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3年9月5日,笔者接到江苏省泗洪县临淮镇张老板报告其养殖的河蟹出现"抖抖病"(俗称"环爪病")后,经现场诊断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一、基本情况该养殖户建有一个8亩的标准化露天池塘,每亩投放蟹苗2000只。2013年7月初,该养殖户发现部分蟹开始出现"抖抖病",而且其周边养殖户的蟹也出现了普遍的"抖抖病"发病现象。由于张老板从发病后采用各种药物对该病进行了治疗,但均未见成效,且对该病的病原不清楚,因而果断进行了问  相似文献   

2.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养蟹人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但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它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  相似文献   

3.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养蟹人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但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它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  相似文献   

4.
河蟹颤抖病是当前河蟹养殖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严重地阻碍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九九年该病的发生率达50%以上,死亡率达30%以上,甚至个别池塘达到死亡率在8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业者谈“抖”色变。河蟹颤抖病,又叫“宽爪病”或“抖抖病”等,其主要症状为:病蟹的援食减少,活力能力减弱或爬到池岸边或伏于水草之上,反应迟钝,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背部向下很难翻身。病蟹解剖后,蟹体的肉质糊化,甚至步足肌肉萎缩,中空。有些病蟹肝脏病变,肠道发炎,无食或少量食物,有些病蟹伴有腹水…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特种水产品的偏爱和河蟹高利润的刺激,河蟹养殖在全国遍地开花,与此同时,人为过多的调控和干预,使河蟹疾病越来越多,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尤其是令蟹农谈抖色变的“抖抖病”,更是来势迅猛,损失惊人。笔者在多年的技术推广中认为,只有树立蟹病“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兼施、防重于治”的原则,重点做好“六消毒”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降低“抖抖病”造成的损失。 1 做好蟹种的消毒工作 生产实践证明,即使是体质健壮的蟹种,或多或少都带有各种病源菌。放养未经消毒处理的蟹种,容易把病源体带进池塘,一旦条件合适,便大量繁殖而引起疾病。因此,在放养前将蟹种浸洗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或减  相似文献   

6.
周银  王林 《科学养鱼》2001,(2):37-37
近年来,随着河蟹价格的不断下跌,病害的日趋严重,我市养殖河蟹利润越来越低,许多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本。为了稳定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保住天长市21万亩的水产养殖面积不受影响,市水产站于2000年元月份个人集资承包20亩地,探索生态健康种草混养鱼、虾、蟹技术,获得了河蟹800公斤,平均规格175克;鲢鱼1500公斤;青虾300公斤,取得亩均纯利润1557元的高效益。这种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成功,给许多养殖户的生产带来希望。现将池塘(通过稻田改造而成)生态健康养殖鱼、虾、蟹经验介绍如下: 一、放苗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蟹价格不断下跌,病害日趋严重,养殖利润越来越低,许多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为了稳定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保住天长市21万亩的水产养殖面积不受影响,市水产站于2000年元月份个人集资承包20亩,探索生态健康种草混养鱼、虾、蟹技术,获得了蟹800公斤,平均规格175克;鲢鱼1500公斤;青虾300公斤,取得亩均纯利润1557元高效益。这种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成功,给许多养殖户的生产带来希望。预计2001年全市将有5万亩采此项养殖技术,现将池塘(稻田——通过改造的稻田)生态健康养殖鱼、虾、蟹技术总结如下:一、放苗准备1.池塘条件:面积20亩…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00,292(3)
中华绒鳌蟹(河蟹)是我国淡水名产之一,近年来养殖生产规模在进一步扩大。随着养蟹业的发展,蟹的病害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其中成蟹养殖期;司的“抖抖病”最为常见,危害严重,同地其它甲壳动物无此病发生。该病主要流行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省市的养殖区,流行时间为4-10月份,水温2-35℃。该病流行时间长,病程较短,通常从发现池塘内养殖河蟹摄食不正常且有1-2只病蟹死亡的几天后,每天死亡数量会迅速增加,7-10天达到高峰c若半个月内不采取措施,则死亡率可高达6O%以上。河蟹“抖抖病”的流行与环境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呼肠孤病毒引起河蟹颤抖病的人工感染与药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95年发现河蟹“颤抖病” (或称“抖抖病” )以来,到 1999年止,全国各河蟹养殖主要省区均发生了颤抖病的报道。刚开始发现颤抖病时,以池塘河蟹精养池发病为多,流行季节在 5~ 10月,高发季节在 6~ 9月,主要危害 2龄蟹;至今,除池塘精养池仍发病外,其它不同养殖方式下的养殖河蟹也有发病,只是池塘精养池的发病率最高, 1龄蟹发病现象也很严重,流行季节呈明显延长,从 4月到 11月均有发病,高发季节在 5~ 10月,具明显的暴发特征,疫区损失严重。国外对蟹类病毒已有一定研究,但不涉及中华绒螯蟹〖 1、 2、 3、 4、 5〗,国内…  相似文献   

