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贵州民族茶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如今在世界饮料年消费量中茶的消费比例已占25%左右,位居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并具有独特的意义。悠久的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2010中国茶叶经济年会在遵义国际茶博会上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农业部、贵州省政府、贵州农委、遵义市政府、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等部门的领导,以及安徽农大等茶叶科研学术界知名专家和贵州茶叶企业代表百余人参加了这次茶叶经济年会。会上,多名专家为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拓展茶产  相似文献   

3.
贵州发现世界上唯一的茶种化石,标志着贵州的茶历史在100万年以上,分布着各类野生及栽培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两个品种,是中国茶树品种的优良品种。同时,贵州是茶树和茶业经济的故乡,明清以来,茶业是贵州省的一大产业。本文就如何将全国茶叶资源大省和传统产茶大省贵州,发展为茶业大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贵州茶机产业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编者语]本文撰稿时间为2013年9月29日,截至发刊时,在省茶办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已在湄潭、平坝、印江、道真等县建成了6家茶机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贵州茶叶面积快速增长,贵州茶机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茶机产业指的是生产茶叶机械及其相关联的产业,贵州茶机产业指的是贵州自主生产茶叶机械及其相关联的产业。为了促进贵州茶机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保障贵州茶叶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发现当前贵州茶机没有拳头产品是制约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加快贵州茶叶工程实验室建设,以项目为纽带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最具操作性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国内很多专家都说,"中国茶叶多了,贵州茶叶淡了",这是为什么呢?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人均茶叶消费量仅排在世界的第19位。我们的茶人什么时候为我们的老百姓、为我们的父老乡亲做他们喝得起、愿意喝、放心喝的茶?习近平总书记说,"贵州要坚持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茶叶,是贵州目前找到最为成功的连接生态和发展这两条底线的路径之一。所以,贵州茶人身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英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两国人民都把茶叶视为"国饮"。茶文化产生于中国,英国把茶文化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习近平主席2015年10月访问英国时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是茶的故乡,英国则将下午茶发挥到极致。"1中国茶叶对英国经济的巨大吸引力催生了下午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茶叶产销量约占全球的40%,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代表常凯松于2015年  相似文献   

7.
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政  陈晓 《贵州茶叶》2005,33(1):1-3,21
贵州是茶的故乡,明清以来,茶业是我省的一大产业。建国50多年来,茶叶产业已稳步发展,但茶业大省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我省茶业优势和潜力,实施茶业品牌战略,加快茶业产业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贵州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经济举措。  相似文献   

8.
随着贵州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叶的多样化发展将会成为贵州茶叶发展的一个途径。普洱茶属于黑茶中的一员,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对贵州的茶树资源、种茶环境、历史地位等方面阐述,分析了贵州发展普洱茶的优劣所在,为贵州发展普洱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其生  余璐 《贵州茶叶》2004,32(2):31-34
云贵高原是茶树繁衍的摇篮,乃世界茶树故乡,贵州又是茶树原产中心之一,也是世界茶叶饮用、人工栽培和制作、商品化最早的地区之一。古黔先民,不仅开拓了贵州历史和文化,而且对茶业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贵州这块古老而神秘的  相似文献   

10.
<正>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文化的一般功能。由于茶文化有"茶叶"这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载体,因而又表现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印江茶文化是茶文化与印江这个特定的地域结合的产物。随着茶叶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广,茶叶产品的同质性越来越强,提高茶产品附着价值,对做大、做强印江县茶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26日,由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贵州省茶叶学会和贵州省茶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新常态下,贵州茶经营如何转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出席会议。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等省内外茶叶协会,贵州茶产品经销商及省级各商协会等500余家企业及相  相似文献   

