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阜南县水稻稻曲病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发生特点1)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全县2.1万hm2水稻,有1.6万hm2发病。其中严重发病田块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发病田块病穗率平均31.8%,严重的70%~100%;病粒率平均4.37%,最高达54.0%。2)感病品种较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水稻主要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尤其是新品种粤优938受害损失严重,个别田块基本绝收。从田间调查结果看,一般高感病品种(如粤优938)病穗率达70%~80%,病粒率15.2%;严重田块病穗率达90%~100%,病粒率达54%;中感病品种(如Ⅱ优725)病穗率为40%;病粒率平均为1…  相似文献   

2.
玉林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现状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林地区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双季稻连作稻区,全年水稻种植面积30.7万hm2。水稻生长期间,均具备多种病虫发生为害的条件,水稻病虫发生的种类多、面积大、为害重,对水稻的高产稳产是个严重障碍。主要发生的病虫有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下称细条病)、稻飞虱、稻瘿蚊、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其它病虫还有白叶枯病、稻瘤矮病、稻矮缩病、稻曲病、粘虫、稻蝽象、稻蓟马、台湾稻螟、稻象甲、负泥虫等。近年来全地区水稻病虫发生面积每年达58万~96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稻谷每年平均达30.2万t,实际损失平…  相似文献   

3.
李威  粟俊  范刚强 《江西植保》2013,(2):174-177
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都有一定防效。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5.74%、85.19%;43%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8.25%。综合防治效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2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效最好,43%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对稻曲病和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在实际生产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介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有 30多亿人口以稻米为食。全世界每年由于水稻害虫的为害造成稻米损失近 1 0 0 0万 t。我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0 .33亿 hm2 左右 ,占世界种植面积的 2 2 .8% ,总产量为 1 .6亿多吨 ,占世界产量的 36.9%。然而由于遭受害虫的严重威胁 ,近年主要虫害面积稻飞虱达0 .1 7亿 hm2 ,三化螟达 0 .1 2亿 hm2 ,二化螟达 0 .0 5亿 hm2 ,防治费用高达 1 0亿元以上。  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虽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化学农药导致环境污染 ,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有益昆虫及害虫天敌 ,破坏了生态的平衡。特别是由…  相似文献   

5.
沈云树 《植物医生》2001,14(4):17-18
水稻稻曲病又名青粉病 ,俗名“丰收果” ,是水稻上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近年来 ,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 ,栽培制度的变革 ,水稻稻曲病在城口县逐年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 ,已严重影响着城口县水稻的产理和质量。据1995至2000年调查 ,田间病穗率一般达0%~47% ,平均达25.8% ,单穗病粒率达0%~68% ,平均4.1% ,最高单穗病粒数达68粒 ,产量损失严重。为了掌握稻曲病在城口县的发生危害情况 ,控制稻曲病的危害 ,提高水稻品质 ,减少产量损失。受县政府委托于1995年开始对稻曲病的致病因素及防…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2004年中、晚稻稻曲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湖南省2004年在14个市(州)71个县(市、区),按照统一方案在大面积对110个水稻种植品种(组合)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中稻稻曲病严重流行。全省33.3万hm2中稻,平均减产312kg/hm2。其中病穗率达40% ̄90%的6.67万hm2,平均减产750kg/hm2。促使中稻稻曲病严重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当年8月中、下旬连续阴雨寡照的气候条件与大部分中稻的破口、抽穗期相吻合;在调查的110个品种中,大多数品种比较感病。  相似文献   

7.
稻曲病俗称"假黑穗病"、"青粉病"和"丰收病",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分布.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南双季稻区随着某些杂交稻组合和桂朝二号等感病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施肥水平的提高,稻曲病发生日趋严重.稻穗发病后,不仅直接造成损失,还间接影响健粒发育充实,一般每穗增加病谷一粒,空秕率增加2%~5%,千粒重下降2%~3%,减产8.7%~45.7%.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咸宁市稻曲病的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造成的损失也呈现加大趋势.2015年稻曲病发生面积达6 493.3hm2,其中重发生面积达730hm2.其主要原因是稻曲病菌源的广泛存在和易感品种种植面积增大,不利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不当,农民的防病意识淡薄.防治稻曲病应选用高产、抗病、早熟品种,及时清除菌源和种子处理,搞好健身栽培,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防病意识,加强监测预报,适时喷药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稻瘟病、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两大重要病害,属典型的“可防不可控”、与气候密切相关的病害[1]。稻瘟病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水稻10%~30%的产量损失,严重发生时损失高达80%以上[2]。稻曲病虽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小,但会产生多种毒素,对稻米品质影响大,威胁人畜安全[3]。江苏水稻穗期易遇连阴雨天气,十分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近年来,“绿色植保、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深入人心,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等用药方案获得持续推广,筛选高效、低毒、  相似文献   

