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u~(2+)、Zn~(2+)、Cd~(2+)对厚颌鲂幼鱼的联合致毒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n2+、Cd2+对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Cd2+、Zn2+,其中Cu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54 mg/L、0.38 mg/L、0.27 mg/L、0.23 mg/L;Cd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32 mg/L、8.34 mg/L、6.36 mg/L、4.44 mg/L;Zn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1.95 mg/L、17.56 mg/L、15.33 mg/L、14.62 mg/L。Cu2+、Cd2+、Zn2+对厚颌鲂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6 mg/L、0.849 mg/L、3.372 mg/L。Cu2+、Cd2+、Zn2+两两共存时对厚颌鲂幼鱼96 h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重0 0142~0 0308 g)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Cu2+、Cd2+均会产生较强的毒性效应,其对Cu2+、Cd2+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Cu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48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854 mg/L、10.595 mg/L;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48 h、72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5 mg/L、1.371 mg/L和0.414 mg/L.Cu2+、Cd2+对其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75 mg/L、0.027 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8倍和 5.5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耐受Cu2+和Cd2+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Zn~(2+)、Cd~(2+)对青蛤幼贝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96h内海水中重金属离子Zn2+、Cd2+的不同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青蛤幼贝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和Cd2+对青蛤幼贝的96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60mg/L、14mg/L和1.60mg/L、0.14mg/L;而二种离子的交互作用表现为二者间存在拮抗作用,其中,Zn2+的毒性略大于Cd2+。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重0.0142~0.0308g)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Cu2+、Cd2+均会产生较强的毒性效应,其对Cu2+、Cd2+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Cu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854mg/L、10.595mg/L;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5mg/L、1.371mg/L和0.414mg/L。Cu2+、Cd2+对其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75mg/L、0.027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8倍和5.5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耐受Cu2+和Cd2+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u2+、Pb2+、Cd2+、Cr6+ 4种重金属对鳙胚胎发育及仔鱼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除0.5、1.0 mg/L的Cd2+可促进胚胎发育速率外,其余3种重金属均不同程度地减慢胚胎孵化速率;受精卵孵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孵仔鱼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Cu2+、Pb2+、Cd2+、Cr6+对鳙仔鱼的毒性强度为Cu2+>Cd2+>Pb2+>Cr6+.根据试验数据求得4种重金属对鳙仔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及安全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Cu2+、Zn2+和Cd2+对广东茂名海域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文昌鱼在3种重金属离子水体中96h LC50分别为0.65、3.54和3.19mg/L,96h全部出砂浓度分别为0.65、2.75和2.52mg/L;结合文昌鱼出砂和96h LC50,得出3种重金属离子对文昌鱼的毒性强弱为Cu2+>Cd2+>Zn2+,且随浓度升高和受试时间延长,出砂文昌鱼的活力降低,体色加深,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铜、镉、锌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铜(Cu 2)、镉(Cd 2)和锌(Zn 2)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Cu 2、Cd 2和Zn 2对鱼类的影响,为渔业部门制订水质标准提供理论参考数据。结果表明:Cu 2对唐鱼为剧毒物质,Cd 2为高毒物质,Zn 2为中毒物质。3种重金属毒性依次为Cu>Cd>Zn。Cu 2、Cd 2和Zn 2对唐鱼的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166、0.079、0.051、0.039 mg/L,9.051、6.404、4.9064、.447 mg/L,35.43、26.53、20.66、16.30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4、0.4451、.630 mg/L。唐鱼对Cu 2敏感,是一种较理想的环境污染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无机镉对不同规格魁蚶的毒性,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和定性定量研究Cd2+对不同规格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养殖浓度(SC50)。结果显示,Cd2+对小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50和SC50分别为131.11、41.40、3.57、3.37、1.24 mg/L;Cd2+对中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50和SC50分别为54.10、9.46、2.54、0.50、0.09 mg/L;Cd2+对大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50和SC50分别为157.36、38.13、8.90、3.46、0.67 mg/L,Cd2+对于各规格魁蚶的安全养殖浓度均高于国内各类养殖水质标准。结果表明,Cd2+对于小规格魁蚶属于中毒类物质,对于中规格魁蚶属于剧毒类物质,对于大规格魁蚶属于高毒类物质,小规格魁蚶可能对无机镉产生明显的毒物兴奋效应。  相似文献   

9.