12.
通讯     
何莲 《贵州茶叶》2006,34(3):19-19
2006年5月18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贵州茶文化节及西部春茶交易会在湄潭举行,此次会上评选出了“十佳制茶能手”、“十佳采茶姑娘”,多采贵州风艺术团在开幕式上表演了丰富多采的民族歌舞,全县人民沉浸在一片欢乐声中。黄瑶副书记出席参加了开幕式,此次会议举办了西部春茶茶叶交易会西部茶业论坛,中国茶叶学会、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2月29日,主题为"黔茶——两山论的生动实践"的第六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贵州厅举行。年会旨在解析行业热点,探讨贵州茶产业发展的趋势,研究贵州茶产业深层次问题,共同谋划产业发展,为贵州茶产业注人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活力。本届年会由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茶文化研究会、贵州省茶叶学会、贵州省茶叶协会主办,安徽捷迅光  相似文献   

14.
名人与茶     
廖武  缪士毅 《茶业通报》1995,17(2):47-47
名人与茶廖武,缪士毅(浙江省永嘉县农业局)我国是茶的故乡,栽培茶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或以茶会友、或借茶抒怀、或以茶寄寓、或倾之以情、或赞之以文。他们为此留下的轶闻雅事,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朵璀灿奇葩。宋代大文豪...  相似文献   

15.
张其生  张易 《贵州茶叶》2005,33(4):26-27
张天福先生是我国近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是我国近代茶业的开拓者,尤其对乌龙茶的研究和开发,已作出了杰出贡献,不愧为“福建茶皇”、“乌龙茶王”。在张老从茶一生中,却很少人知道他对古老神秘的贵州茶业还有一段神奇的情结。张天福先生在贵州的时间并不长,进出才二年:即1939年春开始到贵州各地茶区考察选址,直至1940年湄潭实验茶场成立,  相似文献   

16.
顾公新 《茶业通报》2009,(4):150-151
3抓住机遇,重振我省茶叶经济,扩大茶叶内外贸3.1从战略角度出发,明确茶产业发展的定位 首先要坚持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为宗旨,以实现助农增收,企业增效为目的,进一步明确茶叶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好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举措定位等;其次要明确茶叶产业走什么样的特色之路;第三要在坚持特色的基础上,培育出茶叶产业的品牌:第四要引领好茶叶消费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黔北茶业50年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松泉 《贵州茶叶》2005,33(2):38-40
遵义市位于贵州北面,也称黔北,黔北是中国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早在公元347年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即有贵州遵义产茶的文字,唐朝也有“播、费、夷、思四州为中心茶区”的记载,到清代遵义已成为全国茶叶主产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茶叶经济也同其它经济体系一样,由沿海向内地,从东边向中西部转移,中国茶叶公司在黔北等地设茶叶营业处或门市部,遵义茶叶经济,由自然经济跨人了商品经济轨道。  相似文献   

18.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7,35(4):32-33
远播世界的中华茶是全球三大饮品之一。中国的茶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成为中外文化的瑰宝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古今的茶诗,又是茶文化的精华,百吟不厌,它将茶升华为意境、精神、思想、灵魂和文明,茶诗的香味、趣味、意味源于茶又浓于茶。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茶叶行业及茶叶行业质量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产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特别是在产茶大省或产茶集中区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适用于我国茶产业解决当下问题的需要,对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虽然是产茶大省之一,但在国内外的影响不大,特别是品牌茶几乎为零,急需对茶叶行业及茶行业的质量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应改变现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政府及地方应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探索出更合适贵州茶叶行业发展要求的发展模式,应将贵州茶叶做大做强,不应满足于现今为江、浙等经销商提供原材料的状态。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茶生产环境和重要的茶历史、文化背景,应将茶叶加工、旅游、民族文化、科研合于一体,开发出具有贵州特色的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停留在现今的小打小闹作坊式生产上。1贵州省茶叶行业发展特点1.1贵州茶叶产业的发展综述贵州全省86个县有81个县(市、区)种茶,几乎是全省都产茶,但面积稍大的连片茶园集中在少数县域。面积0.33万hm2以上有湄潭、都匀、凤冈3县(市)共1.52万hm2,占全省面积的22.2%,台江、西秀、石阡、晴隆4县(区)共0.98万hm2,占14%,0.067-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