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卷蛾科是鳞翅目最大的科之一,包括澳卷蛾亚科、卷蛾亚科、新小卷蛾亚科,为世界性分布,在新热带区物种多样性最高,许多卷蛾是农业、林业和园艺的重要害虫.从成虫、幼虫、系统发育三个方面简要回顾了卷蛾亚科系统学研究历史,总结并分析了不同分类系统和不同学术观点.另外,对中国卷蛾亚科的分类学研究作了具体总结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卷蛾亚科研究需要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花小卷蛾族隶属于鳞翅目卷蛾科新小卷蛾亚科,为该亚科的第一大族,已记载的种类超过1 48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动物地理区系,其中许多种类是林业和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介绍了花小卷蛾族的经济意义和国内外分类学主要研究概况,针对目前分类研究中存在的区系研究不平衡、争议较多、系统发育关系尚不清楚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中国花小卷蛾族应加强区系研究、重要害虫的生物学研究和系统发育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灯诱和踏查对宜兴市危害林木的钩蛾科昆虫种类进行了采集调查。经整理后鉴定出卷蛾亚科Tortricinae、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 2个亚科11种。本文分别对斑蛾总科各鉴定种的鉴别特征、寄主、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卷蛾科是鳞翅目小蛾类第二大科,全世界已记载9 000多种,许多种类是农林业重要害虫。为了解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卷蛾科昆虫多样性状况,2010—2013年利用灯诱法进行野外采集调查。经鉴定,初步整理出卷蛾科昆虫69种,其中卷蛾亚科22种,新小卷蛾亚科47种,发现中国新记录种1种,北京新记录种48种。并且列出每个种的已知寄主和国内外分布。所有标本除标注外均保存在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生态环境,2016—2018年通过踏查和灯诱等方法对宜兴市危害林木的卷蛾科昆虫种类进行了采集调查,经整理后,鉴定出卷蛾亚科(Tortricinae)、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2个亚科11种。本文分别对宜兴市卷蛾科昆虫各鉴定种的鉴别特征、寄主以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以期为宜兴市卷蛾科害虫的检疫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宁夏分布的27种卷蛾亚科昆虫,其中小长翅卷蛾(Acleris stibiana)、卡氏山卷蛾(Eana caradjai)、后黄卷蛾(Archips asiaticus)、亮黄卷蛾(Archips limatus)、青海黄卷蛾(Archips decretanus qinghai)、长烟卷蛾(Capua repentina)、棕色卷蛾(Choristoneura luticostana)、泰丛卷蛾(Gnorismoneura orientis)、钝丛卷蛾(Gnoris-moneura zetessima)、褐禄卷蛾(Lumaria zeugnatovalva)、桃褐卷蛾(Pandemis dumetana)、长褐卷蛾(Pandemisemptycta)、秦褐卷蛾(Pandemis phaenotherion)和暗褐卷蛾(Pandemis phaiopteron)14种为宁夏新记录种.另外,给出了已知寄主和分布情况.研究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宁夏大学和宁夏农林科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我国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族的两新记录种--落叶松小卷蛾[Cydia laricicolana (Kuznetsov 1960)]、林超小卷蛾(Pammene nemorosa Kuznetsov 1968)成虫的外部形态和解剖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8.