两种重金属离子对黄口荔枝螺的毒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重金属Gu2 和Cd2 对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的毒性作用,并研究海水温度和螺的规格对毒性作用的影响。在预试验基础上,采用急性攻毒和联合攻毒方法。试验结果:Cu2 在72 h和96 h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94 mg/L和0.17 mg/L,而Cd2 在72 h和96 h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1.10 mg/L。等浓度联合毒性试验表明:在72 h和96 h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86 mg/L和0.16 mg/L,在72 h和96 h的S值分别为1.33和1.07,AI值分别为-0.03和-0.07。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随温度升高毒性增强;螺的规格对Cu2 的毒性作用影响不大。结论:Cu2 的毒性比Cd2 强,联合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温度对重金属的毒性有明显影响,而螺的规格对毒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26.5~29.5℃下,采用毒理学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了Cu2+和Cd2+对平均体质量(10.17±1.15)g的方格星虫急性毒性效应的差异,为进一步评价重金属离子对方格星虫的毒性效应等提供参考。方格星虫于实验室暂养3~4d后,选用健康和规格一致个体进行试验。Cu2+暴露质量浓度设置为0.120、0.125、0.130、0.135、0.140mg/L,Cd2+暴露质量浓度为30、31.180、32.406、33.680、35.004mg/L。由死亡率和试验质量浓度回归分析可见,Cu2+对方格星虫在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180、0.136、0.122、0.118 mg/L,Cd2+对方格星虫在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5.754、34.471、29.628、24.328mg/L;Cu2+和Cd2+对方格星虫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118mg/L和0.24328mg/L。  相似文献   

11.
Cd~(2+)和Cr~(6+)对马氏珠母贝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7个不同浓度梯度的镉和六价铬离子分别对马氏珠母贝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得出马氏珠母贝对Cd2+和Cr6+在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其中Cd2+为5.10mg/L和3.01mg/L,Cr6+为38.19mg/L和9.85mg/L;计算出Cd2+和Cr6+对马氏珠母贝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0mg/L和0.985mg/L。Cd2+属于马氏珠母贝的剧毒重金属而Cr6+属于中毒重金属。  相似文献   

12.
镉、汞单独及联合胁迫对中华绒螯蟹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体外暴露法,根据Cd2+和Hg2+的24h全致死和无死亡质量浓度区间,按等对数间距设立6个质量浓度组,即Cd2+为25.00、52.23、109.13、228.00、476.37、993.27mg/L,Hg2+为3.00、7.26、17.58、42.57、103.06、249.53mg/L,研究了Cd2+和Hg2+对体质量48.58~87.09g的中华绒螯蟹的急性染毒;以Cd2+、Hg2+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一个毒性单位,按照毒性比1∶1设置5个质量浓度组研究了镉-汞联合毒性。4d的试验结果表明,Cd2+对中华绒螯蟹的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54.226、192.429、70.767、40.279mg/L;Hg2+对中华绒螯蟹的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64.157、19.214、6.738、3.641 mg/L,Hg2+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比Cd2+明显。Cd2+、Hg2+对中华绒螯蟹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4.994mg/L和0.079mg/L。Hg2+和Cd2+联合作用对中华绒螯蟹24、48、72、96h的相加指数分别为4.291、4.587、3.367和2.003,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表面活性剂与重金属对泥鳅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与重金属(Cu2 、Cd2 )对泥鳅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LAS、Cd2 、Cu2 对泥鳅单独作用24 h、48 h、96 h的LC50分别为15.43、13.87、12.94 mg/L;23.75、20.86、19.46 mg/L和1.56、0.52、0.21 mg/L。LAS-Cd2 对泥鳅联合作用24 h、48 h、96 h的AI值分别为0.74、1.04、1.48;Cd2 -Cu2 对泥鳅联合作用24 h、48 h、96 h的AI分别为1.47、0.39、0.27;联合毒性效应均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LAS-Cu2 对泥鳅联合作用24 h、48 h、96 h的AI分别为0.10、0.26、-0.25。24 h、48 h内表现为协同作用;96 h后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4种金属离子Cu2+、Cd2+、ZB2+、pb2+对禾花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对禾花鱼胚胎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d2+> Zn2+> Cu2+> Pb2+,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0、0.0032、0.0081、0.0147 mg/L.重金属对胚胎联合毒性强弱为Cd2+-pb2+> Cu2+-Cd2+> Zn2+-pb2+> Cu2+-Zn2+,Cd2+-pb2+、Cu2+-Cd2+2个组合表现出拮抗作用,并在不同程度上致禾花鱼胚胎死亡、畸形.