10.
<正>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全年种植面积1.23万hm2,早稻种植面积3 333.3 hm2。近年来,新罗区早稻部分田块穗颈瘟暴发成灾,严重影响早稻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2011年全区穗颈瘟发生面积约46.7 hm2,一般田块病穗率1.5%~18.3%,病穗率大于70%即绝收的田块约2.7 hm2;2012年穗颈瘟发生面积40.0 hm2,一般田块病穗率2.2%~20.4%,绝收面积约1.7 hm2;2013年发生面积80.0 hm2,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以来,阳新县稻曲病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已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约1.1万hm^2,造成较重的粮食损失,并降低了稻谷品质,为探索稻曲病的有效防治技术,于2009年开展了两种药剂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防治稻曲病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水稻品种(组合)的不断更新及水稻孕穗抽穗期天气情况的变化,稻曲病已由水稻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稻米品质下降。为了寻求对该病的有效防治途径,2004—2005年笔者开展了稻曲病防治有效药剂筛选和施药适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和纹枯病均为真菌性病害,在水稻后期为害严重,其中稻曲病主要为害稻穗,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一般田块病穗率5%~10%,最高田块病穗率40%以上[1],特别是病菌厚垣孢子污染的谷物可导致人畜中毒[2];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性鉴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恢鸿 《广西植保》2003,16(2):21-24
稻白叶枯病 (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自 1 884年在日本发生以来 ,迄今全世界各大稻区均有发生 ,其中以我国所在的亚太原发生区的水稻受害最重。水稻受白叶枯病所造成的损失程度 ,依病害发生的类型、早迟及其严重度不同而异。凋萎型引起青枯凋萎、枯心或白穗 ,损失严重 ,有时甚至被迫重栽或毁种 ;叶缘型发生早 ,一般损失尚较小 ,但孕穗期如植株上部 3张功能叶病斑面积占叶面积 6%以上时 ,减产将达 2 0 %以上 ,最严重的可达 70 %~ 80 % [1~ 3] 。  近百年来 ,国内外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实践证明 :在各种防治方…  相似文献   

15.
黎平县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黎平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77万hm2.占黎平县粮食种植面积的70%以上.每年稻谷总产量在13万t左右。全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4.67万hm2次,其中中后期病虫害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褐飞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致使水稻部分籽粒发病,造成空秕粒增多,粒重下降,一般年份产量损失5%左右,偏重发生年份损失可10%以上;同时,米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对水稻优质高产影响较大。为此,通州市植保站协同南通市植保站等单位,于1999~2002年开展了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稻曲病发生规律稻曲病通常在田边零星发生,田边四周稻曲病发病严重,田中间稻曲病发生较轻;一般仅发生于单个稻穗,很少有几…  相似文献   

17.
江口县稻曲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稻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当地俗称火焰苞。随着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和氮肥施用量的加大,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水稻被稻曲病为害后,不仅影响水稻产量、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严重影响稻米品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是由稻曲霉病菌(绿核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农民误认为是丰年征兆,称它为"丰年谷"或"丰收果".稻曲病在世界大多数稻区都有发生,我国亦早有记载.在浙南稻区,20世纪60年代前发生零星,危害轻微,不为人们所注意.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致使水稻部分籽粒发病,造成空秕粒增多,粒重下降,一般年份产量损失5%左右,偏重发生年份损失可达40%以上;同时,米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对水稻优质高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是由病原菌Ustilaginoideavirens(Cooke)Tak引起的一种水稻真菌性病害,原来该病只是零星发生,属水稻的次要病害,但近年来随着杂交稻面积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两系杂交稻的试种推广,该病日趋蔓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据笔者调查,一般发病田块病穗率为3%~10%,重病田块可高达30%~50%,病德上一般有病粒1~5粒,严重的可达20~30粒。该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除了病粒直接造成损失外,更主要的是秕谷率的增加,千粒重下降及枯死穗比例的增加。而且病粒混人稻谷内,加工造成精米、米糠的污染,从而…  相似文献   

20.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水稻病害的发生形势,为我国水稻病害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10—2020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重点分析了我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对水稻五大产区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是我国水稻的三大病害,广泛发生于我国水稻主产区。我国水稻五大产区病害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华中稻区和华南稻区以水稻纹枯病为害最重,造成产量损失占病害造成总损失的比例高达73.13%和69.26%,西南稻区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接近,东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高于水稻纹枯病,华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低于水稻纹枯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不同年份间的防控产量损失挽回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而水稻病毒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产量损失挽回率在不同年份间展现出一定波动。其中,水稻白叶枯病是挽回损失率最低的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