筛选试验,以小麦全生育期不灌溉、拔节期灌溉1次与拔节、灌浆期灌溉2次3个水分供应水平、玉米全生育期不灌溉与开花期灌溉1次2个水分供应水平处理,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在5992.485kg/hm2~10045.500kg/hm2之间,水分利用效率(WUE)在14.314kg/(hm2·mm)~24.238kg/(hm2·mm)之间,玉米品种产量在7118.535kg/hm2~12220.700kg/hm2之间,WUE在13.467~26.124kg/(hm2·mm)之间,根据产量、耗水量、WUE、灌溉水生产效率等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小麦品种分为5类,玉米品种分为4类。在小麦生育期内降水250mm、玉米生育期内降水460mm左右时,济麦21、青丰2号、济麦22、DH155等4个小麦品种与先玉335、鲁单981、登海3622、蠡玉16、丹玉86等5个玉米品种具有高产高WUE的特点,可作为小麦—玉米周年生物节水栽培中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型玉米品种低温下出苗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的玉米品种对冷害的抗性,本研究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的10个玉米品种‘郑单958’、‘辽单565’、‘中地77’、‘永玉3’、‘山西708’、‘山西712’、‘银河32’、‘吉单198’、‘九单48’、‘龙单13’为试验材料,测定各个品种在5℃低温和25℃恒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吸水率、电导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玉米品种在低温下的活力差异应与24 h内种子吸水率、电导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有关。经低温处理后,‘辽单565’的发芽率降幅最低,仅为5.34%,其次为‘龙单13’和‘中地77’,降幅分别为5.67%和7%,表明这3个玉米品种对冷害的抗性比较强,适合在黑龙江等冷害灾害较为常见的地区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