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N+注入杏鲍菇菌块,筛选高产新菌株。对N+注入后的杏鲍菇菌块进行培养,测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通过出菇试验进行产量比较。结果表明N+注入时间的长短对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子实体产量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筛选出1株高产菌株,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7.43%。获得的诱变高产菌株,可为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对16个不同杏鲍菇菌株的菌丝拮抗作用、菌丝生长特性、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性状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品种比较混乱,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的现象较为严重,同种异名的菌株间生物学特性表现出显著差异。杏01(杏鲍菇-1)、杏13(杏F)两个菌株的菌丝生长较快,长势较好,菌丝浓密,原基分化快,栽培周期短;出菇产量高,生物学效率均大于70%;菌盖大小适中,菌柄长且粗壮,子实体个体大,单菇重量大,组织致密,子实体各项性状优良。因此,菌株杏01与杏13可作为杏鲍菇优良菌株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具有杏仁香味,是平菇类中的珍品,很受消费者的青睐。我站2003年引进该菌株,通过对该菌株生长发育特性的摸索及培养料配方、出菇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并运用于生产,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钟世雄 《食用菌》2014,(1):56-57
<正>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以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和菌肉肥厚似鲍鱼而得名。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肉肥厚,菌柄组织细密结实,雪白粗大,营养丰富,口感绝佳,风味独特,是国内外市场较畅销的一种食用菌。1栽培季节根据杏鲍菇出菇的适宜温度来安排恰当的出菇期,在青海西宁地区栽培杏鲍菇,适宜出菇的季节春天为4-5月,秋  相似文献   

5.
以"杏美1号"、"杏丰12"、"杏鲍菇3号"、"杏鲍菇6号"、"农大杏鲍菇"、"武杏"为试材,以当地主栽品种"杏鲍菇2号"为对照,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污染率、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子实体品质为指标,对7个杏鲍菇菌株进行了玉米芯栽培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玉米芯栽培的杏鲍菇优良菌株。结果表明:"农大杏鲍菇"和"杏美1号"表现较好,菌丝生长浓密粗壮,菌丝长速最快,满袋时间最短,污染率低;菌株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子实体生长表现最好,菌盖直径和菌肉厚度适中,菌柄长,菌柄直径大,子实体容重和单菇鲜重大;且二者优质菇比例最高;表明"农大杏鲍菇"和"杏美1号"为乌兰察布地区玉米芯栽培杏鲍菇的优良菌株,推荐在生产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杏鲍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善元  董景奎  何成文 《食用菌》2010,32(1):28-28,30
试验比较了8个杏鲍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抗杂性及出菇产量等一系列性状。结果表明,从山东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引入的杏鲍511和杏鲍42综合性状好,是在贵阳地区值得推广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7.
在滑菇培养料中,适当添加香菇、黑木耳、杏鲍菇三种菌糠,可明显加快滑菇发菌速度,减少菌棒的杂菌污染,缩短出菇期。其中,添加杏鲍菇菌糠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采用杏鲍菇菌糠40%,棉子壳30%,杂木屑29%,石膏粉1%的配方栽培滑菇,生物转化率比对照提高20%。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1潮,头潮菇如果出得不好,就会影响后潮出菇,进而影响到整个栽培季节的产量和质量。由于后熟期对头潮菇出菇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就杏鲍菇菌袋后熟期长短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9.
张优胜  刘斌 《食用菌》2007,29(1):20-20
杏鲍菇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近年来在大、中城市倍受消费者欢迎,销售量逐年上升。因一般菌株在10℃以下很难出菇,所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元旦春节期间没有鲜菇供应。为了选育耐低温菌株,自1998年以来我们有针对性的寻找耐低温菌株,而杏98就是我们进行试栽分离、再试栽分离所获得的一株较抗低温的杏鲍菇新菌株。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菌糠对五种蘑菇的化感效应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木耳菌糠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等五种菇类菌丝生长的化感效应分析结果,选用黑木耳菌糠有促进作用的平菇菌株和化感效应不明显的秀珍菇菌株进行出菇试验。采用传统木屑78%培养料配方为对照,按照黑木耳菌糠替代木屑质量比为15%、30%、45%、60%、78%的五个配方处理,进行平菇和秀珍菇出菇试验。结果显示,当利用30%黑木耳菌糠替代木屑栽培平菇和秀珍菇,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达到最高值,均与对照以及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当菌糠替代量高于45%时,平菇产量低于对照,菌糠替代量达到60%时,生物学转化率低于对照的生物学转化率;黑木耳菌糠的添加,对秀珍菇的单产和生物学转化率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又称雪茸,是我市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珍稀菌之一。由于杏鲍菇个体菌株较多而杂,不同的菌株其商品性状以及生物学特性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商品性状而言,一般出口日本、韩国的杏鲍菇为长条形,其价位比较高,但质量要求较严。而国内市场则对球形杏鲍菇青睐,因此在生产上往往会出现生产出口的产品,等外菇内销不受欢迎;而内销产品,等  相似文献   

12.