1988—1989年,在内蒙古东部乌尔旗汗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天然林内,对危害落叶松球果的卷蛾进行了定点观察,并在库都尔、吉文、阿里河等邻近地区进行了该卷蛾种群数量调查。经鉴定该卷蛾为东北小卷蛾Cydia illutana dahuricolana(V.I.Kuznetzov),是我国新记录。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小卷蛾一年发生一代,以蛹越冬。对幼虫及蛹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对生活习性、危害、不同地区种群数量的差异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谭德龙  孙长海  胡春林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4):190-191,封4
通过在江苏省卷蛾科昆虫标本的整理与鉴定,发现了卷蛾科昆虫的5个新纪录种,分别为长花翅小卷蛾(Lobesia longisterigma Liu et Bae,1994)、巨花翅小卷蛾(Lobesia macroptera Liu et Bae,1994)、横新小卷蛾[Olethreutes aurofasciana (Haworth,1811)]、梵净发小卷蛾(Pseudohedya fanjingica Yu et Li,2006)和三齿卷蛾(Ulodemis tridentata Liu et Bai,1982).记述了5种卷蛾科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寄主以及分布.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红花尔基樟子松林的调查中,发现两种为害樟子松的国内新记录小卷蛾科害虫:红松实小卷蛾(Petrova reshella(L.));樟子松顶小卷蛾[Blastesthia turionella(Zett.)]文中对这两种小卷蛾的为害状,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蚜蝇亚科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中国食蚜蝇亚科分类研究进展。我国食蚜蝇亚科的分类,早期工作基本上由外国学者进行。8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陆续描述了不少新种。到目前为止,中国食蚜蝇亚科已知23属132种。但我国在食蚜蝇亚科的区系研究、幼虫分类等方面的工作仍很薄弱,有待今后去进行。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我国双翅目菌蚊科真菌蚊亚科3属68种,其中有2种中国新记录种;列出了属种检索表,同时对该亚科的地理分布和区系起源作了初步的探讨。新记录种的名录及分布如下:(1)尖齿真菌蚊Mycomya dentata Fisher,1937中国新记录,分布:中国浙江;芬兰,加拿大,美国。(2)侧生新菌蚊Neoempheria pleurotivora Sasakawa,1979中国新记录,分布:中国河南,浙江,泰国,表1参29  相似文献   

13.
弯翅蠊亚科Panesthiinae (蜚蠊目:硕蠊总科)为一类钻蛀朽木生活的木食性蜚蠊(wood-feeding cockroaches),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主要分布在澳洲、马来-印尼群岛以及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该亚科分类学研究多数为早期的形态学研究,近年有少数新种利用现代分子技术进行研究.NCBI网站共提交了弯翅蠊亚科59个分类单元,194条核苷酸序列.该亚科分子系统发育学方面已有较丰富的研究,主要用于推断属间和种间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同时根据这些分子证据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推断弯翅蠊亚科昆虫的种群扩散和生物入侵时间和方式,侧面猜测地理历史事件.另外,分子研究报道了一些弯翅蠊亚科体内的内共生物,并深入进行了协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展望了新技术方法在弯翅蠊亚科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解长江近口段沿岸水域中■亚科(Gobioninae)鱼类的数量动态及其影响因子,于2003—2017年在靖江段沿岸设置一顶定置张网,每月定期收集2~3份渔获样本,对■亚科鱼类的丰度动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5年共采集渔获样本499份,其中,■亚科鱼类有23 668尾、65.6 kg,隶属于9属19种。■亚科均占鱼类总种数和总个体数的14.6%,是这一水域占优势的鱼类类群之一。■亚科的平均体质量仅为2.8 g,幼体为主。相对重要性指数(Relative Importance Index,IRI)分析表明,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棒花鱼(Abbotina rivularis)、银■(Squalidus argentatus)、光唇蛇■(Saurogobio gymnocheilus)是这一水域的常见种,亮银■(Squalidus nitens)、长蛇■(Saurogobio dunerili)、蛇■(Saurogobio dabryi)为一般种。但■亚科占总渔获数量的比例在不同年份间波动很大,占比最高的年份是占比最低年份的7倍。CCA排序分析显示,气压和温度是影响■亚科物种丰度的重要因素。水温越高、气压越低,则种组Ⅰ的5个物种出现数量越多,而种组Ⅱ的2个物种出现数量越少。Spearman分析显示,■亚科的数量丰度与气压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46 10.05)。与浊度的相关性也十分明显,当浊度小于100 NTU时,■亚科的数量丰度与浑浊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9 20.01)。研究表明,靖江沿岸水域是■亚科幼体的重要栖息地,多个环境因子的变动均会对其种类和数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梅小卷蛾幼虫的空间格局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应用多种方法测定了杨梅防火林带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小卷蛾幼虫符合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稀疏的个体群,幼虫在林带内以聚集型扩散.根据Iwao法计算了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林带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7.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06-2008年间,对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馆藏标本,共整理、鉴定、记录天蛾科昆虫49种,隶属于5亚科30属,其中6种为湖南省新记录种.壶瓶山天蛾科昆虫区系成分以东洋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8.
沟胫天牛亚科后翅翅脉特征在系统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比较研究了沟胫天牛亚科18族152种的后翅翅脉,结果表明,后翅翅脉特征在该亚科不同类群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可归纳为3种基本脉型,即翅脉共柄型、基柄残留 型和翅脉基干减退型。后翅翅脉特征具有族级、属级分类学意义,对阐述沟胫天牛亚科不同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