据此就Cu2+、Cd2+、Zn2、pb2对禾花鱼胚胎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禾花鱼胚胎对Cu2+、Cd2+、Zn2+、pb2+的安全浓度以及重金属离子间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Cr6+、Zn2+、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4年8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415、0.357、0.264、0.209 mg/L;Zn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362、22.709、17.041和13.569 mg/L;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0.892、 27.498、 21.635和13.573 mg/L.凡纳滨对虾幼虾对Cr6+、Zn2+、Hg2+ 96 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36、0.136和0.0021mg/L.各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Hg2+>Zn2+≈Cr6+.Hg2+-Zn2+、Hg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低毒性强度的Zn2+对Cr6+具拮抗作用,低毒性强度的Cr6+则对Zn2+具加和作用,而当Zn2+与Cr6+毒性强度相当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并就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凡纳滨对虾幼虾对Hg2+、Zn2+、Cr6+的安全浓度以及重金属离子间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研究了铜(Cu)、锌(Zn)、镉(Cd)3种重金属离子和甲醛、晶体敌百虫2种杀虫剂对梭鲈(Stizostedion lucioperca)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对梭鲈胚胎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d2+>Cu2+>Zn2+;当甲醛浓度为1000 mg/L时,对梭鲈胚胎的毒性影响较强,而高浓度的晶体敌百虫对梭鲈胚胎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在梭鲈繁殖用水中使用杀虫剂时,甲醛和晶体敌百虫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0.4 mg/L.  相似文献   

17.
铜对中华鲟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 mg/L、0.01 mg/L和0.015 mg/L 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iOD)、过氧化氧酶(CAT)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升高对中华鲟幼鱼产生了较大的毒性,24 h、48 h、72h和96h LC50分别为0.059 32mg/L、0.0340mg/L、0.028 3 mg/L和0.021 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 17 mg/L;不同浓度Cu2+暴露时,中华鲟幼鱼肝组织中SOD、CAT、GSH-PX的活性在暴露24 h时被显著抑制(P<0.05),在处理48 h后酶活性逐渐恢复,随后又逐渐下降,其下降幅度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可以反映中华鲟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做中华鲟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别将Cu~2+,Zn~2+ Co~'+,Ni~2+和Li~+按照等对数间距法设置浓度梯度,测定其对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Sars)的急性毒性,根据各单种金属的48 h EC_50值,按毒性1:1等距离设置浓度梯度测定这些金属离子对西藏拟溞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西藏拟溞对这5种金属离子表现出了较高的耐受性,其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铜、锌、钻、镍、锂,其24 h EC_50分别为12.75 mg/L,18.32 mg/L,83.26 mg/L,196.97 mg/L,386.34 mg/L;48 h EC_50分别为3.27 mg/L,4.96 mg/L,27.49 mg/L,66.09 mg/L和325.42 mg/L.联合毒性实验中,Cu+Zn,Co+Ni,Co+Li,Ni+Li,Co+Ni+Li,Cu+Zn+Li和Cu+Zn+Co+Ni+Li对西藏拟溞的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而Cu+Zn+Li,Cu+Zn+Ni和Cu+Zn+Co+Ni对西藏拟溞表现出先拮抗作用后协同作用的毒性效应.西藏拟搔对金属离子有较高的耐受性,特别是对含有锂的金属离子组合往往表现为拮抗作用的特征,这很可能是西藏拟搔在西藏高锂盐湖中可高密度存活和快速生长的适应性机制.本研究旨在了解西藏拟溞对金属离子的耐受性,探讨其作为金属离子测试生物的可行性,并为大规模培养中培养液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重金属离子Pb2+,Cu2+,Cd2+不同离子浓度对大银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Cu2+对大银鱼的危害比Pb2+、Cd2+要大;Cu2+、Cd2+、Pb2+对大银鱼受精卵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112mg/L、0.1820mg/L、0.1202mg/L。大银鱼仔鱼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浓度比大银鱼受精卵要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汞、铅、锌对高体鳑鲏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24、48、72、96 h的LC50,Hg2+分别为0.6123、0.4734、0.3921、0.3621 mg/L;Pb2+分别为14.1421、13.7405、13.5261、13.1867 mg/L;Zn2+分别为24.4688、20.3542、19.5449、17.8608 mg/L。Hg2+、Pb2+、Zn2+对高体鳑鲏鱼苗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62、1.3186、1.7861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