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三优"栽培是苹果栽培的新技术体系,它集"优良品种"、"优良砧木"和"优化的配套栽培技术"为一体,是与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乔砧密植完全不同的模式,是世界苹果栽培的发展趋势。苹果"三优"栽培中一般选用矮化中间砧苗建园,此类苗木具有结果早、丰产稳产、树体较小、易管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苹果"三优"栽培集"优良品种"、"优良砧木"和"优化的配套栽培技术"为一体,一般选用矮化中间砧苗建园,搭配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具有结果早、丰产稳产、树体较小、易管理等特点。近年来,遵化市"三优"苹果栽培面积逐渐增加,但在栽植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现将其应对措施介绍如下,以引导果农正确生产。1存在问题1.1矮化中间砧选择不合理在遵化采用M26做矮化中间砧建园,冬季防寒措施不到位,易发生抽条,有时会造成全园苗木几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三优"即优良的品种、优良的砧木和优良的栽培管理技术。"三优"栽培具有树形矮化、栽培管理技术简单、进入结果期早、产量高而稳定、果实品质好、经济效益高的特点,便于生产中推广应用,是近年来我国苹果发展中普遍认可的先进栽培方式,实现了3年挂果、4年667 m2产量达到1 000~1 500 kg、5~6年丰产的良好效果。根据我省气候特点,选用河北农业大学培育的八棱海棠+SH系列+品种的砧穗组合,目前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三优"苹果现代果园。即采用优良品种、优良砧木、优良栽培技术建园。果树早果丰产,果品质量高、病虫害轻,经济效益高,管理简便,适于机械化操作。是目前河北省重点推广的苹果栽培新模式和技术。选优质中间砧壮苗、株行距2m×4m,细纺锤形树形。起垄栽培,树下覆地膜、铺设滴灌管道,实行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节水技术。行间生草、机械割草等土肥管理技术。弥雾机喷药防治病虫害。重点发展天红2号、石富短枝、王林、斗南、信浓黄等优新苹果  相似文献   

5.
三优富士苹果春夏季修剪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三优富士苹果,集"优良品种""优良砧木""优良栽培技术"于一体,是河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经多年研究创建的优良栽培体系。其果品质量好,果个大,果形端正,果面光洁,早果,丰产,容易管理,病虫害轻,适宜密植。对于"三优"富士苹果来说,春夏季修剪是为了弥补冬剪不足。春夏季是枝条旺长期,易萌发大量新枝,应严格控制新枝数量,避免无用的营养消耗,取得生长和  相似文献   

6.
张丽丽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6):135-135,15
“三优”富士,即集优良品种、优良砧木、优良配套栽培技术为一体的“良种、良砧和良法”的集合,是苹果栽培的新体系,是河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攻关创建的成熟栽培体系,具有病虫害轻、果品质量好、果实个大、果形端正、果面光洁、着色好,早果丰产性强,容易管理等栽培优势,可以显著提高苹果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三优”富士苹果春夏季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三优"富士苹果,是河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经多年研究创建的优良栽培体系。它集"优良品种""优良砧木""优良栽培技术"于一体,果品质量好,果个大,果形美观,果面光洁,早果丰产,容易管理,病虫害轻,适宜密植。"三优"富士苹果春夏季修剪是为了弥补冬剪不足。春夏季是枝条旺长期,易萌发大量新枝,此期应严格控制新枝数量,避免无用的营养消耗,取得生长和结果的合理平衡。春夏季修剪主要包括疏花疏果、开张角度、疏枝、扭梢、拿枝软化、环割、环剥等。此期  相似文献   

8.
<正>苹果"三优"栽培是指集"优良品种"、"优良砧木"和"优化的配套栽培技术"为一体的最新栽培模式,该技术与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乔砧密植栽培模式相比,具有优质、早果、丰产、省工等优点。2011年春,遵化市林业局由河北农业大学引入该项技术,在东陵、新店子、平安城、地北头等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莱州市通过竞标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产业项目县。其中“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示范园建设”由四个项目主体承担实施.共新建现代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园174.8公顷,现将示范园建设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沈阳地区6个‘寒富’苹果示范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实验测定等方法,对沈阳地区果园管理水平及果实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作为‘寒富’苹果的新兴产区,果农普遍缺乏苹果现代栽培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整形修剪不规范,优质果率及果园收益较低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应加大力度建设生产示范园,加强对新果农的果树管理基础知识与技术培训,逐步提高果园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寒富’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天红1号’苹果为河北农业大学苹果课题组于1995年在顺平县东阳各庄‘长富2’苹果园中发现的浓红型株变,2005年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全省示范推广。2010年春在深州市兵曹乡郭庄村建立‘天红1号’三优苹果示范园。1试栽概况示范园位于深州市兵曹乡郭庄村村东,总面积13.3 hm2。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水量510 mm,年日照时数2 563 h,无霜期  相似文献   