杏鲍菇组织分离与多孢分离菌株拮抗与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组织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无拮抗线出现 ,在产量上和出菇率上存在差异。多孢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形成了拮抗线 ,并且在出菇率和产量上差异较明显。但组织分离和多孢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在子实体形态特征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赵建选  李峰 《食用菌》2011,(5):23-24
试验比较了6个高温平菇菌株菌袋发菌情况、抗杂性、菇体经济性状及出菇产量等一系列性状。结果表明,新科101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明显优于其他菌株,可作为当地首推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冬虫夏草、姬菇、木耳、大球盖菇、白灵菇、茶树菇、杏鲍菇7种菌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马铃薯、滑菇菌糠配制成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培养基与常用的PDA培养基对供试菌种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各菌种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滑菇菌糠对茶树菇、冬虫夏草、木耳、大球盖菇、白灵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对杏鲍菇、姬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杏鲍菇适宜以比例为滑菇菌糠15%、马铃薯5%的配方来作为母种培养基;姬菇适合以比例为5%滑菇菌糠与15%马铃薯的配方来作为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杏鲍菇)在工厂化瓶栽条件下,需要产菇数少,均菇重高,产量高的品种。笔者选用杏鲍菇19号菌株为材料,从其自交子一代(S1代)中筛选出一株单产高于亲本,产菇数和均菇重表现均优于亲本的菌株U5,对菌株U5单产、均菇重、产菇数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比较U5菌株的S1代群体和19号菌株的S1代群体的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新品种U5菌株单产在100g以上的频次达80%,产菇数少于4个的频次为93%,均菇重小于30g的频次仅为5%。U5菌株S1代在均菇重和产菇数两个农艺性状上都优于19号菌株的S1代,在单产上两株菌株的S1代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田发恩 《食用菌》2007,29(4):48-48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以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和菌肉肥厚似鲍鱼而得名。根据杏鲍菇出菇的适宜温度,在青海西宁地区栽培杏鲍菇,适宜出菇的季节春天为4—5月,秋天为9-10月,5—10月产品上市。青海省湟中地区具有生产反季节杏鲍菇的气候优势,年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同时杏鲍菇易栽培、产量高。笔者通过几年的栽培试验,现已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高寒地区日光温室杏鲍菇反季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将简单、实用的杏鲍菇反季节栽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菌株液体培养菌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7,(6)
以杏鲍菇液体菌种进行栽培为出发点,进行了杏鲍菇不同菌株液体培养菌种比较试验,获得以下结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杏8菌株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无论在总产量还是生物学转化率上都明显高于其他供试杏鲍菇菌株,且具有形状稳定,菇型正,优质菇率高,保鲜期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山洞栽培杏鲍菇实行两区制,即发菌和出菇在不同场地。因杏鲍菇不同生长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这样便于管理。实行两区制有两大好处:一是减少污染,栽培场地杂菌含量较高,尤其是经过几年连续栽培后的山洞,如果在该山洞培养菌袋,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是一种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严的大型肉质食用菌,在杏鲍菇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袋料杂菌感染、发菌缓慢、菇蕾萎缩、菇体发黄腐烂、菇体泡松5种主要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否则会导致杏鲍菇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20.
杏鲍菇采摘后的菌渣中含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可基本满足多种菌菇的生长需要。利用废菌渣栽培多种菌菇具有省工省时、操作简单、降低成本、效益好等特点。本文从菌渣发酵管理、菌菇播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杏鲍菇菌渣再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