10.
河蟹“抖抖病”病因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抖抖病”的症状明显,蟹爪颤抖,行动无力,摄食停止,体表干净,鳃部颜色异常。据调查,该病的易发对象是精养池塘中的二龄蟹,流行季节以8—9月为高峰期,防治以生态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1.
江苏启东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黄和平从学校高中毕业后一边在家务农,一边从事电动机修理,他在 90年代初了解到河蟹市场价格逐渐攀升,就在宅边民沟里着手“人工养蟹”试验,先买蟹书、拜蟹师、学蟹艺,积极探索河蟹养殖技术。黄和平在池塘养蟹取得经验后, 1994年开始在自己的责任田上搞了 1.8亩稻田养商品成蟹试验,当年一举获得成功,收到稻谷 600公斤,亩产 330公斤,投放扣蟹 3.5公斤, 10月下旬回捕到商品成蟹 36公斤,其中 40%达到 100克以上,总收入 1万多元,获纯利 6000元。以后年年有发展,去年在 12亩稻田养殖中,共产稻谷 52…  相似文献   

12.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河蟹抖脚病、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是当前河蟹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蟹病。自 1994年在江苏省个别养蟹池塘中发生颤抖病后,接着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西以至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且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还在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拦养蟹,从 3月至 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体重 3克的蟹种至 300多克的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 90%以上,死亡率在 70%以上,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损失惨重。因此引…  相似文献   

13.
无为县1999年蟹病发生较为严重,尤其是池塘养蟹,全县半数以上塘口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从蟹病流行特点来看,一是河蟹发病较集中,梅雨季节连续几个阴雨天后,很多塘口就发生蟹病,县技术推广站在这段时间平均每天要接待二十余养殖户蟹病咨询,最多一天接待三十余户户是蟹病持续时间长,截至10月份仍有零星养殖户来县站咨询;三是蟹病复发现象较频繁,尤其在养蟹较集中地区如姚沟、高沟、泉塘,交叉感染和复发感染现象严重。从蟹病流行趋势看,一些新病如抖抖病等呈蔓延之势,以前仅在泥汉少数地方有发现,今年在泥汉、高沟、姚沟等地…  相似文献   

14.
池塘河蟹青虾混养亩产100公斤的养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乃峰 《科学养鱼》2001,(10):29-30
湖州池塘河蟹养殖近几年发展较快,根据青虾养殖普遍,且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的情况,实行河蟹与青虾的池塘混养,能充分利用池塘的面积和饵料,适当增加苗种及饲料的投入,可比单养河蟹或青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几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亩产100公斤其中河蟹75公斤、青虾25公斤的养殖模式,要求河蟹回捕率达70%以上,商品蟹平均规格达每只125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实施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每只2~10亩,平均水深达到0.8~1.5米,塘埂宽度1.5~2.5米,坡度1∶2…  相似文献   

15.
姜仁良 《科学养鱼》2004,(10):49-49
河蟹“抖抖病”目前仍然是困扰养殖业及其广大专业工作者的一块“心病”,养殖户“谈抖色变”,业内人员难以下手,尤其是每年的盛夏高温季节,针对发病塘口,更是束手无策,用药后,往往适得其反,死蟹数量成倍增长,养蟹户怨声载道。本人自2001年始广泛进行调查跟踪,悉心  相似文献   

16.
何奇 《科学养鱼》2020,(6):35-36
正近年来,随着河蟹产量及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消费市场的不景气等原因,养殖户对养殖河蟹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笔者在常熟市练塘水产养殖基地选取河蟹养殖池塘进行蟹池多品种混养试验,2019年利用其中1个25亩蟹池进行鱼、虾、蟹混养,由于养殖生态环境好、水产品  相似文献   

17.
胡明星 《淡水渔业》1995,25(5):40-40
河蟹暂养技术要点胡明星(安徽省东至县黄泥湖鱼场)安徽省黄泥湖渔场自1993年始建造河蟹暂养池1.5亩,连续两年生产喜获丰收。1993年10月4日始收购成蟹1112公斤,暂养至11月18日出售成蟹1059公斤,获纯利19431元。现将池塘暂养河蟹技术要...  相似文献   

18.
岳阳市水产研究所河蟹组在该所一个400亩的精养湖泊中进行河蟹养殖试验。1990年7月向该湖投放蟹种6.5公斤,1991年起捕成蟹650多公斤,产值3.6万多元,纯利3.3万多元,使该湖利润由过去的3万元左右增加到6万多元,增加1倍多。该湖面积400亩,水深1—3米,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标准池塘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常熟地区现有池塘养殖面积9.02万亩,其中90%为河蟹单养或蟹虾混养.对于蟹虾混养模式来说,大部分养殖户选择青虾作为混养品种.2019年以前,套养青虾亩增收可以达到1000~2 000元,效益尚可.但近两年,青虾回捕率明显降低,不少养殖户反映回捕率在50%以下,也有不少养殖户回捕率基本...  相似文献   

20.
池塘河蟹育种试验报告齐国英(江西省余干县水产局)余千县有可养水面35万亩,其中适宜河蟹养殖的大中型水域22万亩。自1989年以来,县内河蟹生产发展甚快,至1994年已投放蟹种5000余公斤,面积达4万余亩,由于养蟹业迅速发展,衰退的天然蟹种资源,远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