12.
苹果无毒矮化密植栽培表现初报梁玉秋(辽宁省葫芦岛市果蚕技术推广站125000)无毒矮化密植栽培是当前世界果业生产发展的总趋势。1990年我市从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引进无毒矮化中间砧苹果苗470株,建立了无毒矮化密植栽培生产示范园,经过五年的规范化管理,达...  相似文献   

13.
正甘肃庄浪是西北黄土高原主要苹果优势产区,全县苹果面积4.33万hm2,年产量48万t。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2016年笔者从辽宁盖州引进苹果新品种"红色之爱119/06",在庄浪县大庄镇杜家村杜家大湾基地建立示范园,2018年结果。该品种在庄浪表现早果、丰产、优质、树体易管理,在不套袋情况下果实内外全红,是一个极有发展前景的晚熟苹果品种。1示范园概况"红色之爱119/06"引种示范园位于庄浪大庄镇杜家村杜家大湾庄浪山地红爱果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4.
祁凤兰  杨春鹏 《果农之友》2014,(2):10-10,13
“三优”富士苹果栽培是采用优良的砧木、优良的品种和优良的综合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栽培体系.是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们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攻关创建的成熟栽培体系。该技术通过选用山丁子做基砧、SH40矮化砧做中间砧、天富1号为优良品种.结合采用先进栽培管理技术能使果园病虫害轻、  相似文献   

15.
“三优”是苹果栽培新的技术体系,它是集“优良品种”“优良砧木”和“优化配套栽培技术”于一体的矮密栽培模式,与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乔砧密植模式相比较,具有优质、高产、省工的优点,可以显著提高苹果栽培的经济效益。威宁县地处贵州省西部,属于我国西南冷凉高地苹果生态适宜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永和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科技富民与精准扶贫工作,为使当地果农尽快掌握苹果栽培管理技术,进一步促进永和苹果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永和县政府和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签订《永和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合作协议》,以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 929-2014《SH1矮化中间砧苹果树栽培技术规程》为技术基础,在阁底乡东征、庄则坪、西庄、下辛角等村,改建66.7 hm2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开展幼树管护、树形改造、土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一系列技术试验示范。经过4年的努力,永和县阁底乡在果园管理、果实品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笔者对其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管理予以总结,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灵宝市将建设苹果示范果园放在首要位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以建设国家标准果园为载体,按照国家标准果园的管理标准,建设领导苹果示范园,采取奖励资金、明确责任、加强督查、营造氛围等有力措施,确保苹果示范园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建立奖励机制,建设示范亮点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寒富’苹果具有丰产、抗寒、抗旱、自花结实等众多优良性状,育成后即被我国北方广大冷凉地区引种试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沈阳地区尚属苹果产业新兴区,果农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和栽培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冻害现象普遍、腐烂病较重、果园整形修剪不规范、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随着冷凉气候区‘寒富’苹果现代栽培制度的建立,沈阳地区呈现一批现代栽培模式的‘寒富’苹果生产示范园。园  相似文献   

19.
苹果的矮化密植栽培是当今果树发展的大趋势。笔者于1996年春由辽宁省果树所引进了苹果矮化砧木77-33、77-34等,建立了一个高密度示范园,取得了早果早丰的效果。栽植第2年开花株率14%,第3年666.7m2产量270kg,其后依次为1817kg、3384kg。1材料与方法为了管理方便,园址选在自家房  相似文献   

20.
西华县苹果栽培面积与产量、产值在河南省占很大比例。为了继续发挥我县在苹果栽培技术上的优势,1996年,我们从山东泰安果树研究所引进早熟苹果(M26中间砧)藤牧一号,通过5年示范,明显看出,该品种在黄泛区平原,早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管理简单,市场前景广阔。现将具体栽培示范经验总结如下。1示范园基本情况示范园设在本县聂堆镇道北行政村,园地属黄泛区冲积平原,沙质壤土,pH7.5,土壤含有机质0.65%,肥力一般,全年平均气温14.5℃,降雨量为800毫米,无霜期为220天。1996年2月建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